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相關文章

美年度預算首度單獨列台灣

美年度預算首度單獨列台灣

美國副國務卿韋瑪(Richard Verma)指出,這是「首次為台灣單獨列出一個項目」,再次確認美國對台灣安全援助的承諾、對維護自由開放印太地區的承諾。(美聯社資料照)   〔中央社〕美國首度在財政年度預算案編列經費,協助台灣強化嚇阻力,金額為1億美元。美國官員說,這是預算案首度單獨列出台灣,展現對台安全承諾。另外,因應透過總統撥款權軍援台灣,預算案也首度編列5億美元,用於補充美國庫存。 白宮今天公布2025財政年度預算案,在國務院編列1億美元(約新台幣31.4億元)協助台灣強化安全。國務院稱這是筆「歷史性」投資,將用於包括透過「外國軍事融資」(Foreign Military Financing,FMF)管道援助軍備等方式,提升台灣嚇阻力,維持台海和平與穩定。 有外媒在記者會指出,過去已經有多筆金額超過1億美元的美國對台軍售案,為何國務院稱這筆經費是「歷史性」投資。 美國副國務卿韋瑪(Richard Verma)指出,這是「首次為台灣單獨列出一個項目」,再次確認美國對台灣安全援助的承諾、對維護自由開放印太地區的承諾,「我認為這非常明確。它本身就能夠說明一切」。 有媒體追問這1億美元的細項用途,以及是否與傳言美國派駐特種部隊在台灣協助軍事訓練有關。韋瑪答覆時指出,他不這樣認為,這筆經費是傳統安全援助,以及國際軍事教育和訓練(IMET)援助。他也補充,必須從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戰略來看待這筆預算。 美國同意透過「外國軍事融資」管道提供台灣軍備,源自於包含在2023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NDAA FY2023)的「台灣增強韌性法案」(Taiwan Enhanced Resilience Act),該法案授權國務院從2023年至2027年期間,每年提供台灣高達20億美元的軍援。 此外,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的2025財政年度預算案,也在國防部編列5億美元的經費,用於補充美國透過「總統撥款權」(Presidential Drawdown Authority,PDA),提供台灣軍援後的美國武器庫存。 國防部在預算文件指出,這5億美元的經費將用於補充提供給台灣的武器,旨在應對該區域的軍事壓迫,確保美國對盟友的支持,同時也讓美國能更換其彈藥和裝備的庫存,保持備戰狀態。 美國透過總統撥款權軍援台灣,同樣源自2023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金額為每年10億美元。總統撥款權是加速提供安全援助的授權辦法,美國總統得以在緊急情況下,不經國會許可即轉移美國庫存中的物品和服務。 美國國防部說,2025年的預算案是首度編列經費,補充美國透過總統撥款權軍援台灣所消耗的庫存,「理想狀況下,我們希望能編列接近10億美元」,但受限預算額度,「5億美元是個不錯的開始」。 拜登去年7月首度宣布動用總統撥款權,提供台灣最高3.45億美元軍援,同年8月也宣布首度透過外國軍事融資提供台灣8000萬美元軍援。此外,拜登也在今年2月宣布他上任後的第13度軍售案。
中央社 2024-03-12
 罕病基金會拒王志安捐款:無法代陳俊翰接受道歉

罕病基金會拒王志安捐款:無法代陳俊翰接受道歉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16日電)罕病律師陳俊翰辭世,曾在脫口秀嘲諷陳俊翰而惹議的前中國央視記者王志安,捐款100萬日幣(約新台幣21萬元)給台灣罕見疾病基金會,基金會今天聲明僅接受善意但婉拒捐款。 陳俊翰無懼罕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禁錮,積極追夢,但日前疑似感冒引起併發症,2月11日凌晨逝世,享年40歲。王志安昨天晚間在社群平台X表示震驚,對於歉意再也無法傳達而感到懊悔和遺憾。 台灣罕見疾病基金會今天晚間發布聲明提及,農曆年假前獲得台北富邦銀行通知有1筆透過日本公司捐款日幣100萬元。經網路搜尋得知王志安是這家公司創會人,且日前透過自媒體頻道宣稱捐款100萬日幣給台灣罕見疾病基金會,後續王志安發布道歉聲明文中也提及此筆捐款。 台灣罕見疾病基金會表示,經董事會決議,台灣罕見疾病基金會應無立場代表台灣120萬身心障礙者及陳俊翰接受王志安道歉,而且無法認同侵犯尊嚴者及其道歉與捐助款項之間產生對價關聯,因此婉拒王志安的捐款,並已完成退款。 台灣罕見疾病基金會提到,陳俊翰代表全台身心障礙者,長期投身身障者及罕病族群權益倡議,全盡畢生心力伸張身心障礙者人權,除萬分不捨陳俊翰驟逝,台灣罕見疾病基金會將持續發揚他的信念及理想,與台灣社福公益各界,共同為更進步更美好的台灣社會努力。 (編輯:管中維) 罕病基金會退款匯水單。(罕病基金會提供)
中央社 2024-02-16
美國聯邦眾議院 無異議通過2項挺台法案

美國聯邦眾議院 無異議通過2項挺台法案

美國眾院通過由共和黨籍眾議院外交委員會印太小組主席金映玉(見圖)與民主黨籍眾議員葛林提出的「不歧視台灣法案」。(圖擷自X.com) 〔中央社〕美國聯邦眾議院今天通過「不歧視台灣法案」與「台灣保護法案」2項友台法案,前者推動台灣參與國際貨幣基金,後者則是要求若台灣安全受到中國行動威脅,美英全力排除中國於國際金融體制與組織之外。 美眾院今天無異議一致通過「台灣保護法案」(Pressure Regulatory Organizations To End Chinese Threats to (PROTECT) Taiwan Act)與「不歧視台灣法案」(Taiwan Non-Discrimination Act)。 「台灣保護法案」由眾議員魯卡斯(Frank Lucas)提出。法案要求,若台灣人民的安全、社會或經濟制度因為中國的行動造成威脅,美國應在最大可行範圍內將中國代表排除於20國集團(G20)、國際清算銀行(BIS)等國際金融機制與組織之外。 「不歧視台灣法案」由共和黨籍眾議院外交委員會印太小組主席金映玉(Young Kim)與民主黨籍眾議員葛林(Al Green)提出。法案呼籲美政府支持台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IMF)、參與IMF有關台灣經濟與金融政策的定期監管活動、提供台灣民眾在IMF的工作機會,及讓台灣接受IMF技術援助與培訓。 金映玉在法案通過後隨即透過X平台表示,不能允許中國共產黨將台灣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她將永遠為全球熱愛自由的夥伴代言。 在眾院通過這2項法案後,法案將送交聯邦參議院審議。待參院同意後,法案將送交白宮交由總統拜登簽署正式生效。 金映玉在法案通過後,隨即透過X平台發聲,不能允許中國共產黨將台灣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圖擷自X.com)
中央社 2024-01-13
台灣大選在即 法新社:選民面臨大量親中假訊息

台灣大選在即 法新社:選民面臨大量親中假訊息

示意圖。(圖取自Pixabay圖庫) (中央社台北10日綜合外電報導)法新社報導,在台灣13日總統大選前,一波假訊息已對選民產生不良影響,從深度偽造(deepfake)乃至令人屏息TikTok影片,主要針對中國反對的候選人。 法新社事實查核(AFP Fact Check)調查發現,這些TikTok影片部分來自抖音,通常伴隨著惹人注目的圖片,以及戲劇性的音樂。 國安人士:中國網軍鎖定蔡總統 用大量AI偽造影音醜化形象介選 根據法新社,專家及台灣官員表示,這些活動與北京當局有關。北京方面毫不掩飾對台灣總統大選領先者賴清德的不滿,他的政黨民進黨拒絕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主張。 據報導,一個嘲笑賴清德的中文TikTok標籤,獲得超過850萬次點閱,針對民進黨的貼文和影片回應充滿了貶低言語和陰謀論。 一則TikTok影片顯示,民進黨的反對者大聲宣稱,賴清德的競選副手蕭美琴暗地裡是美國公民,因此不具參選資格,一名TikTok用戶評論說:「她是外國人。」 蕭美琴一再表示,她多年前就已放棄美國公民身份。法新社發現,美國政府放棄國籍者名單上有蕭美琴的名字。 蕭美琴:從未放棄中華民國國籍 別再刻意誤導 專家指出,這顯示一股與北京當局有關的推動力量,使用假訊息或部分屬實的說詞,抹黑任何不接受台灣為中國一部分的政治人物。 北京當局近年來已在軍事上對台灣加強施壓,但分析師表示,北京當局也試圖讓公眾輿論遠離支持台灣獨立的觀點。 英國諾丁罕大學(Nottingham University)學者蘇利文(Jonathan Sullivan)告訴法新社:「(中國主導的)訊息活動是持續性、系統性的並且產生大量錯誤訊息--任何抹黑台灣民主合法性的訊息。」 蘇利文提及:「台灣面臨一個資源極其豐富、積極主動的對手,意圖是『人心』。」 (譯者:陳正健)
中央社 2024-01-11
匈牙利棄權 歐盟啟動烏克蘭入盟談判

匈牙利棄權 歐盟啟動烏克蘭入盟談判

歐盟(EU)領導人今天同意跟烏克蘭啟動入盟談判。(路透資料照) 〔中央社〕歐洲聯盟(EU)領導人們今天同意跟烏克蘭啟動入盟談判。匈牙利總理奧班(Viktor Orban)近幾個星期揚言出手阻擋,最終選擇棄權。 路透社報導,歐盟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宣布:「歐盟理事會決定跟烏克蘭及摩爾多瓦啟動入盟磋商。」 米歇爾接著表示,這次峰會亦授予歐盟候選國地位給喬治亞,也會推進波士尼亞的申請入盟案,前提是波士尼亞達到「必要的合規程度」。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表示:「這是烏克蘭的勝利,全歐洲的勝利,一場激勵、啟發、堅定人心的勝利。」 法新社報導,奧班則在臉書(Facebook)一段影片中形容,啟動烏克蘭入盟談判是「一項徹頭徹尾不明智、不理性且錯誤的決定」。 奧班說:「其他26個國家堅持做此決議,因此匈牙利決定,如果其他26國決意這麼做,他們應該走自己的路。」
中央社 2023-12-15
華爾街日報:拜登支持率創新低 大選民調川普領先

華爾街日報:拜登支持率創新低 大選民調川普領先

圖為美國前總統川普(前中)2日赴愛荷華州造勢。(路透社)     (中央社華盛頓9日綜合外電報導)「華爾街日報」最新民調顯示,美國總統拜登的政治聲望正處於執政以來的最低點。拜登在2024年總統大選中,不論是對決前總統川普,還是加上其他候選人一起競選,拜登都不敵川普。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民調顯示,在只有拜登和川普這兩位總統候選人的假設投票中,拜登以43%比47%落後川普4個百分點。如果加上5位潛在的第三方和獨立候選人一起角逐,川普的領先幅度將擴大到6個百分點─37%比31%。 在這項新的民調中,對拜登的不滿是普遍存在的,儘管大部分出現在親民主黨的團體中,他們可能在總統大選投票時仍然支持拜登。 只有23%的選民表示拜登的政策對他們有幫助,而53%的選民表示拜登的政策讓他們受到傷害。相較之下,大約一半的選民表示,川普擔任總統時的政策對他們有幫助,有超過37%的選民表示受到傷害。 民調中約有37%的受訪者認同拜登的工作表現,這是「華爾街日報」民調中,拜登擔任總統以來的最低值;有61%的受訪者認為拜登的整體形象不佳,創下新高。 「拜登經濟學」(Bidenomics)是拜登的招牌經濟綱領,但只有不到30%的選民表態支持,超過半數的選民不表支持。 這些調查結果給拜登和民主黨人士帶來最新的衝擊,一些民主黨人士公開擔心拜登這位81歲總統的體力,並日益對77歲的川普可能捲土重來大肆示警,他們將共和黨的川普描繪成一心想要報復、對民主構成威脅的人。 然而,拜登的競選連任團隊正在尋找機會爭取支持,他們在這項新民調中發現一些機會。 在已被證明能為民主黨候選人帶來支持的墮胎問題上,拜登的支持度領先川普;44%的選民認為拜登有能力處理墮胎問題,只有33%的選民支持川普。(譯者:林沂鋒/核稿:嚴思祺)
中央社 2023-12-09
G7領袖聲明 重申台海和平穩定重要性

G7領袖聲明 重申台海和平穩定重要性

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領袖今天舉行視訊會議,討論俄烏戰爭、加薩危機等重要議題,也邀請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語彙。談到台海議題時,G7領袖重申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路透) 〔中央社〕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領袖今天舉行視訊會議,討論俄烏戰爭、加薩危機等重要議題。在談到台海議題時,G7領袖重申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對國際社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 今天這場視訊會談,除了G7領袖外,也邀請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與會。G7領袖會後透過聲明,重申在廣島舉行的G7領袖峰會承諾,也指出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刻都更團結、追求國際和平、繁榮與永續發展,並強化與G7以外國際夥伴接觸。 聲明談到俄烏戰爭時,G7領袖重申對支持烏克蘭爭取獨立、主權與領土完整的堅定承諾永不動搖,持續限制俄羅斯軍事與工業基礎至關重要的所有物品出口,並呼籲第三方採取一致行動,立即停止向俄羅斯提供物質支持,否則將面臨嚴重代價。G7也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關鍵與民用基礎設施的攻擊,並協助烏克蘭重建與恢復。 面對加薩局勢,G7領袖譴責哈瑪斯(Hamas)對以色列各地發動的恐怖襲擊,強調以色列有權依據國際法捍衛人民免受哈瑪斯侵害,會持續協調努力,孤立哈瑪斯且確保無法威脅以色列。 G7領袖也敦促立即無條件釋放所有人質,同時採取更緊急行動以解決加薩不斷惡化的人道危機,盡量減少平民傷亡,並確保為平民提供持續的人道主義救援。 在談到印太局勢時,G7領袖指出,準備好與中國建立建設性與穩定關係,認識到與中國坦承接觸並直接向中國表達關切的重要性。鑑於中國在國際社會的作用與經濟規模,有必要在全球挑戰與共同利益領域與中國合作。 G7領袖指出,政策方針不是為傷害中國,也不是為阻礙中國經濟進步與發展。一個遵守國際規則、不斷發展的中國符合全球利益。經濟韌性需要去風險與多元化,各國將單獨或集體採取措施,投資自身經濟活力,減少關鍵供應鏈的過度依賴。 不過G7領袖也表達依然對東海與南海局勢的嚴峻關切,強烈反對任何片面透過武力或脅迫改變現狀的企圖,反對中國在南海軍事化活動。 G7領袖在聲明中重申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對國際社會安全與繁榮是不可或缺。G7成員在台灣議題的基本立場不變,包括一個中國政策。G7領袖並呼籲和平解決兩岸議題。 聲明也持續對中國的人權狀況表達擔憂,包括西藏與新疆的強迫勞動問題,並呼籲中國履行中英聯合聲明與香港基本法承諾,其中規範香港的權利、自由與高度自由。 G7領袖並呼籲中國依循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規範,不從事目的在破壞社群安全、民主制度完整性與經濟繁榮的干預行動。 G7領袖們也針對北韓試射飛彈、日本核安全、支持印太經濟架構(IPEF)、氣候變遷、能源、貿易、糧食安全、數位發展等議題交換意見。
中央社 2023-12-07
中研院調查:不到一成台灣民眾認為中國講信用

中研院調查:不到一成台灣民眾認為中國講信用

中研院歐美所「美國肖像」計畫今天公布最新研究,民調結果顯示僅9.3%台灣民眾認為中國是講信用的國家,82.7%認為近幾年來自中國威脅加劇。(法新社資料照)   〔中央社〕中研院歐美所「美國肖像」計畫今天公布最新民調結果顯示,僅9.3%台灣民眾認為中國是講信用的國家,82.7%民眾認為近幾年來自中國威脅加劇。 「美國肖像」(American Portrait)計畫今天在華府智庫「史汀生中心」(The Stimson Center)發表最新研究報告,分析台灣民眾對美國印象及美中台關係發展看法。 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潘欣欣指出,這項在2023年9月14日至19日針對1211名台灣成年人所進行調查發現,認為美國是講信用國家的台灣民眾占34.03%,較2021年的45.35%相比,大幅下降。 她評估這可能是因為烏克蘭戰爭爆發及美國政府的反應所致。美國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回應,讓台灣民眾得以一窺,若台海發生衝突,美國可能的反應。 另方面,認為中國是講信用國家的台灣民眾僅9.3%,較2021年的13.5%,再下滑超過4個百分點。潘欣欣認為,這是個強烈訊號。 民調也顯示,55.7%台灣民眾認為美國近來增加對台灣安全的保障,且有82.7%民眾認為,近年來自中國的威脅加劇。 在美國對台灣的安全支持方面,66.4%民眾肯定美軍機與軍艦常態性在台海航行、65.4%受訪者相信美國總統對保衛台灣的公開承諾、59.6%民眾認為美國高階官員訪台,有助日後美國出兵協助台灣的可能。 疫情爆發後,台灣晶片成為國際供應鏈高度關切的焦點,也讓「矽盾」成為熱門話題。中研院歐美所助研究員李語堂指出,44.6%民眾表示認同台積電對美國的重要性,會增加美國出兵協助台灣的可能性,但也有47.9%民眾表示不同意。 從政黨傾向來看,李語堂指出,民進黨支持者更肯定台積電對台灣安全的重要性,國民黨與民眾黨支持者則偏向不認同。 在對現狀的認知方面,民調顯示,強烈支持維持現狀仍是多數台灣民眾的意向,高達91.4%受訪者支持維持現狀。但在身分認同上,78.4%受訪者認為台灣與中國互不隸屬,36.5%受訪者認為台灣的國名為「中華民國」、21.1%認同「中華民國台灣」。此外,62.5%民眾認為自己是台灣人,僅2.3%民眾認為是中國人,32.2%認為兩者皆是。
中央社 2023-11-21
美國亞洲小姐 張芳瑜高喊「台灣是國家」

美國亞洲小姐 張芳瑜高喊「台灣是國家」

代表台灣贏得美國亞洲小姐 理工女孩張芳瑜高喊「台灣是國家」 20歲台裔女生張芳瑜18日拿下第35屆美國亞洲小姐(Miss Asia USA)后冠,身上披著彩帶寫著台灣。(中央社)   〔中央社〕就讀美國史丹佛大學的張芳瑜(Tiffany Chang)身上披著台灣彩帶,奪得第35屆美國亞洲小姐后冠。身為理工女投身選美活動,張芳瑜說,想要告訴大家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2023年美國亞洲小姐(Miss Asia USA)決賽18日在芮當多海灘表演藝術中心(Redondo Beach Performing Art Center)舉行。上千名觀眾手舉標語、國旗為各國佳麗加油。台灣僑胞上百人到場,揮舞中華民國國旗。 這場選美有35年歷史,除了重頭戲美國亞洲小姐,另有美國亞洲夫人、美國青少年小姐、美國印度夫人、全球拉丁小姐及夫人、全球歐洲小姐及夫人等。 同場上台佳麗近50人,國籍涵蓋歐洲、亞洲、美洲各國,年齡層從10多歲青少女到熟齡組的阿嬤都有。佳麗們依序以民族服裝、泳裝、晚禮服上台走秀,張芳瑜一開場大聲喊出「代表台灣」。 20歲的張芳瑜是台灣移民第二代,就讀史丹佛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系,即將升上大二。她今年剛卸下洛杉磯台灣人社區選出來的「台美小姐」皇后身分,隨即利用課餘時間,報名美國亞洲小姐的選美比賽。 擔任台美小姐期間,張芳瑜代表台裔族群出席活動,參加杭亭頓海灘(Huntington Beach)的美國國慶日遊行。總統蔡英文4月過境美國,在洛杉磯舉行700人僑宴,張芳瑜擔任主持人。 張芳瑜8月卸下台美小姐后冠,接著投身美國亞洲小姐競賽,18日不只奪得全場最重要的頭銜,更一舉拿下最佳人氣獎、觀眾票選獎、最佳泳裝、最佳晚禮服等4項大獎。現場司儀一再喊出台灣,觀眾席的台僑歡呼不斷。 台美小姐總召楊悅英向中央社記者表示,張芳瑜是不折不扣的「理工女」,參加台美小姐競賽的時候,才藝表演是帶著自己研發的機器人走秀,「模特兒不是她的志向,她參加選美是為了宣傳台灣」。 楊悅英說,張芳瑜雖然年紀輕,是在美國長大的女孩,但她擔任台美小姐期間,深刻體會台灣在國際上的處境,她選美不只代表台裔社區、也代表台灣這個國家,讓更多人認識台灣。 張芳瑜戴著后冠,在選美活動後的派對接受中央社訪問,談到她不願見到台灣經常在國際場合要以中華台北自稱,台灣有自己的名字而且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張芳瑜說:「台灣經常在一些場合被稱為台北,我希望藉著贏得這個后冠,我可以告訴大家,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在國際場合上我們理當擁有代表權。」 因為張芳瑜報名參賽,美國亞洲小姐35年來第一次有代表台灣的佳麗參賽。 巧合的是,當主持人宣布評分排名前兩位佳麗出列,準備公布獲勝者時,與張芳瑜進入最終決選的正是代表中國的佳麗。形成台灣代表與中國代表牽手、相互擁抱的難得畫面。 張芳瑜表示,參加美國亞洲小姐選美比賽的歷程,最難忘的是,在這過程中有機會認識亞洲各國的女孩,「今年主題是團結與多元(Unity and Diversity),跟各國女孩親密互動真的難忘」。 2019年選出的台美小姐林以心(Sissi Lin)、2023年剛出爐的台美小姐「第一公主」杜若薇(Lea Dumortier),與張芳瑜的史丹佛大學同學等都是台下加油的百人親友團。 林以心說:「Tiffany是台灣的光榮,她一步一步帶著台灣參加不同層級的競賽,台灣以她為榮。」 杜若薇說,因為有張芳瑜,「今年美國亞洲小姐第一次有台灣代表,看到她站上這麼大的舞台真的很激勵人心,她激發了全世界許多年輕女孩支持台灣,為台灣加油。」 剛拿下美國亞洲小姐的台裔女生張芳瑜(右2),10月以台美小姐身分在華府參加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舉行的國會遊說營,與駐美代表蕭美琴(中)合照。(台美小姐委員會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 2023-11-20
拜習會將登場 白宮:盼見台灣民主持續發展

拜習會將登場 白宮:盼見台灣民主持續發展

美國總統拜登(右)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即將在舊金山會面前夕,白宮重申一中政策不變,不支持台灣獨立,希望見到台灣民主持續蓬勃發展,不希望見到片面改變台海現狀。(法新社資料照)   〔中央社〕在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前夕,白宮重申一中政策不變,不支持台灣獨立,希望見到台灣民主持續蓬勃發展,不希望見到片面改變台海現狀。 至於拜登是否會與台灣領袖代表、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會晤,白宮表示,目前沒有訊息可以公布。 拜登(Joe Biden)與習近平明天將利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峰會在舊金山舉行機會,進行雙邊會談。這是兩人在去年11月印尼會晤後,第2度面對面會談。 美方資深官員9日向媒體簡報時曾指出,拜登將利用機會向中國重申美國一中政策,亦即維持台海現狀並確保和平穩定,並向中國表明任何對台灣選舉的行動或干涉都將引發美方極度強烈的關切。 白宮國安會戰略溝通協調官柯比(John Kirby)今天被問及此事時重申,美國一中政策不變,也不支持台灣獨立。美方期望見到台灣民主持續蓬勃發展,不希望見到片面解決兩岸緊張局勢或片面改變現狀,不樂見武力改變現狀。 至於拜登是否會與台灣代表團會晤,柯比表示,目前除了與習近平的雙邊會談外,沒有其他雙邊會談或場邊會談可以公布。 根據美方規劃,維持包括軍事在內的溝通管道、俄烏戰爭與以巴衝突、氣候變遷與毒品氾濫等議題都是這次會談將觸及的議題,此外人權、台海、南海以及為美國企業與勞工提供公平、公正競爭環境等看法分歧議題也將觸及。 拜登今天在搭機前往舊金山前,被問及會如何衡量拜習會的成功時表示,見到美中關係回到正常的軌道,保持溝通,在發生危機時能夠拿起電話對話,並確保美中軍事仍能接觸。他也重申,美國無意與中國脫鉤,正在試圖改善關係。
中央社 2023-11-15
英日2+2聯合聲明:台海和平對國際安全不可或缺

英日2+2聯合聲明:台海和平對國際安全不可或缺

第5屆英日防長與外長2+2對話7日在東京舉行,會後發布聯合聲明,其中提到台海和平穩定對國際社會的安全繁榮不可或缺。圖中由左至右依序為英國防相夏普斯、外相柯維立,日本外務大臣上川陽子、防衛大臣木原稔。(英國政府提供)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傳真   〔中央社〕第5屆英日防長與外長2+2對話7日在東京舉行,會後雙方發布聯合聲明,其中提到台灣海峽的和平穩定對國際社會的安全繁榮不可或缺,並呼籲和平解決台海議題。 英日重申,「強烈反對」任何企圖透過武力或脅迫改變現狀的單方面作為,無論相關作為發生在世界何處。兩國並對南海與東海情勢表達「嚴正關切」。 英日敦促中國採取符合國際社會負責任成員的行動,且切勿協助俄羅斯持續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兩國並對中國以及新疆、西藏、香港情勢表達關切,但同時表示願意一同努力,透過對話與中國建立穩定、具建設性的關係。 聯合聲明並重申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在非以國家地位(statehood)為參與前提的情況下,支持台灣成為國際組織正式成員;在以國家地位為參與前提的情況下,支持台灣成為觀察員。聲明強調,英國與日本對台灣的基本立場不變。 英國國防大臣夏普斯(Grant Shapps)、外交大臣柯維立(James Cleverly)7日與日本防衛大臣木原稔、外務大臣上川陽子會談。除了針對俄烏戰爭、中東衝突情勢,以及北韓、伊朗等政權恣意違反國際法的作為表達強烈譴責或關切,聯合聲明提及的英日安全防衛合作發展尤其值得關注。聲明重申,歐洲-大西洋與印度-太平洋區域的安全繁榮密不可分。 英日今年1月簽署「相互准入協定」(Reciprocal Access Agreement,RAA),允許雙方在對方領土部署武裝部隊,並一同規劃和執行規模較大、複雜度較高、更頻繁的聯合軍事演訓與部署行動。5月,英日簽署「廣島協議」(Hiroshima Accord),全方位提升雙方在經濟、防衛、科技、能源等領域的全球戰略夥伴關係。 在2+2會後聯合聲明,英日防長與外長對兩國近年防衛交流提升表示歡迎,包括相互增加派駐在大使館的相關領域人員、強化常態性的次長級對話,以及去年6月,日本海上自衛隊兩艘訓練船艦罕見在英國靠港訪問,並與英國皇家海軍舉行聯合演訓及安全事務討論。 英日RAA已於10月15日生效。2+2聯合聲明提到,定11月中旬登場的「警戒島嶼」(Vigilant Isles)雙邊陸戰軍演今年擴大舉辦,將展現RAA的效益。此外,繼2021年後,英國在2025年將再度派遣航空母艦打擊群至印太區域,英日將致力善加利用此一機會,展示雙邊強健的防衛夥伴關係以及英國對印太區域的長期戰略承諾。 日本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7月議定「訂製夥伴關係計畫」(Individually Tailored Partnership Program, ITPP),初步實施階段為2023至2026年。英日聯合聲明指出,英國將致力促進北約與日本深化合作;聲明並提到與共同盟友美國加強協調的重要性,以進一步強化英日兩國應對各項安全挑戰的能力。 英日另將在網路、太空、防衛科技領域持續推進合作。除了確保至2035年如期按兩國與義大利議定的「全球空戰計畫」(Global Combat Air Program, GCAP)打造最先進第6代戰機,並將繼續執行網路及太空領域的雙邊或多邊訓練操演。英日曾在北約卓越聯合網路防禦中心(NATO Cooperative Cyber Defence Centre of Excellence,NATO CCDCOE)自2010年起舉行的年度網路安全防衛演習組成聯合團隊。 除了聯合聲明列舉的交流合作,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海上自衛隊6名成員近日登上英國最大航艦「威爾斯親王」(HMS Prince of Wales),在美國東岸海域近距離觀察F-35匿蹤戰機在航艦上進行測試,為期約兩週。日方預計未來一年內也將在美國同一水域進行類似測試。 根據英國海軍11月初發布的資料,日本海上自衛隊正改造「出雲級」直升機護衛艦為(輕型)航空母艦,且擬編入英國航艦已採用的F-35B戰機。英方近日不僅讓日方登上「威爾斯親王」航艦觀摩F-35測試,並向日方詳細展示第5代航艦打擊群各項能力。 英國海軍表示,期待英日雙方的航艦打擊群終有一天能達成完全的協同行動能力。
中央社 2023-11-09
華爾街日報:賴清德示警中國擬破壞台灣民主制度

華爾街日報:賴清德示警中國擬破壞台灣民主制度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與國際媒體茶敘,華爾街日報今天報導聚焦台海局勢和總統選舉。彭博新聞則指出,針對中國暫停進口台灣芒果,賴清德認為台灣須深化與民主國家關係、減少對中依賴。(資料照)   〔中央社〕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與國際媒體茶敘,華爾街日報今天報導聚焦台海局勢和總統選舉。彭博新聞則指出,針對中國暫停進口台灣芒果,賴清德認為台灣須深化與民主國家關係、減少對中依賴。 華爾街日報報導,賴清德4月獲民進黨正式提名後,於8月25日首次與國際媒體茶敘。日前他剛結束出訪友邦巴拉圭行程返回台灣。 這趟出訪來回過境美國紐約、舊金山,中國後來在台灣周邊進行海空聯合演訓,北京當局稱,這是對台獨分裂勢力與外部勢力勾連挑釁的嚴重警告。 報導說,台灣總統大選位居領先的參選人賴清德示警,中國恐試圖干預明年初舉行的關鍵選舉,指出北京升高台海緊張、破壞台灣民主制度。 賴清德強調,他維持台海現狀的決心堅定不移,儘管北京動作頻頻,民主盟友一致捍衛共同價值和利益,台灣會與理念相近國家更緊密的合作。 報導寫道,總統蔡英文2016年當選後,台灣與美國建立日趨緊密的關係、與中國保持距離,北京加強對台文攻武嚇,近乎每日出動軍機擾台。蔡總統提出的明年度國防總體預算創下歷史新高,以此強化對中國的嚇阻力。 報導引述台灣民意基金會最新民調,指出距離總統大選剩下5個月,賴清德的支持度輕鬆領先,勝過國民黨參選人侯友宜、民眾黨參選人柯文哲,分析家表示,台灣政治變動快速,投票前是否出現變數有待觀察。 報導指出,賴清德注意到對手提出透過對話來尋求和平,他表示,北京堅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經由放棄主權的溝通和合作無法達到真正的和平,他願意在平等基礎上與中國進行對談。 另外,據彭博報導,賴清德針對中國暫停進口台灣芒果指出,此事件凸顯台灣必須深化與民主國家關係,減少對中國的依賴。賴清德表示,台灣必須推動經濟多元化、降低經濟和貿易風險、在兩岸挑戰升高的情勢下參與全球供應鏈安全討論,並增強產業韌性。這符合台灣最佳利益,也有助於促進全球經濟繁榮。 彭博也引述一名不具名的知情人士消息指出,賴清德過境美國期間,曾與幾位美國前官員,包括前副國務卿史坦柏格(James Steinberg)和前美國務院亞太助卿羅素(Daniel Russel)會面。
中央社 2023-08-26
華郵作家:批賴清德台獨已過時 統派消失是趨勢

華郵作家:批賴清德台獨已過時 統派消失是趨勢

「華盛頓郵報」今天刊登羅金(Josh Rogin)的投書,標題為「中國為何這麼害怕台灣副總統?」(擷自華盛頓郵報網頁)   〔中央社〕副總統賴清德剛結束出訪行程,共軍隨即進行演訓警告「台獨」勢力。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羅金指出,說賴清德挺台獨很危險的論調已然過時,在台灣,統派消失是趨勢。 「華盛頓郵報」今天刊登羅金(Josh Rogin)的投書,標題為「中國為何這麼害怕台灣副總統?」 文章寫道,根據北京當局和台灣一些在野黨人物的說法,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明年1月若當選台灣總統,可能引發兩岸關係迄今最大危機,還可能導致戰爭,但賴清德最近過境美國的表現顯示這些警告「渲染過度」。 文章認為:「中國攻擊賴清德,是因為他通情達理,並非因為他是魯莽之人,這讓北京更難削弱他。」 文章提到,賴清德日前過境紐約與僑胞相聚時,他的演說用詞經過審慎琢磨,藉以傳達堅定但符合慣例的訊息。且在美國期間,賴清德除了跟美國在台協會(AIT)代表人士之外,未與任何拜登政府的官員會面,並禮貌婉拒受邀跟國會議員見面。 賴清德近期接受彭博訪問時也清楚主張,台灣已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名稱是中華民國,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不必另外宣布獨立。羅金的文章指出,這也跟當前蔡英文總統的立場相符。 文章寫道,目前賴清德在民調中居於領先,中國政府已跟多年來每次台灣選舉時一樣,透過經濟施壓、軍事恫嚇、假消息等手段,大力干預賴清德的選情。 文章指出,對北京來說,問題其實不在於賴清德說了什麼,或是承諾當選總統後會做什麼,而是像美國國防部前印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所言,民進黨若連3屆勝選領導政府,將證實北京透過脅迫和恫嚇來加強掌控台灣的企圖漸趨失敗。 薛瑞福還說:「這背後的趨勢是,在台灣,支持任何形式統一的北京『一中』擁護者消失了。」 文章認為,賴清德支持台獨很危險的論調也已經過時,台灣年輕人生在事實上獨立的台灣,不認為有必要放棄現狀。 文末指出,儘管台灣缺乏外交承認,仍是有自我認同、政治、文化的民主國家,從未遭受中國共產黨統治,也不作此想,不論賴清德是否勝選,這項事實將持續下去,這是真正讓北京擔憂的事情。
中央社 2023-08-20
台派社團發表共同宣言 籲拒絕接受九二共識

台派社團發表共同宣言 籲拒絕接受九二共識

  台派社團11日舉行「捍衛民主永續台灣」共同宣言記者會。左起為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秘書長葉芸青、台灣永社副理事長黃帝穎、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會長鄭麗伶、台灣教授協會會長陳俐甫、台灣教授協會副會長陳月妙。中央社記者吳昇鴻攝 112年8月11日   (中央社記者吳昇鴻台北11日電)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等台派社團今天表示,九二共識是中國包藏「一中」的統戰話術,在全球民主國家反制中國獨裁擴張時,已無各表空間,明年台灣將舉行總統大選,呼籲台灣人拒絕接受從無共識的九二共識。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台灣永社、台灣教授協會上午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辦「捍衛民主永續台灣」共同宣言記者會。 台灣永社副理事長黃帝穎表示,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告九二共識是「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後,所謂九二共識已是中國包藏一中的統戰話術,在全球民主國家反制中國獨裁擴張時,九二共識已無各表空間。 黃帝穎指出,美國等民主國家清楚看見中國對台文攻武嚇,近來更擴大規模軍演,以軍機艦侵擾台灣,同時進行認知作戰,企圖利用民主制度來毀滅民主。他說,美日印澳英等國家透過軍演及安全對話維護區域和平穩定,美國眾議院更通過「台灣國際團結法案」,宣示聯合國2758號決議未涉台灣,以美國法律文件打臉中國對台法理統戰。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NATPA)日前在台北舉辦第43屆年會,主題為「台灣至關重要」(Taiwan Matters)。台灣教授協會會長陳俐甫指出,明年總統大選前的關鍵期,海外台灣人關心故鄉,特別發布台派共同宣言,呼籲台灣應跟上世界民主潮流。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會長鄭麗伶表示,協會核心目標是讓民主自由在台灣茁壯,呼籲台灣人拒絕接受從無共識的九二共識,珍惜民主自由及經濟成就。
中央社 2023-08-11
盧世祥寫「台灣觀察錄」 個人轉型正義自我實踐

盧世祥寫「台灣觀察錄」 個人轉型正義自我實踐

資深新聞工作者盧世祥出版新書「台灣觀察錄」,4日在永樂座書店舉行新書發表會,全書分為人物、歷史、文化語言、社會觀察、政治經濟等五類,探究台灣文化及經濟社會發展。中央社記者鄭清元攝 112年8月4日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4日電)資深媒體工作者盧世祥今天在台北市獨立書店「永樂座」台大店舉行新書「台灣觀察錄」發表會時說,包括這本書的一系列書寫是他的懺悔錄,也是「個人轉型正義的自我實踐」。 盧世祥說:「我是什麼人、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是記者該思考及每個台灣人該自問的問題,而他從小受黨國教育,大學還在讀「中國通史」,疼惜遠在天邊的神州城,卻無法欣賞近在眼前的淡水月色,屬於集體失去記憶的一代,到60歲才開始認識台灣。 他說,韓國、菲律賓、印尼和馬來西亞等曾被殖民國家戰後都已獨立,唯獨台灣不敢在國際上說自己是台灣,失去主體意識,許多人甚至不會說自己的語言,讓他非常灰心。他的書寫與研究是希望台灣形成受人尊敬的國家與正常社會,也讓台灣人找回自己的尊嚴。 盧世祥表示,重新認識台灣過程他收穫許多,如在書中追念台灣民主導師彭明敏、前總統李登輝、音樂家蕭泰然、企業家高騰蛟及曾義助台灣的外國人士,就是懷抱感恩心情。 這本書「歷史篇」站在台灣土地與人民角度看歷史,指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去台灣化」的扭曲,並回顧228、戒嚴、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及美麗島事件等,評價台灣經歷的外來政權;「文化語言篇」強調台灣是語言萬花筒,回顧台灣文化協會的創世紀意義,批判戰後「獨尊中文」弊害,指國立故宮博物院是台灣文化一部分,並禮讚長老教會的台灣情。 此外,盧世祥很早就提出台灣人口危機、點出機車滿街跑的特殊文化,也探究台灣何以成為騙子樂園,不只詐騙集團,政治圈騙子也很多。 盧世祥表示,台灣沒「統派」,只有「被統派」,且如果選錯總統,「台灣是會亡國的」。 新書發表會現場擠滿近百名讀者,包括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長吳樹民、寶島聯播網總經理賴靜嫻、前駐美國大使高碩泰、蔣渭水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蔣理容及前立法委員姚文智等出席。(編輯:李明宗)1120804 資深新聞工作者盧世祥(右)4日在永樂座書店舉行「台灣觀察錄」新書發表會,向現場眾人分享書寫心得。中央社記者鄭清元攝 112年8月4日 資深新聞工作者盧世祥出版新書「台灣觀察錄」,4日在永樂座書店舉行新書發表會,向眾人分享書寫心得。中央社記者鄭清元攝 112年8月4日
中央社 2023-08-04
美台貿易倡議法案送白宮 麥卡錫:支持台灣第一步

美台貿易倡議法案送白宮 麥卡錫:支持台灣第一步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美聯社)   〔中央社〕美國國會日前通過「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實施法案」,法案經眾議院議長麥卡錫簽署後,已經正式送交白宮,待美國總統拜登簽署後即能生效。麥卡錫表示,這將成為眾議院共和黨人持續支持台灣人民的第一步。 「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實施法案」(US-Taiwan Initiative on 21st-Century Trade First Agreement Implementation Act)於6月21日及7月18日分別在眾議院與參議院以口頭表決與一致同意通過。 麥卡錫(Kevin McCarthy)簽署法案後,這項法案於7月27日正式送交拜登(Joe Biden)簽署。 眾院歲計委員會(Bipartisan Ways and Means Committee)指出,這項法案確認美國國會支持美國與台灣談判達成的初步貿易協定,法案規定該協定及未來與台灣的協定,若未經國會批准將不得生效,並要求拜登政府需與國會協商未來與台灣的任何協定。 麥卡錫透過新聞稿指出,美台關係建立於對和平與民主的共同承諾,美台經濟夥伴關係對於在全世界追求自由至關重要。他感謝歲計委員會主席史密斯(Jason Smith)理解這一重要友誼並提出立法,「這將成為眾議院共和黨人持續努力支持台灣人民許多努力的第一步」。 史密斯表示,國會的焦點是確保貿易協定符合美國勞工、家庭、農民與小企業最大利益。隨著中國持續威脅美國利益,台灣與美國維持密切貿易關係,這項立法加強與台灣這個重要盟友的關係,並確保美國人民透過民意代表在未來的貿易談判中擁有強而有力的聲音。他呼籲拜登應立即簽署這項法案,正式立法。 根據法案規定,協定生效前,美國總統須先向國會報告,說明協定如何促進美台貿易關係及推動美國勞工、消費者、企業與農民的利益,並於30日內提出認證,證明台灣已經採取任何履行協定所需措施。 經過一年協商談判,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6月1日在美國在台協會(AIT)華府總部簽署,由駐美代表蕭美琴與AIT執行理事藍鶯(Ingrid Larson)代表簽署,行政院政委鄧振中、美國副貿易代表畢昂奇(Sarah Bianchi)及AIT主席羅森柏格(Laura Rosenberger)在場見證。 首批協定包括關務行政及貿易便捷化、良好法制作業、服務業國內規章、反貪腐、中小企業等5項議題。鄧振中當時表示,第2階段可能會鎖定勞工、環保與農業3大議題,但還需再跟美方協商。 白宮在收到法案後,將送交拜登正式簽署;若是總統不作為,法案也將在10天後自動生效。由於這項法案在參眾兩院皆順利通過,預期拜登不會動用否決權否決。
中央社 2023-08-03
美眾院通法案 主張2758決議不涉台

美眾院通法案 主張2758決議不涉台

    美國聯邦眾議院今天通過「台灣國際團結法案」。法案主張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不涉及台灣。(歐新社資料照)   〔中央社〕美國聯邦眾議院今天通過「台灣國際團結法案」。法案主張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不涉及台灣,將致力對抗中國試圖在國際組織扭曲關乎台灣事宜的行徑。 眾議院今天以口頭表決方式,通過「台灣國際團結法案」(Taiwan International Solidarity Act)。法案5月16日已獲眾議院外委會口頭表決無異議通過。 法案是由8位友台眾議員2月底聯合提出,包括眾院「國會台灣連線」共同主席康諾里(Gerry Connolly)與狄亞士巴拉特(Mario Diaz-Balart)、眾院外委會印太小組民主黨首席議員貝拉(Ami Bera),以及眾議員泰塔斯(Dina Titus)、匡希恆(John Curtis)、巴爾(Andy Barr)、費茨派垂克(Brian Fitzpatrick)與麥克林(Lisa McClain)。 法案將修改2020年3月生效的「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簡稱台北法,TAIPEI Act),對抗中國阻礙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行為。 面對中國長年扭曲聯大2758號決議意涵,阻礙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法案首先對此作出澄清。 法案指出,決議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聯合國內中國唯一合法代表,但並未處理台灣與台灣人民在聯合國或任何相關組織的代表權問題,亦沒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台灣關係上採取立場,或包含任何關於台灣主權的聲明。 法案強調,美方反對任何在沒有台灣人民同意下,試圖改變台灣地位的倡議。 此外,法案要求美國在各國際組織中代表,透過意見的表達、投票及影響力,呼籲這些組織抵抗中國試圖扭曲關乎台灣之決議、文字、政策或程序的作為。 法案今天獲眾議院通過後,接下來將送交參議院院會審議。根據美國立法規則,國會兩院通過同樣版本法案後,即能將法案遞交總統簽署後生效。
中央社 2023-07-26
英對宏都拉斯等5國取消免簽 防中國間諜趁虛而入

英對宏都拉斯等5國取消免簽 防中國間諜趁虛而入

英國情報機關曾示警,中國間諜可透過購買他國國籍,免簽入境並在英國合法停留最長達6個月。示意圖。(歐新社檔案照)   〔中央社〕英國宣布對宏都拉斯等5國取消免簽證入境優惠。英國情報機關曾示警,中國間諜可透過購買這些國家的國籍,免簽入境並在英國合法停留最長達6個月。 這5個國家包括宏都拉斯(Honduras)、多米尼克(Dominica)、萬那杜(Vanuatu)、納米比亞(Namibia)及東帝汶(Timor-Leste)。 內政大臣布瑞弗曼(Suella Braverman)19日向國會發布書面聲明表示,宏都拉斯等5個國家的國民未來無論是入境英國或在英國過境(含不入境直接轉機),都必須辦理簽證。 新措施自倫敦時間19日下午3時起生效,但有4週過渡期,適用抵達英國時間不晚於今年8月16日且在倫敦時間7月19日下午3時以前確認機位的旅客。 布瑞弗曼在聲明指出,多米尼克與萬那杜的「投資入籍」機制明顯遭濫用;按相關機制取得這兩國公民身分的部分人士「對英國構成風險」。 此外,濫用免簽措施以「先入境英國、再申請庇護」的宏都拉斯與納米比亞國民持續大幅增加。利用免簽入境管道尋求庇護的各國國民之中,持有宏都拉斯與納米比亞國籍者總數最多。 東帝汶則有國民以不實名義入境,企圖在英國非法工作、假借依親名義申請居留權等問題。 「泰晤士報」(The Times)4月獨家報導,英國對內情報機關「軍情五處」(MI5)向內政部等部會示警,中國及其他不友善國家的間諜、各國刑事罪犯以及尋求庇護的人士濫用宏都拉斯等5國享有的免簽優惠入境英國。 MI5提出證據,指出間諜等對英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人士以及犯罪集團可透過取得這些國家的公民身分免簽入境,依法最長可在英國停留6個月。 萬那杜的「投資入籍」機制允許外國公民在繳付相當於12萬英鎊(約新台幣480萬元)左右的費用後,於幾個月內取得萬那杜國籍。根據報導,已有超過4000本萬那杜護照是透過此機制核發予中國國民。 在英國宣布取消免簽優惠前,萬那杜護照持有人可免簽入境超過120個國家,數量幾乎是中國護照的1.8倍。 納米比亞的「投資入籍」機制則允許外國公民在「投資」最少約24萬英鎊後,於3個月內取得納米比亞國籍。
中央社 2023-07-21
北大學者:中國青年實際失業率上看46.5%

北大學者:中國青年實際失業率上看46.5%

中國6月份青年失業率21.3%創歷史新高,但北京大學副教授張丹丹研究指出,中國3月份青年實際失業率最高上看46.5%。(路透) 〔中央社〕中國6月份青年失業率21.3%創歷史新高。但財新網引述北京大學副教授張丹丹研究指出,若將約1600萬名躺平、啃老等不工作者均視為失業,中國3月份青年實際失業率最高上看46.5%,遠高於官方公布的19.7%。 中國國家統計局17日上午發表6月份16至24歲青年失業率數據後,財新網這篇題為「可能被低估的青年失業率」的文章即在當天傍晚發表。雖為付費文章,但內文的部分及全部截圖這兩天在中國網路上迅速流傳,受到熱議。 文章指出,長期來看,中國青年高失業率問題首先應歸因於2020年以來持續3年的COVID-19疫情,對消費、企業營商環境乃至整體經濟活力造成持續性影響。 文章提到,張丹丹的研究團隊從長三角的人力招募平台發現,2022年底的疫情對蘇州、昆山等地的製造業帶來嚴重打擊。直到疫情過去的今年3月,就業人數也只恢復到疫情前的2/3。由於青年是製造業中的就業骨幹,因此衝擊更大。 這篇文章說,今年3月以後中國的技工就業市場其實有改善。因此,3月以來青年失業率上升便反映普通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市場,而從具體數據可知,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市場出現嚴重的供過於求。 文章指出,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3月數據,全國城鎮的16至24歲人口共約9600萬人。勞動人口占1/3即3200萬人,但其中630萬人被列為失業;其餘2/3即6400萬人為非勞動人口,其中4800萬人為在校生,剩下1600萬人為大多選擇「躺平」、「啃老」而不工作的非在校生。 文章提到,若將上述1600萬名非勞動人口全數視為失業狀態,那麼中國失業的16至24青年人最多可達2230萬人;以非在校生人數總和4800萬人為分母,那麼今年3月中國青年失業率的最大值即達46.5%,遠高於當月官方公布的19.7%。 文章說,中國青年高失業率現象既是「長期需求不足」等結構性矛盾導致,也是短期內大學畢業生供給大幅度上升的結果。按季節性波動趨勢預測,今年7、8月青年失業率將繼續上升。因此,合理疏導大學畢業生降低就業及薪酬預期,「先就業再擇業」,同時「加快經濟復甦」,可能是解決當下中國青年人失業的出路。
中央社 2023-07-19
波頓:當台灣人不再自認中國人 上海公報是否應改變

波頓:當台灣人不再自認中國人 上海公報是否應改變

波頓今天被問及美國在1972年的上海公報時,他認為,不能因為1972年在台灣一些中國人的想法,就代表台灣人民在2023年不能改變想法。(記者叢昌瑾攝)   〔中央社〕美國前白宮國安顧問波頓今天以「有趣的歷史文件」,回應對九二共識的看法;他舉1972年上海公報提及「一個中國」為例說,不能因為當年在台灣有部分中國人抱此看法,台灣人在2023年就不能改變想法。 他指出,若台灣這邊再也沒有任何人自認是中國人,那上海公報是否也該改變;「當台灣人民改變想法,就該得到改變對外關係與舊承諾的機會,這是外交的基本」。 世界台灣人大會、台灣國家聯盟今天舉辦「海內外台灣國是會議」,上午邀請波頓(John Bolton)、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羅致政、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執行長昆布勞(Coen Blaauw),以「極權與民主之決戰」為主題舉行對談。 前總統馬英九昨天在希臘德爾菲經濟論壇(Delphi Economic Forum)爐邊對談表示,九二共識是以1991年修訂的「中華民國憲法」為基礎,將國家領土劃分為兩個區域,分別為台灣地區和大陸地區,民進黨至今拒絕接受九二共識,將讓兩岸和平局面變得複雜。 波頓今天在提問時間被問到對九二共識看法時表示,就像所有有趣的歷史文件,都是在特定局勢下被創造的,但隨著時空轉換,情勢可能改變;歷年的台灣民調顯示,台灣認同30年來有很大變化,目前在台灣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已不到3%,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則超過60%。 波頓指出,美國在1972年的上海公報,「認知」(acknowledge)到兩岸中國人都堅持一個中國和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若台灣這邊再也沒有任何人自認是中國人,那上海公報是否也該改變;他認為,不能因為1972年在台灣一些中國人的想法,就代表台灣人民在2023年不能改變想法,「當台灣人民改變想法,就該得到改變對外關係與舊承諾的機會,這是外交的基本」。 羅致政發言時向波頓提出多個台灣的憂慮,包括如何應對中國對台認知戰,及面對中國不斷以「切香腸」和「灰色地帶」方式威脅台灣,台灣是否應劃紅線,若中國跨越紅線就回擊,台灣到何種程度該視中國挑釁是「戰爭行為」而反擊。 對於中國認知戰,波頓說,若外國試圖滲透民主社會或影響選舉,已非言論自由保障範疇,美國國會也在討論禁止中國影音平台Tiktok;他認為,對抗認知戰的另一方式,是民主國家應說好「我們的故事」,極力宣揚中國迫害香港、新疆人權的事,這對中國造成的傷害將比很多武器更有效。 至於應對中國灰色地帶作戰,波頓表示,美國近期做了很糟示範,像是老早就該射下中國飄到美國領空的可疑氣象氣球,容忍對方侵門踏戶是很危險的事,許多國家都面臨類似滲透威脅,更印證台灣該被納入相關國際組織共同合作。 談到中國不斷挑釁台灣,波頓認為,中國的目的就是要改變現狀(status quo),因此對每次中國發難,各方都應該要有所回應,近日七大工業國集團(G7)外長會議的聲明提及台海和平,是很重要的一步;但這仍只是砌成堅壁的一塊磚,對抗中國威脅還需更多努力。 羅致政憂心指出,唯一可能改變區域平衡的狀況,就是台灣落入中共手中,波頓提到「力量不是挑釁、軟弱才是挑釁」,但他必須坦言,美國的戰略模糊策略也是種挑釁,恐讓中國領導人認為美國不會介入台海戰爭。 昆布勞致詞時則表示,很驕傲自己長期為台灣獨立倡議努力,他1989年就加入FAPA,駐美代表蕭美琴1991年時還是FAPA的實習生;因此他現在都鼓勵很多實習生, 「有一天你們會成為台灣大使」。
中央社 2023-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