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校相關文章

吳怡農蔣萬安雙帥對決──世代價值觀的戰爭

吳怡農蔣萬安雙帥對決──世代價值觀的戰爭

吳怡農參選北市中山區立委,挑戰蔣萬安,引爆話題。合成資料照片 王少校/退役少校政治作戰官,目前在印度金德爾大學念博士班   台北市第三選區的兩個候選人因為外表英俊,成為傳統媒體和網路的焦點。但今天筆者強調,兩張鮮嫩的臉,最終還是世代價值觀的爭端。   特戰型男吳怡農旋風   吳怡農效應其實反應了過去20年左右,台灣「國防選民」不敢大聲說出來的心聲。台灣在解嚴以後的社會脈絡,雖然進入民主化、多元化,但隨著中國市場在20世紀末的重要性上升,台灣的民主時常受到中國市場的影響。   如果一個台灣人,訴求我們不要跟中國走太近,要擁護主權,立刻遭到大批經濟選民的砲轟,貼上偏激、不切實際、「飯還是要吃」的標籤和指責,所以旺旺集團併購中時的當下,蔡衍明辯稱「政府不要阻擋企業去賺錢」也就是只要賺錢、拼經濟,價值是什麼無所謂,即便指責蔡衍明,你換來的也是大眾的默然,甚至是默許、以及對蔡衍明的贊同。   吳怡農自己就表明,有不少人警告他,選舉政見不要打出國防政策「在台灣提國防吃力不討好」。這群國防選民大多分布在40歲以下,但依照吳怡農效應造成蔣萬安的選情緊繃顯示,這樣的人口在中年甚至老年人口也所在多有,只是他們屬於沉默選民。吳怡農自己在2016年就曾經投書對國艦國造有理論性的意見和陳述。   蔣萬安表明「陸客是重要消費力」   蔣萬安之前在節目上表明,陸客是台灣觀光重要消費力,在節目上不停鼓吹陸客的消費力很強,因為陸客不來了,所以遊覽車都因此停業,對台灣經濟大傷,但是過去陸客一條龍經濟,本來就是不健康而且一開始就不應該存在的。而這些遊覽車業者如果以前就存在,哪裡還有倒閉的問題呢?   何況中國人口一共13億,我自小住在中山區,父親是士官長退役,不只一次跟我說「陸客大量進來,我熟悉的家鄉變得不一樣了,中華民國會不會為了大陸客消費、以及中國市場對中共投降?」這是一個老人家對自己熟悉的一切逐漸消失的感慨,其實身為軍人的我又何嘗不是。   從「國防也很重要」到「國防比較重要」   筆者曾經利用研究空閒時間,到台北文山區、萬華區、大安區的小吃店、飲料店去和年紀比我小的大學生,發現他們對國防議題的重視已逐漸超過經濟,以下是三種我問到的說法:   1那些大人成天說拼經濟又不會拼到我身上,但堅強的國防可以讓我不受到中國的侵犯。 2跟著中國不一定能發大財,但跟著美國我們一定有武器。 3中國跟我們是敵人,依賴他的市場好像怪怪的。   這是年輕人的說法,而且當中有不少是出自深藍家庭。事實上,這三年來,我對執政當局重視國防議題是感動的,從國防白皮書動漫版讓民眾參與國防,到積極推廣海巡艦艇的國艦國造,海軍軍艦努力的自主建造,到外島防衛部聯合軍演,我已經10年沒有感受到這種驕傲了,政戰學校畢業到退役待了15年,第一次感到一個國家元首有為我們著想。   過去總是告訴我們拚經濟、經濟掛帥,但這3年美國對我國升級軍事合作,將國防白皮書部分內容平民化,打造國防入民的模式,除了執政當局,許多立委候選人也都主打國防和國安議題,這在中華民國歷史上具有轉捩點。   好了,或許這件事情一開始就沒有「年齡」上的世代戰爭,而是「思想上」的世代戰爭,年輕人記住,你們是社會價值觀的締造者,中年人們,奪回我們中華民國反共的精神,一定要返鄉投票知道嗎?
王少校 2019-12-14
南洋姊妹看大選

南洋姊妹看大選

在桃園助選時,張善政談到執政黨不照顧「新住民」,我看到真的笑了。 二○一六年,我居住台北市有名的深藍選區,訪問了身邊許多來自越南和印尼的新住民,不少已經有投票權的人士,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她們和夫家的政治傾向天差地別。上個月底,我再度對她們進行田野調查,發現這個狀況依舊沒有變。 以下歸納六個我聽到的原因: 一、因為民進黨比較會照顧「不是華語的族群」,國民黨相對只注重中國人,讓她們感覺被忽略。 二、不少親戚是在台灣工作當藍領或白領工作者,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讓中國人不容易來台灣置產消費等,對他們是有保障的。比方服貿萬一開放,首當其衝的是台灣產業和移工。 三、有一位泰國人的老公是深藍公務員家庭,但是他們泰國群組私底下都在傳,國民黨其實是看不起泰國的。 四、國民黨很少主動為東南亞新住民爭取權益,只有提案中國人的權益遭到損害時,才會拉東南亞人士出來救援。 五、訪問越南裔人士發現,他們也和台灣一樣有亡國感,對他們而言,台灣是擋住中國侵略越南主權的第一條線,台灣失守,越南遭殃。 六、蔡英文本人對東南亞的重視程度是高的。 原因很多,上述只是一個平均值。但事實上,在採訪前,原因一、二、四是我早就發現的問題,這個也是不爭的事實。韓國瑜之前講出「鳳凰飛走進來一堆雞」之後,不管是網路上或者他們耳語之間都顯現極度不滿,不然中華民國南洋姊妹會又怎麼會出來發聲明? 而且在新南向政策出台以後,政府將台灣東南亞的新住民、移工和留學生變成一個相對堅固的社群,東南亞外籍人士可以大聲地說自己的故事,形成力量已經超越傳統台灣夫家給予的束縛,過去這些狀況是沒有的。 (作者為退役政戰官)
王少校 2019-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