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架」未必「上架」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日前喊出,組主流民意大聯盟。(資料照)

 

民主國家選總統,最大的目的在擇定國家政策的領航者,能夠帶領大家一同前進,因此適格的總統參選人首要在向全民提出「願景」,也就是必須告訴大家究竟要把台灣帶到哪裡去?如果指不出方向,遲遲無法交卷,建立「上架」的條件,卻只有「下架」的口號,這是把人民作主這件大事,降格為「黨爭」(政黨競爭),既不尊重選民,也是政黨本身的倒退。

逐一檢視「下架民進黨」的「配套」,最早是「非綠大聯盟」。這是把選民以顏色進行分類(分裂),將深綠、淺綠一律排除在外,等於採取差別對待,不僅背棄了從政者即爭取成為公僕的基本認識,同時也昧於政治現實,有失理性計算。因為,總統大選正常情況下必須力拚過半,即使多組人馬角逐,也要盡可能選票最大化;若認為光憑著藍色選民即可勝選,這是公然傲慢,畢竟大中國意識形態(以憲法為名,自認擁有中國大陸與蒙古)在台灣的意見市場正在逐漸衰亡,一木並不足以獨撐大廈,怎可嫌票太多?

藍營政治菁英接著提出「在野大聯盟」。或許是發現「非綠」極度不當,意圖有所修正;不過同樣沒有解釋「所為何來」、「所為何事」。「在野」在中央固有執政黨之外的所有,具擴大之意;但是在地方版圖上,所謂的在野聯盟卻擁有高達十七個執政縣市,各個都是名符其實的執政黨,負有地方治理的責任,當然也承擔施政的包袱;何況明年同步有立委選舉,在野聯盟的現職立委是要努力繼續、還是被下架?

其三又發明了「執政大聯盟」。相對於前者,應該是意喻一起爭取執政。這次不待外界再度皺眉,侯友宜陣營的金溥聰已經率先發難,日前公開挑戰朱中央,他的訴求可受公評,國民黨不但應該整合出共識,還必須回答:以執政為目標,白話就是以掌握政治權力為標榜,在缺乏價值號召下,這是不是目前「非綠」、「在野」、力求「執政」的一群,之所以混戰成一團的原因?

最近,藍營頭人另行新倡「主流民意大聯盟」,顯然要推翻以上三者。然什麼是主流民意?依其敘述,似乎只是換個名詞,仍是將六成選民指為是主張「下架」者,接下來呢?沒有了。大聯盟要拿什麼本事「上架」?繼續莫衷一是。

回顧這四個階段,稱「下架」只是徒有口號,其來有自。我們的國家正處在世界格局劇烈轉換的關鍵時刻,從國際政治、國家安全、經濟發展到人民生活,全都要有因應對策,並能建立共商的文化;在此之前,珍貴的多元論辯,無疑是最佳的競選過程。但是很可惜的,截至目前為止,這麼多候選人,空有熱鬧有餘的表象,卻一致攪拌於廉價的「下架」,以為可以訴諸民粹、輕鬆洗腦,不但把總統的角色綜藝化,試圖將群眾弱智化,更是視台灣的集體利益為兒戲。這是二○二四年該有的圖像嗎?相信選民都有答案,也會透過選票回答這些競逐大位者。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冷眼集》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