鄒景雯相關文章

習近平下棋馬英九 三個目的

習近平下棋馬英九 三個目的

馬英九前總統下月再訪中國,盼能再次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圖為二○一五年馬習會場景。(資料照) 「馬英九先生」即將在四月一日啟程赴中國訪問,期間要到北京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會面。習近平選在這個時候下這著棋,主要有三個目的,完全為中國所用。而馬先生能否掙脫中國御用棋子的角色?按照他在台灣大選投票前夕講出「就兩岸關係而言,必須相信習近平」的思路推敲,機率恐怕非常的低。 習近平召喚馬英九前往一會,頭一個動機,這是北京新一波重建中國國際形象工程的一環,力圖藉由掌握話語權、提振正當性,扳回頻遭先進各國抨擊的挨打局面。換言之,這是中國遭到國際圍堵、聯手制裁日益緊迫下,不論是南海尋釁,或是在歐美出征,引發各式衝突反噬,希望有所突圍的宣傳戰安排。 中國的行動,近期早已全面展開。上週一再度當選俄國總統的普廷,於記者會特意發表「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反華國家在台灣周邊進行挑釁,對華實施制裁等企圖必將以失敗告終」的怪異言論,最為外界所矚目,普廷並計畫在五月訪中與習近平會面。上週六,北韓勞動黨國際部部長金成男在北京拜會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時,也被要求表態將在台灣、新疆、香港等議題上支持中國。甚至今年一月與台灣斷交的諾魯,該國總統阿迪昂本週一與習近平在北京會談,更是強調將恪守「一個中國原則」,獲得習近平當面讚許諾魯做出的政治決斷,是符合歷史大勢、順應時代潮流之舉。 在這樣的脈絡下,馬英九下週一受邀赴訪,中國在鋪陳什麼?實在已不必贅言。這是一個八方來儀、萬邦來朝的圖像,甚至台灣本身,也有馬先生親往應和,「證實」中國站在正確的一方。可以想見,這趟「馬入習口」,習近平將以禮相待,不會直接吞下肚,有得好玩弄,到時大家就看看馬英九如何處理「中華民國」的問題,他的表現,將牽動在台灣的國民黨,這則是習近平的第二個目的。 共產黨整治國民黨,在二○○五年是一個高峰,當時在台灣找到了連戰這名最佳代理人,多年下來,廉頗顯然老矣,早已出不了門,國民黨現在當權的一代,雖然使勁了力氣,堅持開拓由北京走向總統府的奪權路徑,例如副主席夏立言奉命多次前往拜會,但是習近平及其核心始終對朱立倫所領軍的年輕一輩國民黨有戒心,尤其是他們的美國連結;就算是這些天不少國民黨立委跟風太平島議題,製造聲量博取目光,北京仍認為該等都不可靠,左挑右選,馬英九無疑成為連戰之後,藍軍的「欽定」代表。 搞定國民黨,下個目的當然是希望搞定台灣。馬英九當過台灣的總統,卸任後,這八年來的言行無不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共鳴同振,有了去年前去祭祖交流的「驗明正身」,今年這趟獲准升級,差他前去主要是辦好兩件事,祭黃陵象徵血脈上「認祖」,見習近平則是在政治上「歸宗」,歸一個中國的宗,所謂「英九當歸」此之謂也。 以上有關習近平的敘事,俱有所本,中國找上一名過氣的政治老人所為何事?就是這麼一回事!
鄒景雯 2024-03-27
請馬文君「搭艦」真考察

請馬文君「搭艦」真考察

國民黨立委馬文君已經排定五月十六日將赴太平島視察,並且開放外交國防委員會以外的委員報名,已經報名的藍白立委應該搭乘海巡署的船艦前往,絕不是國防部的軍機,更不是C-130運輸機。圖為安平級巡防艦「成功艦」。(海巡署提供)   國民黨立委馬文君已經排定五月十六日將赴太平島視察,並且開放外交國防委員會以外的委員報名,鑒於馬召委是以港側浚深及碼頭整修工程完工為由執意前往,那麼納稅人有權利要求代議士必須名實相符地「真考察」,而非假考察之名、行「附敵」之實,否則不得動用一分一毫的民脂民膏。 何謂「真考察」?眾所周知,距離高雄港一六○○公里的太平島,搭機需四小時,搭船單程要三天,來回則是六天。然而在這個案例上,有幾個基本要件必須把握,首先,已經報名的藍白立委應該搭乘海巡署的船艦前往,絕不是國防部的軍機,更不是C-130運輸機。理由至少有四:搭乘海巡艦才能彰顯「南海和平倡議」的國家戰略目標;同時,這次的主題是新竣碼頭,不是機場跑道,以船入港,身歷其境,才屬切題,豈有迴避之理;此外,太平島的駐地人員多數都是搭船往返台灣,並沒有飛機可坐,接地氣乃立委天職,怎好學大爺耍官威,虛應故事,不落實考察。最後,飛機被打掉後會全掛,艦艇在海上尚有多一點的生還機會,考察不必傷及無辜。 既然馬委員等人應該安排海巡船艦前往,那麼應該選擇什麼噸級的艦艇才是佳作?眼前有三種可能,一是一○○○噸的巡防救難艦,例如苗栗艦、桃園艦、屏東艦、台東艦。根據它的規格,扣除勤務人員,每艘可搭載十五人,量體較大,不過為了避免影響官兵休假回來的席位,徒增家屬抗議的民怨,恐怕不是委員們的首選。 第二種是新的一○○噸級巡防艇,由於新建碼頭蓋好後,會由一○○噸級的去常駐,因此委員們怎可不瞭解這種巡邏艇的性能?不過目前新型一○○噸級的全部只有六艘,扣除勤務人員可再搭載三人,但其中二人必須打地鋪睡椅子,屬於徹底的實際體驗,真是考察到位,證明不是來度假的;然基於女士優先,有限的睡鋪還是應該讓給馬文君歇著,已經報名的財政委員會賴士葆,這麼熱心參與,不妨可以商請他打地鋪。 第三種是六○○噸的安平級,每艘扣除勤務人員可載四人,這是平轉戰艦艇,有飛彈發射槽,為其特色。民眾黨的委員林憶君昨天強調此行是要去保衛國家安全,看來這種可平轉戰的載具也不失是另一種考慮,可以讓這些委員在必要時為國家犧牲奉獻。 若這群國、眾立委準時在五月搭船赴約,鄰近各國如菲律賓、越南肯定會前來驅離伴航,這時台灣人民可以觀察中國的動作究竟如何?是也來驅離呢,還是反而會來聲援戒護?這將有助於我們進行區別,自己選出來的所謂民意代表有沒有被異化? 按照過去國民黨一位女立委鬧著要搭機去太平島,因天候問題被取消的前例,希望馬委員這回能夠稱頭點,選擇搭艦真考察,好好認識我們廣闊的海疆。
鄒景雯 2024-03-22
去太平島獻媚?

去太平島獻媚?

國民黨最近在玩太平島,玩得斧鑿甚深,不得不讓人憂慮這次政治行動的背後,是不是被綁著線頭,全都受到了某種操控?(資料照) 國民黨最近在玩太平島,玩得斧鑿甚深。他們打出的招牌是「顧主權、護和平」,然而在操作手法上,不論是呼籲蔡總統親自登島,或是馬文君要以立法院外交與國防委員會名義前去考察,在可能的效果上卻全是反其道而行,不得不讓人憂慮這次政治行動的背後,是不是被綁著線頭,全都受到了某種操控? 國民黨鋪陳議題的步驟,幾乎是公開的陽謀。該等以太平島港側浚深及碼頭整修工程即將在本月竣工為由,先是由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在臉書上數度為文,主張蔡總統應該前去主持啟用典禮;接著國民黨立院黨團即於昨天正式召開記者會,呼籲蔡應循阿扁與馬英九兩位總統的前例,在任內跑一趟,以發表南海和平主張;最後則宣布馬文君已經在規劃五月將排定委員會到太平島了解駐防官兵生活設施與戰備情形。整個表現,像是集體在給某方面做交代,即使沾惹了大中國民族主義的顏色,塑造「兩岸共同聲索南海主權」的想像,他們似乎也在所不惜。 稱國民黨在應付,證據在於他們的訴求狗屁不通。二○○八年初,陳水扁之所以赴島,在於島上的飛機跑道搶建完成,總統親臨有政治目的,當然也有卸任前作秀的意味。至於二○一六年一月,馬英九前去登島,許多資訊研判,這是促成「馬習會」的交換條件;當時菲律賓已經向國際法庭提出南海仲裁,馬英九更是以此作為挑戰的象徵。兩人各有盤算,思考殊異。 二○二四年的今天,南海的局勢,在中國極力擴張下,動盪的程度更至空前。南海的海面上,不時有千百艘中國民兵船到處亂竄,海警船到處找人碰撞衝突,二、三十艘作戰艦在那裡施壓各方。這個月才發生中國海警在仁愛礁附近海域,以水砲擊傷四名菲律賓軍方人員的衝突事件。為了調停緊張,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已經抵達馬尼拉會商,公開強調依據「美菲共同防禦條約」,美國有義務協助菲國防衛。白宮並且決定下個月在華府將首度舉行美日菲三國元首峰會,這些加強結盟,完全是衝著中國的武力威脅必需有效壓制而來。 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國民黨突然跑出來要求總統要去太平島,明知總統不會跟著一起發瘋,於是又唾面自乾地說:「總統不去,國民黨去。」好笑的是,習近平總書記或人大有沒有以飛往南海爭議島嶼為捍衛主權的宣示?小馬可仕總統與菲國議員有沒有必要前往仁愛礁才是決心?何況對於台灣來說,最近優先待解的,理應是海巡人員在金門海域掃蕩非法活動,必須獲得全面支持的問題,怎不見國民黨召委積極安排前往金門考察與犒賞護漁的海巡弟兄?反而在這時候敲鑼打鼓宣傳要老遠跑到太平島去無事生非?箇中的矛盾,若不是仰中國鼻息,該如何解釋? 更荒謬的是,國民黨無端送出太平島這道菜,還扯上「美國不答應」,所以蔡總統不會去的假想。請問:國際協力維持南海穩定,台灣有什麼理由要脫隊?這個基本認識,哪裡需要問外國!反倒是,國民黨吆喝要「自己去」,恐怕是「中國在鼓勵」,才是最要關注的真相。
鄒景雯 2024-03-20
這場詢答圖窮匕見

這場詢答圖窮匕見

昨天的內政委員會,是在野黨立委急排的第一案,就是要求海委會與海巡署去報告中國三無船事件。(記者塗建榮攝)     昨天的內政委員會,是在野黨立委急排的第一案,比任何二三○○萬國民福國利民的事項都更急,就是要求海委會與海巡署去報告中國三無船事件。一場質詢下來,如面鏡像,可以看到許多蹊蹺,解答了許多事:原來北京是這樣想的? 台灣的立法院究竟映照出了什麼?首先,在野黨立委清晨六點就忙不迭地要搶先登記發言,照理當是摩拳擦掌,有備而來,結果一整個聽下來,內容居然大同小異,幾乎每個人都指向一個目標:軟硬兼施要海巡認了是「碰撞」。 「碰撞」又怎麼了?「碰撞」正是在金門至今的十五次協商中,中國代表從頭到尾的談判主軸,台灣在野黨不在金門協商現場,竟然可以「精準」的與共產黨口徑一致,不令人驚奇嗎? 我們可以合理推論:是不是老共要國民黨昨天在我們的國會定性這次事件是「碰撞」?如果做這樣的定調,等於承認責任在我方。北京是擔心之後司法調查完成後,會釐清三無船的翻覆真相,證實中國一直都在政治操作嗎?! 昨天媒體傳出中方的協商代表泉州台辦副主任李朝暉、晉江紅十字會秘書長曹榮山、顧問許偉偉等,在金門飯店擠在同個房間緊盯立法院直播,連午餐都沒心外出吃,這個現場感相對更加有趣。 台灣在野黨好似吃到中國共產黨口水,甚至是國台辦在北京記者會調子的一再倒帶,不只這一樁。昨天在內政委員會,聽到國民黨委員講的一副形勢比人強、我們不能怎樣的窩囊話,真是跟中國一再在宣傳他們的海警船有多大,台灣海巡快艇是多小,一樣缺乏常識! 事實上,針對金門禁限制水域,海巡對於中國海警船的騷擾,不論進行跟監與驅離,重點並不在雙方船體吃水的深淺,而是我們採取與國際相同的處理模式,例如日本在釣魚台即是如此,目的在於既不給中國海警達成執法事實,也不隨著中國挑釁而升高衝突,海巡執法監控本身就是一個主權行為與合法的紀錄。這才是真正的眉角所在。 此外,中國國台辦一路帶頭操作台灣政府「冷血」,昨天詢答過程則是曝光:過去兩週以來,代表罹難家屬方前來金門的中國官員,從沒有踏進靈堂一步上香致意,也未參加法會,連帶的對岸家屬除了招魂,也從來沒有出現過。是不是中方不准家屬到靈堂祭拜?十分啟人疑竇。反倒是台灣的海巡弟兄跟官員,基於人道關懷,完全按照民間禮俗,每天都前去早晚三炷香。相較之下,原來在唯物論者眼中,這才是他們冷熱的定義。 最後,委員會上也證實,兩岸在金門的協商過程中,中方一度要求把執勤的我方海巡人員「送中」調查,看到這樣的姿態,不得不疑惑:在野黨對此侵犯中華民國管轄權的蠻橫行徑同意嗎?如果不同意,為何壓著中華民國海巡人員的頭要讓步?這就是所謂的圖窮匕見嗎?
鄒景雯 2024-03-05
中配應比照外配

中配應比照外配

中配目前申請入籍,只需提供放棄戶籍證明,不用放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這是不對的,應該比照其他外配,必須在歸化後的一年內提出喪失原有國籍證明。圖為中國五星旗。(路透檔案照) 國會的最大黨與第三黨,才剛開議,就為了中國籍配偶應縮短入籍年限(由六年改為四年),倡議不斷。然就該等訴諸的理由,與事實相左,甚且相互扞格。其實,中配入籍這題,既是國安,也涉及人權,確實有必要通盤檢討,將「中配」與「外配」一視同仁,給予文明、公平的對待,是最佳的解方。 長期以來,政府處理「中配」與「外配」的法規,分別根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與國籍法不同的法源施行,這是本質上的差別待遇,既然這麼多藍白政治菁英覺得不宜,相信社會普遍也會認同人生而平等的重要,不應該以你來自何處為區分,那麼中配的一切待遇,理當「比照外籍配偶規定」辦理,就如中生現在給健保的理由,就是比照外籍生,才是正辦。 那麼該如何調整呢?首先在國籍問題上,中配目前申請入籍,只需提供放棄戶籍證明,不用放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這是不對的,應該比照其他外配,必須在歸化後的一年內提出喪失原有國籍證明,否則即撤銷歸化,使法律規範一致性。 其次,中配申請在台定居,目前不用考試,但是其他外配申請歸化卻要考試,這是明顯的歧視,實在非常不宜。據了解,現行申請歸化考試,包括筆試與口試,主要在測驗語言能力及國民權利義務問題,例如中華民國總統每幾年選一次?中華民國的元首稱為什麼?等等。筆試是選擇題,題庫有二五六題,口試直接回答答案,也有二三七題,可以想見試前的心情,這是融入台灣的必備常識,中配並無語言與文字障礙,沒有理由省略這個程序。 第三在申請定居上,中配目前不必申請歸化,只需每年在台合計一八三天,依親居留滿四年,長期居留連續兩年,即可申請定居證。然其他外配卻要先申請歸化,須合法居留三年以上,加上每年在台合計一八三天以上,歸化取得國籍後,身分轉為「無戶籍國民」,還要符合居留滿一年且居住三三五天以上,或連續居留滿兩年且每年二七○天以上,或連續居留滿五年且每年一八三天以上,才能夠申請定居。換句話說,中配只要每年在台居留一八三天,最快六年就可取得身分證,外配在相同情況下,只居留一八三天,最快要八年才能拿到身分證。有什麼理由要便宜行事?有什麼原因要設置不同的門檻? 最後在雙親的部分,中配定居後,可以申請雙親來台定居,一般外配只能申請雙親來台探視,並無法申請定居。有關健保方面,中配七十歲以上雙親來台定居,可以使用健保,其之前當然完全沒有繳過台灣的健保費。其他外配的雙親則最多僅在台灣停留半年,不可以使用健保。這些規定行之多年,合理性在哪裡? 將「中配」比照「外配」,只是改革的第一步,需要同時展開第二步,那就是學習外國的優良作法,增加成為正式公民的宣誓儀式。看看美國的誓詞多麼莊嚴:「我謹此宣誓,完全放棄我對以前所屬任何外國親王、君主、國家或主權之公民資格及忠誠;我將支持並捍衛美國憲法與法律、對抗國內和國外所有的敵人;我將真誠地效忠美國…」,這些都是最基本的權利義務關係,如果對既有國民要求一切義務,對中配入籍卻只談獨特的權利,這不是台灣全體公民賦予立法委員的職責。
鄒景雯 2024-03-02
中國海警的面子

中國海警的面子

中國海警船「奉命」在金廈海域耀武揚威,要面子卻失了裡子。圖為一艘停泊在廈門的中國海警船。(美聯社檔案照) 中共傳媒近日群起放送福建海警組織艦艇編隊「穿越」金門禁止水域線的報導與畫面,不僅對岸的「官網」發動,並配合「學者」詮釋,散佈到台灣來,還有在地媒體的協力擴大,構成一個完整的「講故事」(把中國故事講好)系統。北京或許有它企圖要講好的故事,但是明眼人看來,這是不折不扣的「面子工程」,也就是形式主義;進而,要面子,失了裡子,也在所不惜。 說中國海警只顧面子,也不精確,海警應是承命辦事,上頭要他們出來虛應故事、耀武揚威一番,他們自然樂得演出,秀給上級領導看。原本,習近平是反對面子工程的,二○一九年,所謂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曾經通令要整治這類「景觀過度亮化」的通病,結果現在到底是誰才有面子問題? 何以說這次的中國海警「執法巡查」是不顧裡子的面子工程?首先,對岸想抹除金門禁限制水域的存在,於是以「過線」來凸顯其不設限,號稱可以宣示「主權」;其次,其刻意將中國海警與台灣海巡「同框」,藉以比對「大小」,以滿足其父權式、好大凌弱的民族主義。這種大內宣加大外宣的操作手法,看似真的是面子十足。 然為何沒了裡子呢?第一,如果根本沒有禁限制水域,就沒有穿不穿越的問題,也應該是日常。既然對此海域享有主權,在行使管轄權,又何來的「突破」?何必指令齊一、敲鑼打鼓強調?這麼多統治菁英不覺得矛盾,面子是厚。第二,如果中國海警在行使管轄權,怎麼可以讓台灣海巡公然出現在眼前?後來自行離去,甚至還存照留念,這是在證明「一邊一國」嗎?第三,最厲害的是,中國海警只要進入金門禁限制水域,台灣海巡一定會前往執法,這個模式,將因中國海警不斷的來犯,而被演練,同時被鞏固,形成在國際法上的意義。換句話說,中國海警來得愈多次,台灣海巡前往對峙(行使公權力)的機會也愈多,對於台灣的存在愈有助益。 以上還不包括,金門禁限制水域是國際公認的「現狀」,數十年來維繫至今,兩岸的默契是重要基礎,中國現在透過福建海警意圖破壞現狀,打破共識,這個責任,世界主要國家全都歸咎於北京,而不是台北。 最後,則是歷史最大的嘲諷,當年毛澤東把金門「留給」蔣介石,一個嘴硬的說詞是防止台灣走向台獨,現在,中國共產黨的徒子徒孫竟然拿金門來興事,套句老毛的思考,這豈不是在斬斷「臍帶」嗎?果若如此,這「面子工程」似乎十分有趣,是不是一定要玩到沒面子方休?就隨它去吧。
鄒景雯 2024-02-28
最大放水黨

最大放水黨

國民黨立院黨團昨在花蓮舉行共識營,總召傅崐萁在會前致詞。(記者王錦義攝) 國會的最大黨,就算只有多一席,就是贏,也是實力,應該做足表率,自然成為標竿。如果明明數人頭比較多,卻自甘墮落,站在下風,這就是擺明「放水」。立法院有了最大放水黨,當然不是監督,無從制衡,還是在暗助行政部門,奉送(凸顯)執政黨存在的必要性。 最大黨要質量相稱,絕非理所當然,需要很多自制與反省;如果不好好做,名不符實,成為最大放水黨,民意的反饋很快就會到來。什麼叫做「放水」?政治現實上至少已經出現三種操作方式。 第一種是,明明有很好的質詢機會,卻完全不做功課,透徹事理,發揮督導之功,只想憑藉嘴皮的鼓動,勢壓鏡頭,結果放大了空心對上專業、愚昧挑戰科學的反差,由於並非單例,資淺又不讀書的立委為數頗眾,造就「秀才遇到兵」的加乘效果,反而給行政院建築了決策高地。 此事也不能全怪最大放水黨家裡沒大人,讓小孩玩大車,事實是有什麼盆,就有什麼栽,農曆年前的台中西布特羅事件,早已被自個黨的盧秀燕市長結論為「個案」,最大黨的大人不知藏拙,卻偏偏要中央政府前去專案報告,以為可以挖坑給人跳,好扳回一城,導致技不如人的小輩紛紛在議事台前出盡洋相,這是第二種放水。 第三種則是,民進黨第三度執政,照理包袱極大,迴旋空間變小,最大放水黨偏偏要安排洩密被告在國防委員會,有望擔任召委,這是在提醒全民台灣能夠沒有民進黨嗎?同時,不顧瓜田李下之議,任由超級更生人進入司法委員會,給人「上下其手」的疑雲罩頂,這就是在對社會詮釋在野聯盟所謂「國會改革」的真諦? 最大放水黨昨天結束共識營,宣稱要讓一席召委給民眾黨,莫非放水還要找跟班?這種光天化日下的交易,豈不斯文掃地。
鄒景雯 2024-02-26
中國海警登船的背後

中國海警登船的背後

中國海警在海上登船臨檢我金門觀光船的「新事態」,既不符合國際慣例,也引發旅客無謂驚恐,明顯是再一次的升級行動。(民眾提供) 台灣總統大選過後,兩岸關係可能的走向,受到中國內部問題的影響,變得既敏感又脆弱。如何共同管理區域的穩定,需要台灣與中國當局雙方致力,然而短短幾天的時間,依舊勞動美國白宮與國務院出面發言要求克制,看來習近平在珍惜美中關係緩解的同時,他對內統治與管控的力度,恐怕還需要慎重觀察。 二月十四日發生「三無船舶」(無船號、無船舶證書、無登記證書)越界捕魚,不幸造成兩名中國籍船員在逃離時落海事件,事發至今,真相逐漸明朗。首先,這是我海巡例常執法的一環。近三年,海巡驅離越界中國漁船達四千餘次,其中對岸非法船舶拒檢或因追逐碰撞者,近年至少有十二起在案,不僅頻繁,對岸執法人員知之甚詳,也是過去其一致打擊的對象。這次有人員死亡,是不幸,也是意外。就客觀事實來說,違規的中國快艇船體較大(長十一.六公尺),台灣的海巡小艇(長九.六公尺),鮮有蓄意或惡意衝撞的必要。 其次,這回在事發後,中國有別於過往,罕見由國台辦出面數度放話,刻意升高政治對立,尤其有關不存在「禁限制水域」、堅決支持中國海警「常態化執法巡查行動」一節,充滿敵意與挑釁,任誰都看得出來這是在執行灰色衝突,故而極力在「藉勢藉端」。 第三,近期不斷有中國海警船貼近禁限制水域外圍出現,正是在執行其「常態化巡查」的加壓,不過仍試圖有所「節制」;然十九日居然發生海警在海上登船臨檢我金門觀光船的「新事態」,既不符合國際慣例,也引發旅客無謂驚恐,明顯是再一次的升級行動。此舉,不僅違背「寄希望」於人民的統戰目標,且極易引發擦槍走火,華府也很難再保持緘默。就塑造話語權與正當性而言,非常不聰明。中國海警逾越紅線的行為,是出於上級指示?還是第一線人員缺乏紀律?或是中國自身指揮體系出現了歧異?乃至習近平的真實決策如何?下一步又是怎麼打算?在在都令人十分不解。 北京當局正面臨一個多面作戰的艱難困境,在美中外交幕僚一再穿梭下,習近平與拜登再次通電話的安排,可望不久將付諸實現。在這樣的氛圍下,台灣政府的處置,從頭到尾都不想惹事,包括國防部戒備但不介入,海委會採取柔性策略指導海巡應處,都在控制彼此避免誤判;反之,中國則不然。有說主權戰,有說法律戰,無疑都在撕毀默契,破壞現狀,可以「玩火」形容。這麼做,並無法為美中關係添增籌碼,只會增強美國在大選前鷹派勢力的抬頭,大家拭目以待。
鄒景雯 2024-02-22
當家不鬧事

當家不鬧事

   新任立法院長韓國瑜近期做了兩件事,化解了早可預見的爭議,表現令人印象深刻之餘,也開啟了若干政治變化的可能性。(資料照) 新任立法院長韓國瑜近期做了兩件事,一個是二月五日首度主持朝野協商,裁示二月二十日開議;二是昨天二月十六日認為當天「未便」就召開臨時會舉行朝野協商,改決定於十九日再就食安專案報告舉行朝野協商,順勢處理了來自不同政黨的歧見,前者是民眾黨,後者是國民黨,化解了早可預見的爭議,他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之餘,也開啟了若干政治變化的可能性。 稱之為「可能性」,係指還需要持續觀察,畢竟朝野對立極久,幾乎快要積累成政治「文化」。當行政與立法部門分由不同政黨主導的時代再度來臨,這個階段的政客能否藉由政治環境的變化,調整一向的慣性反應與作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當前的國內政治環境,立法院三黨不過半,只是其一。更有甚者,是民意的轉化。自二○二二年上半年,各政黨開始積極備戰該年底的九合一選舉,直到今年一月十三日總統與立委投票揭曉,台灣選民已經被不同陣營高度動員長達兩年多,堪稱身心俱疲,歷經農曆春節的沉澱,民間休養生息、望治心切的情緒尤其高張,希望當選的各類公職能夠多做事、少廢話,恐怕才是社會主流意見。所謂當家不鬧事,鬧事不當家,此之謂也。 民進黨三度贏得執政,在行政當家;國民黨成為國會最大黨,又取得立法院正副院長,在國會當家。兩大政黨都必須接好地氣、謙卑用權。但偏偏權力猶如魔戒,一旦當選即成醜陋咕嚕,似過江之鯽。看看二月一日以來,國民黨立院黨團已經做出了多少在測試人民底線的囂張行動,把國會自肥擴權,稱之為國會改革,竟毫不羞赧,不難驗證這些人的素質如何、本質為何?他們顯然忘了該著手當家,還繼續在鬧事。 國會最大黨有這種表現,可能出於對憲政知識、立委職權的認識不足,這種無知,提名他們的政黨本應負起約束與指導的責任,不料該黨主席對外發言一樣指鹿為馬,頻秀下限,讓識者不忍卒睹;或可能是故意,算準了網路時代資訊傳播的破碎性,吃定支持者的認知能力有限,可以任其揮灑,欺之侮之。所幸,國民黨立委投票選出的韓國瑜院長,到目前為止有關議事中立的起手式中規中矩,初步做出了若干停損。 關心政治的人當然不希望這只是曇花一現,而是好的契機。因為台灣未來幾年即將面對的挑戰,需要行政與立法都要好好當家,才可能共同建構內部競爭的外部條件。例如,任何議題都可以打破頭,唯獨國防與外交應該自然形成朝野政黨的「非戰區」,大家必須培養關起門來好好商量的默契,為達成共識做好心理建設與準備。要促成此一政治文明的提升,需要各政黨領導者的識見與帶領。下週,美國聯邦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主席將率團訪台,會見各黨菁英,韓院長也在其列,誰說國會議長無角色、沒功能?韓國瑜如果願意對台灣貢獻,空間會很大。
鄒景雯 2024-02-17
中國最大風險在後面

中國最大風險在後面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上週會晤。(美聯社檔案照)   台灣總統大選之後,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上週末在泰國完成會晤,達成習近平與拜登今春通話的安排。針對台灣議題,當然是各說各話,於是中國外交部於會後忙不迭地發出新聞稿,對外宣稱: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台海和平穩定的最大風險是「台獨」;以彌補未盡遂願的空虛,卻也在區域間失去了做為大國的底氣。 因為這些假話、大話,念經給中國人民聽的效益,正在不斷遞減;傳到台灣來,大家耳朵長繭之餘,不免也納悶:李登輝被指是台獨,陳水扁也是,蔡英文不能倖免,未來的賴清德又被稱是台獨的金孫,這「風險」一波接著一波,算算多少年了,中國有完沒完?至於美國人,甚至東北亞、東南亞鄰邦聞之,那就更加坐實是無理取鬧。東海波濤洶湧,南海劍拔弩張,誰又是北京眼中的最大風險? 兩岸問題是一個辯證關係,沒來由地指責台灣選出了「台獨」,豈不是承認中國全面介選卻選輸了?或是北京屬意的候選人沒有得到最多台灣選民的青睞?由習近平親自主持的「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的戰略目標,到底是要破壞兩岸關係,還是拉攏兩岸關係?做為領導小組秘書長的王毅,批准這種沒腦筋的新聞稿,顯然在效果上是前者,希望台灣民心跑得愈遠愈好。 台灣四年一度的總統選舉,已經在一月十三日揭曉,成為既定事實。中共至今不願意面對現實,把「實事求是」拋諸腦後,執意採取一連串的脅迫作為,或許目的在施壓賴清德於五二○的就職演說中讓步,但是愈這麼做,造成的反作用力愈大。處理最願意談判妥協的蔡英文,北京八年一事無成,還讓她的接班人順利上位,這是多大的殷鑑!結果中國不思轉進,今後似乎選擇持續堅持「寧左勿右」,對於吾輩來說,也沒什麼不好,此舉完全符合台獨支持者「戰略疏離」的需要。 站在中國利益的立場,王毅所言差矣!台灣其實事小,根本稱不上「最大風險」,美國才是事大。中國主張台灣問題是內政,美國更是,台灣關係法正是國內法,維護台海和平穩定是兩黨共識,這時就要看美中誰的拳頭大?而今年,相對於一月或五月,中國最大的風險將出現於十一月,美國總統大選究竟是拜登連任?或是川普將捲土重來? 拜登的多邊主義已經搞到中國備受圍堵,萬一川普演出歷史大驚奇再回白宮,則美中貿易戰極可能上升到另一個階段。有關對中國所有進口商品一律徵收六十%關稅的討論,已經在美國輿論出現,這對中國下墜的經濟前景,已經不是重槌痛擊可以形容。處於這樣的時刻,中國外交部竟不知輕重,小題大作,四處興事,自我添亂,外人無話好說,只能「樂觀其『敗』」。
鄒景雯 2024-01-29
花蓮王的品牌

花蓮王的品牌

   「花蓮王」傅崐萁(右)身上掛著的有罪官司至少已累計達三件,爭議事件更是不計其數,然全無損國民黨與之「沆瀣一氣」。(資料照) 看到「花蓮王」傅崐萁先生再度當選立法委員,同時以現任立委與新任立委當選人的雙重身分,針對即將成立的新國會指三道四,甚至對領導國民黨的黨鞭揮舞躍躍欲試,令人想起陳水扁前總統當年的一段「名言」:「選都選完了,算我好運,不然你要怎樣」,一個是言語狂妄,一個是行為狂妄,真是有異曲同工之「不妙」。 相隔二十多年,台灣選民已經進化了兩代,我們的政治文化顯然相對發展遲緩,才會容許有這樣的政治表現,而其所屬政黨似乎不以為意,不見起碼的規勸與效果,堪稱反動的代表作。 「花蓮王」何許人也?他與徐榛蔚在花蓮輪流執政,自二○○九年十二月至今,已經逾十四年(本人正準備邁入新一個立委四年)。其間一度中斷三個月,係因傅某因涉及炒作合機股票案,遭判處有期徒刑八個月定讞而依法解職,仍無改其妻順利接手。被大家謔稱為「傅氏王朝」,不足以說明這家人呼風喚雨的能耐;其遊走親民黨、無黨,二度進出國民黨,如入無人之境。這樣的對象,權大、財大、氣大,毫無疑問,當然是輿論監督的首要對象之一。 這時候的「花蓮王」為何要特別挑出來一提?理由在於今年一月十三日最新民意投票的結果,國民黨已經成為國會最大黨,在立法院擁有五十二席席次,而國民黨先一步已經在地方十五個縣市執政,許多縣市更呈現由國民黨同時掌握府會的一黨獨大態勢。佔據台灣如此龐大政治資源的政黨,即將在二月一日的立法院長選舉,乃至後續黨團三長的選派上,詮釋該黨所應負起的政治責任,則大家不得不重視傅先生先是叫戰議長,實則轉戰(交易)總召,「花蓮王」這個品牌很有可能貼上國民黨大門口的後果,必須醜話先說,請國民黨回應外界的疑慮。 國民黨對花蓮王的放縱,已經形成「慣性」。四年前,國民黨在花蓮明明有立委提名人黃啟嘉,傅崐萁以無黨身分推翻了政黨安排,後來竟可前嫌盡棄,在朱立倫主席主導的所謂「同舟計畫」中,重新恢復黨籍,進而成為同志眼中︰主席背後的遙控器。例如在總統大選提名過程傳聞四起,散播最廣的就是「聯郭制侯」,可見其影響決策的企圖。這名兩度入獄的「更生人」,身上掛著的有罪官司至少已累計達三件,爭議事件更是不計其數,然全無損國民黨與之「沆瀣一氣」。去年METOO事件中,也有他的份,即使多位證人作證,國民黨照樣大開綠燈,使其輕騎過關。在在可以看出國民黨與「花蓮王」俱為一體的政治尺度。 這樣的角色,當賴士葆質疑其過去八年人在哪裡時,國民黨竟無一人願意直搗核心,攖其鋒逆其鱗,這個黨有無肩膀?如何擔起國會最大黨?
鄒景雯 2024-01-27
合作,時候到了

合作,時候到了

「三黨不過半」的新國會,代表的最大意義只有一個,就是「合作」的時候到了!(資料照) 一月十三日在台灣,一千四百多萬選民投出「三黨不過半」的新國會,代表的最大意義只有一個,就是「合作」的時候到了!合作這個關鍵詞,說明藍綠必須停止惡鬥,同時操作「藍綠惡鬥」也將終結。換言之,對於三個黨都是學習,也都是考驗。 「藍」、「綠」,甚至「白」,並非自古就是台灣政壇的一部分。以「藍」、「綠」做為政黨傾向、意識形態的分類標籤,始於二○○○年首次政黨輪替,由民進黨陳水扁執政之後。在此之前,即一九四九年開始由國民黨一黨獨大,即使到一九九六年第一次實施總統民選,由李登輝擔任首位民選總統的四年間,台灣政治圈從未廣泛以藍、綠區別不同的政治屬性。一般咸認,新黨高新武以「泛藍」形容新黨與國民黨的關係後,才被社會輿論所廣泛使用。不過,政黨出現競爭,民進黨成長到足以挑戰國民黨,才是政治顏色出現的問題本質。 換言之,兩黨開始旗鼓相當的爭奪政治權力,進而被標籤為藍、綠,在台灣只有二十多年的歷史,過程中也出現了各種「第三勢力」,隨實力消長,不斷置換,因而顏色紛呈,最新一個誕生的則是二○一九年以白色為象徵的民眾黨。權力是稀有資源,當然競爭激烈,如果因此稱為惡鬥,其實靠著批判「藍綠惡鬥」起家的白黨,短短幾年間,也讓大家看盡了「白綠惡鬥」與「白藍惡鬥」的盛況,所以禿驢也別笑和尚,大伙是五十步與百步,相距僅在咫尺。 在台灣的民主政治演進史上,先於藍綠之前,早就有政黨合作的典範。最值得重書的就是國民黨的李登輝與民進黨的黃信介。那些年,一個有幸當總統,一個是反對黨領袖在街頭衝撞,基於共同的理念(民主),即使相斥的利益,兩個人「沒有合作的合作」,從一九八八到一九九九,一同成就了多少事。黃信介喊出「總統英明」有損威望嗎?民進黨後來取代了國民黨。李登輝透過黨庫暗助民進黨,有搬石頭砸腳嗎?李登輝「民主先生」的封號下,多的是民進黨一起舉手表決的功勞。這才是台灣政治應該記憶的內涵。 二○二四年,歷經紅色全面介選,國會三黨不過半,藍綠白各據一方,又是一個挑戰的開始。如果藍不同意已經混紅成為紫,白不同意染紅成為粉(外媒歸類兩黨為親中國的黨),則台灣的主要政黨必須找出對話理解的文明機制,至少試著重現政治前輩們曾經示範的「沒有合作的合作」。如果民主自由的台灣真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所在,就請三黨菁英告訴全體選民: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一點也不難。我會比對手先做。
鄒景雯 2024-01-23
賴的起手式:全民總統

賴的起手式:全民總統

退出新潮流派系運作、捐出一億六千多萬元總統競選補助款,賴清德傳達出他準備做一個全民總統的意志。(美聯社檔案照) 一月十七日民進黨中常會,是總統大選揭曉後的首次會議,也是賴清德主席成為總統當選人第一個主持常會的正式場合,這一天,賴清德對外做了兩件事,首先是退出新潮流的派系運作,其次就是捐出一億六千多萬元的總統競選補助款,做為他獲得選票付託後的起手式。賴清德面對的,是投票給他的與沒投票給他的所有公民,傳達出他準備做一個全民總統的意志。 退出新潮流,是早在選舉過程中就浮現的打算,一直沒有付諸實行,是因為競爭對手攻擊新潮流的行動早先一步已經展開,當新潮流持續被鎖定的當頭,退出新潮流的動機將被解讀為「切割」,並不符合他的初衷,因而作罷,改為未來有機會當選時再來兌現。昨天,他果然在選後第四天立即實踐,並取得了新潮流的理解。 當選總統即退出派系,對於過去民進黨籍的總統來說,沒有人做過。甚至還有哪個派系的當選總統,該派系即成為「當權派」,派系成員還會在後續的任期間陣容擴大的情況,這是民進黨的「傳統」,雖然時間並不算長。賴清德決定退出新潮流,既是對黨內各派系進行號召,也是在與全民進行對話,而今而後,他將以國家元首的格局來做為決策原則,以所有群體的立場思辨利弊。「一視同仁」、「六親不認」,會分別成為其「興利」與「除弊」的準繩。 自我期許,如何取信於人?第一步,賴清德宣布捐出競選總統所獲得的選舉補助款。這次三位總統候選人賴侯柯,按照一票補助三十元,分別將獲得一億六千多萬、一億四千多萬、一億一千多萬元的補助款,對於一般民眾而言,收入相當豐盈,雖是法定收益,而且從一九九六年首次總統直選以來,歷來的候選人都會依法收下,無一例外,多數則以成立「基金會」來運用,然仍難免予人從政不失是個「好職業」的觀瞻。賴清德的率先宣布全數捐出,是壓力也好,帶動也罷,當然會牽動其他二人要有相應作為。這有兩層作用,一在樹立個人的政治潔癖、清廉人設,建立今後四年「賴清德時代」的執政承諾;二在劍及履及,推動戮力為公、反貪去私,澄清日益庸俗化的政治風氣,迫使各黨對手從選後的第一筆巨大收入開始檢討起。國民黨已回應要收歸黨庫。民眾黨也得想出「走訪全台」等理由。大家都不能再用關你屁事搪塞,這是過去選舉從來沒有過的,稱為民之所欲,表率革新,應該沒有人會說反對。 以上兩件事,是典型的賴清德風格。反對他的人愈要用「雙少數」譏諷他,他絕對會用爭取絕大多數庶民鼓掌的方式,來刻苦自勵。這是賴清德出身礦工家庭、自幼無父,歷經挫折,力爭到今天,所養成的「孤僻」特質。如果從這個背景開始理解,過幾天他若做出也別於「正常人」的第三件事,應該就不會太過驚訝。
鄒景雯 2024-01-18
蔡英文在講誰

蔡英文在講誰

蔡英文總統元旦首度提出:「九二共識」、「一中原則」、「一國兩制」,就是三位一體的中共併吞台灣方案。這個講法既是回應中國習近平,也是在對台灣國內進行定調與釐清。(資料照)   蔡英文總統元旦首度提出:「九二共識」、「一中原則」、「一國兩制」,就是三位一體的中共併吞台灣方案。這個講法,過去她沒有說過,為什麼利用二○二四開年這個時間點來闡述?相信既是回應中國習近平,也是在對台灣國內進行定調與釐清。 國共兩黨喜歡牽扯「九二共識」,應該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二○○五年連(戰)胡(錦濤)五點聲明正式「公報化」開始,其中的第一點即是:在認同「九二共識」的基礎上促進恢復兩岸談判。這個時候的「九二共識」或許還可以如許多國民黨人所瞎掰的:你講你的、我講我的;你要吃稀飯,我要吃牛排。 但是所謂「沒有共識的共識」的「九二共識」,並非一以貫之至今依舊如此。它的內涵在二○一五年發生了一次驚天動地的轉向,也就是該年十一月,馬英九在總統任內前往新加坡舉行「馬習會」,馬在習近平面前當著國際媒體公開表態:海峽兩岸在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就「一個中國」原則達成的共識,簡稱「九二共識」。「九二共識」是兩岸推動和平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 馬英九以上的刻意陳述,事前不在陸委會的幕僚作業之內,是馬的一人決斷,當他無預警說出時,甚至有國民黨政府高官驚呼「完了」。 馬英九行為的嚴重性在於:他自我沒收了長久以來在國人面前信誓旦旦的「九二共識」就是「一中各表」,直接簡化為「一個中國」原則;換言之,「各表」沒有了。世界上公認的一個中國與一中原則,主要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掌握話語權,也由該國所堅持。 馬英九當然不是口誤,他是主動輸誠與表態,或許這也是習近平願意見他的貢品。由於國民黨主席如此順從讓步、預為鋪路,二○一九年元月二日,才會有「習五條」的出現,習近平告台灣同胞:「九二共識」就是「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還要推動兩岸的政治協商、實踐「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所謂「九二共識」、「一中原則」、「一國兩制」,三位一體的對台方案於焉成形,而以接受「九二共識」為起點。 馬英九卸任前半年去貍貓換太子,把國民黨給賣了,何以習近平隔這麼久才再踩一步?主因是二○一六年台灣總統大選,由民進黨蔡英文勝出,國民黨未能延續執政,可說壞了國共的促統「大計」。 二○二四年,馬英九卸任即將屆滿八年,然他仍汲汲營營於指導國民黨的江山,不只強迫候選人吞下「九二共識」,還由戰鬥藍彷彿成為監軍,幾乎是一派重回軌道、再續前緣的逆流洶湧,這由中國共產黨發狂式的加碼介選,可以看出他們的急迫與圖謀。 如果了解這個背景,再回頭看蔡總統提醒:如果一味附和「九二共識」,會將台灣圈入中國所定義的「九二共識」;對中華民國台灣的主權,就是最大風險的所在。而持續的以「九二共識」為通關密語,向台灣人民表達可以與中國「溝通」。溝通固然重要,但是以主權來交換,未免也太沉重了。即可確認她這話是語重心長,不但掀底國共,更在召喚民意。
鄒景雯 2024-01-03
服毒自盡的九二共識

服毒自盡的九二共識

什麼是「九二共識」?兩個月前,坊間有一份將近一萬五千份的大型民調,針對是否同意「承認九二共識可以保護中華民國的存在」提問。有高達五十七%的受訪者表示不同意,僅有三十.四%的民眾同意,其中自認是國民黨支持者中,也只有六十七.一%認同,期待改善兩岸關係的民眾未必視此為解方,因此有學者做出「九二共識」在台灣市場正在不斷萎縮的結論。 「九二共識」只有三成民眾認同,可說是不受歡迎的政治產品,何以國內有政黨非要在大門口掛上這個招牌,甚至在大選時向選民推銷?它們不惜在打一場背離主流民意的求敗戰爭,只為迎合境外敵對勢力的胃口嗎?其實不只如此,如果熟稔兩岸問題的演進歷史,必然可以判斷「九二共識」形同毒藥,真吞下去,中華民國遲早毒發身亡。 「九二共識」是怎麼來的?一九九九年七月十二日,當時的中國海協會副會長唐樹備首次提出。由於李登輝總統在七月九日發表「兩岸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唐樹備於是在三天後批評:海基會某些負責人把兩岸關係說成是國與國的關係,是對一九九二年兩會共識的粗暴破壞」。同一天,國台辦在北京邀集台商協會會長研商「兩國論」情勢,會中要求:「要回到一個中國的原則上來,至少要回到一九九二年的共識。」這是中國最早、極其明確地,在政治上把「一個中國原則」與「九二共識」結合起來,成為中國一路對台念咒二十多年的所謂「定海神針」,非要台灣內部的政治勢力應和不可。 二○一九年一月二日,習近平總書記更進一步定調:「一國兩制」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兩岸各政黨、各界別推舉代表性人士,就兩岸關係和民族未來開展廣泛深入的民主協商,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這是「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直接連線的出處。 問題是:一九九二年李登輝政府與中共的江澤民政權到底有沒有達成「共識」?李登輝、海基會辜振甫、陸委會黃昆輝都說沒有,這不稀奇,值得一提的是時任陸委會副主委的馬英九也說沒有。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五日,馬英九公開抨擊:「海協會明知雙方就有關『一個中國』的『表述』問題並無交集,卻對外一再揚言雙方已獲得共識。這種言不顧行、行不顧言的作風,錯失達成協議的良機。」現在的馬英九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合理研判,他應該是後來吃到了共產黨的口水。 拿一個不存在的事情,不但含在嘴裡,還要台灣政客訛詐台灣人民一起嚥到肚子裡,中國是什麼目的?很簡單,這是中共在對外談判時慣用的手法,套在台灣身上,主要有兩個作用。首先是政治談判的議題設定,把有利於中國的「結果」先列為「前提」,要台灣未談先輸;其次是誘迫台灣進行政治談判的手段,台灣政客以為照念口訣無傷,可以交換貿易、交流等「和平紅利」,事實上中國把台灣當成「標的物」的零和式政治談判將同步進行,前者是紅蘿蔔與棍棒的手段,要放要收,全由北京決定。近年來台灣輸中的農漁產品早就見了真章。 在台灣,不識「九二共識」意圖的民意,顯然少數,要靠「九二共識」競選總統,與服毒自盡相差幾何?
鄒景雯 2024-01-01
國民黨非要去中國

國民黨非要去中國

總統大選前的三十天,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受主席朱立倫之命,再度跑了一趟中國。誰都知道這個時機極度敏感,國民黨不惜被戴上紅帽子,非得要奔赴對岸不可,證實了國民黨自我矛盾的「宿命」。圖為今年六月夏立言率團前往中國廈門出席第海峽論壇。(資料照) 總統大選前的三十天,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受主席朱立倫之命,再度跑了一趟中國。誰都知道這個時機極度敏感,國民黨不惜被戴上紅帽子,同時「不計(選民可能對候選人)怨謗」,非得要奔赴對岸不可,證實了國民黨自我矛盾的「宿命」,是自做的輪迴,誰都攔阻不了。 國民黨此行,不出三種情況︰一是國民黨主動的,二是共產黨要求的,三是國共兩黨「合意」的結果。以上可能還是複選題。畢竟以中國這個由威權走向專制的國家,台灣的政治人物能去、不能去、怎麼去?全都有北京的規矩,可不是民主國家的自由行可以比擬。 之所以要來這麼一段?首先,這是中國共產黨的「朝儀」,它要國民黨去,國民黨不敢不去;在所謂「九二共識、反台獨」的門檻之下,國民黨指派副主席跨足而過,具有「踏繪」的效果,是確認,也是稱臣。其次,這是國民黨的「傳統」,自二○○五年連戰上京舉行「連胡會」,正式象徵中國國民黨由「反共」走向「投共」、至少是「親共」之後,近二十年來,台灣歷經多次大選,國民黨幾乎都會在選前以台商為名,回返中國,形塑「臍帶」的政治意識與政治關聯。別忘了國民黨是有著「統一黨章」的「中國黨」與「統一黨」。這兩大因素,促使國民黨決策者總是壓倒一切理智,屢屢走上「敗票」之途。 何以說是「敗票」?其實今年尤然。中國政府公然「介選」,這次到了歇斯底里的地步,可說國際皆知。上月十五日在舊金山登場的「拜習會」上,還煩勞美國總統拜登當面向習近平提出警告,要求尊重台灣人民的決定,即可見其瘋狂的程度。習近平埋怨美國給「台獨」錯誤的認知,但北京卻從不遮掩它企圖「統一」(侵略)的陽謀,其赤裸裸的行徑,完全違背絕大多數台灣民眾的意願,稱之為票房毒藥,應屬公允。 在台灣,誰都知道中國希望在此地扶植「親中政權」,有一天能夠循香港「赤化」的模式,成為共產黨的囊中之物。為了不違逆選票,正常的政黨都會嚴正抗議「抹紅」,仔細測量與北京的安全距離。中國也不是不知道箇中的反效果,對台影響的手法愈來愈細膩,不斷透過施惠牌、攏絡牌,來招攬民心,避免「藍綠對抗」,給民進黨送分,即是一例。然而習政權的致命傷,大抵是一致的,在其內部,國安維穩搞垮經濟重振;對於涉台,反獨促統又撕下笑臉假面,指定國民黨這時去中國交心,就是無法抑制本性的代表作。 國民黨中央昨天解釋得「此地無銀三百兩」。他們說國民黨例行都會去關心台商,不像民進黨只會抽台商的稅。此話如果當真,國民黨這次就不要向中國台商募款,台商也應該據此省下荷包。繳稅是給國庫,募款是進黨庫,等而下之,如何可做?倘若國民黨承諾此行不會見中共官員,就別傳出協商中國在明年一月降機票以提高台人回國投票動機的反市場行為。反滲透法施行後,最近全國各縣市陸續有眾多里長與里民因接受中國招待為國民黨拉票,遭到司法調查,並因此收押;國民黨高層執意奔往是非之地,若不知謹言慎行,政治代價恐怕將是動輒得咎。
鄒景雯 2023-12-15
誰是夕陽政黨

誰是夕陽政黨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左)與中廣董事長趙少康(右)搭檔參戰2024。 (資料照) 民主國家公民最爽的事情,就是定期可以投票改選國家領袖與執政政黨,進而影響今後任期的政策走向,這是民主遭到閹割的「太監國家」人民,所無法享有的生活經驗。同樣的,民主國家的政治人物與團體最基本的,也必須掌握民意脈動,發揮帶領群體的能力,才可能獲得多數授權,得以承擔公職責任。因此,選舉是最佳的櫥窗,可以觀測各家政客與政黨在此爭奇鬥艷,徹底現形。 正常的民主國家,主要政黨不論是左派或右派,為了標榜永續與傳承,證明政黨發展如旭日東升,沒有不積極回應年輕族群需要,想方設法提出政見契合未來世代訴求的,例如二○二○的美國總統大選,川普與拜登兩位「老公仔標」激烈競逐,成功阻斷川普連任之路的拜登,其在青年選票的斬獲上,即略勝一籌(民調五成五);二○二四年十一月的未來大選,年輕人的動向繼續是民主與共和兩黨的兵家必爭之地。 有趣的是,這次台灣的大選,距離投票日只剩下一個多月倒數時刻,居然有政黨,包括在競選搭檔或選舉主軸的取捨上,似乎是出現完全放棄年輕票的打算(誤會)?他們很大的目標與理由是:訴諸所謂的「基本盤」回歸。這個政黨,有別於其他兩個競爭政黨,不斷地對選民描繪:六十五歲以上、外省籍、大中國意識形態者,是該黨主要選民結構的共同臉譜;其聲量之浩大,已經傾軋總統候選人的形象,甚至總統候選人也一改過去多年堅持的中性路線,走上了鮮明的北京政經依賴路徑。這個轉向不僅罕見,而且大大的出人意外。 國民黨的「返祖」現象,該黨菁英可能不同意,認為是「算數」問題。例如政媒兩棲(孔子說:老者,戒之在得,可見是老人通病)的副手人選趙少康就說,只要把柯文哲打到二十趴以下,國民黨就能贏,即是其勝利方程式。國民黨沒有講出口的,應該還包括只要把韓國瑜四年前的五五二萬找回來,國民黨就可以翻盤。以上這些如意算盤,沒有解釋國民黨與民眾黨同質性根本不高的問題,畢竟民眾黨不是親民黨,白不是泛藍;也沒有精算就算在老年化、少子化社會,單靠特定的老人票是否就一定贏的疑慮,卻直接啟動了把國民黨帶向「夕陽政黨」的引擎。在下坡路往下行,大家都知道速度會愈滾愈快。 老人政黨,會不會被「抹紅」,其實還是其次,執政者如果專從資深世代的既得利益出發,藉以制定社會政策,如何不偏廢國家發展下個階段的未來願景?國民黨至今沒有一句話對此有所平衡,反而每天新造「幹話」連連,才是要害。試想,全國十五縣市是藍營當政,其中多數甚且是府會通包、一黨獨大,明年一月又將改選總統與一一三席的立法委員,老人政黨政治版圖的合理配置應該是多少?如何才能避免台灣被拖累而致夕陽西下? 二○一七年,習近平在解放軍建軍九十週年大會上說嘴國民黨,逕稱當年「國民黨反動派背叛革命、背叛人民」,真是諷刺至極,今天的國民黨後人豈不振作,為先祖平反?
鄒景雯 2023-12-01
國台辦又來助選

國台辦又來助選

蔣經國生前有過一段精闢的分析,他說:「並無所謂台灣問題」,「世界的問題在亞洲,亞洲的問題在中國大陸,中國大陸的問題在於中共違背全中國人心及為禍全世界的罪惡統治」。「突出台灣問題,甚而無視中國問題,具有極明顯而惡毒的政治意義」,目的在將「採取不同社會制度、生活方式及具有不同政治理念的台灣合併於中國大陸。」   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表示,賴清德和蕭美琴組成的「獨獨配」為騙選票。(中央社資料照)   這是一九七七年蔣經國擔任國民黨主席時的洞悉,是一派反合併的思維理路。雖然「時代在變、潮流在變、環境也在變」,但是四十六年後的今天,我們重新看待蔣經國對中國的體認,仍是歷久彌新,暮鼓晨鐘。原因很簡單,中國共產黨的本質從來就沒有改變過,因此當然繼續適用。 事實顯示,也確實如此。七十多年來,中國的對台工作,正是無止境地在國際間凸顯「台灣問題」,包括標榜台灣為中國的核心利益,或者動輒把台灣打為台獨、獨台、叛離的省分,卻從來不談、迴避中國問題。這套把式,讓中共在輿論前沿橫行世界超過一甲子,到了習近平掀開底牌,公然稱帝,並將對外擴張檯面化之後,終於局勢開始翻轉,「中國問題」早已成為先進民主陣營共同面對的嚴肅課題,應驗了蔣經國當年提醒世人台灣不是問題、中國才是的先知灼見。 台灣之所以不是問題,蔣經國做了很好的釐清,他強調的是台灣不同於中國的社會制度、生活方式及政治理念;以此價值之爭,闡明了台灣不願接受中國統治的立場與民意。延續蔣經國的論述,請問捍衛台灣的民主選擇不該是台灣人的本分嗎?憑什麼要被中國共產黨貼標籤?如果一定要稱此為「台獨」,那麼是的,「台獨」正是台灣人的本分。 自一九九六年台灣實施總統直接由台灣公民票選以來,中國政府屢屢將台灣民選政治領袖打為台獨,凡是被它指為台獨的,遲早都會當選,成為台灣總統,從李登輝,到陳水扁,到蔡英文,屢試不爽,驗證迂腐的中共政權實是最不識相的助選員,也正是台灣人投票意向的反指標。昨天,國台辦老毛病再度發作,逕指賴清德與蕭美琴是「獨獨配」,還生怕其畫重點沒人注意,特地加碼詮釋台獨工作者就是「麻煩製造者」、「戰爭製造者」,要台灣民眾認清,斧鑿之拙劣,令人嘆為觀止,可見中共涉台系統認知到「藍白合」挫敗的戰略失誤,或懼於「賴蕭配」的選票基礎,於是按捺不住,又來重蹈覆轍。 國台辦的失禮,只會提醒我們「賴蕭配」不是「中共同路人」與「在地協力者」,或是潛伏在台灣的「第五縱隊」,同理,其他競爭者可不要誤食中共的口水,鸚鵡學語來自北京的詔曰,有意無意成為親中政權的代理人,那就注定要與票房絕緣。蔣經國有一段鏗鏘有力的結論可供各競選陣營參考:絕不在台灣問題上與中共妥協,如果有人批評這立場太過「頑固」,他們須知中外歷史上有太多「頑固」的人。他們的「頑固」都已經獲得永恆的勝利,失敗的卻全是那些無立場而不守原則的人!
鄒景雯 2023-11-28
馬英九壞事

馬英九壞事

前總統馬英九。(資料照) 藍白合不合?與紅的距離很關鍵。如果距離的遠,屬於台灣的國內事務,合的干擾少;如果距離太近,牽涉到境外敵對勢力的介入,則不合的拉力就大。馬英九的粗暴指揮,非常壞事。 十一月十五日這一天,被馬英九宣布為「國民黨和民眾黨達成合作協議,在政治史上達成紀錄,是值得紀念的一天」,拖不到過完十一月十九日,昨天柯文哲先在造勢大會宣布「會用台灣民眾黨總統候選人身份拚戰到底」後,侯友宜隨即也以他要「永遠作咱自己、走咱自己的路,而且走到底」公開回敬,藍白合確定提前夭折,胎死腹中,短短不到四天的脆弱結盟為之土崩瓦解。 十四日尚未合的藍白,與十九日分裂後的藍白,當然都已經「不是我的我」。這幾天的過程,在光天化日之下,起的是化學效應,不是物理作用,無法再回到原點,這是政治菁英一言一行都要負責,也必然付出代價的從政定律。 何以藍白領袖都有「合」的驅動力,雙方幾經私下穿梭,到頭來卻仍然不得不選擇「分」?檢討這幾天來的變化,所謂「強扭的瓜不甜」,很是問題。馬英九的勉強,是馬辦認證的,包括馬辦打電話給金溥聰,總是接不通,馬英九從而逕行主張「全民調」,讓侯友宜有被突襲的感受。就如趙少康所說,馬英九不過只是一個黨員而已,他何以有這麼大的「能量」膽敢對藍白領袖「喊起喊落」?大家都連到了北京,例如劉兆玄建議馬英九出面整合,事前劉兆玄會見中國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又如馬辦主任蕭旭岑也跑了一趟對岸,「北京論壇」自始都沒把他放在名單上,新聞稿也未提及,但是他卻低調去了釣魚台賓館。那幾天完全沒有中方人士與之接觸嗎?似乎不合常理。 馬英九出來扮演下台階,柯文哲立刻邀請他擔任「見證人」,十五日的四人密室協商因此成局。柯文哲想去,當然就是想去「合」,也想去「讓」,不然不去就好了,何必跑這一攤。事後,他十分心虛,自行放出AIT前去關切中國是否介入的訊息,更被家人、幕僚、支持者看破手腳,導致衝擊選票基礎,「朕意已決」可說是被民意推翻。十六日柯阿伯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對黨內說:「只要你們不放棄,我就不會放棄」,不就透露了他之前一度怕輸想要放棄,才會去搶快簽字?至於十八日演出三趴、六趴之爭,自稱是朱立倫所「誆」,誰都知道這是在構築「毀諾」的正當性;只有馬英九不到黃河心不死,試圖延長討論,擇期再議。十九日則被柯侯兩名當事人戛然畫下句點,看來藍白沒人想要再拖戲到二十四日,凌遲軍心、動搖鬥志。 如果馬英九不急於求功,藍白即使不能水到渠成,絕不致惡言相向,事態搞到這個地步,藍白兩陣戰鼓頻催,真是讓人重新憶起「死亡之握」的威力。
鄒景雯 2023-11-20
習近平必須接受不樂見的人

習近平必須接受不樂見的人

習近平。(法新社) 「拜習會」告一段落,美中兩國各有所需,也各取所需,從台灣的角度,同樣也籌碼落袋。時值總統大選的選舉期間,其意義格外值得詳細品味。 中國的習近平到底要什麼?因此願意走一趟舊金山,距離上次訪美已經時隔六年。其實從中共幾個主要傳聲筒連日宣傳的內容,以及網路言論管制轉向:不給反美,就可以完成簡單的歸納。基本上,習近平自去年十月的二十大一中與今年三月全國人大分別開展中國最高領導人極具爭議性的第三任期以來,其所面臨在國政治理上的政軍經困境,套句拜登曾經公開形容的,習是焦頭爛額;因此不論是去年十一月的拜習在峇里島會談,或是這次的赴美,習近平都非常需要以美國為首的國際強國的肯認,做為外部的支撐,包括形式與實質上。 拜登要邀請習近平前去面對面,一句話就可以說透他的目的,即將尋求連任的拜登必須有效管控印太區域的穩定,中國正是主要的變數與問題的核心。而美中雙方無法不針鋒相對的,則是台灣。雖然彼此充分明白很難完全說服對方,但非常有必要再次把紅線畫清楚,就這點,拜登這次積極扮演著主動進擊的角色。 拜登嚴肅向習近平傳達的美國立場,最重要有二,首先是不要企圖影響台灣的大選,即使明年一月選出的是北京所不樂見的人,都應該接受這個結果,並且在未來嘗試溝通對話,降低誤解誤判;其次是解放軍不斷在台灣周邊海域及空域製造軍事脅迫,是非常冒進的行動,一旦發生意外,美國被迫一定要介入。因此中斷許久的美中軍事對話有必要恢復,以重新建立美中兩國的互信。 在以上兩大爭點上,習近平顯然是防禦性的地位。習提到有關二○二七年或二○三五年將攻打台灣的說法,特別向拜登澄清根本沒有這樣的計畫,也沒人跟他說過這種計畫,就是在面對質疑時的自我辯解之詞。習近平這名「獨裁者」的說法,在民主國家沒有會將其視為「保證」,從而鬆懈武備,但是從他的反應中,可以看出美國關切的強度,以及雙方攻防下,帶給習近平的壓力。 比較敏感的是,當面要習近平不要介入台灣的大選,這句話的背後有許多無須明言的潛台詞,說白了就是尊重台灣民意選擇的結果,不要試圖在台灣扶植親中政權。這點想必習近平心裡會不服氣,可能很想說美國不要給台獨撐腰,釋出錯誤的訊號。下週,各組總統副總統候選人即將正式登記,誰是北京不樂見的人,誰是北京眼中的親中對象,台灣人很容易歸類,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拜習會」結束後,與會的白宮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專程跑到台灣媒體下榻的飯店來「放風」,強調拜登警告中國不要干預台灣選舉,應該尊重勝選者。誰都看得出來,美方這個安排十分耐人尋味,其所指為何?盡在不言中。 馬英九基金會今天將公布國民黨與民眾黨的民調結果,藍白合不合,事前有諸多中國介入的蛛絲馬跡,可以說,美中雙方都已經分別完成了過招,剩下的,就是台灣人的決定。
鄒景雯 202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