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費醫材資訊透明化更重要

近日衛福部有意針對自付差額醫材收費訂立合理上限,意外引發醫界議論。站在病患家屬角度,衛福部此舉可幫助民眾在合理費用內選用較好的手術置換醫材,筆者認為立意良善、嘉惠全民。

記得幾年前,朋友家中的長輩因不慎跌倒,送到大醫院檢查傷勢,診斷結果為骨折。醫師建議進行手術接合,其手術過程中需使用板材固定骨架,協助骨頭復原。然而,主治醫師表示健保給付的板材品質差,不如不要使用,強烈建議家屬選購等級較好的醫材,只是需自付差額五萬元左右,若家屬希望患者恢復情況迅速且良好,更應考慮選購高級醫材(自付差額十萬元起跳)。

有些人可能為了縮短復原時間,願意選購高級醫材。但依照筆者耳聞的案例,這筆自付差額對普通家庭而言是一大負擔,即便家屬有心替病患選用好醫材,卻礙於主治醫師提出的自付額偏高而難以定奪。且家屬不熟悉醫材等級差別,亦無法確切得知相關醫材的合理價格,單憑主治醫師提供的資訊,顯然不夠公開透明。

筆者認為,自由市場雖可讓病患家屬有多樣化等級的選擇,負擔得起的可選購高級醫材,若有負擔困難的情形便望塵莫及。其實自由市場機制應建立在醫材等級、價格等資訊皆公開透明之上。如同現今熱門的口罩自由市場,以相同原料製成的醫療口罩,各家廠商定價雖各有高低,但因價格資訊透明化,民眾的消費權益在基礎上已獲得保障,自然願意配合廠商的定價去依照個人喜好與需求選購。

也因此,自付差額醫材設置收費上限確實有存在必要,且強烈建議衛福部設置專門網站,公告各類醫材的等級、樣式、用途差異、合理售價等資訊,讓民眾能在資訊平等的情況下,自行選擇合適的自付差額醫材。

(作者為家庭主婦,嘉義縣民)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