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搜尋
依作者
依文章
依日期
不限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捐款義賣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捐款義賣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鯨魚舊站
台灣部落格大賽
首頁
時事新聞
國際大事
國際大事
習治國無方重創威信 抄襲毛澤東挽救頹勢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正在模仿毛澤東的危機因應劇本,發起一場大規模學習運動,透過灌輸「習思想」,下令各級官員進行「調查研究」,以挽救頹勢。(歐新社檔案照) 發起大規模學習運動 灌輸「習思想」 〔編譯楊芙宜/綜合報導〕華爾街日報報導,在去年十一月遭到全國多地抗議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突然棄守嚴格的武漢肺炎「清零」政策,引發大量死亡,導致民眾信任下降,加上疫後經濟不振、美中關係緊張加劇,一連串錯誤政策重創其威信;習近平正模仿毛澤東的危機因應劇本,從三月底開始,發起一場大規模學習運動,透過灌輸「習思想」,下令各級官員進行「調查研究」,以挽救頹勢。 進行「調查研究」 學毛推卸責任 報導說,習近平三月底高調啟動這場包括宣傳他政治思想的大規模學習運動,範圍涵蓋學校、醫院、銀行、法院、警方、軍方和宗教場所,並指此乃對所有共產黨員的「精神洗禮」。與此同時,習近平還下令各級官員進行「調查研究」,並引用毛澤東「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的口號。學者認為,習近平此舉直接呼應毛澤東一九六○年代初期為了推卸「大躍進」造成災難性後果的責任,發起黨的幹部「調查研究」運動。 習近平過去曾引導過思想灌輸活動,但很少展開規模如此龐大的這類活動,也很少如此直接地借鑑毛澤東時代的運動。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齊慕實(Timothy Cheek)表示,和毛澤東一樣,習近平的「調查研究」運動是「間接承認自己犯了錯誤,同時承諾糾正錯誤並做得更好」。中國獨立政治分析師吳強指出,習近平這場學習運動的熱度,反映近來連串事件對自身形象的打擊有多嚴重,其目的是重新控制公眾輿論,掩蓋自己的失誤。 據報導,這場運動在四月進入第二階段,習近平下令高層官員準備一個新的「主題教育」活動,要全國二八○○多個縣級地區幹部帶頭貫徹「習近平思想」,地方政府及各個中央及國家機關單位、大型國企、金融機構都啟動「習思想」宣傳計畫,包括中共出版機構發行習近平講話的新選集,做為政治教科書使用;國企和大學則舉辦文藝演出和詩歌比賽,以藝術方式宣傳習思想;中共中央更向各地派出多達五十八個指導組,以求全面貫徹落實。 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蔡奇廿二日在北京出席「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二卷出版座談會,聲稱要將此事視為「重大政治任務」,要深入開展主題教育,安排好學習工作,推動習近平思想「入腦入心入魂」。該座談會由中共中宣部長李書磊主持,中共中央和國家機關各有關部門負責人、各省區市黨委宣傳部主要負責人等參加會議。
楊芙宜
2023-05-23
世衛大會 日英法捷加代表發言挺台
因為中國、古巴和巴基斯坦的反對,世衛大會昨裁定,不將我12友邦提出的「台灣參與案」列入議程。圖為世衛大會21日在瑞士日內瓦開議。(路透) 中國帶頭阻撓 封殺台灣參與案 〔記者呂伊萱/台北報導〕第七十六屆世衛大會(WHA)昨裁定,不將我十二友邦提出的「台灣參與案」列入議程。中國、古巴和巴基斯坦在閉門與公開的「二對二辯論」中,再次惡意曲解聯大第二七五八號決議,稱台灣參與須按照一中原則處理;我國友邦貝里斯、諾魯、史瓦帝尼與馬紹爾群島為台灣發聲,強調上述決議根本未授權中國在聯合國體系代表台灣,不應一再以完全未提及台灣的決議為藉口,排除台灣參與。 日本︰應對全球衛生 須借鑑台灣 「台灣參與案」雖未列入議程,但日本、英國、法國、捷克和加拿大等國代表,均在大會上發言支持台灣。日本代表團直接聲援台灣,強調在應對全球衛生問題時,必須借鑑良好例子,「例如台灣」,也不應該落下任何區域。 根據中央社報導,英國衛生副大臣昆斯也表示,台灣應該被容許成為WHA的觀察員,並在所有技術會議得到有意義的參與。捷克衛生副部長德弗拉塞克則指出,衡平原則必須被尊重,好讓所有人都能參與。這也是為什麼捷克完全支持台灣獲得WHA觀察員身分。 加拿大心理健康部長暨衛生副部長班奈特強調,「打造一個所有人都被納入且能有意義參與的國際公衛社群,是很關鍵的事。這也是為什麼加拿大呼籲台灣能以觀察員參與WHA」。法國衛生部長布勞恩也在發言時提到,法國贊成台灣參與WHA。 WHA於日內瓦時間廿一日晚間召開總務委員會閉門會議,中國、古巴在會中反對將我友邦所提的「台灣參與案」列入大會議程,貝里斯、諾魯則發聲支持。世衛廿二日召開大會,大會主席表示,總務委員會決議不予列入,大會按慣例進行公開的「二對二辯論」。 中國老調重彈強調「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接著表示「聯大第二七五八號決議早已從政治上、法律上和程序上徹底解決了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中方建議主席不將涉台提案納入大會議程。巴基斯坦和古巴發言附和中國。 四友邦斥中扭曲︰不應排除台灣參與 貝里斯和諾魯在閉門的總務委員會中,駁斥中國和古巴刻意對聯大第二七五八號決議及WHO第廿五.一號決議作出扭曲、錯誤的政治性詮釋,將之與所謂的「一中原則」不當連結。兩項決議根本未授權中國在聯合國體系代表台灣,不應一再以完全未提及台灣的決議為藉口,排除台灣參與。 史瓦帝尼與馬紹爾群島在大會強調,台灣參與WHA是全球公衛議題,不應因中國政治壓力而將台灣拒於門外。大會主席在「二對二辯論」結束後,裁示遵循總務委員會決定,不將我國友邦提案列入大會議程。 外交部昨發布新聞稿,對WHA大會決定深表遺憾與不滿。蔡英文總統也透過臉書強調,台灣參與WHA,不僅和全體台灣人民的健康密切相關,更是全世界公衛和防疫體系不可或缺的一環。
呂伊萱
2023-05-23
經濟學人揭中國超怕台灣引進星鏈
SpaceX的星鏈(Starlink)協助烏克蘭在戰場上維持通訊能力。(示意圖,美聯社)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經濟學人披露,中國之所以害怕SpaceX創辦人馬斯克「星鏈」(Starlink)的原因是,中國解放軍已經親眼見識到「星鏈」系統讓俄羅斯陷入不利狀態,倘若台灣也獲得「星鏈」訪問權,將使中國侵台變得更加困難。 《經濟學人》以「為什麼中國害怕星鏈」為題,解釋共軍對星鏈的忌憚。文章稱,中國解放軍早就開始注意星鏈,尤其是星鏈對烏軍至關重要,這套衛星系統幫助烏軍互通訊息、識別目標,並上傳影片供全世界觀看,系統也不容易卡住。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這不僅讓盟友俄羅斯陷入不利地位,還引發了武力犯台的擔憂,因為台灣若獲得星鏈訪問權,將使中國入侵台灣變得更困難。 另外,北京也想成為太空領域的強國,擔憂美國藉由星鏈系統吞併低軌衛星的空間,以致於正在開發自己的低軌衛星系統。 文章認為,中國有能力擊落衛星,但星鏈由4000多顆低軌衛星組成,最終目標是擁有數萬顆。而且,SpaceX擁有一大優勢,低軌衛星不會持續很長時間,因此該公司會定期更換它們,這需要發射大量火箭,而SpaceX擁有世界上最好的系統,即部分可重複使用的獵鷹 9 號火箭。 現在,SpaceX正在研究一種更大的、完全可重複使用的航天器,稱為星際飛船火箭系統,可以一次發射數百顆衛星。 這些事情都讓中國深感擔憂,中國《解放軍報》抨擊,低軌衛星軌道上只有 5 萬顆衛星的空間,而星鏈最終可能會佔據80% 以上。早在2021 年,來自星鏈的兩顆衛星與中國空間站相撞,迫使其移動,但美國否認相關指控。 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Benjamin Silverstein 說,這兩個大國可能使用不同的方法來計算軌道,他們也可能對距離太近而不舒適,有不同的看法。很明顯,缺乏溝通加劇了這個問題,缺乏低軌衛星交通規範也是如此。 中國除了面臨星鏈的挑戰外,英國、歐盟也相繼投入低軌衛星領域。文章指出,英國政府擁有 OneWeb 的股份,OneWeb 即將完成一個涉及 650 顆衛星的星座。Kuiper 是由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資助,即將發射第一顆測試衛星。至於歐盟正在規劃自己的系統,俄羅斯也是如此。 對於世界大國來說,衛星網絡可能會被視為一種戰略能力,就像衛星導航一樣,需要一定程度的主權控制。對台灣而言,基於國安考量及在大規模災難期間,確保通訊,也正在打造台版星鏈。 經濟學人引述分析人士看法稱,中國犯台可能會先切斷台灣與世界保持聯繫的 14 條海底電纜,為此,台灣正在尋求減少對其他國家的依賴,正在開發自己的低軌通信衛星,第一個預計將於 2025 年推出。
自由時報
2023-05-20
中國突襲搜查爆寒蟬效應 美思明智撤離香港職員
美國對國際諮詢公司的打壓已引發寒蟬效應。示意圖。(路透檔案照) 〔編譯魏國金/台北報導〕《路透》報導,兩名消息來源透露,在3月遭中國突襲搜查後,美國諮詢公司美思明智(Mintz Group)的香港職員已撤離至新加坡。 報導指出,中國當局對美思明智、管理諮詢公司貝恩,以及中國在地諮詢公司凱盛融英的調查,在外商企業間造成寒蟬效應,隨著中國更嚴格的反間諜法將於7月生效,許多公司不清楚北京的紅線畫在哪兒。 美思明智快速撤離香港職員的行動,顯示中國的打壓已經讓一些在香港營運的企業惶恐不安。消息來源說,鑑於中國警方調查的不確定性,美思明智撤離在港職員,以確保他們的安全。這些人員包括香港辦事處主任以及調查員等6人。他們目前在新加坡工作,在中國當局結束調查前,沒有讓他們回香港的計畫。 知情者說,對美思明智進行的企業盡職調查曾涉及檢視供應鏈恐使用新疆強迫勞動事宜,相關審查直至今年。至少兩名美思明智中國辦事處高級主管告訴《路透》,北京當局近幾月公開警告他們,不要從事這樣的工作。 《路透》記者在上班時間走訪美思明智香港辦事處,發現大門深鎖、燈光沒亮。北京辦事處3月間遭突襲搜查,辦事處主任與4名職員被拘留後,美思明智表示,將關閉在北京的營運。這起突擊行動讓在中國的專業諮詢服務業感到不安,如今這樣的不安也蔓延到香港。
魏國金
2023-05-20
美眾院外委會:2758號決議不涉及台灣
聯大第2758號決議 〔記者呂伊萱/台北報導〕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十六日通過「台灣國際團結法案」。法案指出,聯大第二七五八號決議僅處理中國代表權問題,不涉及台灣,並強調美方反對任何在未經台灣人民同意下試圖改變台灣地位的倡議。 強調聯大決議僅處理中國代表權問題 「台灣國際團結法案」(Taiwan International Solidarity Act)將修改二○二○年三月生效的「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TAIPEI Act),對抗中國阻礙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行為。「台灣國際團結法案」旨在反制中國試圖透過扭曲聯大第二七五八號決議,阻礙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行徑。 法案指出,聯大第二七五八號決議僅處理中國代表權問題,不涉及台灣,並強調美方反對任何在未經台灣人民同意下試圖改變台灣地位的倡議。法案要求美國在各國際組織中的代表,透過意見的表達、投票及影響力,呼籲這些組織抵抗中國試圖扭曲關乎台灣之決議、文字、政策或程序的作為。 反對未經台灣人民同意改變台灣地位 眾議院外委會主席麥考爾、民主黨首席議員米克斯等國會領袖均公開表示,對該法案的高度支持;麥考爾批評,中共對外錯誤宣稱,聯合國大會第二七五八號決議禁止台灣在聯合國擁有發言權,將台灣排除在外傷害全球。 在兩黨支持下,法案獲得眾議院外委會口頭表決無異議通過,接下來將送交眾議院院會審議。 外交部昨感謝美國國會再次不分黨派堅定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尤其在世衛大會(WHA)即將召開之際,美國國會以行動反制中國扭曲聯大決議作為,深具意義。
呂伊萱
2023-05-18
特拉斯:北京打壓 各國與台互動更顯重要
英國前首相特拉斯訪台前夕出席哥本哈根民主峰會,與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的歐洲區總編吉密歐對談。(擷取自特拉斯推特) 〔記者呂伊萱/綜合報導〕英國前首相特拉斯昨起訪台。她來台前說,北京企圖壓縮台灣活動空間,將「一中政策」錯誤詮釋為西方民主政體都不該與台灣往來。在此情況下,各國與台互動更顯重要,各國反而應主動討論與台灣發展關係的願景。 駁「網紅外交」勿讓中國實現接管台灣野心 特拉斯訪台前夕出席哥本哈根民主峰會,與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的歐洲區總編吉密歐對談。吉密歐問及同黨議員對她的批評(指其訪台只是「網紅外交」),並詢問特拉斯訪台的目標為何? 特拉斯為此次訪問辯護說,中國試圖壓縮台灣活動空間,將「一中政策」解讀為西方民主國家都不該與台灣往來。她警告,這將使中國更可能成功實現接管台灣並消滅台灣民主自由的野心。在此情況下,各國持續與台灣互動更顯重要。 特拉斯也說明,她訪問台灣是應台灣政府邀請。台灣方面認為她的訪問將有助推展自由民主,她被這樣的想法鼓舞,也相信台灣民選政府最清楚什麼是對台灣未來最好的,台灣是民主與威權主義激烈競爭的重要前線。 吉密歐問道,去年八月美國眾議院時任議長裴洛西訪台,北京藉故發動大規模軍演,特拉斯是否認為北京也將如此回應?特拉斯回答,中國的策略是為了讓各方的訪問、談論台灣或與台灣簽訂貿易協議等,顯得不被接受,但在這樣的情況下,各國反而應主動討論與台灣發展關係的願景。 她並指出,自己強力支持台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在世衛組織(WHO)取得適當地位,台灣可做出許多貢獻。 特拉斯提到,與其思考如何回應北京的言語恫嚇和霸凌,不如採取具體的實際作為,確保台灣擁有足夠的自我防衛能力,並與世界各地維持經濟往來。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全面侵略已顯示,不應讓威權政體的言詞霸凌阻礙自由民主國家做該做的事。
呂伊萱
2023-05-17
泰國總理熱門人選皮塔:希望促進與台灣關係
泰國前進黨黨魁皮塔可能擔任總理組閣,他不僅反對購買中國武漢肺炎疫苗,在競選期間更曾表態稱要改善泰國與台灣的關係。(路透)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42歲的皮塔(Pita Limjaroenrat)領導的前進黨,在泰國這次國會大選中躍居第一大黨,可能擔任總理組閣。頂著美國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MIT)等名校光環的皮塔,深受年輕選民歡迎,他對中國的立場與親中的現任總理帕拉育明顯不同,不僅反對泰國購買中國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苗,在競選期間更曾表態稱要改善泰國與台灣的關係。 皮塔在選前接受台灣公共電視台專訪時表示,前進黨關注泰國夕陽產業轉型,曾與台積電代表當面談過,若能順利執政,希望能增進與台灣的關係,並參考台灣模式調整泰國的產業結構。皮塔也對台灣的婚姻平權表示讚許,「我知道你們是亞洲第一」。 自由亞洲電台(RFA)16日報導,2021年2月緬甸發生軍事政變時,皮塔對緬甸軍政府做出嚴厲批評,並與泰國政府的官方立場保持距離;而以帕拉育為首的泰國政府,一直透過秘密外交推動解決危機,一方面是擔心衝突可能對泰緬邊境造成影響,另一方面則是擔心刺激為緬甸軍方撐腰的中國。 此外,皮塔也曾要求帕拉育政府停止購買中國武肺疫苗。最重要的是,儘管皮塔拒絕公開表態支持任何一個大國,但他將人權置於外交政策的核心。他曾在受訪時強調,國際關係不是選擇一個領域,「而是選擇原則」,承諾「促進基本人權將是泰國外交政策的指導思想」。 學者指出,帕拉育政府與中國親近,造成泰國發展停滯,經濟成長落後於其他東南亞國家,前進黨等民主派上台後可望與西方國家進行更多接觸。因此,皮塔當選「對中國不會是好消息」。 出身富裕家庭的皮塔是學歷最高的本屆泰國總理候選人,他11歲就被送到紐西蘭留學,大學回國就讀泰國法政大學商業和會計(金融和銀行)系,並以一等榮譽學位畢業。後來,皮塔獲得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獎學金,更成為首位獲得哈佛國際學生獎學金的泰國人,擁有哈佛公共管理(MPA)碩士和麻省理工學院企業管理(MBA)碩士學歷。 據報導,皮塔在美國留學期間一度因父親去世,返國接掌家族企業,整頓負債累累的Agrifood公司。他在2012年與泰國女星丘堤瑪(Chutima Teepanat)結婚,育有一個今年7歲的女兒,但兩人已在2019年離婚。 前進黨已宣布將與為泰黨(Pheu Thai)、民族黨(Prachachat)、泰建泰黨(Thai Sang Thai)、泰自由黨(Liberal Thai)及公平黨(Fair Party)等5黨結盟,組成聯合政府,6黨席次加總共309席。不過,擔任總理必須獲得參、眾兩院議員過半數的376席支持,由於親軍方的250席參議員意向不明,前進黨的執政聯盟若要確保皮塔當選總理,仍需要爭取67席支持。
自由時報
2023-05-17
躍升最大黨 泰國前進黨主席︰組6黨聯合政府
泰國國會大選十四日投票,反對黨前進黨躍居為最大黨。前進黨黨魁皮塔十五日宣布,已準備好籌組政府。(路透) 國會改選共贏得309席 現任總理政黨僅36席 〔編譯林雨萱/綜合報導〕泰國十四日舉行國會大選,投票人數創紀錄,執政近十年的軍政府遭遇重挫,在野黨前進黨(Move Forward)躍居成為最大黨,另一反對黨為泰黨(Pheu Thai)緊追在後。前進黨黨魁皮塔(Pita Limjaroenrat)十五日宣布,將與為泰黨、民族黨(Prachachat)、泰建泰黨(Thai Sang Thai)、自由泰黨(Liberal Thai)等五黨結盟組成聯合政府,六黨在五百席的眾議院中共拿下三○九席。 泰國選舉委員會主席逸提蓬(Ittiporn Boonpracong)十五日表示,本次大選投票率達七十五.二二%,為史上最高。前進黨取得一五一席、為泰黨一四一席、泰自豪黨七十一席、公民力量黨(Palang Pracharath)四十席、總理帕拉育(Prayuth Chan-ocha)所屬的團結建國黨(United Thai Nation Party)則拿下卅六席。本次選舉沒有單一政黨取得壓倒性勝利,必須結盟才能順利執政。 第二大黨為泰黨 同意共組聯盟 四十二歲的皮塔十五日表示,「我是皮塔,泰國下一任總理,我們已準備好籌組政府」,並誓言要成為所有人的總理。他已致電為泰黨總理候選人貝東塔(Paetongtarn Shinawatra),邀請她加入執政聯盟,並警告所有政黨都必須尊重選舉結果,若有人想要反對選舉結果或籌組少數政府,將會付出重大代價。 第三大黨泰自豪 動向備受關注 為泰黨表示,同意與前進黨共組執政聯盟的提議,並強調有信心三○九席足以形成穩固的政府,但任命總理仍須按照法律規定。泰國總理是由五百名眾議員及二五○名參議員投票選出,由於親軍方的參議員意向不明,前進黨的執政聯盟若要順利選出總理,仍需要六十七個席次,第三名的泰自豪黨動向備受關注。 二○一四年憑藉政變上台的帕拉育發言向來頗具爭議性,在其領導下,泰國經濟停滯不前,人民基本權利受限,近年更深陷政變和紅黃衫軍街頭抗爭泥淖。一般認為,多數民眾盼能藉由這次選舉,擺脫軍人掌權和政變陰影,建立實質民主。 泰國選委會預計六月底、七月初正式公布五百席眾議員名單。參眾兩院議員將於七月中分別選出議長,眾院議長於七月底至八月初召集兩院七五○名議員,就各政黨推出的總理人選進行表決,獲得過半支持者即成為新總理,新內閣八月成形。
林雨萱
2023-05-16
泰國大選民主政黨勝利 皮塔成年輕世代新希望
泰國大選由兩大支持民主的前進黨、為泰黨取得大幅勝利,前進黨42歲黨魁皮塔(Pita Limjaroenrat,圖)成為年輕世代的新希望。(法新社)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泰國國會大選投票已完成99%開票,目前由兩大支持民主的前進黨(Move Forward)、為泰黨(Pheu Thai)取得大幅勝利,擊敗軍方所支持的團結建國黨(United Thai Nation Party),由於前進黨穩坐得票率第一寶座,因此42歲黨魁皮塔(Pita Limjaroenrat)已準備好籌組聯合政府並角逐總理。 據《衛報》報導,皮塔出身於泰國政治世家。他的父親邦薩克(Pongsak Limjaroenrat)是農業部顧問,叔叔巴東(Padung Limcharoenrat)則是前總理丘達新的幕僚。 皮塔10多歲時被送到紐西蘭讀書,在那裡的電視頻道沒什麼選擇,不是澳州的肥皂劇就是國會辯論,因此自己當時通常是一邊寫作業一邊聽紐西蘭總理博爾格(James Bolger)的演講,就此激發出對政治的興趣。 皮塔在泰國曼谷的法政大學畢業後,前往哈佛大學攻讀公共政策碩士,並在麻省理工取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後來返泰成為外送和叫車應用程式Grab的執行董事。 據《路透》報導,皮塔無疑是泰國年輕世代知識分子的代表,他這次選舉推出促進中小企業發展、遏制商業壟斷和結束徵兵制等政見,並提議修改非常嚴厲的王室羞辱法,過去一旦有人觸犯此法最高可處15年有期徒刑。 前進黨在皮塔的率領下吸引到許多年輕支持者,他們熱烈地出席各種造勢活動,並讓皮塔的民調在競選末段時瘋狂上升。皮塔指出,目前的投票結果顯示前進黨受到全國人民支持,他對於和為泰黨結盟保持開放態度,並預計出馬角逐總理之位。
自由時報
2023-05-15
侵略以來最慘 4架俄機遭擊落
俄羅斯一架蘇愷-34戰鬥轟炸機、一架蘇愷-35戰機和兩架Mi-8直升機組成的突擊隊,十三日對烏克蘭切爾尼戈夫(Chernihiv)地區目標進行飛彈和炸彈攻擊,卻在俄國西部靠近烏克蘭邊境的布揚斯克(Bryansk)地區被擊落,四名戰機駕駛全數罹難。(路透檔案照) 俄軍罕見坦承 指揮官2死 〔編譯陳成良、張沛元、楊芙宜/綜合報導〕兩架俄羅斯戰機和兩架軍用直升機十三日傳出在靠近烏克蘭邊界的地區遭到擊落,堪稱俄軍侵略烏克蘭一年多以來,最難堪的重大損失。另外,烏軍兵分兩路,在東部前線交戰熱點巴赫姆特推進,俄軍十四日也罕見地坦承,兩名指揮官在巴赫姆特附近陣亡。 澤倫斯基︰最快今年讓俄「不可逆轉」戰敗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十四日訪問德國,他在柏林表示,基輔當局和其西方支持國家最快今年可讓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敗「不可逆轉」,他並對德國作為烏克蘭「真正朋友」表達感謝。 俄國「工商日報」報導,一架蘇愷-34(Su-34)戰機、一架蘇愷-35(Su-34)戰機負責執行對烏克蘭切爾尼戈夫地區目標的飛彈和炸彈攻擊任務,兩架Mi-8直升機應負責支援,卻在俄國西部布揚斯克(Bryansk)地區的一次伏擊中「幾乎同時被擊落」,四名飛行員全數罹難。 工商日報並未提供相關證據,證明俄軍軍機是被烏軍擊落,但若干軍事部落客斷言此為烏軍戰果;俄國國防部則未回應置評請求。烏克蘭空軍發言人尤里伊納特則說,十三日俄軍共有兩架戰機和三架直升機,在布揚斯克被自己的防空部隊擊落,而不是此前報導的四架。烏克蘭總統府顧問波多利雅科則推文表示,此事體現俄國「現世報」。 傳想攻擊俄境內 烏總統否認 戰況方面,俄軍近日從巴赫姆特北部後撤重整,烏軍擄獲俄軍大量裝備。烏國國防部副部長馬里亞爾十三日表示,烏軍從巴赫姆特郊區朝兩個方向推進。俄國國防部十四日坦承,十三日至十四日有兩名上校指揮官在巴赫姆特附近陣亡。 與此同時,華盛頓郵報十三日獨家披露,美國攔截到情報顯示,曾承諾不會利用西方軍援武器攻打俄羅斯境內目標的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私下曾數度建議直接攻擊俄國境內目標,甚至揚言炸毀一條俄國對外輸油管。對此,在德國柏林訪問的澤倫斯基十四日表示,烏克蘭沒時間、沒實力也沒武器攻擊俄國境內目標,「我們正準備反擊以收復遭非法佔領的領土」。 華郵消息來源,是上月爆發被外流於Discord平台上的美國國防機密文件,外界因此得以一窺澤倫斯基在烏戰中的謀略盤算。外洩機密詳述澤倫斯基與其幕僚及軍事領袖之間的往來文件,包括澤倫斯基曾提議對俄國直搗黃龍,例如佔領俄國村莊以要脅莫斯科當局、炸毀一條通往匈牙利的俄油管,以及渴求以長程飛彈攻擊烏俄邊境目標等。 外洩機密文件顯示,澤倫斯基一月曾建議調派烏國地面部隊進入俄國領土,以「佔領某俄國邊境城市」;二月下旬與軍事將領的另一場會議上,澤倫斯基對烏軍欠缺能打到「俄國境內的俄軍部隊」的長程飛彈等武器感到擔憂,隨後建議改以無人機攻擊俄國西部羅斯托夫(Rostov)地區的俄軍部署地點。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十四日抵達柏林,與德國總理蕭茲舉行會談,會後並召開聯合記者會。(法新社)
楊芙宜
2023-05-15
中國操弄全球輿論!澳洲智庫揭海外社群媒體遭滲透
澳洲智庫「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最新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政府近年針對民主國家的「網路影響力行動」已日益頻繁、精密和有效,參與操弄海外輿論的政府或企業機構也愈來愈多,協助中國政府透過社群媒體操弄外國輿論。(擷取自ASPI網站)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澳洲智庫「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最新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政府近年針對民主國家的「網路影響力行動」已日益頻繁、精密和有效,參與操弄海外輿論的政府或企業機構也愈來愈多,包括奇安信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協助中國政府透過社群媒體操弄外國輿論。 自由亞洲電台(RFA)10日報導,ASPI這份題為「操弄輿論」(Gaming Public Opinion)的報告指出,儘管中國的「戰狼外交」姿態近期稍微軟化,但也加強透過社群媒體操弄民主國家輿論,呼籲各國政府加強立法,並和社群媒體業者合作,杜絕中共濫用網路言論空間操弄輿論。 報告共同作者、ASPI分析師張羽揚(Albert Zhang)向RFA表示,參與操弄海外輿論的中國政府機構已經比以前還多,除了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和國家安全部之外,還包括一些本來是對內的監控機構,例如中共中央宣傳部、公安部和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 張羽揚指出,中共會利用一些僞裝成來自西方國家的帳號,在社群媒體上操弄輿論,包括2021年有一批僞裝來自西方的社群媒體帳號,經常在北京時間的辦公時段密集發文,指控美國政府以駭客入侵中國和其他國家的電腦網路。經過追蹤後發現,那些帳號來自一個名爲「垃圾郵件僞裝」的網絡,該網絡於2019年從「推特」出現,除了替中國政府散播政治宣傳外,還會騷擾海外人士。2021年的密集發文行動,其任務代號爲「蜜獾行動」。 報告還提到中國上市公司奇安信。張羽揚說,奇安信的最大股東是中國中央企業「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有4成收入來自承包中國政府業務,在中國政府的軍事情報相關工作上扮演要角,並協助中國政府在社群媒體針對外國發動網路影響力行動。 據了解,奇安信創辦人為齊向東,前身為「三六零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齊向東應周鴻禕邀請合作創辦3721,齊擔任總經理;3721被雅虎收購後,齊向東和周鴻禕合作創立三六零。之後周鴻禕選擇發展行動業務,與「酷派」合資創立手機品牌,齊向東則經營三六零企業安全業務。三六零的個人業務與企業安全業務(奇安信)後來分家,由周鴻禕控制以個人消費者為導向的三六零公司,齊向東則控制以政府企業業務為主的奇安信,一度以「360企業安全集團」名義經營業務。 著有「無聲的入侵:中國因素在澳洲」(Silent Invasion: China's Influence in Australia)及「黑手:揭穿中國共產黨如何改造世界」(Hidden Hand: Exposing How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s Reshaping The World),揭露中共如何干預、滲透民主國家的澳洲學者漢密爾頓(Clive Hamilton)向RFA指出,他同意ASPI的論點,中共正加強操弄全球輿論。 漢密爾頓相信,中共操弄輿論的目標始終如一,但實際操作方式在不斷調整當中,中國政府近年加強網路影響力行動,因為澳洲等國家已加強反制外國勢力干預的立法和執法工作,中國要在那些國家執行任務的難度變高了,因此透過網路的地下工作變得更加重要。
自由時報
2023-05-11
美日韓合作 首要理由挺台灣
(美聯社)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七日抵達南韓,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這是岸田對尹錫悅三月訪日的回訪,象徵兩國睽違十二年的「穿梭外交」步上軌道。分析指出,美國多年力促日韓「破冰」終於看見初步成果,對於美日韓三方共同應對北韓核武威脅和中國崛起等挑戰大有助益,但能否延續,兩國民意是關鍵。 紐時︰台海和平 三國共同利益 「彭博」分析,日韓領袖互訪堪稱美國拜登政府的勝利,因為美方一直試圖聯合日韓應對北韓挑釁及削弱中國威脅,包括全面防堵中國取得先進晶片設備。前南韓駐日大使申珏秀直言,韓日長期處於關係緊張的惡性循環中,將是「雙輸局面」,兩國實際上應是戰略夥伴。前南韓總統府國安會官員全相勛(Cheon Seong Whun,譯音)則不諱言,美日韓三方合作首要理由正是「力挺台灣」,各方有這層認知非常重要。 「紐約時報」進一步解析,推動日韓和解的因素不勝枚舉,除了北韓威嚇、全球供應鏈弱化、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的軍事化時代、中國亟欲打造美國式微下的世界秩序外,美日韓對台灣處境的擔憂也是其一。事實上,美日韓三方在維護台海和平穩定上有無法忽視的共同利益,一旦中國侵略台灣,北韓就可能趁機進攻南韓,以實現自身的國家目標,屆時美軍恐將蠟燭兩頭燒,對南韓有弊無利。 再者,日韓是在美國的軍事保護下,才實現經濟蓬勃發展,現在美方自然希望日韓對區域安全做出更多貢獻。不僅如此,美方也加強與澳洲、印度、菲律賓等國的軍事關係,以便在區域抗衡中國,並提升捍衛台灣的能力。
孫宇青
2023-05-08
日議員獻花高雄安倍銅像 激動落淚
日本自民黨青年局局長鈴木憲和眾議員與佐藤啟等七名參、眾議員,昨到高雄為已故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銅像獻花。(記者蔡清華攝) 〔記者蔡清華/高雄報導〕日本自民黨青年局局長鈴木憲和眾議員與佐藤啓等七名參眾議員,昨天到高雄向已故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銅像獻花。佐藤啓因安倍為他站台時遇刺身亡,讓他格外激動,在銅像前頻頻拭淚。 鈴木憲和等日本參眾議員訪台,行程特別安排南下高雄,在立委許智傑、高市議員林智鴻、張博洋等人陪同下,到民間寺廟保安堂為安倍設立的銅像前致意。鈴木憲和、佐藤啓激動落淚,感謝台灣人民為安倍設立銅像;佐藤啓說,回日本後將與安倍夫人見面,一定會轉達台灣人的真誠情誼。 日本參議員佐藤啟因前首相安倍晉三為他站台輔選時遇刺,昨在安倍銅像前情緒激動,頻頻拭淚。(記者蔡清華攝)
蔡清華
2023-05-07
涉煽動顛覆國家! 港警查扣「國殤之柱」
港大學生2021年6月4日當天對「國殤之柱」靜默1分鐘。(路透檔案照) 香港媒體報導,香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5日上午採取搜查行動,前往新界元朗區查扣一件與一宗「煽動他人顛覆國家政權罪」案件有關的證物(取自網路),疑為六四事件紀念雕塑「國殤之柱」。丹麥籍創作者高志活當天下午獲知消息時,深感訝異不解,因港警不曾就此與他聯繫。他透過聲明表示,國安處行動無理,令人無法接受;強調「國殤之柱」是他的個人創作,無人煽動展出,不知國安處將如何拿它當證物。「國殤之柱」1997年6月4日在維園六四燭光晚會初亮相,此後在香港大學展出長達24年;2021年10月遭舉報違反國安法,港大同年12月22日著手拆毀,盛傳殘骸運往元朗區港大嘉道理中心一個貨櫃內。 (編譯周虹汶)
周虹汶
2023-05-06
中國玩殘沒前途!捷克外長:「14+1」組織已名存實亡
捷克外交部長利帕夫斯基認為中國的14+1沒有前途。(歐新社)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台灣、捷克兩國關係近年不斷升溫。捷克外長利帕夫斯基(Jan Lipavsky)近日接受美國新聞網站《政客》(POLITICO)訪問時直言,隨著與中國關係惡化,他認為北京的「14+1」倡議已經沒有前途,這個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交往的專屬俱樂部已經名存實亡。 《政客》報導,利帕夫斯基2日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後表示,感謝美國在中國問題上的戰略主導,他保證,準備好在歐洲框架內與美合作,14+1既沒有實質也沒有未來。利帕夫斯基的說法顯示,捷克人堅定地站在美國陣營中,這對已有11年曆史的所謂14+1倡議造成潛在毀滅性打擊。 報導指出,利帕夫斯基被問及,布拉格是否會正式退出,他透過發言人補充說,「我們不是活躍成員,不會推測我們可能選擇採取的任何可能步驟。」 《政客》指出,北京於2012年成立該組織,最初與16個歐洲國家合作,旨在重建與前蘇聯國家間的關係。該組織在希臘加入後擴大到17+1,但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相繼退出後縮小到14+1。後因俄羅斯在烏克蘭發動戰爭,北京與莫斯科結盟,中東歐各國對中國越來越警惕,這一倡議已經消退。 歐盟27個國家中有9個還留在該組織,包括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捷克、希臘、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亞。5個非歐盟國家也參與其中,包括阿爾巴尼亞、波斯尼亞和赫塞哥維納、蒙特內哥羅、北馬其頓和塞爾維亞。 報導提到,對捷克人來說,與中國關係的惡化早於烏克蘭戰爭,關鍵在2020年,北京決定懲罰捷克鋼琴出口商,以報復捷克議員訪台。 利帕夫斯基的言論表明,自北約前將軍帕維爾(Petr Pavel)於3月成為捷克總統以來,捷克與北京的關係進一步疏遠。帕維爾呼籲重新思考外交政策,並誓言要與台灣建立更緊密的關係,而非中國。
自由時報
2023-05-05
日自民黨青年局長:賴清德對台日友好發揮重要影響
日本自民黨青年局長鈴木憲和表示,副總統賴清德對台日友好關係發揮非常重要的影響。(總統府提供) 〔記者陳昀/台北報導〕副總統賴清德中午宴請日本自由民主黨青年局長鈴木憲和眾議員訪團時表示,台日關係友好深厚,期盼未來在經濟、維護印太和平方面都能持續合作;鈴木憲和也說,感謝賴清德去年赴日參加前首相安倍晉三家祭,賴對台日友好關係發揮非常重要的影響,希望未來能世代繼承。 賴清德首先代表蔡總統歡迎自民黨日本青年局議員們來到台灣訪問,並指出,台日關係友好深厚,可以從幾個面向看得出來。首先,台灣跟日本都面臨颱風或地震等天然災害,每次都會透過互相幫助,增進彼此情誼,兩國雖是鄰居,但彼此就像是好朋友、家人,這是一種患難見真情的珍貴情誼。 賴清德表示,感謝日本政府在台灣COVID-19疫情嚴峻之際,捐贈400多萬劑疫苗,協助台灣克服疫情的難關。除此之外,兩國人民的感情也非常好,在疫情之前,台日旅遊互訪人數超過700萬人次;也互為彼此的第三大貿易夥伴,去年雙邊貿易總額已達880多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此外,台積電在日本熊本縣投資設廠,勢必會進一步帶動台灣與日本的產業合作,許多面向都足以印證台日關係深厚,且情誼持續增進。 賴清德說,自民黨青年局的各位議員都是年輕的政治家,也代表著日本政治的希望。他期盼,台灣與日本的關係能持續增進,不管是在經濟,或是共同維護印太地區的和平方面,我們都能一起合作。 鈴木憲和表示,去年在疫情嚴峻情況下,青年局組團訪問台灣,在與副總統會談前,因部分成員染疫,半數無法出席會談。不過副總統仍依照原來的安排進行會見,對此他要表示感謝。 鈴木憲和提到,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去年不幸遇刺,令人相當難過,當時賴清德副總統赴日參加安倍前首相家祭,他要代表日本人表達謝意。他們也將繼承安倍前首相的遺志,進一步為提升台日關係做出努力。他說,賴清德副總統對台日友好關係發揮非常重要的影響,希望未來世世代代都能繼承台日間的友好關係。 訪團一行包括日本眾議院眾議員藤原崇(FUJIWARA Takashi)、中曾根康隆(NAKASONE Yasutaka)、西野太亮(NISHINO Daisuke)、山口晋(YAMAGUCHI Susumu)、參議院參議員佐藤啓(SATO Kei)、日本青年會議所會長麻生将豊(ASO Masahiro)及「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代表泉裕泰(IZUMI Hiroyasu)等,由眾議員鈴木憲和率領,外交部次長俞大㵢與「台灣日本關係協會」秘書長范振國陪同,前往總統府與副總統餐敘。 副總統賴清德中午宴請日本自由民主黨青年局長鈴木憲和眾議員訪團。(總統府提供)
陳昀
2023-05-04
新聞自由指數 中國全球倒數第二
無國界記者組織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數報告指出,自從「港區國安法」實施以來,香港新聞自由經歷前所未有的挫敗,仍有13名記者或捍衛新聞自由者被囚禁。圖為香港電台節目「鏗鏘集」前編導蔡玉玲,2019年「反送中」抗爭期間因報導元朗721事件,進行車牌查冊被捕,後被判處兩項虛假陳述罪名成立,蔡玉玲不服上訴,高等法院去年駁回,但她仍要求進行終極上訴。圖為蔡玉玲去年12月在高院上訴結果公布後,向媒體發表談話。(美聯社檔案照) 挪威、愛爾蘭、丹麥居前3位 台灣進步至35名 〔記者陳鈺馥、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無國界記者組織(RSF)三日在世界新聞自由日(World Press Freedom Day)當天,公布二○二三年新聞自由指數報告,在一八○個國家和地區中,前三名分別為挪威、愛爾蘭、丹麥,中國全球排名倒數第二,僅贏過北韓。台灣今年排名卅五,比去年進步三名。無國界記者東亞辦事處執行長艾瑋昂(Cedric Alviani)強調,中國的新聞自由程度已和北韓差不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媒體記者的迫害,讓中國趨近北韓。 無國界記者︰習近平迫害媒體記者 讓中國趨近北韓 根據無國界記者組織的年度排名,一八○個國家和地區的其中七十%,記者工作環境被評為「糟糕」(bad),只有八個國家被評為「良好」(good)。無國界記者組織指出,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地區,新聞自由備受打壓、情況惡劣,記者無法進行獨立、客觀的新聞報導,代表新聞自由指數良好的「綠色」國家愈來愈少。挪威、愛爾蘭、丹麥排名前三,挪威連續七年蟬聯冠軍,代表這些國家的媒體不會因為政治或利益改變新聞內容。然而,美洲國家沒有新聞自由指數是綠色的,亞太國家的指數也在下滑。 艾瑋昂分析,最後三名是北韓、中國、越南,中國倒數第二,排名首次掉到這麼低,過去一年對新聞自由的迫害與北韓相近。艾瑋昂直指,中國對境內媒體的打壓和控制已達到極端,其他國家很難模仿中國這套極權制度。 中國關押上百名記者 已成全球最大「記者監獄」 無國界記者東亞辦事處倡議專員白奧蘭(Aleksandra Bielakowska)表示,亞洲的新聞自由情況令人擔憂,當地沒有一個狀況良好國家;在中國,現有一一四名記者被關押,更有愈來愈多新聞記者被控危害國家安全,或顛覆國家政權遭到關押,獨立記者黃雪琴關押更超過一年,並遭受不人道虐待,無法與家人聯繫,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記者監獄」。 至於香港,今年排名一四○,雖比去年回升八名,但仍處於落後,僅高於索馬利亞等國,顯示國安法對新聞自由的打壓仍相當嚴峻。 台灣從去年的卅八名進步至卅五名,領先南韓和日本。白奧蘭說,台灣排名上升並非因為情況有改善,而是其他國家名次有變動;台灣媒體有高度分化情形,並會受到媒體持有者的壓力,要進行獨立報導較為困難,與排名第十的東帝汶相比,台灣仍有進步空間。艾瑋昂強調,台灣政府指稱台灣受到資訊戰影響,卻沒有決心要改善,呼籲台灣政府及各政黨,應在總統大選前提出改善方案,否則對台灣民主是極大風險。
陳鈺馥
2023-05-04
克里姆林宮遇襲 莫斯科市府:即日起禁飛無人機
克里姆林宮遭無人機襲擊後,莫斯科市長索比亞寧在Telegram發文表示,自5月3日起莫斯科禁止放飛無人機。 (路透) 相關新聞請見: 直搗克里姆林宮!2無人機轟炸屋頂畫面曝光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俄羅斯3日指控烏克蘭政府以無人機攻擊克里姆林宮,企圖暗殺總統普廷,不過烏克蘭隨即否認,宣稱克里姆林宮並非他們的攻擊目標。莫斯科市長索比亞寧在Telegram發文表示,自5月3日起莫斯科禁止放飛無人機。 克里姆林宮新聞處發布新聞稿表示:「基輔政權在5月3日凌晨,試圖用無人機打擊克里姆林宮的俄羅斯總統官邸。2架無人機成為克里姆林宮鎖定的目標,在軍方和特別服務部門使用雷達控制系統,採取的及時行動後,這2架無人機已被擊落。」 在克里姆林宮墜落的無人機和四濺的碎片,沒有造成人員受傷和財務損失。克里姆林宮新聞處表示,在無人機試圖襲擊克里姆林宮時,普廷不在克里姆林宮,因此他沒有受傷,他的工作表沒有變化,繼續正常進行。 而在克里姆離宮遭無人機攻擊後,索比亞寧說,「決定自5月3日起,禁止在莫斯科放飛無人機,國家機關批准使用的不在此列」,並強調,「請大家注意,未經授權放飛無人機的行為違法,需為此承擔行政和刑事責任」。 俄國「國家杜馬」(俄國立法機構)主席沃洛金表示,對克里姆林的恐怖襲擊事件,是對俄國的襲擊,應該把基輔政權列為恐怖組織,不可能與澤倫斯基政權有任何談判,並將要求使用可以制止和摧毀基輔政權的武器。
盧永山
2023-05-04
總統當選人貝尼亞︰巴拉圭將在國際當台灣代言人
巴拉圭總統當選人貝尼亞昨透過推特回覆總統蔡英文祝福,強調將強化兩國兄弟情誼與合作關係。 圖為貝尼亞在大選投票情形。(取自貝尼亞推特) 〔駐日特派員林翠儀、記者呂伊萱/綜合報導〕巴拉圭總統選舉受到國際媒體空前矚目,總統當選人貝尼亞接受日本朝日新聞專訪時強調,巴拉圭將在國際社會成為台灣的代言人,並強調與中國建交毫無吸引力。另,對於台、巴兩國關係,貝尼亞當選後推文強調,「將繼續加強我們兩國之間的歷史性兄弟情誼與合作關係」。 接受日媒專訪 稱與中國建交毫無吸引力 貝尼亞是在選前的四月廿七日接受朝日專訪。報導指出,巴拉圭是台灣在南美洲僅存的邦交國,由於大選結果將左右巴拉圭與台灣的邦交能否延續,受到國際矚目。貝尼亞則在四月卅日大選勝出,將成為巴拉圭一九八九年民主改革以來最年輕的總統。 對於在野黨候選人暗示若當選將與中國建交,貝尼亞在訪談中表示,這是一個重大錯誤,巴拉圭必須繼續與台灣維持外交關係,他認為這也是巴拉圭社會的共識。巴拉圭愈來愈需要考量如何對世界做出貢獻,只有與台灣而不是中國建立關係,才能對國際社會做出貢獻。 經濟學家出身的貝尼亞也談到中國經濟利益問題。他表示,巴拉圭有四分之一的貧困人口,但他認為與中國建交並不能減少貧困,減少貧困需要實施良好的公共政策,透過擴大教育和醫療系統提高人力資本,迄今台灣在這方面對巴拉圭有相當大的貢獻。貝尼亞強調,巴拉圭與台灣共享民主價值觀,未來不僅要繼續維持與台灣的關係,還要加強關係,希望在國際社會成為台灣的代言人。 近廿年來,中美洲巴拿馬、哥斯大黎加、薩爾瓦多相繼與台灣斷交,轉投中國懷抱;這些國家的貿易量增加,城市裡有中國資金建造的龐大建築物,這對巴拉圭難道沒有任何吸引力?貝尼亞篤定地表示,「毫無吸引力」。貝尼亞表示,身為國際貨幣基金(IMF)的經濟學家,他一直在觀察非洲的狀況,很清楚中國具有龐大影響力,但這些國家從未變得富裕。他還指出,中國是巴拉圭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但巴拉圭的出口正致力於從第一級產業轉型為第二級產業,若被納入只需要第一級產業製品的中國市場,將使巴拉圭的產業轉型變得困難。 回覆蔡總統致賀 決續強化歷史性兄弟情誼 外交部昨表示,我駐巴拉圭大使韓志正除了第一時間轉達蔡總統祝賀,也已在巴拉圭時間一日晚間會晤貝尼亞,當面表達我國祝賀之意。 蔡總統透過推特祝賀貝尼亞當選,並表示期盼兩國邦誼持續深化友好。貝尼亞昨也透過推特回應表示,「非常感謝蔡總統的美好祝福,我們將繼續加強兩國之間的歷史性兄弟情誼與合作關係」。
林翠儀
2023-05-03
G7峰會暖場 岸田7日訪南韓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預定七日訪問南韓,與南韓總統尹錫悅舉行高峰會,美日韓峰會也將接著於五月中旬舉行,積極鞏固抗中陣線。圖為尹錫悅三月訪問日本,岸田在首相官邸接待。(美聯社檔案照)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日韓關係持續回溫之際,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七日訪問南韓的行程安排已幾近底定,之後配合十九日於日本廣島舉行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高峰會,美日韓將舉行領袖會談,三方深化合作腳步加快,明確展現鞏固陣線的積極態度。 日本共同社一日引述相關人士報導,岸田七日至八日對南韓進行就任後首次訪問一事已基本敲定,岸田將與南韓總統尹錫悅舉行會談,確認加速旨在改善兩國關係的措施。這將是重啟兩國領袖互訪的「穿梭外交」的首個舉措,岸田希望藉由在尹錫悅三月訪日後不久即回訪,來落實促進兩國領袖對話。此次日韓峰會將基於北韓核武與飛彈開發進展,商定強化日韓安全保障合作;為了威懾北韓,還將確認日美韓三國合作的重要性。 日本首相上次訪韓是在二○一八年二月,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出席平昌冬季奧運會開幕式。上次以「穿梭外交」方式訪韓,則是日本民主黨首相野田佳彥二○一一年十月的出訪。 另據路透報導,美國政府官員透露,將於G7廣島峰會期間舉行美日韓領袖會談,預計將就對抗擴張霸權的中國、研發飛彈的北韓等議題討論強化合作。共同社則指出,自三月以來,日本企業與中央及地方政府的網站頻頻遭到網路攻擊,日本學者認為,這可能是在發動全面攻擊前的試探行動。內閣網路安全中心(NISC)表示,日本做為G7峰會主席國,有可能成為目標,已提醒相關機構提高警惕。 尹錫悅結束訪美行程,強化韓美同盟態勢,來自中國的反彈也在增加。南韓「韓民族日報」引述專家看法指出,東北亞兩大陣營對立已是無法避免的時代趨勢,俄中朝(北韓)的聯合愈趨鞏固,也會強化美日韓的同盟關係,希望遏制北韓威脅的南韓政府,不大可能再採取親中立場。 尹錫悅上週和美國總統拜登達成協議,將加強在朝鮮半島部署戰略資產,連日來引發北韓官方不滿反擊。北韓官媒連續第三天開嗆,朝中社一日再透過專家評論方式,痛批美韓此舉將朝鮮半島緊張局勢升級到「核戰爭」邊緣。
陳成良
2023-05-02
«
1
2
3
4
5
6
7
8
9
10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黃國昌潑糞林右昌
沈榮欽
這樣還是公平得多
陳怡凱
《寂靜的春天》瑞秋.卡森
李筱峰
淡水阿吉
蕭瑩燈
恩將仇報比較可怕
林智群
「台灣地質第四紀之父」林朝棨
李筱峰
我們的下場是什麼?是退守到台灣來
陳怡凱
無一例外全部跟中國翻臉
周布雅
為什麼高嘉瑜不是吳欣岱?
陳銘堯
請問郭董:你的小型反應爐多大?
吳海瑞
黃國昌邏輯思考和館長差不多
李忠憲
台灣高鐵訂購日立東芝最新車輛
東京 博士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進階搜尋
請選擇類別
全部
鯨魚觀點
笑談人生
時事新聞
文章連結
資料庫
請輸入作者姓名
請輸文章標題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