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朱立倫與中壢事件


楊過/教師

桃園市長鄭文燦19日出席「狂飆的硬頸年代—中壢事件40週年」學術研討會,他以「中壢事件」去看桃園民主化的推動,認為若沒有「中壢事件」、許信良沒有當過桃園縣長,就沒有後續的「美麗島事件」,更不會有政黨輪替,直言「我的當選也有意義,把不可能變可能,讓第2次的政黨輪替變得比較容易」。

「中壢事件」是台灣民主化的分水嶺,讓大家看見群眾運動、選舉運動能夠看見民主,那次當選的意義就是把民主化的大門打開,當時許信良是以23萬票大勝對手的14萬票,幾乎除了眷村之外的選民都投給許信良,國民黨卻明目張膽作票。當年剛考上建中不久的朱立倫,對國民黨的行為也感到可恥,只是令人納悶的是,朱立倫後來為何加入國民黨,還當上主席?或許他有心「改造」國民黨吧?或是「權力」之誘惑?

「中壢事件」發生的那一年,我在高雄岡山服役,選前輔導長特別召集全連官兵在中山室集會,分配任務,要大家休假回去後,全力支持國民黨候選人,特別是桃園縣比較危險。那時可能除了我之外,大家沒有覺得這樣做有何不對,畢竟阿歐西是國民黨創立的。我之所以有不一樣的想法,是因為有次假日到岡山某家書店閒逛時,無意中看到許信良所寫的「風雨之聲」,描寫省議會國民黨官員與議員的笑話,覺得許信良所說有理。

沒想到後來中壢發生暴動事件,國民黨作票手段也未免太卑劣,若無蔣經國授意,可能嗎?遺憾的是,至今還有許多人緬懷將經國的「德政」,認為那時社會最「安定」,可見國民黨愚民宣傳與教育的成功。事實上兩蔣的「偉大」都是透過國民黨媒體與教育操弄所致,一如希特勒、史達林與毛澤東。日後的馬英九也是如此,電視上常見馬英九的正面形象傳墦,迷死了許多無知民眾,尤其是女生,所以其政治路上才會那麼順遂,沒想到卻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最後才露出「馬腳」,身敗名裂,遺臭萬年。

7年前,代表國民黨參選新北市長的朱立倫,發表新書《做,就要做好.朱立倫》,書中提及,黨外運動波濤洶湧時期,影響他最深的就是一路由國民黨栽培,卻因更看清國民黨本質,因而理念不合、脫黨參選桃園縣長的許信良。當時許信良批判政府將大筆經費用於興建無用館場,經費運用應首重弱勢團體,建設則應鼓勵民間投資,他深感認同。朱立倫當時是台北市立建國中學高一學生,把許信良說的那套搬到學校,同學都稱他「縣長」。他在班刊上寫〈桃園縣長選舉之評析〉,批評國民黨提名有問題、操弄選舉,甚至提及「中壢事件」是「官逼民反」,差點被教官記過。

朱立倫表示,當初決定以國民黨員身分參選立法委員時,岳父、前台灣省議會議長高育仁很驚訝說:「你平常批評時政像個民進黨,怎麼會選擇當國民黨的候選人?」朱立倫說,從小對國民黨有特殊情懷,且國民黨有很長的歷史,很珍貴的傳統,雖然也有很多缺點,但還是很認同國民黨的歷史傳承,因為國民黨的包容性較高。過於激進的主張,如:新黨的外省人情結,台灣團結聯盟的極端強調本省籍,都太偏執。

國民黨有很長的歷史與傳統是沒錯,但是包容性較高嗎?朱立倫腦中所想的應該是黃興、林覺民等那些熱血革命青年,可是孫中山與蔣介石能與那些人能相提並論嗎?武昌起義成功時,孫中山據說在美國做「Boy」,是看報才知道此事,趕回中國「割稻仔尾」。蔣介石對於推翻滿清政府又有任何貢獻?反之,蔣介石對「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所造成的悲劇,難道沒有責任嗎?在中國對日抗戰時的黃河花園口潰堤、長沙大火與長春包圍戰的失敗等,也都難辭其重責,難道朱立倫不知道嗎?國民黨如果有包容性,當時許信良也不會出走,二戰後不久,也不會發生「二二八事件」、以及後來的白色恐怖與「美麗島事件」,更不會發生林義雄家屬、陳文成與江南等多起慘無人道的命案。

「中壢事件」可說是台灣民主化的分水嶺,讓我們看清楚國民黨的邪惡本質。沒有「中壢事件」,就沒有日後的「美麗島事件」,台灣人民的民主意識就不會覺醒,現在大家可能還在當奴才或順民,如同北韓民眾一樣,活在自以為「幸福」的戒嚴時代中吧!

< 資料來源:《民報》〈論壇〉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