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幸福

真正的幸福

昨天看到許美華寫景濤和季鴻的事情,還有照片,再加上去看了電影「少男少女」,很多像自己小時候生活環境的回憶,心情有點沉重。柏林馬拉松之前,季鴻為我在健身房特訓的過程,突然又鮮明的出現。

人在「成功」的時候,往往會出現許多再上一層樓的「機會」,這些稱為機會的可能選擇用「誘惑」或「考驗」更為恰當。一個人從成長到老死的過程往往先從「依賴」進到「獨立」,再由「獨立」回到「依賴」,這兩個步驟都沒有明確的時間點和方法,但是是每個人人生重要的課題。

成功的時候所延伸出來的機會往往考驗我們兩個問題,「我們到底是誰?」我們真的喜歡做這樣的事情,有能力做這樣的事情。另外一個問題是「核心價值是什麼?」

如果沒有好好的思考這兩個問題,當所謂的成功到來,不會讓自己更了解自己,反而陷入更大的迷惘,只是叔本華所謂慾望的人生鐘擺,在痛苦和空虛之間不斷的擺盪,當慾望得以滿足的時候就感到空虛,當慾望不能滿足的時候就感到痛苦。

成功的「空虛」表面看起來光鮮亮麗,實際上不會輸給失敗的「痛苦」,只是醞釀發作的時間沒有那麼直接快速,這種「空虛」容易麻痺,也不用立刻去面對,用逃避自我的方式也可以虛無度日,反正大家都說很好很好,羨慕的不得了,放棄思考不去感覺,這個病只是慢性病。

一個人的核心價值何時變得最清晰?在失敗或是需要面對存在危機的時候,這樣的情況之下,任何原有的核心價值就會令人感到懷疑,例如在接近死亡時的疾病或戰爭,個人事業的摧毁,甚至政治社會制度的崩潰。是當一個人被扔進這樣極端的情況之下,普遍的情況才會突然意識到什麼對他的生命是非常重要、真正重要的東西,「我是誰?」、「我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你是誰?你要站在哪一邊?你的政治見解是什麼?國家的邊界和界線的價值在哪裡?你的未來想要和誰共同生活在一起?

記得曾經有人說:早死快活,人生要活得快一點,死的早一點,在尙稱年輕的時候死去,留下給人們的回憶永遠是年輕的樣子。

人生活到幾歲才算正常?送我爸去台大太平間,填寫登記簿的時候,名單上的從一天到90幾歲的都有。

季鴻年輕時就這樣突然過世,帶給人們很大的震撼。像這樣的死亡,普遍會給人有一種感覺,就是「人生無常」。

人生即使擁有再多的財富,再光鮮亮麗的外表,再成功的成就,也無法抵擋死神的拜訪。

只有了解「人生無常」是日常,而「幸福美滿」其實才是例外,這樣才會帶給我們反省的機會,思考自己對於人世間的看法,感謝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每個人都是貪婪自私自利、充滿慾望和算計,總是想要擁有更多更多,卻沒有想到生命本身的脆弱,無法承載這麼多的物慾享受,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與他人的關係,這個關係才是幸福快樂的關鍵,可惜一心一意追求各種慾望的滿足,沒有辦法去體會呈現在眼前的各種人世間的現實。

季鴻留給大家的印象就是年輕帥氣、勇敢誠懇,那個在台北市開完會,為了柏林馬拉松,在健身房特訓的下午時光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人需要思考和回憶,這些是自己曾經存在的證據,美好的生命體驗。

「阿拉斯加之死」男主角年僅22歲就厭倦了文明社會,獨自一個人去探索自然,一趟關於追求獨立與生命意義的旅行,嘗試不受干擾全心全意真誠地擁抱世界。

獨自在荒野生活數月之久,在死前的一個月,他在阿拉斯加的142號廢棄巴士上,寫下了全新體悟:

真正的幸福,是需要與人分享才會真實存在!

Happiness only real when shared!

< 資料來源:李忠憲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忠憲

李忠憲
國立成功大學教授、《隱性反骨》作者。留學德國、研究資安、熱愛跑步、喜歡哲學。 曾任成功大學計算機與網路中心副主任、台灣教授協會科技組召集人。 寫臉書當筆記,喜歡德國文化,不愛爭辯,「很多事情是價值選擇的問題,而沒有對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