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華約國家全部加入了北約

曾經的華約國家全部加入了北約

北約,以英美法為主體的歐洲防務體系,成立於二戰結束後的1949年,總部設於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當初只有12個成員國,分別是美國、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加拿大、丹麥、挪威、冰島、葡萄牙、意大利。

北約的條款中有這樣一條規定:“締約國任何一方遭到武裝攻擊時,應視為對全體締約國的攻擊。”這個規定也說明,北約組織完全是軍事同盟組織。所以,很多小國加入北約,除了經濟利益外,也是沖著這個條款選擇加入北約,這樣可以保證自己不被大國強國欺負,當然主要是北約中的強國大國不是市場的城管,會動不動欺負來投保的魚攤小販。

華約,曾經是為對抗西方資本主義陣營北約而成立的共產國家政治軍事同盟,該條約由原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起草,1955年5月14日在波蘭首都華沙簽署。成立當初,除了南斯拉夫以外的所有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東德、波蘭、羅馬尼亞、蘇聯、捷克斯洛伐克)均加入了華約。

1968年,阿爾巴尼亞因與蘇聯關係惡化而退出華約,1990年柏林牆倒塌,德國東西統一,東德退出華約後,華約便逐漸陷入癱瘓狀態。隨著蘇聯國力的衰弱,1991年7月,華約組織正式解散。理論上將華約解散了,冷戰結束了,好像北約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也應解散才對。

但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各國不僅沒有解散北約,反而在蘇聯解體後,不斷地吸收原華約組織成員國加入。結果有趣的是,原華約成員在冷戰結束,蘇聯解體後依然存在的國家,均無一例外屁顛屁顛地加入了西方的北約,當年意識形態上對抗的世界上東西兩大陣營,現在居然又成了一家人了。

沒人用槍逼著他們加盟,而且北約的入會門檻還蠻高的,需要符合一些苛刻的條件,例如加入北約有一個條件是必須由成員國一致同意,有一國反對就黃了。再比如入會後的國防費用分攤,北約會費一般要求成員國承諾支付本國GDP的2%,才有權利享受集體防禦的安全保障。連德意這種老牌發達國家都常常拖欠會費,但依然澆不滅新成員國踴躍參與的熱情,就跟當年700萬山東人洪水般的闖關東,溥儀曾四次下令關閉新京(今長春)城門,都擋不住非要移民進入日本鬼子控制下的東北滿洲國。

當年的闖關東和曾經的華約各國的人心向背,用腳選擇的結果如出一轍。然而現在的中文簡體媒體上卻依然充斥著大量搞笑文字,替東歐人民慷慨發聲,說多數不明真相的群眾,都被西方資本主義忽悠了,受騙上當,誤上賊船,休克療法,民不聊生,現在後悔得腸子都青了。

但事實總是打臉的,經濟轉型失敗的只是東斯拉夫三國:俄、烏、白。它們的失敗不是市場經濟的失敗,恰恰是沒有建立起有效的市場經濟、產權制度、法治體系,官商勾結,陷入寡頭經濟的泥潭。

而通過“休克療法”實現民營化、市場化的東歐諸國,波蘭、捷克、匈牙利、羅馬尼亞等,挺過最艱難的轉型期,改革成功,經濟增長,現在大都相繼步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政治上靠民選上臺的這些東歐國家政府,雖然左、右黨派輪替,但整體偏右,比西歐還親美,比法德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更相信市場經濟。

幾十年噩夢般的計劃經濟實驗就像是疫苗,對烏托邦思想,東歐比西歐無疑更有免疫力。當年,德國默克爾與美國特朗普撕逼,美國駐軍宣布撤出德國,第一個主動邀請美軍進駐的,就是波蘭,並自費20億美元建立美軍永久基地,命名為“特朗普堡”。這是為什麼呢?

1996年9月,北約公布了《東擴計劃研究報告》。1999年3月,北約首先將捷克、匈牙利和波蘭吸納為會員。2004年3月,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斯洛文尼亞以及波羅的海沿岸國家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等七國,成為北約組織的正式成員國。這就是北約東擴。

2022年,俄羅斯不滿北約繼續東擴,以此為理由之一,對烏克蘭發動了侵略戰爭。然而,普丁沒有想到的是,這場俄烏戰爭,不僅沒能熄滅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想法,反而還刺激了芬蘭和瑞典放棄中立也要加入北約。就在剛剛結束的2023年4月,芬蘭已經正式成為北約的第31個成員國,而更早申請加入的瑞典則有望在今夏成為第32個北約成員國。

北約東擴是冷戰後歐洲戰略格局轉變時期的必然產物,其原因是錯綜復雜的。既有大國霸權因素,又有小國尋求“保護傘”的因素。既有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因素,又有民族主義、信仰等因素。世界上的軍事聯盟組織有很多,目前最大的就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NATO),日本叫納豆,納豆的Power真厲害。

东京博士 2023年5月1日

 

 

< 資料來源:東京 博士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東京 博士

東京 博士
在日工作35年的上海人 去年成為自由業工程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