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二三」紀念什麼?

 

兩個老藍男和一個老雜色男,粗魯的把紀念「八二三砲戰」音樂會當舞台,湊成三人同框的新聞,但他們對「八二三」的認識,卻只限於黨國宣傳,胡亂起鬨。

國民黨宣傳,重點在中國砲擊的突然與密集,絕口不提政治影響。老共用三萬至四萬發砲彈,炸死兩名中將、一名少將,和其他一百四十七人死亡,正在金門視察的國防部長俞大維受輕傷,在軍事上算失敗。

但在政治上,「八二三」徹底打破了蔣介石的反攻大陸夢。他以民心士氣很重要為詞,拒絕撤離金門與馬祖,但被迫向美國承諾不以武力反攻大陸。因為他受條約約束在先,對中國大陸用武必需獲美國同意,所謂「三分軍事,七分政治」只是應付內部的口號。

「八二三」也突出美國對台澎與金馬地位的區別。「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只保台澎,不包括金馬,因為金馬一直是中國領土,台澎是美國打敗日本所奪得,依和約,其地位未定,因此,在砲戰期間美軍運補與護航不進入三海里領海範圍,讓蔣介石極為不悅。

因為蔣介石知道美軍協防不包括外島,二十七日他緊急要求美國宣佈軍事協防外島,及提供八吋榴彈砲。美軍顧問團建議提供十二門這型大砲,並決定由琉球基地撥運,九月十九日,三門八吋榴彈砲運交金門,中國在二十四日便宣佈單打雙不打策略。

中央情報局在八月二十六日提出的分析,認為中國砲擊金門,目的在試探美國與國民黨政府對外島的態度。但從事實演變看,中共更急於要逼美國跟它打交道:九月十三日,經美國提議,十八日雙方便舉行大使級會談,蔣介石對「八二三」的發展感到失面子,這些混咖卻搞紀念,有沒有搞錯?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鏗鏘集》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王景弘

王景弘
王景弘曾任《聯合報》記者、選述委員、駐美特約撰述、紐約《世界日報》編譯、《經濟日報》駐美特派員、《聯合報》駐華府特派員,以及《台灣日報》主筆。著作有《採訪歷史:從華府檔案看台灣》、《杜勒斯與台灣命運》……。目前每週在《自由時報》撰寫〈鏗鏘集〉專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