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映彤相關文章

台灣的太陽花 歐洲的Blockupy

台灣的太陽花 歐洲的Blockupy

去年的此時,百名學生佔領立院,反對執政黨大力擁抱資本主義,將資本家利益置於民主與人權等價值之上。今年318,太陽花學運重返立院,期待這一波運動帶來公民力量,能更加穩固與普遍。 歐洲青年以各種方式表達對歐洲央行的不滿,部分主要道路遭到輪胎等雜物阻擋,數輛警車遭縱火。(美聯社) 同一時間,世界另一頭的歐洲青年,也正強力地抨擊資本主義。星期三正值新歐洲中央銀行大樓啟用典禮,這一慶祝引來了上萬民年輕人在法蘭克福集結,以各種方式表達對歐洲央行的不滿。有人爬大樓,高掛布條寫著「資本主義殺人」和「若是人類滅絕,股票市場將如何反應?」部分主要道路遭到輪胎等雜物阻擋,數輛警車遭縱火,甚至有餐廳推出午餐「Schnitzel Mario Draghi」(Mario Draghi 是央行行長,Schnitzel是德國人愛吃的炸肉排)。截至當地時間下午,300多人遭到逮捕。警方表示,民眾如此的反應本在預期之中,但沒料到會如此激烈。 抗議組織為Blockupy,2011年受到佔領華爾運動啟發,於歐洲央行舊大樓前搭起帳棚,進行了約一年的長期抗爭,往後每年舉行抗議活動。Blockupy由90多個大大小小的組織構成,包括左派政黨和工會,目的是由下而上建立民主和團結。Blockupy的能量累積從央行對希臘進行撙節措施開始。歐洲央行、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為了保護投資客的利益,砸錢穩住希臘銀行,並同時逼著希臘改革。改革說得好聽,內容卻是要提高稅收、減少各項支出和降低社會福利經費。此措施造成失業率快速攀升,中下階級飽受衝擊,對於未來失去希望。類似的狀況也發生在愛爾蘭、葡萄牙和賽普勒斯。 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給所有人同一把衡量價值的尺,所有事物的價值由市場價值決定,能夠獲利賣錢的就是好東西。(路透) 資本主義無孔不入地滲透每個角落:從英美到各國,從大街到小巷弄,從市場到學校,從工作到你生活的所有細節。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給所有人同一把衡量價值的尺,所有事物的價值由市場價值決定,能夠獲利賣錢的就是好東西。她排擠其他價值:藝術、人文、尊嚴等,所有「無用」的東西。從佔領運動開始,人民近幾年的抗爭,不只是對於財富分配不平等的反抗,也是對於市場價值的反動。當我們離開資本主義的價值觀,重新探索人的本質和生命的意義,我們就有可能同時擁有自由與平等。 (德國哲學博士)
林映彤 2015-03-20
要做自己的主人,先做歷史的主人

要做自己的主人,先做歷史的主人

 關於蔣介石銅像的著落,柯P主張把銅像留在那,呼籲大家「超越歷史」,做自己的主人。我想破頭,「超越歷史」要怎麼做?這話是什麼意思?首先理解「超越」,有人喊「超越藍綠」,訴求把國、民兩黨的架構通通丟掉,尋求一個非藍非綠的政治立場。如此解讀,「超越歷史」就是拋棄歷史,難道要我們不論過去,只看現在和未來?這件事情太困難,要顛覆我們正常的認知運作才辦得到。作者表示,歷史對人之重要性,區分了動物和人。既然人不能沒有歷史,或許得把柯P口中的「歷史」解讀為一個歷史觀,「超越歷史」是拋棄某一套歷史觀。我們則必須問,要超越的是哪一個歷史觀?(照片截自臉書)根據近十年的記憶研究,記憶的功能是提供素材和架構,以利於建立一個當下對於自我和世界的了解(我是誰?我和環境的關係為何?),以及一個可能的未來(例如今天晚上的行程、未來長期的規劃等)。某類患者即使記憶受損,也費力地編纂一個與現實不符的過去與未來;另一類患者則因無法想像未來而受苦,例如當研究員要求病患,想像以後買一台新車的情景,病患回答:「我就是不能」。後面這一類的病患自殺率特別高,有學者推測此現象的發生與他們失去未來有關。即使是完全喪失記憶的人,也渴求過去和未來。Lonni Sue Johnson是紐約客的封面插畫家,她在罹患腦炎後,失去所有記憶,她記不得上一刻的想法或發生的事。畫家失憶後,最愛做的事是依照順序畫英文字母。她的姊妹解釋,這麼做讓他擁有歷史和未來,她正在J,她知道她從哪裡(字母I)來,要到哪裡(字母K)去。「超越歷史」是要我們失憶?柯P身為醫生大概不忍。歷史對人之重要性,區分了動物和人。對於動物而言,重要的過去只包含近期的記憶,例如食物或巢穴的位置。從人開始,出生之前的事物變得有意義,為了更豐富地理解自己,我們尋根;為了完整我們的理解,我們探尋一切的初始。對我們而言,意義的開始不始於出生,而是處於那個由好奇心引導,心靈所能探索之最前端。既然人不能沒有歷史,或許得把柯P口中的「歷史」解讀為一個歷史觀,「超越歷史」是拋棄某一套歷史觀。我們則必須問,要超越的是哪一個歷史觀?否定舊的觀點後,新的歷史觀是什麼?長什麼樣子?饒舌歌手張睿銓《囡仔》的歌詞說,「轉頭知道自己從哪裡來,才有辦法知道要往哪裡去」。確實,我們的當下和未來是由過去所構造,歷史不只是歷史,歷史還是當下,更是未來。當柯P說把銅像留在那就好,他所擁抱的是什麼樣的歷史觀?這樣的歷史觀所引領的是什麼樣的未來?要做自己的主人,就要先做歷史的主人。從銅像的拆或不拆,就能一窺這個社會的未來。(陽明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訪問學者)
林映彤 2015-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