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五不議」到「七不講

歷史學者馬勇在一次座談會上說,每當統治者嚴酷地壓制輿論的時候,恰恰預示著大變局的到來。近代史上有一個最極端的例子:庚子之亂後,暮氣沉沉的大清王朝被迫啟動立憲改革,但在1905年改革陷入停滯狀態。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提出「五不議」的原則,即「軍機處事不議」、「內務府事不議」、「八旗事不議」、「翰林院事不議」、「太監事不議」。

這五大領域都與統治階級的特權息息相關。比如,皇帝和太后不能沒有太監伺候,離了太監,慈禧太后一天都活不了。而最為重要的一條是不能觸碰軍機處,若廢除軍機處,就意謂著皇帝或太后失去實權,真成了「垂拱而治」。於是,清廷強行提出「五不議」,以確保權力壟斷在皇族手中。

那,有了「五不議」,大清天下就能永不變色嗎?歷史給了這個王朝自我救贖的機會,它自己放棄了,最後只好走向垮台。當武昌起義的槍聲響起時,攝政王宣布什麼都可以「議」,改革步伐也要快馬加鞭,可惜沒有人再願意聽他說話了。

滿清有「五不議」,中共有「七不講」,真是更上層樓。習近平的「七不講」,涵蓋範圍更廣泛:不能講普世價值,只能講「中國特色」的東方專制主義;不能講新聞自由,只能講媒體是黨的「喉舌」;不能講公民權利,只能講老百姓無條件服從中央;不能講中共的歷史錯誤,只能講共產黨永遠光榮、偉大、正確;不能講權貴資產階級,只能講像笑話一樣的社會主義;不能講司法獨立,只能講司法是黨的「刀把子」;不能講公民社會,只能講「順民社會」。然後,「七不講」本身也不能講,說出皇帝新裝真相的獨立記者高瑜,因而失去自由、受盡折磨。

因「妄議中央」落馬

「七不講」針對廣大「群眾」;「不得妄議中央」,則針對黨內大小官吏。2015年10月新頒布的中共《紀律處分條例》第46條規定,必須給予處罰的言行包括:公開發表違背四項基本原則,違背、歪曲黨的改革開放決策,或其他有嚴重政治問題的文章、演說、宣言、聲明等;妄議中央大政方針,破壞黨的集中統一;醜化黨和國家形象,或詆毀、誣衊黨和國家領導人,或者歪曲黨史、軍史。那麼,黨員幹部還剩下多少言論自由? 

短短數月,已有多名官員因「妄議中央」落馬。《中國紀檢監察報》披露,東部某市公安局副局長吳某,周六在微信中評論一篇關於「一國兩制」的文章,成為第一個因「妄議中央」受罰的官員。接著,《新疆日報》社原總編輯趙新尉被指「妄議中央和自治區黨委的重大工作方針、決策和決定」,被開除黨籍和公職。再接著,北京「首虎」、前市委副書記呂錫文因涉嫌嚴重違紀被雙開,罪名包括妄議中央大政方針、長期搞團團夥夥等。 

「五不議」沒有挽救大清的命,「七不講」和「不得妄議中央」難道就能讓中共萬壽無疆嗎? 

中國旅美異議作家 

<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余杰

余杰
中國流亡海外異議作家(小說家、評論家、散文家),積極參與中國人權活動並公開表達自己觀點。代表作品:《火與冰》《鐵屋中的吶喊》《劉曉波傳》…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