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童倩)
童倩相關文章
民調:日本民眾多數贊成「安倍談話」
童倩BBC中文網日本特約記者 安倍晉三就日本二戰投降70週年發表講話,並表示對戰爭「深切反省和衷心慰問」。 日本銷量最大的報紙《讀賣新聞》周三(8月19日)公布對首相安倍晉三發表戰後70週年談話的民意調查,顯示大多數受訪者對「安倍談話」有好感。 據民調結果,說明評價「安倍談話」的被訪者為48%,超過了聲稱不值得評價的34%被訪者。 其中對安倍表明「痛切反省和由衷道歉」的繼承歷代內閣立場的思維表示評價的被訪者更高達72%,大幅超出表示不值得評價的20%被訪者。 《讀賣新聞》說,「這一結果說明,對《安倍談話》報以好感的人很多」。 該民調結果也同時說明,對「安倍談話」中說「不要讓子孫後代繼續背負道歉的宿命」,被訪者認為今後日本應繼續謝罪的人只有27%,大幅低於不認為日本該繼續謝罪的63%被訪者,顯示支持《安倍談話》表明不要永遠謝罪觀點的民意也很多。 民調還有「安倍談話」對日本與中韓兩國關係影響的問項,將近一半的受訪者認為沒有影響。 該調查結果還顯示,通過發表「安倍談話」,最近安倍政權民意持續下跌的局面略有改善,支持安倍政權的被訪者為45%,略高於上個月調查時的43%;這次表明不支持的被訪者也是45%,略低於上個月的49%。 《讀賣新聞》說,「上個月調查結果是第二次安倍政權成立以來首次不支持超過支持率,這次的調查結果說明支持與不支持並列,可謂支持率下跌止步」。 類似的調查結果 《讀賣新聞》的民調,是上個周各大日媒紛紛發表同類民調中出爐較晚的,但內容基本吻合了大部分已發表的民調結果趨勢。 上周五《朝日新聞》在安倍發表談話的當天上午公布民調的結果說,認為安倍繼承《村山談話》和《小泉談話》是妥當的被訪者為74%,大幅高於13%回答不妥的被訪者。 共同社次日發表對全國做的電話民調結果,是回答值得評價「安倍談話」的被訪者為44.2%,高於回答不值得評價的37%被訪者。而回答安倍表明道歉是妥當的被訪者為42%,回答不妥的為23.6%、回答「沒必要道歉」的為24.2%。 令人略感意外的,倒是平時的主張與《朝日新聞》、共同社經常對立的《產經新聞》本周一發表同類民調結果時,不但也顯示贊成「安倍談話」的被訪者有57.3%,高於不贊成的31.1%,而且安倍政權支持率也因「安倍談話」挽回了上個月調查時的3.8個百分點,回升到43.1%,只不過依然低於45%不支持率。 (責編:董樂)
童倩
2015-08-19
中日韓旅遊部長時隔四年東京復會
童倩BBC中文網日本特約記者 日中韓旅遊部長會議召開之際,正值東京的賞櫻時節。 中國國家旅遊局長李金早和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長金鐘德周六(4月11日)在東京出席日本主持的日中韓旅遊部長會議,這是2011年中日韓旅遊部長會議中斷來時隔4年的復會,給日本明確的中韓正與日本改善關係的印象。 主管旅遊業的日本國土交通大臣太田昭宏和隸屬國交省的觀光廳長官久保成人出席了周六在東京一個酒店召開的會議,為期兩天的會議預定討論制定中日韓三國形成一個旅遊圈吸引觀光客的公關工作、討論借助2018年韓國平昌冬季奧運、殘奧和2020年東京奧運等國際體壇盛會來振興觀光的對策等,預計周日會議結束時可能發表一份《聯合聲明》。 中國官員活躍 中日韓三國旅遊部長會議從2006年開始,每年輪流在三國舉行一次,2011年舉行過第6次後,就因日韓關係、日中關係先後惡化中斷。去年11月中日首腦北京恢復會談後,中斷的中日政府和政黨交流今年逐漸恢復,中國官員最近訪日還相當頻密。不過日韓首腦至今沒恢復會談,上個月中日韓外長雖在首爾舉行過會議,但韓國官員依舊遠離東京,所以周六開幕的三國旅遊部長會議,更顯得韓國官員身影突出。 為期兩天的會議預定討論制定中日韓三國形成一個旅遊圈吸引觀光客的公關工作等(圖為賞櫻花的日本遊客)。 對比韓國官員低調,本周訪日的中國官員則顯得繁忙。李金早周六在旅遊部長會議開幕前,還與日本執政自民黨總務會長二階俊博會談中日擴大觀光交流的問題,雙方都同意有必要擴大中日兩國的觀光交流活動。 二階對訪華的日本遊客減少的現象說:「祈願能再有日本遊客活躍訪華交流」,李金早敦促說:「兩國之間雖有難題,但必須下功夫擴大人員往來」。二階表明他已預定5月下旬率日本觀光業等3千人訪華的計劃,李金早說:「這對擴大觀光交流有意義,中國重視這一大型訪華團,政府也將協助」。 訪華日本人減 另一方面,周五下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內閣的官房長官菅義偉與在東京出席日中議會交流的中國人大副委員長吉炳軒等中方一行約20人舉行了會談。 日本執政自民黨總務會長二階俊博表明,他已預定5月下旬率日本觀光業等3千人訪華的計劃(圖為中國遊客在天安門廣場前自拍)。 吉炳軒說:「去年北京實現中日首腦會談前,雙方就打開了困難局面,為中日改善關係提供了基礎」,菅義偉回答說:「日本一貫重視中日關係,我本人也強調著中日關係的重要性。日中首腦會談後兩國關係向改善的方向推進,還有必要沿著戰略互惠關係,進一步活泛各領域對話與交流」。 菅義偉後來在記者會上說:「日中兩國交流就是推進觀光、青少年交流等,促進各領域活泛交流,中方也是極為積極地推進真正交流的意見」。 由於中日關係惡化、中國食品不安全和霧霾、日元貶值等原因,2012年10月起訪華的日本遊客驟減,以後每年遞減。據中國國家旅遊局統計,2013年比2012年減少18.21%,去年比前年減少5.67%。李金早這次出席旅遊部長會議前,已先與日本旅遊業對話。 (責編:蕭爾)
童倩
2015-04-11
日本內閣府:日本人對華感情再惡化
童倩 BBC中文網日本特約記者2014年 12月 20日資料圖片。2012年香港反日示威日本內閣府周六(12月20日)傍晚發表的今年《外交輿論調查》說明,日本人被訪者對中國和韓國「沒親近感」的比率都刷新有統計以來的最高記錄。其中「對中國沒親近感」的被訪者有83.1%,比去年增加2.4%;「有親近感」和「算是有親近感」的被訪者合計為14.8%。「對韓國沒親近感」和「算是沒親近感」的被訪者合計有66.4%,比去年增加8.4%%,雖然感情惡化幅度比對中國更大,但「有親近感」的被訪者仍有31.5%。40年的調查內閣府1975年開始每年實施《外交輿論調查》,通常在12月前後發表結果。今年的調查在10月16日至26日期間實施,調查對象是3000名20歲以上的成年人,結果得到6成人答覆。習近平與安倍晉三日本外務省周六承認調查結果「反映了調查期間國民的感情」,而立場親中的大報《朝日新聞》則強調「調查後的11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了時隔兩年半的會談」。不過在日本,習近平與安倍11月握手時的態度看來並不會增加日本國民對中國的好感,BBC記者一個多月來在日本聽到對習安會的評論,無論是公開還是私下、無論是研究中國的專家還是升斗市民的反應全是負面。不難想像,如果調查在習安會後實施,結果可能更糟。惡感的由來內閣府的《外交輿論調查》顯示日本人被訪者對中國顯著沒親近感是從2008年開始。當年中國石家莊天洋食品廠出口日本的冷凍水餃含毒的事件發生後,中國公安部與河北省政府再三在記者會上指責投毒地點在日本,否認日本警方的調查結果。後來因同樣產品在中國也發生中毒事件,中國才破案並逮捕了投毒者,但日本對中國的處事方式印象已壞。此後該調查隨著中國反日示威中憤青的打砸行為、因中國國內發生毒奶粉等毒案、因中國政府在海洋主權爭端中的行動,日本人「對中國沒親近感」的惡化趨勢,幾乎每年刷新記錄。今年9月中國英文《中國日報》與日本「言論NPO」組織宣佈每年分別在兩國做的民意調查結果,說明日本對中國印象不佳的被訪者刷新了93%的最高記錄,當時該調查還公布了理由,其中最多的理由是「中國不遵守國際規則」。周六內閣府公布的調查結果雖說並不出人意料,但主流日媒還是廣泛報道。(責編:蘇平)
童倩
2014-12-21
日本發表五年一度《國民個性調查》
童倩BBC中文網東京特約記者日本藝妓(資料照片)有關調查1953年開始,目的是了解國民整體個性,然後基於結果展開各方面開發研究。日本各大傳媒周五(10月31日)紛紛報道了政府文部科學省旗下的「統計數理研究所」前一晚發表每5年收集一次的日本人自我評價民族個性的《2013年日本人的國民個性調查》,說明過去5年來日本人整體個性發生的變化。比較受到關注的顯著變化包括「想為他人起點作用」的被訪者比5年前增加了9個百分點,達到45%,相反「只為自己著想」的被訪者減少了9個百分點,為42%。另一個顯著變化是回答「下輩子你想投胎哪裏」的問題中,83%的被訪者回答投胎日本,比5年前的調查增加6個百分點,大幅超過13%「想投胎更好國家」的被訪者,其中尤以20多歲的被訪男女都超過7成選擇日本。評價自己民族個性的長處,刷新調查以來最高記錄的是7成被訪者認為「勤勞」、「禮儀正確」和「親切」,短處則是只有不到1成被訪者認為有「獨創性」,1成被訪者認為「合理」、「明朗」、「追求理想」。60年調查13次「統計數理研究所」指出,上述顯著變化是經過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後,日本國民發生的心理變化。該研究所分析認為,大地震後,活躍在災區的許多義務工作者們激發了日本人認識到每個人都能為別人起點作用,而海外當時稱讚日本人抗災守秩序,則增加了日本人自信,尤其是年青人開始對自己的民族有信心。「統計數理研究所」說明,有關調查1953年開始,目的是了解國民整體個性,然後基於結果展開各方面開發研究。每次調查既有固有問題,也有根據時代變化擬出的新問題。去年是第13次實施調查,對象是20歲至85歲的6400名成年男女,面對面地問答。內容包括「基本項目」、「個人態度」、「宗教」、「家庭·孩子」、「周圍社會」、「男女差異」、「一般社會問題」、「政治態度」、「日本人·人種」9方面,每方麵包含5至52個問項。人生態度消極擴大這次調查也反映了日本人不滿工作、生活環境的被訪者增加的特徵,特別是年青人,例如回答「努力也得不到報償」的被訪者有26%,比1988年增加9個百分點,其中40歲以下的年輕人比1988年增加了1.5倍。追求「避免煩惱、平穩生活」的年輕被訪者增加也是這次調查突出的結果之一,30年前該調查顯示20多歲的年青人8成希望「多些人生經歷」、70歲以上的被訪者才有5成希望「平穩生活」。但這次40歲以下的年輕人追求平穩生活的已有6成,而沒出國經驗的被訪者也高達6成,不過20多歲的年青被訪者也有42%相信「將來大家都會幸福」。統計數理研究所調查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吉野諒三認為,這些調查結果可能反映了日本人看到海外經濟嚴重不景氣和恐怖活動等以後的心理變化,但年青人現在雖苦,還是期待未來。(責編:蕭爾)
童倩
2014-10-31
«
1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陳時中批黃國昌可恥 偷拍謀取政治利益
吳亮儀
館長直播:把賴清德狗頭斬下來 警:涉煽動暴力 報請檢偵辦
姚岳宏
親中,印尼民主正在倒退
林保華
從前,殖民問題;現在,移民問題
李敏勇
藍白偷拍假爆料 潘孟安:法治社會無法容忍
陳昀
中國「移民實邊」的現代版
李筱峰
台灣若遭軍事侵略 賴:戰敗或投降都是假訊息
陳政宇
台灣國家正常化 脫離中國牢結
李敏勇
解答「台灣地位未定論」
李筱峰
習近平點火 普廷玩火 接下來呢?
林保華
轉向背反 政治亂象
李敏勇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