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華」成為統戰工具

金馬獎的中國化變本加厲,以及總統府資政建議中華文化總會(以下簡稱華總)不要鎖在兩岸,兩則時事掀起熱議。

金馬獎與華總都發軔於兩蔣與毛鄧對抗時期,而今時移勢易、外殼殘存。「金馬」二字,在冷戰年代象徵兩岸對峙的最前線。「華總」則源於一九六七年,因毛澤東文化大革命重創中華文化,老蔣乃成立「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華總前身)與之對卯。沒想到,數十年後國共兩黨開始孽戀、反噬台灣;華總在統派主事下,更是毫無戒心,跟共匪的「中華文化聯誼會」、「海峽兩岸交流協會」時常約會。

兩國交流本非壞事,壞就壞在中國是敵國,且自毀中華文化在先,沒資格藉「中華」之名統戰台灣。二○一三年,「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邀約台灣「兩岸統合學會」,在北京共同舉辦「兩岸軍事築信研討會」,企圖解除台灣的軍事心防。同年,解放軍少將辛旗在馬政府的教育部,安插極統派的「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與「兩岸統合學會」成員,進駐我國高中的課綱檢核小組,妄想以漢人中心、大中國史觀,把台灣人框成「中華民族」,你說管用嗎?起碼台灣原住民與南向國家新住民不同意,閩客族群的炎黃血脈,也早已被林媽利的研究推翻!

由於共產專制沒有市場,中共才迴避國家體制的論述,高舉民族大旗,來支撐其統治台灣的正當性。其實民族的定義,除了血統論以外,還有盧梭的「公民民族主義」 - 居住在同一領土上的人,有著共同的政治命運、相同的理念價值、一起追求獨立自主國家的願景,有人謂之「台灣民族主義」。台、中兩國,既非相同民族,又沒有相同的政治歷史與憲法凝聚,請蔡總統不必凡事惦記著中華,快把金馬獎改弦、華總易轍,行不?

(作者曾任國家電台記者,高雄市民)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