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檢師:不依照政策篩檢合理嗎?

近二十年,台灣越來越注重品質的提升,取得ISO國際認證成為國際化與標準化管理的門檻與象徵,ISO國際認證的基本精神即在於強調「說、寫、做一致」,就是遵從SOP。

以做蛋糕為例,如果不嚴格依照指示的成分的份量,以及各個步驟操作的溫度和時間,做出來的品質會不一致。蛋糕做壞,或品質不同是小事;但如果醫療檢驗不遵照SOP,有可能導致檢驗結果不準確,陽性變陰性,連帶影響臨床處置。

人的天性,工作久了就容易托大,相信自己的經驗,或走偷工減料巧門,對SOP的遵從就會越來越差。台灣十七年前在實驗室中意外感染SARS的詹中校事件就是一個例子。但這些年來,台灣醫療機構已制度化,建立完整查核機制,確保品質管理的成效,工作人員也視遵從SOP為理所當然。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各醫療院所衛生機構,能夠貫徹執行指揮中心發布的各項命令,遵從SOP,是防疫成功的關鍵。但很遺憾在彰化衛生局事件中,未遵從SOP的作為竟然得到有些人認同,甚至還有感染科同仁讚揚, 令人錯愕。

指揮中心所作的決策,是依照科學證據制定,例如許多篇文獻指出新冠病人發病十天後,雖然PCR仍然陽性,卻無法培養出來,表示雖然核酸還在,但已經沒有活的病毒存在,也就是說沒有感染力,因此美國CDC建議隔離十天就好(台灣還是隔離到PCR檢測兩次陰性)。同理,無症狀,入境隔離十四天之後不作PCR檢測就解除隔離,是科學上合理的作法。即使這些人出境時可能被測得PCR陽性,但並不會在台灣造成感染。

我們只能用有限的資源做最好的利用,有人想要入境也篩,解隔離也篩。但是要提高稅收,或提高健保費時都不樂意。同時這些篩檢,除了檢驗試劑本身的成本,都是醫檢師在例行工作之外增加的負擔。前半年疫情嚴峻的時候,我們很樂於為所愛的台灣,付出額外的時間精力;如今疫情穩定,是不是能讓醫檢師喘口氣,像大家一樣,稍微過正常的生活?

台灣防疫成功的關鍵是專業領導,以及嚴格遵守SOP,今後也當如此。

(作者為醫學中心醫檢師)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