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中國的「孤島經濟」

 

近日中國經濟學家格隆指出,中國經濟出現「外循環」中的「三個趨零」現象,可能真的要成為「孤島經濟」,而被迫進行「內循環」了,並且發生了「結構逆轉性的長期變化趨勢」。中國經濟疫後復甦乏力,各種經濟泡沫瀕臨破裂,美國信評機構穆迪調降其主權信用評等展望為「負向」,但是外界的觀察總是隔一層紗,不如中國敢言的經濟學家由內透視所得到的真相。中國經濟的病灶嚴重,必須進行根本改革,但是在習近平強硬的極左路線下,注定是不可能的任務。

本名為陳守紅的中國著名經濟學家格隆,近似發布影片稱,中國經濟「外循環」中有3個歸零現象,呼籲民眾要小心。(影片截圖)

 

格隆點出的外循環「三個趨零」現象︰第一是「人趨零」,在武肺疫情大規模爆發前的二○一九年第一季,從境外到中國旅遊的人數有三七○多萬人;但二○二三年第一季僅五.二萬人,而且這五.二萬入境遊客中,有五十六%來自香港,有二十二%來自澳門,來自其他國家的真正老外,僅約一萬人;第二是「航班趨零」,疫情之前,中美兩國之間往來的航班,一天平均超過一百航次,現在每天航班只有四至六班,「基本趨零」;第三是「錢趨零」,去年第一季,外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額是一○一二億美元,今年第二季,外商對中國企業投資卻只有四十九億美元,為一九九八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值。換言之,經濟發展的三大動能:人流、物流、金流,外部的挹注幾乎流失殆盡,只能靠內需消費支撐。然而,中國疫後的內需消費嚴重萎縮、房地產泡沫岌岌可危、地方債幾近爆表等,尤其在全球普遍發生通膨時,中國卻逆向出現通縮跡象,不但無法建構強韌的「內循環」,更可能重蹈日本經濟失落三十年的覆轍。

事實上,中國經濟飛奔三、四十年,如今力氣用盡,需要休養生息,固為必然趨勢,然而其由盛而衰,急轉直下之快速,並且由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淪為孤島經濟,仍令人深感訝異。當前中國經濟衰竭必須歸咎於習近平主政後,放棄鄧小平「韜光養晦」、「不稱霸」路線,對內改採「國進民退」,變相將民企收歸國有,使經濟失去自由競爭的創意與活力,對外則編造「中國夢」,打著民族偉大復興旗幟,企圖與美國爭鋒,營造「東升西降」盛世。習近平路線的逆向行駛,引爆美中對抗,失去經濟發展最大的外部奧援,更由於將國家資源大量用於建軍、維穩,無力挹注經濟,加上受到自由世界抵制,「脫鉤」、「去風險」成為自由世界降低對中國依賴的主流趨勢,於是中國經濟像洩了氣的汽球,再也無法在空中飛翔。由此可見,中國經濟崩壞的癥結在於習近平錯誤的治國路線。據了解,一九七九年鄧小平訪美時,被詢及何以重視與美國關係,鄧回應,「回頭看看這幾十年來,凡是和美國搞好關係的國家,都富起來了」。這句話扼要點出了鄧小平之所以採行改革開放,促成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精髓。

對中國而言,鄧小平推動「改革開放」確實有功,但是經濟鬆綁,政治卻依然緊抓不放,在八九民運時,甚至動用軍隊屠殺學生、工人、市民等,造成六四天安門慘劇。中共對權力的壟斷,不但使得自由世界對中國透過經濟成長帶來民主改革的期待落空,反而讓中國國力的增強成為建構數位獨裁與對外擴張的物質基礎,加上習近平個人強烈的獨裁野心與意識形態的偏執,導致今日中國與自由世界對撞,形成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的重大威脅。習近平主政後,極力訴求民族主義情緒,小粉紅、外交戰狼到處出征、引戰,戰機艦在南海、台海、東海耀武揚威,顯然意在滿足民眾洗刷「百年國恥」,成為「強國人」的心理。中國的王道文化講究「以德服人」,但習近平的大中國卻是「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霸道作為,尤其,對於所謂「血濃於水」的台灣更是「照三餐」施以軍機艦騷擾,完全罔顧台灣是一個自由、民主、多元包容的獨立國家。中國如此的作為與意圖,引起自由世界的反彈與對抗,造成中國經濟陷入當前的困境,企圖以自力更生方式的「內循環」脫困,注定會以失敗收場。

當前中國的淪落,主要為習近平及中國共產黨的責任。可怕的是,習近平還活在馬克思以暴力推動世界革命的時代,將全球畫分為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對抗;他一再強調的「莫忘初心」,實質上就是要建立一個在中共一黨專政下的社會主義中國,並建構出與資本主義世界截然不同的價值與制度,形成中國主導的新國際秩序。中國的內憂外患證明,獨裁專制國家的衰敗,主要係由無法監督制衡的獨裁者與統治集團所造成;因為與外國經濟、軍事對抗產生的外循環「三個趨零」現象,顯示中國敗象已露,習近平路線的徹底失敗。值此中國崩壞之際,習近平顯然仍不改社會主義與爭奪霸權的「初心」,依舊堅持與自由世界的強硬對抗、衝撞,中國因此畫地為牢,陷入孤島經濟困局,顯然找不到救命的仙丹妙藥了。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