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一小步

 

蔡易餘立委主張要將「國家統一」四個字修改為「因應國家發展」。圖/擷自蔡易餘臉書

蔡易餘立委主張要將「國家統一」四個字修改為「因應國家發展」。圖/擷自蔡易餘臉書

 

 

「武漢瘟疫」沒有打倒台灣,反而使台灣人國家光榮感,大幅提升,國際知名度更是上揚,民進黨也突然甦醒過來。

上週,兩岸關係條例修法,一讀通過,將第1條,26之1條,以及第63條的「國家統一前」字樣廢除,改為國家發展,中共國台辦面對民進黨突來一擊,已經開始大呼小叫,如喪考妣,並且把民進黨一小步,視為法理台獨的紅線,國台辦大呼小叫,看起來好像很喜歡被台灣「捅一刀」,所以民進黨提案立委蔡易餘建議,「喜歡被台灣統,就主動交出政權」,其實,中共心裡清楚,以小吃大不可能,台灣留下這些「統一」曖昧文字,最後就是「大的一方吃掉小一方」而已,不利台灣,卻有利「中共國」併吞台灣,中共還可以名正言順說,台灣喜歡被統。

中共國從1949年建政以來,新的紅色中國憲法到2018年,已經經過五次修憲,但是,卻用武力脅迫台灣的中華民國,不可以修憲或制憲,只要動到憲法,就是法理台獨,就要開戰,而無法修憲或制憲,台灣就會永遠處於「不正常國家」狀態,國家認同錯亂分裂,皆因一部破爛憲法引起,台灣長期自困愁城,就無法被國際接納,這才是台灣真實的困境,憲法破爛的主要原因,國民黨為了二戰結束後,讓老美相信國府是民主政府,得到奧援,1946年在南京演出一齣制憲大戲,剛脫離日本殖民統治的17位台灣菁英,也被緊急召到南京,演出這場戲,沒想到一回台灣就碰上228事件,很多菁英被視為叛逆,丟掉生命,例如花蓮的張七郎父子三人,以及林連宗。

黨國控制下,製造的憲法,當然乏善可陳,不若美國憲法,黨派尚無痕跡,所以制憲者可以毫無私心,以人民為主,弄出最合乎時代社會的憲法,更以補白方法讓未來的人,可以用修正案填補缺失。

中共腦子很清楚,喊台獨根本就是假議題,事實上,不管是台灣或中華民國台灣國,已經實質獨立超過70年,只要經過人民共識,制定新憲法,台灣立即可以被國際社會接納,而中共國當然沒有理由阻擋,唯一歪曲的理由,就是利用金錢收買聯合國,或收買邦交國,把台灣屬於中國,列入附帶條款,或惡意曲解2758號決議文,把台灣置於中國之下。

對於民進黨的修法提案,過去主張統一的國民黨默不出聲,民眾黨的反應也很淡定,只剩下少數紅色跳樑小丑,還叫囂幾聲,國民黨支持度剩下9%,比起民眾黨11%更糟糕,如果現在連這個進步一小步都反對,未來恐怕也會被民意海嘯推倒。

反攻大陸是無稽之談

小國併吞大國很難,過去,日本企圖以蛇吞象,吃掉中國,結局大家已經知道,這是普通常識,寫《常識》的美國開國作家潘恩說,「以一個小島想要永遠統治一片大陸,那是荒謬」,《常識》被稱為美國獨立建國聖經,獨立戰爭爆發,美國大陸軍白天對抗英軍,晚上研讀《常識》,潘恩在書中說,「大英帝國已經腐敗,不值得效忠,美國獨立是天理的召喚」,大陸軍中,不識字的人就聽識字的人朗讀,這本精神食糧使華盛頓打贏獨立戰爭。

所以,去掉「國家統一前」,只是回歸常識而已,民進黨已經確認,反攻大陸根本是無稽之談,台灣更不願被獨裁統治,或接受一國兩制的騙局,其次,就算中國人民明天就起身革命,推倒中共政權,台灣也不太可能派軍隊收服大陸,就算要派軍隊也是師出無名,國際也不會接受,這才是事實,說殘酷一點,70年來,中共國把14億人洗腦成共產黨人,這種人自願為奴,是否願意成為自由人,還由不得旁人做主,同樣的,中共黨官很清楚,要讓自由人放棄自由,做回奴隸也很難,除非以武力脅迫,或者慢慢用溫水煮青蛙洗腦法,例如中亞和中東歐幾個國家,脫離蘇聯後,並沒有走向自由,反而陷入中共經貿陷阱,又回到獨裁老路,因為,中共害怕孤單,很自然用金錢在世界上鼓勵專制獨裁,收買朋友。

依照1933年〈蒙特維多國家權利義務公約〉,台灣就是一個國家,反而,中華民國是一個失去99,99領土的舊國家,但是,這個國家的不正常在於一部不能用的憲法,在憲法之下,所有法令全部出現自我矛盾,例如用憲法臨時條款凍結土地和人民變更,這是天下最荒唐的事情,這部憲法強調人民有自由權利,卻又把國家統一,甚至三民主義至於自由之上,但是,七十年下來,這部以一個人之尊的國父遺教,弄出來的破憲法,還禁止挑戰,照理說,要讓台灣國家回復正常的唯一方法,就是中華民國回到他法定領土金馬列島,至於這一國是否向紅色中國投降,與台灣無涉,而台灣應該以新憲法,新國家的面目問世,如此以來,才不會陷入中華民國台灣國,或者台灣中華民國的困境。

人民給予民進黨政府連任機會,因為老百姓知道建立新憲法,是台灣國家正常化第一步,而把「國家統一前」文字拿掉,正好是這一大步的開始。

< 資料來源:《民報》【專欄】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洪博學

洪博學
曾任報社總編輯、國際公關公司主管,著作有「蔣介石支持台獨」、「籠蛇爭霸中國」等書,現為自由作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