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笑談人生
鯨魚影音
首頁
最近更新
鯨魚觀點
時事新聞
台灣政治
國際大事
財經資訊
體育娛樂
藝文活動
綜合新聞
笑談人生
關於我們
鯨魚影音
首頁
作者相關文章 - (孫宇青)
孫宇青相關文章
魯比歐劃紅線:美國是太平洋國家 不會放棄參與相關事務
魯比歐強調,美國是太平洋國家,不會放棄參與太平洋事務。(美聯社)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美國國務卿魯比歐21日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強調,美國是一個太平洋國家,美國將繼續保持在這個地區的存在,這是美國的一條紅線。魯比歐堅定表示,美國「不會放棄身為一個太平洋大國對地區事務的參與」。 魯比歐在社群平台X接受記者赫瑞吉(Catherine Herridge)的訪問中談到川普政府對中國的立場,指中國像俄羅斯一樣都是世界大國,但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軍事力量正在快速發展,「我們必須與中國保持關係,儘管我們的看法並非總是一致」。 魯比歐說,美中在某些方面是競爭者,在其他方面則是直接的對手,從拜登政府以來,美中的溝通實際上比美俄溝通要好,「這種溝通在外交政策方面,已有一定的成熟度」。 然而,中國在關鍵的稀土礦產、供應鏈的關鍵組成部分等許多方面都佔據主導地位,中國還透過經濟脅迫將印太地區的許多國家變成它的「附屬國」,「美國絕對不會接受這種狀況」。 魯比歐強調,日本對充當附屬國沒有興趣,日本、南韓、菲律賓、澳洲都是美國的親密盟友,「他們都不願意成為(中國)附屬國。越南也沒有興趣在中國勢力範圍內當一個附屬國,「我們不會生活在對我們經濟至關重要的東西被中國人控制和劫持的世界,這樣做就是貨真價實的愚蠢」。 此外,魯比歐也提到中國在雙邊經貿關係的不平等問題。多年來,中國企業幾乎可以在美國經濟中為所欲為,「我們允許他們在美國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情,但美國企業卻在中國實際上什麼都做不成」。 如果中國允許美企進入中國營運,只是因為中國要竊取他們的智慧產權,接著讓美企破產,再讓中企取而代之。川普政府決心要解決這種不公平現象,「這就是為什麼川普總統總是在講對等的問題」。 在談到COVID-19病毒是否來自中國武漢實驗室時,魯比歐表示他一直都是這麼認為,「常識告訴人們發生這種事故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他說,中國花了許多年尋找病毒,進行病毒功能增強研究,甚至得到西方的資助。他也提到,中國甚至嘗試了解這種病毒侵入人體會有什麼結果,「中國做這些事的目的可能就是為了做出疫苗」。
孫宇青
2025-02-22
美國會兩院跨黨派議員提案 反對中共施壓各國接受對台主張
美國聯邦參、眾議院多位重量級跨黨派議員21日聯合提出決議案,反對中國共產黨施壓美國及其他國家接受其對台灣擁有主權的行動。(法新社)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針對中國愈發利誘或脅迫各國接受其台海兩岸主張,美國聯邦參、眾議院多位重量級跨黨派議員21日聯合提出決議案,反對中國共產黨施壓美國及其他國家接受其對台灣擁有主權的行動,決議案還確認美國的「一中政策」及夥伴的類似政策,並不等同於中共的「一中原則」。 《美國之音》(VOA)指出,這項跨黨派、跨兩院決議案的領銜提案人是眾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亞太小組委員會主席、加州共和黨聯邦眾議員金映玉(Young Kim),「中共持續扭曲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以合理化其對台灣的主權主張。毋庸置疑的是,美國不承認『一中原則』,也不允許中共限制台灣發聲及壓迫台灣的自由」。 金映玉表示,她感謝眾院及參院不分黨派同事與她一起,「支持我們在台灣的那些愛好和平的朋友,他們值得在國際組織裡擁有一席之地」。 這項決議案旨在反擊中國的虛假敘事,即宣稱聯大第2758號決議是代表中國對台灣擁有主權的國際協議,確認美國的「一中政策」並非、也向來都與中共的『一中原則』不同,同時反對中共阻止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的作為。 決議案在眾院的共同提案人包括外委會首席民主黨成員貝拉(Ami Bera)、眾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共和黨籍主席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以及該委員會首席民主黨成員克利什納穆希(Raja Krishnamoorthi)。 在參院,共同提案的包括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里契(Jim Risch)、外委會首席民主黨籍成員夏亨(Jeanne Shaheen)、共和黨籍參議員芮基茲(Pete Ricketts)以及民主黨參議員昆斯(Chris Coons)。 里契在聲明中表示,「美國不承認中國對台灣的主權宣示。中國政府又一次企圖欺騙世界並為自己的目的顛覆聯合國,但我們已看到這些惡意手段,也支持我們在台灣的朋友」。 夏亨指出,「北京阻止台灣有意義參與聯合國的企圖,進一步侵蝕國際社會對台灣的支持,此一不分黨派決議案表明,美國不會允許此事發生。要說清楚的是,聯大第2758號決議並未定義台灣的政治地位、不決定各國如何與台灣交往,也不應該阻止台灣有意義參與聯合國機構」。
孫宇青
2025-02-22
美日韓外長籲台海和平 挺台參與國際組織
南韓外交部長趙兌烈(左起)、美國國務卿魯比歐、日本外務大臣岩屋毅15日舉行三人首次會談,重申堅持北韓無核化承諾,並強調捍衛台海和平穩定重要性,以及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歐新社) 韓外長︰韓美同盟 比韓中關係更重要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美國國務卿魯比歐、日本外務大臣岩屋毅和南韓外交部長趙兌烈,十五日在德國「慕尼黑安全會議」場邊首次會談,重申三國不可動搖的夥伴關係,重申推動北韓無核化的承諾,並強調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反對片面以武力或脅迫改變現狀,同時也首度表明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與適當的國際組織。值得注意的是,趙兌烈當日出席亞洲安全會議時更表明,韓美同盟比韓中關係更重要。 魯比歐要求韓日 就中國問題與美合作 這是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以來,美日韓外長首次進行會談。美方重申對日韓兩國的防衛承諾,並致力透過美韓和美日同盟加強嚇阻,強烈反對以武力或脅迫手段改變南海等印太地區現狀,致力維護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而維護台海和平穩定是國際社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的因素,鼓勵和平解決台海問題。南韓外交部一名負責人表示,美方在會上說明其對中國問題的既有立場,並呼籲韓日繼續就相關問題與美國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三人表明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與適當的國際組織,是三國外長會談首度納入這類聲明。川普和日本首相石破茂本月七日在華府會談的聯合聲明也提到支持台灣加入國際組織,不過,南韓外交部一名負責人強調,韓方尊重「一中」的立場不變,因此要求在聲明中加入「適當」一詞,意味支持台灣參與非政府間國際組織活動。 此外,三國外長亦重申應依據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實現北韓無核化,對北韓的核武、飛彈、與俄羅斯強化軍事合作、加密貨幣盜竊在內的惡意網路活動等行動表示嚴正關切,並強烈警告不會容忍北韓對美日韓本土的任何挑釁與威脅,矢言維持及加強國際社會對平壤的制裁。三人還表示,將致力於立即解決被(北韓)綁架者、被拘留者、未遣返戰俘及失散家庭等問題。 三人另提到將致力透過開發美國實惠可靠的能源與自然資源,以強化能源安全合作,尤其是液化天然氣。三人也承諾強化關鍵及新興科技領域合作,包括人工智慧(AI)、半導體、量子科學、網路安全、生物科技及資通訊產業,同時重申對自由、公平全球經濟秩序的承諾,堅決反對經濟脅迫與不公平貿易,「肩並肩反對任何破壞民主制度、經濟獨立和全球安全穩定的行為」。魯比歐和趙兌烈同日也舉行雙人會談,兩人觸及關稅議題,但並未討論南韓分擔駐韓美軍防衛費。 趙兌烈十五日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有關亞歐安全的會議時,明白指出美國是南韓不可替代的同盟,中國則是近卅多年來的最大貿易夥伴,但「同盟和夥伴關係是兩碼事,不應有絕對對等」,對南韓而言,韓美同盟重於韓中關係,若美中因戰略競爭迫使南韓必須做出某種決定,韓方將基於「美韓共同防禦條約」精神行事。
孫宇青
2025-02-17
白宮新聞秘書:武肺病毒源自中國實驗室是「可證實的事實」
白宮新聞秘書李威特1月31日表示,川普在首任期間就曾說COVID-19病毒有可能源自中國武漢的實驗室,但當時遭記者群起嘲諷,現在拜登政府指示CIA做出的結論顯示,實驗室一說確實是「可證實的事實」。(法新社)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美國白宮新聞秘書李威特(Karoline Leavitt)1月31日在記者會上指出,中央情報局(CIA)日前解密的文件顯示,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病毒更可能源自實驗室,這是一個「可證實的事實」(confirmable truth),但拜登政府「出於某種原因」不讓美國人民知曉。 拜登政府在任期尾聲指示CIA對武漢肺炎起源做出結論,而CIA根據病毒的傳播情形、病毒的科學特性,以及中國病毒實驗室的工作和條件等情報進行分析,認為病毒源於實驗室比自然起源更有可能,但也坦承由於中國始終不願配合調查,因此對結論信心不高。 該報告在CIA新局長雷克里夫1月25日上任後獲得解密公開,旋即引發討論。 在31日的白宮記者會上,李威特被問到總統川普將如何回應CIA的報告,以及是否會影響對中國的新關稅措施時表示,「我想指出的是,幾年前,當我在白宮新聞中心工作時,川普總統曾在這個講台上向美國人民說明COVID-19的情況。他表示,病毒很可能來自中國武漢的一個實驗室」。 然而,李威特繼續說道 ,「這個房間裡的許多人因此嘲笑他,說他在散布陰謀論。他並沒有。我們現在知道這是『可以證實的事實』。拜登政府本來有機會讓美國人民知道這一點,但出於某種原因他們選擇不這樣做」。
孫宇青
2025-02-01
彭斯訪台 籲川普續挺台灣
賴清德總統(右四)昨接見美國前副總統彭斯(左四),感謝他深化台美關係的貢獻,期盼未來台美夥伴關係更加堅實,雙方在經貿和產業等領域有更多交流。(總統府提供)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首度訪問台灣的美國前副總統彭斯,十七日在台北出席論壇活動時重申,美國不會放棄太平洋盟友,呼籲即將在廿日就任的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繼續支持台灣,應對中國吞併威脅,更警告一旦美國削減對台支持,可能會在亞太地區引發核武軍備競賽。 美若削減對台支持 恐引發亞太核武軍備競賽 彭斯十六日抵台,十七日在台北出席台北語文學院(TLI)與美國普渡大學研究基金會(PRF)簽署全球聯盟合作備忘錄的活動,並發表演說。他開場即表明,很高興終於有機會訪台,十分欽佩台灣人民守護自由,也承諾會一直捍衛自由民主的台灣。彭斯接著話鋒一轉,擔憂台灣若遭中國控制,畏懼中國的亞洲國家將不再對美國的嚇阻力抱持信心,「最終各國會覺得他們別無選擇,只能發展自己的核武庫」。 彭斯指出,中國併吞台灣的目的之一是控制半導體供應,進而掌握高科技產業供應鏈核心,最後就能左右各國決策,影響層面絕非僅止於貿易。因此,川普新政府和世界各地熱愛自由的國家,更應重申挺台承諾,為台灣提供自我防衛和維護自由所需的一切;除了軍事支持,現在更是美國與台灣展開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的最佳時機。他強調,他訪台也是試圖反擊「疑美論」,期盼台灣人民不要懷疑美國堅定支持台灣的決心,「我堅信,美國永遠不會拋棄太平洋盟友」。 彭斯表示,在美國領導階層數十年來對中國侵犯人權和其他問題「視而不見」後,他和川普在任內「改變美國全國上下對中國的共識」。他也敦促川普向全世界保證,這個強硬路線將持續下去,並且「為了美國和我們所有太平洋盟友的安全,以及自由與繁榮的未來,美國將與台灣站在一起」。 據了解,先訪香港的彭斯是臨時決定訪台,目的是告訴台灣人民,美國視台灣為盟友,不會容忍在香港發生的事在台灣重演。
孫宇青
2025-01-18
美前副總統彭斯訪台 重申美國不會放棄太平洋盟友
美前副總統彭斯17日在台北出席論壇並發表演說。(法新社)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美國前副總統彭斯17日在台北表示,美國不會放棄太平洋盟友,即將上任的川普政府應重申美國為台灣提供自衛協助的承諾。 《路透》報導,在川普首任總統任內擔任副手的彭斯16日首次訪問台灣。彭斯表示,他為印太地區有一個和平的未來祈禱,「我堅信,美國永遠不會拋棄太平洋的盟友,我也呼籲華盛頓新政府及世界各地熱愛自由的國家,緊急重申我們的承諾,為台灣提供捍衛自我及自由所需的支持」。 彭斯繼續提到,除了軍事支持外,川普新政府還應該開始與台灣進行自由貿易協定談判,這是台灣政府長期以來一直尋求的雙邊協議。 彭斯補充道,美國共和、民主兩黨達成廣泛共識,即中國是美國及其盟友本世紀面臨的最大戰略和經濟威脅,「雖然近年來美國對中國的看法發生很大變化,但我可以向你們保證,有一件事沒有改變,那就是美國人民對台灣人民的深深尊重和支持」。 在「川普-彭斯」時代,美國為台灣提供強而有力支持,包括使軍售正常化。然而,即將回鍋白宮的川普在去年競選期間,多次指責台灣竊取美國半導體製造生意,還呼籲台灣針對美國提供防衛支持「付費」,讓台灣方面深感不安。 美國《國會山莊報》稍早指出,彭斯此行是受民間組織邀請,先訪問香港再訪台。彭斯17日將與科技界領袖會面,並出席台北賓館舉行的晚宴。消息人士指出,彭斯決定增加台北行是為了「親眼了解情況」,並提醒台灣人民,美國是台灣的盟友,不會允許香港發生的事情在台灣重演。 彭斯也預計與總統賴清德、副總統蕭美琴會晤。
孫宇青
2025-01-17
上任13天 韓悳洙被彈劾 換副總理代總統
南韓代總統韓悳洙廿七日遭國會彈劾,成為憲政史上首位遭彈劾的代總統。(美聯社) 崔相穆代行總統職權 身兼三職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南韓國會將總統尹錫悅彈劾後十三天,廿七日再以拒絕任命國會提名的三名憲法法院大法官為由,成功彈劾代理總統職務的總理韓悳洙,使韓悳洙成為南韓憲政史上首位被彈劾的代總統。韓悳洙稱尊重國會表決結果暫停職務,總統職權交由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崔相穆代行。崔相穆隨後表示,政府將盡一切努力克服政局動盪。 相對多數表決 執政黨抗議 儘管執政黨國民力量黨杯葛彈劾動議,但在共同民主黨等在野一九二名議員支持下,跨越過半數一五一票的同意門檻,通過彈劾韓悳洙。根據南韓憲法,彈劾總統需要國會全體議員的三分之二同意,但彈劾其他職務官員僅需全體議員過半同意。國民力量黨認為彈劾韓悳洙是針對「代總統」,應依彈劾總統規定辦理;議長禹元植則稱彈劾韓悳洙是針對其「總理」身分,因此僅需過半議員同意。國民力量黨不滿禹元植說法,在表決前離場抗議。 股市跌三天 韓元連貶四天 彈劾韓悳洙動議通過後,國民力量黨堅稱通過門檻過低,已提出權力糾紛仲裁,並申請針對彈劾案的臨時禁制令。韓悳洙則稱尊重國會表決,承諾暫停代總統的職務,以免增加混亂和不確定性,並等待憲法法院針對彈劾案的裁決。受政局不穩影響,南韓股市至廿七日連三日下跌,韓元連四日貶值,一度跌至一四八七.一韓元兌一美元,創下二○○九年全球金融海嘯危機以來新低。 南韓領導層真空加劇 新任代總統崔相穆已與聯合參謀本部議長金明秀通電話,指示聯參加強戒備,以免北韓藉機發起挑釁。他也要求代理國防部長金善鎬加強全軍戒備,指示外交部長趙兌烈與美、日等國保持密切溝通,同時要求行政安全部維護社會治安秩序。此外,崔相穆也向全國發表談話,稱當務之急是使國政混亂最小化,政府將全力確保國防、經濟、治安秩序不受影響。 應會任命國會推選三大法官 分析指出,韓悳洙下台可能加劇南韓領導層真空,崔相穆將身兼三職(代總統、代總理及企劃財政部長),預料可能會以保守的方式行使代總統職權,但為了穩定政局,應會任命國會推選的三名大法官,以免共同民主黨提出更多彈劾動議。 憲法法院已開始審理尹案 南韓憲法法院廿七日舉行尹錫悅彈劾案首次庭前會議,確認彈劾議決書上的彈劾理由,包括宣布戒嚴、發布戒嚴布告令(第一號)、動用軍隊和警察妨礙國會活動、動用軍隊擅自查抄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等,正式啟動彈劾案審理。第二次庭前會議將在下月三日舉行。 首爾抗議民眾高舉韓悳洙和本月稍早遭彈劾的總統尹錫悅的照片。(美聯社) 南韓國會議長禹元植(上)裁定,彈劾韓悳洙是針對其總理身分,僅需過半議員同意即通過,引起執政國民力量黨議員一哄而上抗議,在野共同民主黨黨魁李在明(下)則面帶微笑離開議席。(美聯社)
孫宇青
2024-12-28
印尼大選海外投票出現舞弊
印尼上月大選,海外投票的馬來西亞站出現舞弊,於三月十日重新投票。(歐新社資料照)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印尼總統大選二月十四日落幕,不料傳出海外投票的馬來西亞站出現監票委員偽造選票、操縱數據的行為,因此當地六萬多名印尼公民在三月十日重新投票,大馬警方特地派員監控。印尼官方計票結果預計三月中旬公布。 十日重投票 三月中公布結果 大馬及印尼媒體指出,在印尼大選結束後,吉隆坡選舉委員會(PPLN)的七名委員被控「在政黨代表遊說下竄改印尼選民名單」,已被停職並接受刑事調查。印尼選舉委員會(KPU)日前緊急更新選民名單,總共有六萬二二一七名印尼選民應在十日重新投票,其中四萬二三七二人在吉隆坡世貿中心投票,另外一萬九八四五人在其他一二○個行動投票箱投票。 印尼大選的海外投票在上月五日至十四日進行,有關違規和不法行為的報導源源不絕,尤其是「選舉監督委員會」(Bawaslu)指稱二月十一日在吉隆坡舉行的投票出現行政違規跡象,更引起廣泛關注。據了解,吉隆坡發現六萬兩千張未登記的郵寄選票,上面的地址查詢不到,還出現選票損壞、選民名單被竄改等問題。 KPU原本必須在初次投票結束後十天內重新舉行投票,但因物流問題延至本月十日。儘管出現延誤,KPU仍須在本月廿日前完成在吉隆坡的投票和計票程序,並對外公布結果。 事實上,這不是在吉隆坡舉行的印尼大選首次出現選舉舞弊。二○一九年大選時,KPU也在投票前三天發現數千張已蓋給特定候選人的選票,隨後為當地卅萬選民重新舉行投票。吉隆坡是印尼海外選民最多的城市,今年的大選共有近五十萬名合法選民,移工佔大多數。 印尼「移工關懷組織」此前便懷疑,有犯罪集團從大馬的郵政信箱偷取選票再出售。該組織執行董事蘇西洛(Wahyu Susilo)表示,他從二○○九年開始就建議KPU取消大馬的郵寄選票,以防止舞弊行為,但一切徒勞。 根據非官方計票結果,印尼國防部長普拉伯沃(Prabowo Subianto)在本次大選中得票率接近六十%,本月中旬公布的官方計票結果若確認當選,普拉伯沃將在十月就職總統。
孫宇青
2024-03-12
全球滲透 中國YouTube假頻道散播親中反美論
法國媒體調查指出,YouTube去年下半年出現十幾個「親中反美」的法語假頻道,以人工智慧生成的配音和照片,散布錯誤與垃圾內容,企圖形塑國際輿論。圖為這類假頻道之一「中國建構的地平線」(Horizons Bâtis en Chine)。(擷取自YouTube)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台灣在這次大選期間飽受中國資訊戰攻擊,包括透過大量假影片影響輿論。法國「世界報」(Le Monde)近日也揭穿中國的「皮影戲」(Shadow Play)伎倆,指社群平台YouTube去年下半年出現十幾個「親中反美」的法語假頻道,以人工智慧(AI)生成的配音和照片,散布錯誤與垃圾內容,企圖以新型的影響力作戰,形塑國際輿論。 中央社引述調查報導,這些YouTube假頻道一致對中國經濟、產業極盡讚揚。例如,擁有五萬人訂閱的「蘇菲解密」(Sophie decrype),即擅於利用聳動縮圖和標題吸引觀眾,如「拜登簽下美國經濟的死刑判決」、「普廷讓西方顫抖」等,藉此吹捧中國經濟策略,嘲諷美國害怕中國科技崛起,並揶揄使用美元及購買美債的國家都將沉淪;所有影片累計超過兩百萬觀看次數。 其他同樣採用「影片文章」方式對法語觀眾行銷中國利益的頻道,還包括「連結世界」(Monde connecte)、「地緣經濟脈動」(Pulsations geoeconomiques)、「360視角」(360 Vision)、「最後一刻」(Derniere Minute)等,且這些頻道之間也交叉宣傳以增加流量。 據了解,上述頻道有些以誇大且前後不一的論述強調中國產業的優勢,有些則聚焦國際地緣政治議題,主要立場為親俄羅斯和伊朗,同時抨擊美國。它們大多成立於去年下半年,不僅幾乎找不到製作方的聯繫方式,連「蘇菲解密」等頻道的大頭貼都是從網路上竊取,使用的也都是合成聲音。 可疑頻道由外包公司製作 金主難追蹤 澳洲智庫「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去年底發表的報告指出,二○二二年中開始,YouTube出現異常龐大的英語頻道,共有四五○○多部傳播親中反美言論的影片,累計七十三萬人訂閱與一.二億次觀看。 世界報接洽YouTube提供八個可疑的法語頻道,而其中七個已被註銷;目前仍難以得知幕後操盤手,推測是由外包公司製作,無法追蹤到上游金主。ASPI也指出,這些頻道更可能是接受北京指導、資助或鼓勵而運作的商業人士出面製作。
孫宇青
2024-01-30
英媒:明年40場選舉影響全球政治 台灣大選「壓力最大」
觀察家報指出,台灣選民明年1月將在強烈「外部壓力」下投票選出總統和立法委員。(路透)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英國衛報旗下《觀察家報》17日指出,明年全球將有破紀錄的逾40國舉行全國大選,這些國家佔全球人口40%以上,也佔所有國家國內生產毛額(GDP)很大一部分,個別或整體的選舉結果或許會助長獨裁者氣焰,但也有機會重振民主制度活力。其中,台灣總統暨國會大選堪稱「壓力最大」,可能引發美中升級對抗。 報導指出,來年的民主選舉「超級盃」,正值自由民主受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俄國總統普廷等獨裁者,以及匈牙利青年民主黨(Fidesz)等極右翼民粹政黨,還有委內瑞拉、查德等軍事政變策劃者攻擊之際。在多場選舉之中,有美、英、印度等最強大且富裕的國家,有南蘇丹等最弱勢國家,有俄羅斯、伊朗等最專制的國家,還有台灣、烏克蘭等「壓力最大」的國家。 下個月的台灣大選將是一場展現民主仍受到高度重視的選舉,堅定的人民將在強烈的外部壓力下,投出貨真價實的一票。如果立場傾向台灣獨立的民進黨再次勝選,惱火的中國可能升高軍事恫嚇,從而促使美國和區域盟友迅速介入。 與此同時,在烏克蘭與入侵的俄羅斯交戰之際,原定明年春季舉行的烏國總統大選可能延後,但選舉仍是一項值得採取的行動,除了可釋放內部緊張局勢和民眾不滿情緒外,更可表明即使國家慘遭俄國砲火轟炸,民主也不會被扼殺。 相較之下,俄國總統大選必定是「最虛假」的選舉,其盟友白俄羅斯緊隨其後。掌權將近25年的普廷已監禁、流放或根除所有競爭對手,他要爭取的第5個總統任期與其說是競爭,更像是帝王加冕。他的個人支持度一直位於高檔,也是因為俄國人民根本不認識其他政治領袖。 歐洲的奧地利、比利時、克羅埃西亞、芬蘭和歐洲會議會都將在明年舉行大選,人們普遍擔心民族及民粹主義、反移民、仇外政黨將在選舉中有所進展,複製義大利、芬蘭和斯洛伐克近期的選舉結果。另外,英國雖自豪於悠久的民主傳統,但過去一年卻經歷2任非經由大選產生的保守黨首相,且現在還不確定明年大選能否順利舉行。 到了明年底,全球目光都將轉向美國,將全球劃分為民主和專制陣營的現任總統拜登,若未能擊敗目前最有可能挑戰他的前總統川普,國際秩序可能朝威權和獨裁傾斜,從普廷到習近平等世界各地許多人,可能會認定「民主完蛋了」。 民主人權監督組織「自由之家」在今年報告中指出,雖然全球有35國的政治權利和公民自由有所下降,但也有34國整體有所提升。再者,獨裁者也不是永無過失或無懈可擊,貪腐的影響及注重政治控制而犧牲治理能力等,都彰顯獨裁政權有其極限,北京、莫斯科、伊朗德黑蘭等政權皆不例外。
孫宇青
2023-12-17
紐時︰中國假訊息亂大選 台灣民眾冷對令人憂
紐時警告,在台灣大選倒數之際,中國假訊息攻勢正大舉席捲台灣。(路透檔案照)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紐約時報廿六日報導,在中國對台灣的侵略企圖日益明顯之際,新一波假訊息攻勢正在明年一月大選之前席捲台灣。雖然台灣看似已做好應對準備,但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持續對抗,尤其台灣人民對假訊息的冷漠應對,令人憂心。 紐時在題為「台灣能否繼續抵抗來自中國的假訊息攻勢?」一文中指出,本月開始在台灣流傳的可疑影片顯示,蔡總統聲稱,政府參與加密貨幣投資「軟件」的開發,其中「軟件」一詞為中國常用語,且蔡總統的嘴形模糊,聲音也很陌生,刑事局因而判斷該影片是經由深偽技術生成,很可能由中國方面製作。 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持續對抗 多年來,中國一直利用不準確的論述和陰謀論來衝擊台灣資訊生態系統,試圖破壞民主制度,並分裂人民,以實現對台灣的控制。台灣的防禦措施包括建立世界上最成熟的事實查核社群之一、進行政府投資、達成國際媒體識讀合作夥伴關係,以及多年來透過對中國入侵發出警告而形成的公眾懷疑意識,如今的挑戰在於如何維繫這些努力。 數位發展部部長唐鳳表示:「主戰場就在這裡:製造恐懼、不確定性和懷疑,就是為了讓我們夜不能寐,這樣我們就無法拿出新的防禦措施,來應對新的威脅…我們的主要理念就是保持敏銳。」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研究警告,中國的假訊息操作已造成「顯著效果」,導致台灣政治和社會分化加劇、擴大世代鴻溝;北京至少從二○一六年起就一直透過社群媒體干預台灣政治。 事實查核單位還注意到,北京的認知戰策略不斷改變。如今假訊息愈發精巧而自然,不再用明顯的親中言論灌水。有些不實論述是由中國控制的內容農場製造,再由代理人、機器人或不明就裡的社群用戶傳播開來。中國還試圖購買現成的台灣社群帳戶,付費讓台灣網紅散播親中言論。
孫宇青
2023-11-28
顧立雄:美正盡一切方式助台抗中
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十四日在對外籍記者的首場簡報中表示,他不認為中國在二○二七年前具備成功入侵台灣的能力。(資料照) 包括協訓台灣部隊全營兵力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十四日在對外籍記者的首場簡報中表示,台灣與美國在安全問題上關係非常密切,雙方的合作涵蓋「各層面」,美方不僅是與我方商討,也採取相應行動,「他們正採取一切可行方式幫助我們,無論是培訓或打造不對稱打擊能力」,以因應中國的潛在攻擊,但我方必須保持低調。另外,顧立雄研判,中國不太可能在二○二七年前具備成功入侵台灣的能力。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顧立雄在簡報中首度公開承認美方擴大支援台灣,包括協訓台灣部隊全營兵力。他也直言,中方當然不會在台灣問題上做出任何讓步,但美國也不會向中國妥協,因為這涉及美國的核心利益。報導稱,顧立雄罕見的言論凸顯美國的支持對台灣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台灣即將於明年一月舉行總統大選的時機。 不認為中國已做好對台採取軍事行動 顧立雄表示,若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當選,中國勢必升高對台施壓,但他不認為中國已準備好在明年大選結果出爐後,對台採取軍事行動,「我們還沒看到他們正在做準備,或已經有能力這麼做」。但他補充說,中國升高「灰色地帶」行動是不可避免的,亦即低於戰爭門檻的敵對行動,包含擴大軍事恐嚇或經濟脅迫。他認為,考量以色列與激進組織「哈瑪斯」惡鬥、烏俄戰爭及美國大選等國際因素,「明年是充滿不確定性的一年」。 顧立雄也說,即使國民黨勝選,也無法解決兩岸問題,或許灰色地帶行動會稍緩,但台灣民意不會允許國民黨默許北京以香港「一國兩制」框架統一台灣。 「彭博」另指出,顧立雄進一步提到,他不認為中國會在不久的將來侵犯台灣,至少不會在一、兩年內發生,因為中國不太可能在二○二七年前具備對台灣發動兩棲登陸行動並佔領台灣的能力。但顧立雄並未說明共軍具體上會在何時發動襲擊,僅強調台灣將透過加強防禦能力,繼續延後共軍的入侵時間表,包括使用反艦飛彈、「海馬斯」(HIMARS)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無人機和「標槍」反坦克飛彈等機動性武器,讓中國的入侵行動舉步維艱。
孫宇青
2023-11-15
裸退7個月 68歲李克強猝逝
中國中央電視台27日早上公布李克強因心臟病發驟逝的訊息。(路透) 中國前總理游泳時突發心臟病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前中國國務院總理兼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李克強,廿七日凌晨零時十分驟逝,享年六十八歲。根據中國官方說法,李克強近日在上海休養,廿六日因「突發心臟病」倒下,經搶救無效而離世。然而,鑑於中共官場近來人事動盪,李克強生前健康並無異狀,加上逝世消息提前在中國網路上傳開,都令中國社會和國際輿論在錯愕之餘,也質疑死因不單純。 生前健康無異狀 死因遭疑 央視及新華社在廿七日上午八時許公布李克強死訊,但報導非常簡短,未交代送醫搶救的過程,也未提及夫人程虹等家屬是否在場,甚至未同時發出定調其豐功偉業的官方訃告,也沒有在其前職銜之前加上任何讚揚字句。相較於二○一九年逝世的前總理李鵬、二二年逝世的前國家主席江澤民等「正國級」領袖,官方第一時間公布死訊的方式,顯得較為低調。 官媒第一時間報導異常簡短 在約十個半小時後,中共中央委員會、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及政協會議全國委員會才聯合發布訃聞,指李克強的逝世是黨和國家重大損失,末段不忘強調今後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後按慣例以「李克強同志永垂不朽!」做為結語。 日本駐中大使館在官媒上午公布死訊的一小時後即在社群平台「微博」發文悼念,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稱讚李克強在日中關係中發揮重要作用。南韓外交部稱李是「南韓的好朋友」。美國國務院表示,國務卿布林肯在接待到訪的中國外長王毅時,已對李逝世表達哀悼。 中強力維穩 禁止聚集悼念 根據現居美國的中國問題評論員鄧聿文披露,李克強廿六日上午十一時在游泳時身體發生狀況,經警衛搶救,再緊急送到車程約十三分鐘的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中央雖指示全力搶救,不過沒有搶救過來。據了解,鳳凰網、新京報、北京青年報等中媒自廿六日晚間七時起,就提前發出李克強離世消息,內容與翌日一早的官媒說法完全一致。 李克強去世後,中共當局展開強力維穩,嚴防出現抗議言行。許多大學收到命令禁止聚集悼念,網路上非官方內容全部消失,美日等使館的悼念文內容均遭屏蔽。晚間僅有部分民眾到李克強在安徽合肥的故居獻花致哀,中國其他地方未傳出聚集悼念活動。 共青團「團派」正式被團滅 李克強擁有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曾被視為前總書記兼國家主席胡錦濤的接班人選之一,最終被習擠下。儘管李克強起初仍被寄予改革經濟結構的厚望,但隨著習近平集權於一身,李克強等其他領導班子幾乎沒有影響力。李克強在去年十月中共廿大退出政治局常委,新常委名單全為習近平人馬,以胡錦濤為首、包括李克強在內的共青團「團派」,正式被「團滅」。他今年三月卸下總理,離開中共政治權力核心圈僅七個月,人生驟然謝幕。
孫宇青
2023-10-28
哈瑪斯突襲以色列 加薩走廊開戰
加薩走廊衝突位置圖 以100死779傷 納坦雅胡要哈瑪斯付出代價 〔編譯孫宇青、記者鄭瑋奇/綜合報導〕控制加薩走廊的伊斯蘭激進組織哈瑪斯(Hamas)七日清晨向以色列發動史無前例的多線突襲,五千多枚火箭朝以國發射,數十名哈瑪斯戰士循陸海空滲透到以國多個邊境,讓正逢猶太人「歡慶妥拉節」的以國措手不及,至今在以國造成至少一百人死亡、七七九人輕重傷,為以國多年來最致命的攻擊事件。以國總理納坦雅胡隨後向哈瑪斯宣戰,派數十架戰機空襲加薩走廊,矢言以前所未有的火力讓哈瑪斯付出代價。 哈瑪斯是在七日清晨六時半左右發動攻擊,旗下武裝團體艾茲丁.卡薩姆旅的指揮官戴夫宣布對以色列展開「阿克薩風暴行動」,呼籲從東耶路撒冷到以國北部等地的巴勒斯坦人加入戰鬥,另「今天,人民正重新啟動革命,最偉大的戰役將終結地球上最後一場佔領」。他還宣稱,哈瑪斯在行動開始的廿分鐘就發射五千多枚火箭。據了解,火箭最北射至八十公里外的特拉維夫和耶路撒冷。 十月六日也是一九七三年「贖罪日戰爭」爆發五十週年紀念日,當時埃及與敘利亞聯手攻擊以色列要奪回領土。一般認為,哈瑪斯選在這天突襲具有特別象徵意義。 影片顯示,哈瑪斯戰士公開在以國邊境城市斯德洛特(Sderot)街上駕車巡邏。以國證實,邊境多處交戰點有多位平民與士兵失蹤、遭到殺害與被俘虜。卡薩姆旅一名指揮官宣稱,已抓到夠多的俘虜,足以逼迫以色列釋放巴人囚犯。 重演贖罪日戰爭 陸海空襲擊 巴198死1610傷 以國總理納坦雅胡發布視訊聲明表示,「我們正處在戰爭之中」,下令召集後備部隊,「以前所未有的強度讓敵人付出前所未有的代價」。以軍發言人表示,哈瑪斯是在黎明前發動聯合攻擊,數小時內發射二千二百多枚火箭,並派人員使用滑翔翼從空中入侵以國,另有人從陸地和海上潛入,目前以軍在以國南部六、七個地點與敵人作戰,包含主要軍事總部所在地,「不留任何恐怖份子活口」。 以軍旋即展開名為「鋼鐵之劍」的反擊行動,對加薩走廊的多個目標發動空襲。加薩走廊衛生官員說,目前巴勒斯坦人已有一九八人死亡、一六一○人受傷。以國國防部長葛朗特直指哈瑪斯犯下嚴重錯誤,「以色列將贏得這場戰爭」。納坦雅胡則說,尚不清楚有多少村莊受到攻擊,以及哈瑪斯是否已掌握控制權,要求民眾為應對更多衝突做好準備。 外界對哈瑪斯此次行動的動機仍不甚了解,但流亡的哈瑪斯領袖哈尼耶認為,哈瑪斯的主要目的是捍衛耶路撒冷的阿克薩清真寺的主導權,並逼迫以國釋放被關押的數千名巴勒斯坦囚犯。 台灣5旅行團124人在當地 一切平安 我國交通部觀光署表示,已掌握台灣旅行團的狀況,雄獅旅行社、旅天下國際旅行社、永信旅行社各有一團,巨匠旅行社有二團,總計一二四人在當地,旅客一切平安。 以色列南部城市亞實基倫遭到哈瑪斯火箭攻擊後,多輛汽車與建築物受損。(法新社) 以軍對加薩走廊展開猛烈空襲反擊,多地冒出濃濃黑煙。(法新社)
孫宇青
2023-10-08
近期第4位 中國防長失蹤近3週
今年三月,第十四屆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由秦剛(左)任外交部長,以及李尚福任國防部長(右),但秦剛七月突遭免職後,如今李尚福也傳出被解職並面臨調查。(法新社檔案照)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將近三週未露面後,英國金融時報十五日引述三名美國官員和兩名知情人士指出,美國政府認定李尚福已被解除防長職務,並接受北京當局調查,成為繼外交部長秦剛和兩名火箭軍高階將領後,近期第四位被摘掉官帽的北京高官,顯示北京外交和軍事菁英階層出現動盪。 未訪越南 也未會見星海軍總長 報導指出,美方認定李尚福已被解除防長職務,並接受調查,但尚不清楚如何得出此一結論,白宮也未公開回應。中國外交部稱不了解情況,駐美大使館拒絕評論。此事最初受到注意,是源於美國駐日大使易曼紐在社群平台公開表示,李已近三週杳無音信,未如期訪問越南,也缺席與星國海軍總長的預定會面,很可能已被軟禁。 傳與採購案有關 還有8官被查 路透十五日引述熟知內情的消息人士指出,針對李尚福的調查與他之前擔任中央軍事委員會裝備發展部部長任內的採購案有關,同期間的裝備發展部八名高官也遭到調查。路透稍早引述越南官員說法表示,李是因「健康問題」突然取消預定會議。 約兩個月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才免去火箭軍司令李玉超等兩名高階將領,及外長秦剛職務,這些人都在免職前不久就未公開露面,而中國外交部當時也聲稱,秦剛缺席與健康問題有關。 共軍陳年弊病 大到習解決不了 前美國中情局共軍專家韋德寧說,如果中國防長和火箭軍高層被免職是因為習對軍隊展開的反貪腐行動,表明習選任官員的程序有重大瑕疵;儘管習已「打貪」十年,但貪腐在共軍體制內根深蒂固,其中裝備部的貪腐最為嚴重。一名美國官員也告訴華爾街日報,共軍某些陳年弊病可能「大到習解決不了」,而且已真正影響到共軍展現習要求他們達到的能力。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莊嘉穎表示,接連四位高層被撤職的原因皆不透明,加劇外界對中共政府「政策連續性」的擔憂,並導致其他與北京合作的外國政府和實體不安。前五角大廈官員唐安竹則說,中國政治風險升高,可能會造成政治體制中的「恐懼、不確定性和自我懷疑」,從而導致決策癱瘓。
孫宇青
2023-09-16
拜登訪越南 美越升級「全面戰略夥伴」
美國總統拜登10日訪問越南,與越南共產黨總書記阮富仲在越共中央黨部舉行會談。拜登此行將使美越兩國關係從「全面夥伴」,提升至最高層級的「全面戰略夥伴」。(美聯社) 藉深化合作 增加抗衡中俄有力盟友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美國總統拜登十日結束廿國集團(G20)峰會後,隨即從印度轉往越南訪問,與河內當局簽署協定,將兩國外交關係從「全面夥伴」,提升至最高層級的「全面戰略夥伴」,與越南和中國、俄羅斯、印度和南韓的外交關係同一等級,藉由深化美越合作,使美國在抗衡中俄上增加一個有力盟友。 拜登十日下午抵達河內後,與越南最高領袖、越南共產黨總書記阮富仲會談,翌日還將與國家主席武文賞和總理范明正會晤。這是拜登自二○二一年就任總統以來首次訪問越南,此行正值越美建立「全面夥伴」關係十週年。拜登此行順利推動曾是宿敵的美越兩國,在外交關係上取得重大突破,以增加美國籌碼,對抗北京與日俱增的外交影響力,同時確保從友好國家取得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資源。 據報導,越南過去一直不願賦予美國最高等級外交關係,以避免引發北京反彈,但越南如今和美國一樣,都對中國在南海等問題上日益武斷的做法感到擔憂。 白宮首席副國家安全顧問范納(Jon Finer)表示,兩國預計宣布在半導體領域展開新的合作,還將針對用於製造智慧型手機和電動汽車電池等高科技設備的稀土礦物供應問題進行商談。隨著美國尋求降低對中國稀土的依賴,越南擁有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二大稀土蘊藏量,將發揮關鍵作用。據了解,Google、英特爾(Intel)、波音等美企高層十一日將會見越南科技業高層,凸顯越企成為「友岸外包」夥伴的重要性正日益增強。 新關係將允許河內改從美國採購軍備 范納另提到,華府認知到越南與俄羅斯擁有數十年的軍事關係,但「越南人對這種關係愈發感到不安」,而美越新夥伴關係將允許河內改從美國及其盟國採購軍備,從而協助河內「實現多元化」。
孫宇青
2023-09-11
從顧慮中國到抗衡中國 印度大步前進東南亞
印度國防部長辛赫(Rajnath Singh,左)6月19日在新德里會見來訪的越南國防部長潘文江(Phan Van Giang,右),談論加強兩國防務合作。(歐新社)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美國財經媒體《CNBC》14日報導,印度逐漸改變對東南亞地區的戰略考量,正大步擴大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將有助於東南亞國家對抗中國的主導地位。 據報導,印度智庫「觀察家研究基金會」(ORF)副會長潘特(Harsh V. Pant)表示,印度在東南亞確實愈發雄心勃勃,與該地區的關係也從過去的「猶豫不決、沉默寡言」,變得「更有力、更坦率」。 印度與中國日益激烈的競爭關係,是促使新德里當局從戰略上加強自身影響力的原因,因為新德里現在認為,他們在東南亞的謹慎態度,並未換來中國在拉達克邊界問題上的「讓步」。在印中關係達到「某種意義的正常狀態」之前,新德里別無選擇,只能加強與中國周邊國家的關係。 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研究員長尾賢表示,印度6月將國造飛彈護衛艦「克爾潘號」(INS Kirpan)贈送給越南,並協助培訓越南戰機飛行員和地勤人員,印度海軍艦艇也不斷訪問越南,就是兩國防務關係不斷加強的跡象。此外,越南現在也計畫向印度採購高超音速飛彈和地對空飛彈。 另一智庫「蘭德公司」資深防衛分析師葛羅斯曼(Derek Grossman)則說,印度「向東看」政策始於1991年,遠比中國日益自信的態度在東南亞地區帶來問題還要早,而莫迪2014年開始採行「向東行動」政策時,明顯就是為了應對逐漸尋求對外展現權勢的習近平治下的中國。
孫宇青
2023-08-15
24個中高收入國家 對台灣有好感
台灣在全球廿四個中、高收入國家中,獲得四十八%成年民眾正面觀感,而最「看好」台灣的前三名分別是日本、南韓及澳洲。(路透)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在賴清德副總統準備出訪巴拉圭並過境美國之際,美國民調與智庫機構「皮優研究中心」十一日發布「春季全球態度調查」結果,指台灣在全球廿四個中、高收入國家中,獲得四十八%成年民眾正面觀感,而最「看好」台灣的前三名分別是日本、南韓及澳洲。 美國之音報導,皮優中心的調查結果顯示,以中位數來看,廿四個中、高收入國家有四十八%民眾對台灣抱持好感,廿八%抱持負面觀感,另有廿五%未表示意見。日本有八十二%民眾對台灣有好感,其中更有廿四%為「非常」有好感;南韓和澳洲則分別有七十五%及七十%對台灣有好感;以色列為六十六%排第四,美國為六十五%排第五。 在阿根廷、巴西、希臘、匈牙利和西班牙,對台灣持正面和負面看法的人數旗鼓相當。至於印度和南非民眾則對台灣持負面看法多於正面。此外,阿根廷和匈牙利都有超過半數民眾未提供對台灣的看法。 印度南非對台較多負面看法 皮優中心表示,一些民眾會將對台灣的看法與對中國的看法連結在一起,尤其在九個高收入國家中,對台灣和中國的看法明顯具有「零和」性,多數受訪者對台灣持有正面看法,對中國則有負面看法,日本、南韓、澳洲、美國、加拿大、瑞典、英國、德國和法國皆是如此。 比較特殊的是,墨西哥約卅六%民眾都是正面看待台灣和中國,至於印度則有卅五%的人對台灣和中國都抱持負面觀感。另外,在受調查的廿四國中,沒有一國有大量民眾偏愛中國而不喜歡台灣,僅非洲的奈及利亞、南非和肯亞有相對較多比例的人熱愛中國勝過台灣。
孫宇青
2023-08-13
提供台灣即戰力 白宮宣布軍援108億
美國白宮廿八日宣布,將向台灣提供三.四五億美元(約一○八億台幣)的軍事援助。白宮國家安全會議戰略溝通協調官柯比表示,美方非常、非常認真承擔對台灣的責任,也非常認真提升台灣自我防衛的能力。(美聯社檔案照) 拜登首度對台行使「總統撥款權」 〔編譯孫宇青、記者吳書緯、蘇永耀/綜合報導〕美國白宮廿八日宣布,將向台灣提供三.四五億美元(約一○八億台幣)的軍事援助,為拜登政府首度動用國會賦予的「總統撥款權」(PDA),利用自身庫存為台灣提供國防設備、服務和培訓,以在中國擴大武力恫嚇台灣之際,迅速協助台灣增強防禦實力。 府:持續深化安全夥伴關係 我國防部與外交部昨均表示,感謝美方對台灣堅定的安全承諾,「總統撥款權」是對台軍售外,另一支持台灣自我防衛的重要工具。總統府發言人林聿禪也說,台美雙方將持續深化緊密的安全夥伴關係,共同捍衛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促進台海及印太區域的和平、穩定與現狀。 美方未提供清單或抵台時間 白宮國家安全會議戰略溝通協調官柯比表示,美方非常、非常認真承擔對台灣的責任,也非常認真提升台灣自我防衛的能力,這項立場不變,美方也會持續尋找實現此一目標的方式。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廿九日訪問澳洲時也表示,美方致力於幫助台灣獲得自衛所需的能力。國防部發言人梅納斯中校則說,軍援台灣的計畫包含「關鍵的防衛儲備物資、多領域意識、反裝甲和防空能力」等,但未提供武器清單或抵台時間。他另強調,軍援不代表台灣遭遇任何新興威脅,而且與軍援烏克蘭不同,毋須宣布緊急狀態。 兩名美國官員則透露,美方將供台可攜式防空系統(MANPADS)、情報和監視能力、槍砲和飛彈等。 白宮是透過「總統撥款權」將現有的武器和支援設備交予台灣,這是國會在二○二三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NDAA)中賦予總統的權力,每年可供台的防衛物資或服務總值以十億美元為限。白宮藉由直接軍援台灣,避開漫長的合約簽署和武器產製過程,台灣可以不必等待即取得武器。美方近年批准售台近一九○億美元F-16戰機及其他主要武器系統,皆因疫情和烏俄戰爭造成的供應鏈問題而延宕,引起美國國會不滿。 國會促拜登繼續提供軍備 聯邦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的民主黨首席議員克利什納穆希表示,拜登政府的決定對致力於加強印太地區穩定與安全的人是好消息。眾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麥考爾等共和黨人也對此表示歡迎,但批評拜登動作不夠快、不夠堅實有力,美方必須繼續提供台灣必要的防禦設備,使台灣保持嚇阻和自衛能力。 中國駐美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則表示,中方堅決反對美國與台灣的軍事關係,以及對台灣出售武器,呼籲美方停止製造可能導致台海緊張的新因素。
孫宇青
2023-07-30
美參院通過「國防授權法」 促全面培訓台軍
美國聯邦參議院通過二○二四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內容涵蓋多項台灣相關條款,包括為台灣軍隊提供全面培訓。圖為漢光軍演假想敵部隊海軍陸戰隊六六旅步三營。(記者塗建榮攝)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美國聯邦參議院廿七日以壓倒性比數通過參院版二○二四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NDAA),這項總計美金八八六○億元(約新台幣廿八兆元)的法案獲得民主、共和兩黨參議員高度認同,內容涵蓋多項台灣相關條款,包括為台灣軍隊提供全面培訓、諮詢和機構能力建設等,但女性及跨性別軍人相關條款,與聯邦眾議院版本存在諸多差異,接下來的兩院協商恐怕衝突難免。 要求助台推動後備軍力改革 參院在審議九百多項修正案,並通過其中一二一項後,最終以八十六票贊成、十一票反對,通過明年度NDAA。根據參院軍事委員會先前通過的法案草案,法案要求美國國防部為台灣軍隊制定全面的培訓、諮詢和機構能力建設計畫,使台軍能掌握不對稱作戰戰略等分層防衛,並加強美台軍隊的互相可操作性與訊息交流,同時協助台灣推動後備軍力改革。 籲美台進行軍事網路安全合作 法案還呼籲美台進行軍事網路安全合作,由五角大廈協調美國網路司令部、印太司令部和台灣對等官員接觸,以保護雙方軍事網路、基礎設施與系統,對抗惡意網路活動,並利用美國商業與軍事網路安全技術和服務進行強化、防禦,同時展開網路安全聯合培訓活動與演練。此外,美國國防部長和國務卿應遞交關於台軍吸收能力的評估報告,例如台軍的操作、維護、部署等初始作戰能力。 促分析中國對台軍事封鎖風險 法案另要求防長、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和國家情報首長等軍事三巨頭遞交報告,全面分析中國持續對台灣進行軍事封鎖的風險與影響,評估中國可能的行動、鎖台效果和時間表,以及其他潛在的脅迫行動。報告中需解釋這些行動對台美的威脅,以及美軍應該進行的調整、美國夥伴和盟友的作用等。參院版NDAA完整內容預計數日內公布。 雖然參院軍委會對接下來與眾院的協商懷抱希望,相信兩院會討論出能夠提升美國嚇阻能力的法案,但共和黨控制的眾院所通過的法案中,涵蓋取消女性軍人墮胎補助、削減跨性別軍人醫療服務資金等多項保守強硬政策,預料協商過程將與民主黨控制的參院起衝突。一旦兩院未能推出雙方認可的版本,將創下美國逾六十年來先例。即使兩院妥協版本出爐,總統拜登也可能予以否決。
孫宇青
2023-07-29
«
1
2
3
4
5
6
»
熱門文章
近三日
近一月
熱門
美智庫︰台灣應加重間諜刑罰
自由時報
我是流氓我怕誰 中共以切斷海底電纜威脅美國全球
林保華
毀黨壞國的其實是中國國民黨自己
李敏勇
音樂家馬水龍逝世10週年 紀念活動3月底起跑
董柏廷
南國美籌備處揭牌 前輩藝術家作品捐贈典藏 福爾摩沙時代展開展
洪瑞琴
倡武統遭廢居留許可 亞亞搭機離台
鄭景議
魯比歐:美承諾防止中國犯台
管淑平
中樞紀念二二八 賴:團結台灣不被中國併吞
李文馨
罷免19藍委、高虹安 一階全過關 9件綠委罷免案 未達提議門檻
李文馨
立委赴中納管修法 被擋48次
謝君臨
美國務院:中國扭曲2758決議 意圖在國際社會孤立台灣
蘇永耀
繼一貫道後 統一教夫妻信徒遭中國關押
鍾麗華
給鐵藍家人的家書
Judy
館長、黑幫、中國黨
Mock Mayson
醫生父子臨終寫下最愛兩個字「台灣」
張肇烜
韓國瑜與他的黑道好朋友
曾韋禎
揭開蔣經國十大建設的歷史真相
彭淑禎
氣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國民黨
陳增芝
熱門搜尋
請輸入標題、作者等關鍵字
開始搜尋
鯨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