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銘祐相關文章

這個市長真的是有問題!

這個市長真的是有問題!

看了基隆市政府的新聞稿之後,我發現這個市長真的是有問題! 最近基隆市議會公布的資料發現,基隆東岸商場百分之百是賺錢。轉運站大多數的空間是服務空間例如候車空間、停車月台。謝國樑市長為了規避責任,在市府的新聞稿拿基隆城際轉運站來比,只是圍魏救造,誤導大眾。 基隆城際轉運站是採購案,東岸是商場促參案,兩個案子根本不一樣,是拿芭樂比蘋果。謝國樑市長,難道連這個都搞不懂嗎? 而且,城際轉運站在林右昌卸任的時候,工程已達99%,謝國樑上任一年多,轉運站還沒有啟用! 而基隆東岸一定賺錢!下面還有一個停車場。城際轉運站是月台,本來商業空間有限,而且廠商業要負責其轉運站其他的空間,不是只維運商業空間。 #謝國樑不要拿xx比雞腿 「林右昌市府在做事,是合理、合法、合規。就拿東岸來說,合約年限是5+3+2、保底5050萬」 #林右昌 #謝國樑 #基隆東岸商場 #基隆城際轉運站 #基隆市政府
張銘祐 2024-03-04
外交不是在那邊喊打喊殺

外交不是在那邊喊打喊殺

外交體系的定義,一般來說是「國家之間通過外交官就和平、文化、經濟、貿易或戰爭等問題進行協商的過程體系。」但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訪問歐洲,則是繼上個月美國國務卿龐皮歐在歐洲遊說後,中國要進行的「固樁之旅」;但是王毅完全違反了外交應有的尊重原則,反而是以老大哥的心態在歐洲各國遊走,所言所行充滿警告意味,然而老牌的歐洲民主國家根本不吃這一套。 尤其這次王毅連續訪問意大利、荷蘭、挪威、法國、德國五國,卻處處碰壁,光是到挪威竟然是呼籲「諾貝爾和平獎」不能頒給中國異議人士,完全不符合諾貝爾獎的精神,因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給劉曉波,導致兩國關係降到冰點。首站到達義大利,義國外長也針對香港、新疆人權問題提出看法與呼籲,到荷蘭、法國更是如此。義大利光在去年就跟中國簽訂28億美元的經貿協定,但是第一站義大利就給王毅軟釘子吃。 到法國巴黎座談時,被問及新疆維再教育營的事情,王毅卻說:「參與新疆職業培訓計畫的維吾爾人雖然受到恐怖主義與極端主義的影響,但他們的權利是完全受到保障的。現在所有維吾爾人都已畢業,職業培訓中心當中已沒有任何維吾爾人,他們都找到工作了。」完全忽略新疆人權被迫害的事實,避重就輕。法國外長德里安在雙方會晤上動作更表示出不屑的神情,會後發布聲明表示:「法國除了表明我們尊重國際法在南海議題上的相關規範外,也對中國持續惡化的人權狀況表達擔憂。」直接嗆明。同時,沿途都有民運人士如影隨形「抗議」,讓王毅在官方與民間顏面盡失。 義大利外長迪馬尤(右)與王毅會面時當面提及香港議題,強調港人權利及自由必須受到尊重。(歐新社)   尤其是在德國,雖然梅克爾總理一向跟中國關係交好,但是王毅到達德國柏林馬上宣稱:「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出訪台灣是對一中原則的『挑釁』,韋德齊將為此付出『高昂代價』」引發德國相當不滿,甚至要聯合歐盟各國保護捷克不被中國欺負。他完全忘記捷克與德國關係匪淺,卻侵門踏戶去嗆人家。中間更措辭強硬地將武漢肺炎病毒來自中國的責任問題,推得一乾二凈。這場歐洲行,中國放不下高姿態,只想用錢砸死人的態度,只會讓這些歐洲老牌國家更瞧不起,尤其是外交上應有的禮節都蕩然無存。 相對於中國戰狼外交,台灣方面卻表現得進退得宜,訪台的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在台灣立法院與游錫堃院長進行對話(首位非邦交國議長在國會演說),以一句「我是台灣人」,撼動全場,這句話的意義不單單是我是哪裡人?而是引述美國總統甘迺迪在1963年訪歐,以「我是柏林人」演說感動當時對抗共產主義的西德,以此為鏡。維特齊表示的也是捷克與台灣都是對抗共產與專制的國家,也呼應上個月在捷克國會演說的美國國務卿龐皮歐對於韋德齊講訪台稱:「good on him(幹得好)!」相互呼應。 尤其,蔡總統在適當的時機宣布開放進口美國豬肉,這是一個經貿談判的歷史難題,但是台灣的總統在這時候宣布更意義深厚。除了國務卿龐皮歐高度讚賞,表示將迅速進行相關經貿談判,加上這段時間美中角力下,經濟供應鏈將要重組,對台灣絕對是大利多,因為這是一個態度問題,美國也清楚美豬出口到台灣引發的經濟效益不大,卻是要看台灣的態度。 美國是實質性的在進行台美合作的事宜,除了國防上的實質合作外,在經濟上更是如此。幾個月前就任駐美代表的蕭美琴大使,馬上抓緊時機,促成美國傳統基金會「後疫情時代台美經濟關係」線上座談會,座談會邀請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史達偉,台灣派出經濟部長王美花,會中已經表達台灣希望能夠簽訂雙邊協定貿易協定(BTA),蕭美琴大使及表示續推動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等區域經濟整合相關協定的時刻,台灣不能被邊緣化。 這已經是對於經貿合作談判踏出歷史性的第一步,相較於中國喊打喊殺的外交方式,外交談判出身的蔡英文總統,在這時候卻是帶領台灣慢慢以沈穩的腳步走向國際,任何機會能否把握,都取決於我們準備好了沒?今天看來,未來的台灣前景是一片穩健美好,這是台灣歷史重要的歷程。但是相對於中國今日的外交動作,勢必是讓更多在專制與經濟利益上抉擇與觀望的國家,看得更清楚。 真正的外交絕對不是打打殺殺,而是本文開宗明義所寫,就多種議題,國與國的協商體系。 (政治評論者)
張銘祐 2020-09-03
韓國瑜倒行逆施,只會留下負面教材

韓國瑜倒行逆施,只會留下負面教材

從小長輩都會提醒晚輩:「人死留名,虎死留皮」,尤其是一位公眾人物,一言一行都會受矚目。尤其在資訊發達的時代,過去的言行舉止都會被檢視,更何況高雄市長韓國瑜本身,就是因為其一言一行無法讓高雄市民檢視,才換得高雄市民要在三十多天後,進行台灣民主史上首次的首長罷免。看到現在,在國民黨高雄市議會黨團強力護航下,根本是「教壞囝仔大小」。 從小所受的教育都告訴我們,憲法第十二章選舉、罷免、創制、複決,都是憲法所保障的,但是民主聖地高雄的韓國瑜市長跟國民黨,都做出最壞的示範。近來傳出高雄市府施壓民政局、教育局,不要租借場地,讓6月6日罷韓投票無法進行,而高雄市選委會主委、也是副市長的陳雄文,大動作以「防疫」為藉口,學校只願借兩間教室,作為投開票所,僅高雄市市長投票1823間的三分之一願意租借,這根本是違法且違憲的行為,並且讓防疫因為群聚有了真正的破口。 從去年5月20日開始,韓國瑜有將近一年的時間沒有進議會備詢,甚至中間跟市府請假去參選總統,更不受議會監督。新的會期開始,卻以疫情為由延期開會,在臨時會開會前,又以磐石艦停靠左營,怕高雄疫情感染為由,取消臨時會。當時國民黨團就是以多數暴力的方式強行表決,這一次5月4日臨時會,韓國瑜也只是上台報告,各黨團質詢,有議員提議要議員個別質詢,最後國民黨依舊以多數暴力,用33:27的強勢阻擋,只花了半天草草結束。 高雄市長韓國瑜。(資料照)   高雄市議員陳致中在臉書說,「今年只過四個月,第二預備金四億已經用了80.9%,只有一成跟防疫與紓困有關。」而且防汛期還沒有到,韓市長是因為知道大限已到,所以能花則花?還是因為花完第二預備金,到時候為了被罷免,再利用議題攻防跟中央要資源?這都不得而知,因為高雄市議員根本無法好好監督韓國瑜。 而最離譜的是時代力量黃捷議員,問出借場地的問題,三分鐘問題問完,國民黨籍的主席陸淑美副議長,馬上按鈴說時間到,並且要求市長用書面回覆就好,這種倒行逆施,做了最壞的示範。這不僅僅是高雄市議會的問題,還有高雄市政府,像是戒嚴時期的國民黨,小動作不斷地要阻撓。 無論是罷韓團體看板,被「檢舉不法」硬要拆除,對外市政府都說是依法行政;而到高雄市政府申請看板,反而不予以核准,而第三面看板還要特別在早上五點多拆除,很明顯在逃避輿論譴責,適得其反,讓更多人檢討:高雄市政府已經成為韓國瑜的禁臠。一個簡單的選務辦理,可以讓中立機關的中選會,必須公開呼籲讓選務能繼續進行,中選會主委李進勇南下,還會被罷韓團體攔轎喊冤,李進勇得以人頭作保必讓選務能夠順利進行。 事實上韓市府主導的高雄市選委會,都以防疫為藉口,而中選會這段時間已經辦理三十多場補選,對於防疫早就有SOP。而中選會陳朝建副主委更大動作開記者會與行文強調「我依法我驕傲」,告訴高雄市區公所、市立學校,依法在當天要出借場地,因為《選罷法》第十一條與五十七條、《地方自治法》第二十三條早有規定:各地方機關與學校,有責任協助辦理選務的法定義務,更何況區長是公務員表率,學校校長則是學生的學習對象。 在我們看起來再正常不過的罷免投票,不正常的行為卻在高雄市不斷的發生。韓市長讓這些公務人員甘願冒著法律責任風險,做一些違法違憲的事情,很明顯的還未到「風大吹倒牆」的階段,必須要有超過五十八萬以上的高雄人出來投票,韓市府才敢如此膽大妄為。作為一個民主捍衛者,必須慎重呼籲高雄人:6月6日星期六,站出來投票,讓高雄重生。 (民視文教基金會前執行長)
張銘祐 2020-05-05
〈北社評論〉軍宅與公義

〈北社評論〉軍宅與公義

中國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王如玄召開記者會,並未交代謝惠珍這個仲介及背後的代書與官員,龐大的利益集團,我想這塊黑布才是大家最想知道的。王如玄也沒有交代一三八○萬元所得的書面證據,以及當時夫妻的身分跟榮眷軍官有何關係?租金收益怎麼沒有納稅?第一時間說五戶怎麼變十二戶? 到底什麼是軍宅?一九四九年當時台灣及澎湖人口不過六二七萬,當年卻有高達二百萬中國軍民從中國撤退到台灣。由於時局混亂,很多人路邊拿起木板就搭蓋起居住所,甚至用粗劣的手段強佔日本遺留下來的房宅。這些住所、房宅,有一些還是本地台灣人民所擁有,或是被強徵的土地。所以「軍宅」某個程度上並非公平正義之物,更何況是被王如玄之流拿來買賣操作。 須知台灣在日本時代做土地規劃時就有所謂的產權,可是中國國民黨為了合理化自己的佔領,便將之改為「國有」或者是重定所謂的產權,以安置中國流亡來台軍民,也形成了所謂的眷村。 截至一九八二年,合法的眷村有八七九個,共九萬多戶。一九九六年立法院通過國軍眷村改建條例,開始推動眷改。至目前數據顯示,眷改基金已虧損七四一億元!全都是台灣百姓所繳交的稅金! 這幾年國防部所爆發的眷村改建弊案時有所聞,包括承攬建商偷工減料溢領工程款的狀況,甚至驚動到肅貪小組清查,可見這塊肥肉廣遭覬覦。至於軍宅買賣所謂的權利資格,這幾年包括前國防部長到高級將領都有軍宅買賣操作的案例,他們已經擁有高於社會福利的優渥,卻貪得無厭,真正有住房需要的低收入戶及榮民,有時連資格都沒有。別忘了,眷改條例開宗明義就是:「照顧榮民弱勢」。 (作者現任台灣北社理事)
張銘祐 2015-12-10
從李登輝看台灣人

從李登輝看台灣人

李登輝前總統在日本《Voice》雜誌投書說:「身為日本人,為了祖國而戰」、「台灣對日抗戰當然不是事實」,甚至否認的九二共識,李前總統走過臺灣歷經的四個時期,一個是日治時期、國民政府接管、國民政府來台、臺灣後期的民主化,所以依照歷史的觀點,李前總統的言論某些地方是正確的,唯一有誤的是出自李登輝前總統的嘴巴之中。 日本在臺灣統治時期1895年-1945年,對臺灣來說這五十二年確實是日本人的國籍,也就是郝柏村所謂的「皇民」,1937年開始日本開始在臺灣徵兵,當時臺灣的男人們被迫或自願的前往中國甚至到東北的滿州國進行軍事行動,也到東南亞…等地,這是身為被殖民者無奈的地方,但是跟德國到波蘭等地進行徵兵效忠納粹一樣,所以李前總統所說的是事實,因為臺灣人在日治時期有短暫的抗日行動20年左右(1895年-1915年)。而後臺灣在接受日本統治引進跟日本內地一樣的現代化,尤其臺灣成為日本的南進基地,無論是電力、水利、農耕、交通、教育…都較東南亞與東北亞現代化,甚至有很多臺灣人往來中國留學、做生意,比較當時中國的戰亂,臺灣奠定現代化的基礎確實是在日治時期,而且當時一般臺灣人都認為自己就是二等日本人,所以跳脫中國史觀從國際法來看當時的臺灣人確實是日本籍,1945年日本戰敗後,臺灣人又變成中國籍。 李登輝前總統在日本《Voice》雜誌投書。(記者簡榮豐攝) 最近柯文哲市長前往上海訪問,說了「兩岸一家親」的官話,受到國內政治的爭論,因為台南市賴清德市長說「那有遠親用飛彈對準臺灣」,也有學者提出台南在兩、三萬年前菜寮有史前人類活動的痕跡,可以從許多國際研究發現臺灣人有可能是南島民族的發源地。單從政治來看確實中國對準臺灣是兩千多顆飛彈進行威脅,甚至中國不斷壓縮臺灣的國際空間,反觀馬政府執政七年一直提倡「九二共識」明明當時九二共識是沒有共識,是李登輝主政時期陸委會前主委蘇起要拉近中國關係,創立的共識(一中各表),卻被馬英九政府強加付諸於整個中國國民黨方向,不難發現這樣的共識讓臺灣一廂情願的親中,導致臺灣內部的不安定、國際地位更加撥動、國家認同錯亂,甚至影響到臺灣的整體經濟,央行總裁彭淮南不是才表示:「中國供應鏈崛起,未來三至五年對台灣威脅大於機會,短期內,直接衝擊台灣中間財出口,兩岸競爭加劇,並造成台灣人才流失;長期間,隨中國供應鏈益趨完善,並配合其「走出去」戰略,將影響台灣在國際分工體系的位置。」 四百年來臺灣地理位置受到列強們想要奪取,導致不斷的殖民者進入從荷西時期就有華人進入,鄭氏統治、清朝統時期、國民政府統治的華人大量的移民進入,已經沒有血統完整的民族,但是也是造就臺灣的多元性,因為臺灣一直深具包容性與國際性,反而是政治力介入讓臺灣人被矮化,也習慣被統治者矮化,不敢正視自己優勢,臺灣最欠缺的反而是自我的認同感,臺灣的多元性、民主素養就是走向國際的優勢,其實我們要的不是日本人與中國人的國族與血族的民族認同方式,臺灣的民族認同應該是二十世紀後的公民民族的自我認同。 (媒體評論員)
張銘祐 2015-08-21
從國發會生活滿意民調看國民黨的集體焦慮

從國發會生活滿意民調看國民黨的集體焦慮

今日自由時報報導國發會發佈「民眾對當前生活品質的看法」,竟然有八成的民眾滿意自己的生活品質,七成二滿意工作環境,七成滿意薪資。看完之後筆者只能竊笑,這個數據跟洪秀柱的網路民調四成八的支持一樣,真的假的可以。 這份民調是由政府單位所做,粉飾太平的意味相當濃厚,而且其機構效應相當顯著,回過頭來看馬政府執政下2012年3月馬上進行油電雙漲造成物價狂飆,至今還留下相當大的震撼,要不是國際油價這一年多的調降,很難想像我們的生活會更苦,尤其一碗麵原本35元一調漲變成45元,還記得南投竹山一家四口吃一碗麵的故事嗎?還記得麥寮一戶六口屋頂被颱風吹走,因為找不到工作一家年收入是伍萬元的故事嗎?還記得去年仔豬下痢,端午節無豬肉可用,依照主計處2013年的公告30歲以下平均年收入36.4萬元,到今年馬上可以讓七成的國人滿意薪資?不要忘記我們的薪資結構勞資結構,一直處於民怨不滿的原因之一。 「民眾對當前生活品質」民調大暴衝。(製表:記者陳梅英) 當然國發會會公布這樣的民調,其實有在關心時事的人都知道,馬英九總統很在意數字,這樣的民調將成為他或整個國民黨輔選的依據,但是人民會接受嗎?而且颱風過後公布這樣的民調能讓多少人信服?可以顯示在朱立倫主席宣布洪秀柱的護柱行動將開始,必定是動員到府院黨全力的輔助,更表示從基層到中央,無論是網軍與媒體的空戰,欠缺的正是可以公諸於世的數據,所以公布此民調就如國民黨一直相信自己智庫與網路灌票民調,這就是要打一場非典型,因為要粉飾的是兩岸經濟交流沒有實質的成績,因為要粉飾馬英九執政下產生的民怨(高房價、低薪資、高失業、高物價…),臺灣的民調往往真實不會公布,公布的大多是工具。 高雄的氣爆凸顯公安意外、頂新的毒油事件造成食安風暴可以輕判、大埔事件與土地正義到苗栗財困、執政下的貪腐案一樁接一樁、318太陽花學運與課綱微調黑箱作業造成青年憤怒、到八仙粉爆…哇!這份民調的公信力到底有多少?比照單一事件都有五成的民意對政府不滿,如果一一拿出來比對國發會的民調,會不會顯示再次是黑箱民調嗎? (媒體評論員)
張銘祐 2015-08-13
身為父親的道歉

身為父親的道歉

眼看反課綱的行動暫時性的落幕,這一百多個小時佔領教育部,很多學子的家人總是充滿擔心,無可避免的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惹是生非,但是我自己也當父親了我心裡也想如果今天我兒子長大走上這條路,我的內心難免糾結,但是我必須跟他們道歉,因為我們做不夠讓你們還要出來犧牲奉獻,這段期間無論是挑釁、威脅,甚至一條生命殞落,我想冠華的父母這個父親節相當難過。 因為颱風,反課綱行動暫時性落幕,反課綱同學們退場時相互擁抱。(記者陳志曲攝) 臺灣今天的民主不是如風一樣吹來,很多人犧牲生命放下家庭爭取來的,回想鄭南榕的女兒短短對父親的思念,每次都挑逗著我內心的悲傷,為什麼讓妳去承擔這些?讓妳成就了台灣的民主與言論上的自由,臺灣很多父親的心中都住個警備總部,因為臺灣不管是日本殖民時期到國民政府來台實施戒嚴,傳統教育已經根深蒂固,跟不上你們享有自由空氣的思維,昨夜聽到賴清德台南市長的專訪,他說的一段話:「我要打開地方自治的黑箱,讓陽光照進來」,這句話讓我回想我們會留下什麼給孩子們,是22K的薪資?還是高房價難找工作的生活環境?賴清德市長也是孩子的父親,他們試圖改變政治的利益分贓、不當的黑箱作業,臺灣每一段的歷程都是為了下一代。 賴清德說:「我要打開地方自治的黑箱,讓陽光照進來」,這句話讓我回想我們會留下什麼給孩子們,是22K的薪資?還是高房價難找工作的生活環境?(記者張嘉明攝) 今天我們讓孩子們走上街頭,從反核運動、居住正義、土地正義、反對ECFA黑箱(318學運),到今日反課綱的十多歲青年們,何嘗不是因為政治對立讓他們必須用純潔的心靈面對醜惡的政治,他們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承受的壓力與威脅,都是因為我們這個世代與上個世代不夠努力,他們要的其實是「自由的風」,臺灣人在這三十多年的民主運動之中,追求一個尊嚴的國家,當一個有尊嚴的國民,孩子們知道臺灣不能夠被操控、不能夠失去尊嚴,不能成長成一個面對國際,說不出自己是哪裡人的國家。沒有了自己的表徵,如同四百年來不斷的沒有自己的徽章,必須被殖民者或強權的壓榨,然後失去臺灣的主體性。 當他們懂了這些,他們知道這個體制不會賦予台灣該有的樣子;當他們懂了這些,必須學習前人不斷的爭取。從這幾年的社會運動,學子們知道要走出網路世界與教育體制,面對一切已經超過負擔的壓力才可以得到尊嚴與民主,這些超過自己的生理所能承受的,看在眼裡真的是滿滿的捨不得與感謝。 法國已故的諾貝爾得主說:「最可怕的東西即不是貧窮也不是疾病,而是人類彼此間的冷酷」,反課綱行動讓我們看到你們對臺灣的熱忱,再次以一個父親的角色感謝你們,也跟你們致歉,我們努力不夠,也祝福你們的父親,父親節快樂。 (媒體評論員)
張銘祐 2015-08-07
是民主精神不是精神疾病

是民主精神不是精神疾病

非暴力抗爭之父甘地:「當一個國家的農民與學生,別無他法而必須走向執政者示威抗議時,就表示這個國家的執政方向出了嚴重錯誤」。可惜身為一個教育部長卻處處迂迴的回應學生,從張三與李四到制度只是捍衛王曉波,一直羞辱式的回應學生,國民黨黨團也回應不召開臨時會,那怕吳思華承受不住二度表達請辭之意,國民黨黨團則說吳思華下台,國民黨就下台,這個執政黨是怎麼了?將一場場學生運動無限上綱到對立,不是只是為了擁護國家領導人的個人意識型態。 林冠華生前手機的一段話難道還是意識型態嗎?「歷史教育是不能經過有意篩選、不能有美化包裝的,在政治立場上並不能偏向任何一方,這才是教育的道德。」已經完完整整說明這一場課綱之戰,只是民主與自由的學術保衛戰。很難想像這裡是民主國家中華民國?再簡單不過的價值觀再一個執政黨裡卻被踐踏到無所用。不久前大埔事件朱阿嬤、張藥房的老闆,到上星期輕生的林冠華,他們不過是農民、商人、學生,執政者卻可以大言不慚的說他們有精神疾病,記得吳敦義當行政院長面對大埔朱阿嬤過世的嘴臉嗎? 林冠華生前曾說「歷史教育是不能經過有意篩選、不能有美化包裝的,在政治立場上並不能偏向任何一方,這才是教育的道德。」(記者張嘉明攝) 如果公平正義是民粹,比照吳思華認為課綱微調要符合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那什麼是民粹?原來當年甘地對抗英國殖民不也是民粹,如果統獨是意識型態那也應該讓他自由發展,如冠華生前的言論有意篩選、美化包裝的歷史,強烈的政黨利益這就是專制不是嗎?這些在馬政府執政七年下的義士他們因「義」而亡,執政者可以冷淡的對待人民說他們精神狀況有問題,甚至有藍色網軍揶揄他是同志,天阿!這是臺灣。 這是我們與學生無法想像的,英國哲學家羅素伯爵說過:「直到政府不得不尊重輿論時,民主才算成功」,而這個政府到執政黨都已經不顧輿論罔顧人命,當法律成為執政者的危險屏障,人民只能拉回這個脫節的執政者,臺灣人民要的只是一個正常的國家,從ECFA、頂新毒油、土地正義、反對貪官污吏到課綱微調,粉飾太平的心態讓人民已經厭惡,在九合一已經唾棄一次,可惜執政者還在捍衛他們的意識型態(民粹),更讓臺灣年輕人們超越他們潮流與思維,這是個新舊交替的時候,人民要的已經不會只是生理,更著重尊嚴與精神食糧,不踩煞車,那人民會繼續用選票制裁。 (媒體評論員)
張銘祐 2015-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