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安對於台獨的重要性

      
因為金鐘獎時的一連串放砲,吳宗憲再次成為媒體焦點,支持者有之,辱罵者亦多。不過講到「罵吳宗憲」,三十歲以上的人,或許還會想起「黃安」這位仁兄。

我目前的學生多數不知黃安和吳宗憲嘴砲互轟的過往。吳宗憲曾一度走下坡,近來才又因為節目上的拼命表現,而再次獲得年輕觀眾的肯定;而黃安呢,則是以「反台獨的附共藝人」形象而為年輕人所知。

當我提到黃安在20年前,曾是唱片賣到近百萬張的綜藝節目寵兒時,許多學生都「萬分震驚」,有些人還恍然大悟的說:「難怪媒體都要一直報他又說了什麼。」

但媒體之所以愛報黃安在微博上又講了啥,其實另有原因。

不論是在兩岸的哪一地,黃安都已經不是一線藝人,只剩下自己的微博可以碎嘴。他經常言及台灣時事,並刻意站在親共的立場,對台灣官民提出批判。他或許是想要博取中國民眾的支持,以拓展個人似乎不太順遂的演藝事業,當然也可能是真心熱愛「黨國」。事實為何,就只有他自己清楚了。

但台灣媒體之所以熱衷於把他的網路言談轉為新聞,只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可以創造「點擊量」。只要他一開罵,立刻就有訂閱他微博的網路編輯將其意見「編譯」,並火速丟上即時新聞。

因為他罵得非常「過頭」,所以當台灣網友看到他的新聞,就會立刻轉回自己臉書上痛批,社群之間快速轉錄,也一路轉罵下去,點擊數就非常驚人。點擊數可以轉為廣告收益,媒體即可從中獲利。

這種標準的「引戰文」模式,在新媒體頗為常見。許多人總追問,為何媒體老愛報范范黑人的小孩,或是歐陽妮妮娜娜還是呢呢到底有沒有退學,其實都是同一個原理,「因為你看到他們就想罵」。

這當然是不太健康的一種媒體生態,但為什麼「黑范雙子」「歐陽一族」的新聞太多,都有人出來批判,但就黃安的新聞,公共知識份子訕笑者有之,卻沒看到啥批判呢?

重點就在於他不但對統派是個標竿人物,對於獨派,更是個有利用價值的反派角色。

黃安是個台灣統派心中設定的典型:台灣長大,前往中國發展,並且獲得中國民眾的肯定,在當地生根落戶,證實了兩岸一家的可能性。

雖然他近來發展不太好,但因為新聞沒講,統派就不在意。只要新聞有提到他廣獲「大陸民眾」認同即可。

但他對於獨派的價值更高。他也是獨派所期待的那種統派典型:在生涯高峰後去中國發展,努力了好些年,卻一事無成,只能拼命向中國民眾示好,發言邏輯越來越粗劣,雖能討好中國民眾,卻會激怒台灣在地庶民。

簡單說來,他就是獨派所期盼的那種統派丑角。

並非所有統派都是「那個樣子」,但只要黃安拼命演活「那個樣子」,所有媒體上都充滿「那個樣子」的統派,那最後「統派」一詞給人的印象,就全是「那個樣子」。

這就夠了,這對「台獨大業」才有幫助。

當獨派民眾將黃安文章轉回自己臉書上痛罵時,不只是要批判其個人意見,更是意圖把這種形象轉嫁在所有統派的頭上,要讓其他類型的統派噤聲,甚或慢慢由統派的立場退縮。

「你看!這就是統派,你和他一樣嗎?你要和他站在同一邊嗎?」

這種極化的形象操作,從媒體到普通網民,從傳統紙本到新媒體,處處可見。這不只發生在黃安身上,你也可以在王炳忠的身上看到,可以在許多急統派老人的身上看到,現在更可以在洪秀柱的身上看到。

「那個樣子」的統派,就是獨派最大的資產。只要他們每講一句話,支持台灣終極獨立的比例,就默默的增加一小點。

而這票統派在享受難得的媒體聚光燈而樂不可支時,卻沒想到這是以犧牲所屬族群的底力,來交換個人的利益。

或許他們有想過這個問題。可是依他們的實力,這也是他們能攀上的人生最高峰了。台獨?統一?都不如現在的走紅來得重要。

但這畢竟是一種不健康的操作。長戲總有落幕的一天,丑角也將有卸妝的一刻。待其利用價值耗盡之後,還有多少人記得他們呢?

我大學時,已漸走下坡的黃安曾應邀來台大宿舍迎新晚會表演,擔任壓軸。當他使出老梗的散花魔術時,全場歡聲雷動。

那年在台下的新生們,現在多半已成為台灣社會的中堅份子。我相信他們看到黃安今日的誇張言行,內心會閃過很多想法,其中或許包括了:「如果黃安那時就退出演藝圈,應該會是最好的結局吧!就像那場華麗的謝幕一樣。」

但難就難在人總是抓不準謝幕的時機。一直拖著,最後連怎麼做自己,都找不到方向了。

<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人渣文本】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