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陳財能)
陳財能相關文章
228,柯文哲不喜歡…
姚文智前日指出,柯文哲在二二八紀念日該做的都沒做。柯以「兩個不太喜歡」公開回應:一是,二二八是紀念活動,不要有太多政治意涵的活動,他不太喜歡;二是,該紀念的,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但不要做意識形態的操弄,或者政治的運用,他個人不喜歡。 問題是,因為柯文哲的不太喜歡,難道所有二二八受難家屬都要接受嗎?追究二二八真相不應是政治活動嗎?追究蔣家政權的責任,就是意識形態嗎? 其實,從柯文哲四年來相關的言行來爬梳,在其「兩個不太喜歡」背底,便發現柯一直藉二二八事件操弄著「兩種矛盾」,以攫取政治聲望與利益。一是,柯初現台灣政壇時,藉其祖父在二二八事件時代的不幸遭遇及其父親的眼淚,連結民進黨、區隔國民黨;二是,將二二八事件及追究轉型正義的訴求與行動,定位為「藍綠惡鬥」及「繼續分裂國家的意識形態」。 四年前的二二八,對於柯文哲要「原諒敵人、淡化傷痛」、「不一定要去追究誰是元凶」的談話,身為家屬的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前執行長楊振隆曾表示,家屬都無法接受柯文哲這種說法,他們為二二八打拚數十年要求追查真相,包括追究誰該負責,柯文哲這樣說,對二二八家屬是很大的傷害,這是將其他家屬置於何地?難道我們是瘋子? 四年前,柯文哲吹捧「蔣經國晚年功大於過、是時代的政治典範」,臺灣守護民主平台、台灣人權促進會、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等公民團體發表聯合聲明,批評柯文哲「對歷史無知、對威權無感」,要求柯收回「反民主」發言並公開道歉。四年來,柯不僅沒有道歉,更公開反對清除蔣介石銅像,更過分的是,在立法院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時,竟以「不要搞成變成勝利者的正義」譏諷。請問柯文哲,被蔣介石父子殘殺的台灣人是勝利者嗎?追究二二八真相的家屬及所有反威權的台灣人是勝利者嗎? 柯文哲上任市長以來,推動轉型正義一事無成,卻反指「二二八」是意識形態、是藍綠惡鬥,以及堅定呼應中國習近平「兩岸一家親」等政治投機行為,台灣人遲早總會看破的。 (作者為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博士生)
陳財能
2018-02-26
柯文哲以戰爭恐嚇台灣人
柯文哲藉參訪土耳其的敘利亞難民義診中心時說,戰爭是沒有必要的損傷,台灣是人在福中不知福(https://www.nownews.com/news/20180205/2696349)。以戰爭恐嚇台灣人,無非是在合理化他呼應中國習近平「兩岸一家親」主張的言行。柯不回應小英關於台灣價值的質問,卻反而推銷中國習近平侵台意圖與戰略的行為,這樣對嗎?請問柯文哲,戰爭是台灣人主動引起的嗎? 中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宣稱並建置武力,時時準備要剝奪台灣人幸福、民主制度及主權的國家。台灣並非戰爭的發動者,這是國際公認的事實,但柯文哲在國家外交體系的安排下,有幸成為台灣首位在歐洲議會演講的民選首長,為何懦弱到不敢向國際控訴中國對台灣人的生存威脅?為何不為台灣人所受的不公平國際處境而義正詞嚴?為何不為台灣人向中國抗議呢? 柯文哲為何如此投機呢?說穿了,這反映出柯文哲與習近平「兩岸一家親」的侵台主張,已經「心靈契合」了。 土耳其的敘利亞難民營,有庫德族一千年來,面對強權爭取獨立建國生存的感人故事。然而,因為柯無法站在受迫害者的立場思考與行動,所以,僅能站在壓迫者的武力觀點,以戰爭恐嚇並削弱台灣人獨立自主的心靈意志。柯以此譏諷「台灣人在福中不知福」的心,實在可惡! 普魯士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茲,曾就普魯士的建國歷程及法國大革命後歐陸國際間戰爭事實,提出對戰爭的定義。他說,戰爭最高形式就是民族自覺。因為,他認為「戰爭就是一種強制性的行動,讓對手屈從為我們的意志服務」的一種手段。不管是文攻武嚇,或是以商圍政,還是兩岸一家親,就是中國對於台灣人的生存與主權獨立,所發動的各種形式的戰爭。 柯文哲遭到批判時,他不僅口出惡言罵人是狗,還封殺記者。但,當中國以戰爭威脅台灣人時,柯卻幫腔藉勢、恐嚇譏諷。柯文哲,請別忘了,你從自稱墨綠的醫師,在民進黨支持者及希望台灣自主的市民支持下,變成白裡透紅、大放厥詞、幹話不斷的台北市長。真該反省「人在福中不知福」的人,是你,不是台灣人。 (作者為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博士生)
陳財能
2018-02-06
三年前後的柯文哲
蔣經國死去的第三十年,同一天、不同場合有「江南案」的《汪希苓回憶錄》及「刺蔣案」的《鄭自才回憶錄》分別發表。柯文哲務實地選擇在《汪希苓回憶錄》的場合上,再度推崇蔣經國。因為務實,所以有意。因此,不管柯到底是為了連任市長選舉,或是為了堅持理念,還是為了好朋友站台,其實,都已清楚顯露柯文哲的歷史觀與民主價值觀。 近代實證史論的肇建者─德國史學家Leopold von Ranke認為,歷史乃是真實呈現具體的人事,須掌握歷史人物才能說明完整的故事。從歷史敘事的主體而言,偏頗的史觀,會產生不實的評價。柯文哲「倒果為因,對錯折合」的論調與行為,其實正是反映過去三十年,「蔣家獨裁統治的完整故事尚未被真實呈現」、台灣主體歷史一直陷在中國國民黨所架構及教育的史觀中,及轉型正義的實踐意義被守舊政客與媒體塑造、混雜成「藍綠惡鬥」等政治紛亂現象所掩蓋。由此觀之,自然能理解為何柯文哲、宋楚瑜、白狼、黃安與馬英九等人都既「尊蔣」又可以接受習近平「兩岸一家親」的中國民族史觀。顯見,他們都是同一類人。 三年前,在民進黨及支持者的擁護下當選台北市長的柯文哲,三年後,與蔣經國的特務爪牙汪希苓、陳虎門及黑道白狼等人,同堂齊聲歌頌獨裁者蔣經國為台灣民主的推手。三年來,柯文哲利用「藍綠惡鬥」的史觀矛盾,成為「超越藍綠」的高人氣網紅政客。然而,這種既要民進黨的支持,又要堅持獨裁體制史觀,來魅惑國民黨選民的權謀,不僅將深化台灣民主發展困境,更混雜了台灣歷史主體的記憶。 三年前,針對柯文哲「蔣經國晚年功大於過」、「是政治典範」的發言,臺灣守護民主平台、台灣人權促進會、澄社等公民團體除了聲明強調「跳脫藍綠並不等於價值真空」外,更要求柯文哲收回「反民主」發言並公開道歉,也點名民進黨應公開表態是否支持柯文哲的歷史觀與民主觀。三年後,柯不僅依然故我,還變本加厲。柯文哲與台灣主體史觀截然對立,不只令人齒寒,更讓台灣人火大,民進黨還要繼續挺下去嗎? (作者為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博士生)
陳財能
2018-01-15
柯文哲的平庸,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邪惡
立法院昨天三讀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由行政院下設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規劃開放政治檔案、清除威權象徵,平復威權時期司法不法等任務。這是台灣人誠實面對黑暗歷史的第一步,更是深化台灣民主、歷史正義與人權價值的重要里程碑。但是,柯文哲卻說「不要搞成變成勝利者的正義,失去原有意義。」來媚惑國民黨的支持者。 其實,柯文哲如此「反轉型正義」的反應,不僅是一種為了吸納國民黨支持者選票的媚俗行為,更顯示他對違反人權正義的毫無知覺。過去柯文哲以「台灣的問題就是:我看你不順眼就把你幹掉;並功利性地認為『蔣介石功過參半、去蔣化無法解決台灣問題』等理由,公開堅持反去蔣。」因此,柯文哲譏諷「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及公開與台灣人唱反調,其來有自、其心如此。 德國哲學家漢娜鄂蘭指出,在政治中,服從就等於支持。她說,我們在人類漫長罪惡史中所學到的教訓—邪惡的平庸性才是最可怕、最無法言喻、又難以理解的惡。因為,人性本身若沒有對違反人權正義的自覺,未來就有可能再製造出巨大邪惡,並喪失抵抗來自邪惡命令或壓迫的能力。 台灣經歷並擁有那樣如納粹德國般的黑暗歷史。因此,促進轉型正義的立法,不僅要不限時間地回復在其中受害人們的權利、找出平庸邪惡的根源,更要重新注入作為人的價值的正義,來持續運轉曾經受到創傷的社會。柯文哲的平庸,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邪惡。這也證明,台灣需要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不是帶著受害者的正義,而是人權價值的正義。因為有柯文哲這樣平庸邪惡的存在事實,現在開始,促進轉型正義更是我們台灣人不可迴避與不得拒絕的責任。 (作者為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博士生)
陳財能
2017-12-07
讓柯文哲吃定民進黨?
幾位民進黨北市議員利用市政總質詢,作一場「邀請柯文哲入黨」的秀。柯文哲不僅當場拒絕,更接連在不同場合笑著以「(若)我真的要加入,他們才不要!」及「加入民進黨之後,就可以暢所欲言嗎?」等說法,來猛酸民進黨。 從選舉現實看,幾位市議員的「突兀行為」,其實,反映兩個政治事實:第一、在民進黨基層支持者質疑柯政治立場的憤怒及沒有自己市長候選人下,不只這幾位議員,民進黨議員對未來選舉,普遍都有「夾心餅」的兩難焦慮;第二、柯文哲憑藉其「網紅」氣勢及民進黨中央「擔憂」他可能擾亂小英的連任,讓柯吃定民進黨。就這兩個事實,其實更是民進黨在布局長期執政的兩難情境。 柯文哲吃定民進黨,對民進黨長期執政的兩難情境為何? 首先,是民進黨在北市的執政人才與基層,將出現斷層及空洞化。歷來,北市因國民黨威權統治的政治布局,在軍公教及黨國資本體系的建構下,選民結構一直處於「藍大綠小」。因此,除了一九九四年的藍營分裂,民進黨始終對台北市是「既期待又怕傷害」的。然而,民進黨在北市已經在野二十三年,若繼續放空到二○二二年,對長期執政不會有傷害嗎? 再來,是民進黨建構台灣主體性及長期執政人才競合的矛盾。從民主化與解構威權歷程,民進黨自一九九八年謝長廷驚險贏得高雄市長後,過去威權政治結構,除金、馬、花、東及客家縣市外,都已出現重整。連「藍大綠小」結構勝過台北市的桃園,也在二○一四年翻轉。此時民進黨從地方到中央的執政人才,可說是「人才濟濟,秀異慧中」之際,民進黨不思翻轉台北市,難道要放任主張「兩岸一家親」的柯文哲吃定民進黨,擾亂台灣主體性建構及未來長期執政的布局嗎? 建構台灣主體性及公平正義的民主體制,是台灣人支持民進黨的核心價值。因此,只要是黨提名的候選人,個個都是強棒。要不然,當時也被認為不是強棒的鄭文燦,怎能當選?從北市議員與基層的兩難焦慮,到布局長期執政的兩難情境,讓柯文哲繼續吃定民進黨,好嗎? (作者為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博士生)
陳財能
2017-11-13
大巨蛋命運共同體
柯文哲主打馬英九、郝龍斌的五大弊案,是勝選台北市長的關鍵。柯曾說「這不是弊案,什麼才是弊案」,今大巨蛋已被台北地檢署證實為弊案,柯為何不解約?又要解決趙藤雄的恐懼? 趙藤雄的恐懼為何?其實並非行賄公務員被求處二十四年徒刑的問題;趙真正恐懼的是在目前房地產下挫,商譽嚴重崩解之狀況,若北市府依據北檢的起訴證據,引用興建營運合約十九.三.八條「其他嚴重影響本計劃之執行且情節重大者」條款來解約的話,他一生所建立的遠雄集團將面臨瓦解危機。 趙藤雄安心了!因為柯文哲不想理會弊案事實,日前已在市議會答詢中一反他過去「解約」的主張,要讓遠雄在弊案基礎上,繼續擁有興建、經營及因密會、行賄所例外取得的不當利益。 從馬英九、郝龍斌到柯文哲三任市長,大巨蛋有三次在台建中心的審查紀錄,三次審查,台建中心執行長都是許銘文。因此,北市府依照圖利遠雄且偽造文書的評定書,所核發的建築執照及所有審查紀錄,國人能相信嗎?況且,柯的秘書蔡壁如也密會許銘文,至今還沒向市民清楚交代呢! 根據台北地檢署在十月底起訴李述德、許銘文及趙藤雄等相關人的證據,及二○○九年九月十日,監察院對大巨蛋的糾正文,都顯示北市府違反二○○三年時之促參法(施行細則第二十二條第一項)及北市府原公告(申請須知第七.一條)之相關規定,已生增加遠雄有利並減少其不利因素,致使原有權責及義務失衡損害機關權益外,並增設例外條款,放寬遠雄巨蛋聯盟對大巨蛋營運資產及地上權處分之限制及不符合公共利益,且影響公平競爭之具體事實。 二○○四年九月二十日「馬趙密會」後,所形成「密會、行賄及公務員違背法令及職務之不當行為」的大巨蛋弊案,十二年後,柯文哲、秘書蔡壁如、鄧家基與陳景峻兩位副市長,也都與趙藤雄密會,難道「與趙藤雄密會」具有神奇效果,讓「解約」變成「不終約」嗎? 柯文哲明知是弊案,市府又具有利依據能解約,卻要解決趙藤雄的恐懼,那未來國人的恐懼,誰來解決呢? (作者為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博士生)
陳財能
2017-11-05
當政治素人不再吃素了
柯文哲變了,這是客觀上的事實。儘管個人或是國家,生存,是權力關係,更是現實問題。但是,當人們發現「現實的柯文哲」,已經不是所謂素人,而已變成很現實的政客時,應該都會打心裡問,為什麼? 柯文哲醫師變成柯文哲市長,現實上來自於公民厭惡台灣民主轉型期中的「藍綠鬥爭」現象、馬英九政府在「九二共識」下對中國經濟依賴過深,引發太陽花青年及公民的反撲力量,加上民進黨的禮讓與支持等政治因素。 然而,柯文哲上任台北市長後不到半年,為了順利參加二○一五年在上海舉行的雙城論壇,竟公開呼應中國習近平取代「九二共識」的新主張「兩岸一家親」;二○一六年小英上台後半年至今,柯文哲除了不斷增強對小英政府的批評,更在對中國關係上,採取與台灣主權利益及小英政策背道而馳的政治立場。柯文哲這兩項政治態度與行為的轉變,當然引發太陽花年輕世代及民進黨支持者不滿情緒。 從國際關係現實主義的論點,掌握、維持及擴張權力,對於行為者追求根本生存、確保權力及獲取利益,是天經地義的。但柯文哲為何一反他得到政治權力的政治現實呢?而且,從上任至今,一切引起既有支持者反彈的政治話題,都是由他所主導而興起風波的。因此,他必定是在有利於「追求根本生存、確保權力及獲取利益」的現實而所故意採取的政治手段。所以,柯文哲不僅不在意這些批評及與民進黨關係的惡化,反而更強力以目前所掌握市府及網紅的權與勢,一方面極力維持「直白」、「白色力量」及「打破藍綠」的政治標籤,一方面繼續與小英政府唱反調。 世大運之後,如日中天的柯文哲,其政治行為處處展現「不在乎民進黨」,且有一股「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霸氣。顯然,他認為堅持「兩岸一家親」的政治策略,不僅有利於市長連任,更有助於日後獲得更高的政治權力。當捨棄當初得到市長政治權力的政治事實,現實的柯文哲,其未來的政治現實,真的會如他所願嗎?大家且拭目以待。 (作者為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博士生)
陳財能
2017-10-07
談談「姿勢份子」柯文哲
網路世界虛擬情勢,以假亂真,令人目不暇給。不過,只要能把似是而非的事說得「正氣浩然」,或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地表演,也就是要很會「畫唬爛」,再經由自己的鐵粉網民推波助瀾、攻城掠地,就能成為網紅。 這股新時代科技的傳播型態,雖然已實現、甚至超越麥克魯漢在一九六四年時所預言未來電子時代的媒體特性,但本質上,還是不脫前網路時代時,麥克魯漢以「媒介即是訊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做為對媒介的基本認知。麥克魯漢說,在電子科技形式下,我們全面延伸了我們的中樞神經系統,媒體就是我們感官的延伸。不過,麥克魯漢無法想像,當代人類的感官已被網紅全面延伸,而失去理性自主性,在網路世界中夢遊! 藝人想成為網紅,成就一己成名獲利之私,因其影響公共領域有限,大家也就見怪不怪。但是,握有公共權力的政客,如果不思從解決實際公共問題獲得信任與聲望,卻鎮日利用公眾資源讓自己成為網紅,藉以博得高人氣來成就一己政治獲利之私,便是讓智識活動及公共議題變成單向道的訊息傳播,一味加深對媚俗政客的無知崇拜。台北市長柯文哲處心積慮把自己變成網紅,便是一個值得注意的政治及文化現象。 法蘭克福學派阿多諾在文化工業批判論及,藉由電視、廣告、電影等媒體的強化,產生一種叫做「姿勢份子」的人(Tui, Tellekt-Uell-In)。有別於傳統媒體網路形成的「網紅」文化工業,基本上就是一種「商品」,更是一種政治上的「魅」。當掌握及參與公共領域的「知識份子」都變成「姿勢份子」、當「政客變網紅,媚俗畫唬爛」讓公眾意識掉入「魅」時,在網路世界中被夢遊的公民們,還會有理性反思我是誰嗎? 在這樣的思辯下,或許能看清楚,施政滿意度全國倒數第二,卻是人氣、民調全國最高網紅政客的柯文哲,他正在玩弄甚麼?當然,同樣也能檢驗任何想變成網紅的政客。 (作者為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博士生)
陳財能
2017-08-09
«
1
2
3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川普「台灣就是台灣」——一句務實又漂亮的話
尤榛嚴
中國「長臂管轄」、「跨境鎮壓」 國安局:以統一台灣為終極目標
方瑋立
「德國之聲」專訪 》鄭麗文稱普廷非獨裁者 「民主選出來的領袖」
施曉光
林信義和習近平能否比「沒有細節」的打招呼更進一步?
尤榛嚴
習近平與鄭麗文電來電去的騙術
李筱峰
從剴剴案到花蓮救災 粉專怒轟鍾沛君冷血
自由時報
扭扭捏捏的華獨 被逼選出鄭麗文
林保華
各自慶國慶 何必動干戈
李敏勇
美參院通過國防授權法案 邀台參與環太軍演 軍援10億美元
自由時報
批用共產黨收拾民進黨太可怕!趙少康遭藍、紅軍出征
自由時報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