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宇青相關文章

印尼大選海外投票出現舞弊

印尼大選海外投票出現舞弊

印尼上月大選,海外投票的馬來西亞站出現舞弊,於三月十日重新投票。(歐新社資料照)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印尼總統大選二月十四日落幕,不料傳出海外投票的馬來西亞站出現監票委員偽造選票、操縱數據的行為,因此當地六萬多名印尼公民在三月十日重新投票,大馬警方特地派員監控。印尼官方計票結果預計三月中旬公布。 十日重投票 三月中公布結果 大馬及印尼媒體指出,在印尼大選結束後,吉隆坡選舉委員會(PPLN)的七名委員被控「在政黨代表遊說下竄改印尼選民名單」,已被停職並接受刑事調查。印尼選舉委員會(KPU)日前緊急更新選民名單,總共有六萬二二一七名印尼選民應在十日重新投票,其中四萬二三七二人在吉隆坡世貿中心投票,另外一萬九八四五人在其他一二○個行動投票箱投票。 印尼大選的海外投票在上月五日至十四日進行,有關違規和不法行為的報導源源不絕,尤其是「選舉監督委員會」(Bawaslu)指稱二月十一日在吉隆坡舉行的投票出現行政違規跡象,更引起廣泛關注。據了解,吉隆坡發現六萬兩千張未登記的郵寄選票,上面的地址查詢不到,還出現選票損壞、選民名單被竄改等問題。 KPU原本必須在初次投票結束後十天內重新舉行投票,但因物流問題延至本月十日。儘管出現延誤,KPU仍須在本月廿日前完成在吉隆坡的投票和計票程序,並對外公布結果。 事實上,這不是在吉隆坡舉行的印尼大選首次出現選舉舞弊。二○一九年大選時,KPU也在投票前三天發現數千張已蓋給特定候選人的選票,隨後為當地卅萬選民重新舉行投票。吉隆坡是印尼海外選民最多的城市,今年的大選共有近五十萬名合法選民,移工佔大多數。 印尼「移工關懷組織」此前便懷疑,有犯罪集團從大馬的郵政信箱偷取選票再出售。該組織執行董事蘇西洛(Wahyu Susilo)表示,他從二○○九年開始就建議KPU取消大馬的郵寄選票,以防止舞弊行為,但一切徒勞。 根據非官方計票結果,印尼國防部長普拉伯沃(Prabowo Subianto)在本次大選中得票率接近六十%,本月中旬公布的官方計票結果若確認當選,普拉伯沃將在十月就職總統。
孫宇青 2024-03-12
全球滲透 中國YouTube假頻道散播親中反美論

全球滲透 中國YouTube假頻道散播親中反美論

    法國媒體調查指出,YouTube去年下半年出現十幾個「親中反美」的法語假頻道,以人工智慧生成的配音和照片,散布錯誤與垃圾內容,企圖形塑國際輿論。圖為這類假頻道之一「中國建構的地平線」(Horizons Bâtis en Chine)。(擷取自YouTube)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台灣在這次大選期間飽受中國資訊戰攻擊,包括透過大量假影片影響輿論。法國「世界報」(Le Monde)近日也揭穿中國的「皮影戲」(Shadow Play)伎倆,指社群平台YouTube去年下半年出現十幾個「親中反美」的法語假頻道,以人工智慧(AI)生成的配音和照片,散布錯誤與垃圾內容,企圖以新型的影響力作戰,形塑國際輿論。 中央社引述調查報導,這些YouTube假頻道一致對中國經濟、產業極盡讚揚。例如,擁有五萬人訂閱的「蘇菲解密」(Sophie decrype),即擅於利用聳動縮圖和標題吸引觀眾,如「拜登簽下美國經濟的死刑判決」、「普廷讓西方顫抖」等,藉此吹捧中國經濟策略,嘲諷美國害怕中國科技崛起,並揶揄使用美元及購買美債的國家都將沉淪;所有影片累計超過兩百萬觀看次數。 其他同樣採用「影片文章」方式對法語觀眾行銷中國利益的頻道,還包括「連結世界」(Monde connecte)、「地緣經濟脈動」(Pulsations geoeconomiques)、「360視角」(360 Vision)、「最後一刻」(Derniere Minute)等,且這些頻道之間也交叉宣傳以增加流量。 據了解,上述頻道有些以誇大且前後不一的論述強調中國產業的優勢,有些則聚焦國際地緣政治議題,主要立場為親俄羅斯和伊朗,同時抨擊美國。它們大多成立於去年下半年,不僅幾乎找不到製作方的聯繫方式,連「蘇菲解密」等頻道的大頭貼都是從網路上竊取,使用的也都是合成聲音。 可疑頻道由外包公司製作 金主難追蹤 澳洲智庫「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去年底發表的報告指出,二○二二年中開始,YouTube出現異常龐大的英語頻道,共有四五○○多部傳播親中反美言論的影片,累計七十三萬人訂閱與一.二億次觀看。 世界報接洽YouTube提供八個可疑的法語頻道,而其中七個已被註銷;目前仍難以得知幕後操盤手,推測是由外包公司製作,無法追蹤到上游金主。ASPI也指出,這些頻道更可能是接受北京指導、資助或鼓勵而運作的商業人士出面製作。
孫宇青 2024-01-30
英媒:明年40場選舉影響全球政治 台灣大選「壓力最大」

英媒:明年40場選舉影響全球政治 台灣大選「壓力最大」

  觀察家報指出,台灣選民明年1月將在強烈「外部壓力」下投票選出總統和立法委員。(路透)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英國衛報旗下《觀察家報》17日指出,明年全球將有破紀錄的逾40國舉行全國大選,這些國家佔全球人口40%以上,也佔所有國家國內生產毛額(GDP)很大一部分,個別或整體的選舉結果或許會助長獨裁者氣焰,但也有機會重振民主制度活力。其中,台灣總統暨國會大選堪稱「壓力最大」,可能引發美中升級對抗。 報導指出,來年的民主選舉「超級盃」,正值自由民主受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俄國總統普廷等獨裁者,以及匈牙利青年民主黨(Fidesz)等極右翼民粹政黨,還有委內瑞拉、查德等軍事政變策劃者攻擊之際。在多場選舉之中,有美、英、印度等最強大且富裕的國家,有南蘇丹等最弱勢國家,有俄羅斯、伊朗等最專制的國家,還有台灣、烏克蘭等「壓力最大」的國家。 下個月的台灣大選將是一場展現民主仍受到高度重視的選舉,堅定的人民將在強烈的外部壓力下,投出貨真價實的一票。如果立場傾向台灣獨立的民進黨再次勝選,惱火的中國可能升高軍事恫嚇,從而促使美國和區域盟友迅速介入。 與此同時,在烏克蘭與入侵的俄羅斯交戰之際,原定明年春季舉行的烏國總統大選可能延後,但選舉仍是一項值得採取的行動,除了可釋放內部緊張局勢和民眾不滿情緒外,更可表明即使國家慘遭俄國砲火轟炸,民主也不會被扼殺。 相較之下,俄國總統大選必定是「最虛假」的選舉,其盟友白俄羅斯緊隨其後。掌權將近25年的普廷已監禁、流放或根除所有競爭對手,他要爭取的第5個總統任期與其說是競爭,更像是帝王加冕。他的個人支持度一直位於高檔,也是因為俄國人民根本不認識其他政治領袖。 歐洲的奧地利、比利時、克羅埃西亞、芬蘭和歐洲會議會都將在明年舉行大選,人們普遍擔心民族及民粹主義、反移民、仇外政黨將在選舉中有所進展,複製義大利、芬蘭和斯洛伐克近期的選舉結果。另外,英國雖自豪於悠久的民主傳統,但過去一年卻經歷2任非經由大選產生的保守黨首相,且現在還不確定明年大選能否順利舉行。 到了明年底,全球目光都將轉向美國,將全球劃分為民主和專制陣營的現任總統拜登,若未能擊敗目前最有可能挑戰他的前總統川普,國際秩序可能朝威權和獨裁傾斜,從普廷到習近平等世界各地許多人,可能會認定「民主完蛋了」。 民主人權監督組織「自由之家」在今年報告中指出,雖然全球有35國的政治權利和公民自由有所下降,但也有34國整體有所提升。再者,獨裁者也不是永無過失或無懈可擊,貪腐的影響及注重政治控制而犧牲治理能力等,都彰顯獨裁政權有其極限,北京、莫斯科、伊朗德黑蘭等政權皆不例外。
孫宇青 2023-12-17
紐時︰中國假訊息亂大選 台灣民眾冷對令人憂

紐時︰中國假訊息亂大選 台灣民眾冷對令人憂

紐時警告,在台灣大選倒數之際,中國假訊息攻勢正大舉席捲台灣。(路透檔案照)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紐約時報廿六日報導,在中國對台灣的侵略企圖日益明顯之際,新一波假訊息攻勢正在明年一月大選之前席捲台灣。雖然台灣看似已做好應對準備,但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持續對抗,尤其台灣人民對假訊息的冷漠應對,令人憂心。 紐時在題為「台灣能否繼續抵抗來自中國的假訊息攻勢?」一文中指出,本月開始在台灣流傳的可疑影片顯示,蔡總統聲稱,政府參與加密貨幣投資「軟件」的開發,其中「軟件」一詞為中國常用語,且蔡總統的嘴形模糊,聲音也很陌生,刑事局因而判斷該影片是經由深偽技術生成,很可能由中國方面製作。 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持續對抗 多年來,中國一直利用不準確的論述和陰謀論來衝擊台灣資訊生態系統,試圖破壞民主制度,並分裂人民,以實現對台灣的控制。台灣的防禦措施包括建立世界上最成熟的事實查核社群之一、進行政府投資、達成國際媒體識讀合作夥伴關係,以及多年來透過對中國入侵發出警告而形成的公眾懷疑意識,如今的挑戰在於如何維繫這些努力。 數位發展部部長唐鳳表示:「主戰場就在這裡:製造恐懼、不確定性和懷疑,就是為了讓我們夜不能寐,這樣我們就無法拿出新的防禦措施,來應對新的威脅…我們的主要理念就是保持敏銳。」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研究警告,中國的假訊息操作已造成「顯著效果」,導致台灣政治和社會分化加劇、擴大世代鴻溝;北京至少從二○一六年起就一直透過社群媒體干預台灣政治。 事實查核單位還注意到,北京的認知戰策略不斷改變。如今假訊息愈發精巧而自然,不再用明顯的親中言論灌水。有些不實論述是由中國控制的內容農場製造,再由代理人、機器人或不明就裡的社群用戶傳播開來。中國還試圖購買現成的台灣社群帳戶,付費讓台灣網紅散播親中言論。
孫宇青 2023-11-28
顧立雄:美正盡一切方式助台抗中

顧立雄:美正盡一切方式助台抗中

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十四日在對外籍記者的首場簡報中表示,他不認為中國在二○二七年前具備成功入侵台灣的能力。(資料照)   包括協訓台灣部隊全營兵力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十四日在對外籍記者的首場簡報中表示,台灣與美國在安全問題上關係非常密切,雙方的合作涵蓋「各層面」,美方不僅是與我方商討,也採取相應行動,「他們正採取一切可行方式幫助我們,無論是培訓或打造不對稱打擊能力」,以因應中國的潛在攻擊,但我方必須保持低調。另外,顧立雄研判,中國不太可能在二○二七年前具備成功入侵台灣的能力。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顧立雄在簡報中首度公開承認美方擴大支援台灣,包括協訓台灣部隊全營兵力。他也直言,中方當然不會在台灣問題上做出任何讓步,但美國也不會向中國妥協,因為這涉及美國的核心利益。報導稱,顧立雄罕見的言論凸顯美國的支持對台灣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台灣即將於明年一月舉行總統大選的時機。 不認為中國已做好對台採取軍事行動 顧立雄表示,若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當選,中國勢必升高對台施壓,但他不認為中國已準備好在明年大選結果出爐後,對台採取軍事行動,「我們還沒看到他們正在做準備,或已經有能力這麼做」。但他補充說,中國升高「灰色地帶」行動是不可避免的,亦即低於戰爭門檻的敵對行動,包含擴大軍事恐嚇或經濟脅迫。他認為,考量以色列與激進組織「哈瑪斯」惡鬥、烏俄戰爭及美國大選等國際因素,「明年是充滿不確定性的一年」。 顧立雄也說,即使國民黨勝選,也無法解決兩岸問題,或許灰色地帶行動會稍緩,但台灣民意不會允許國民黨默許北京以香港「一國兩制」框架統一台灣。 「彭博」另指出,顧立雄進一步提到,他不認為中國會在不久的將來侵犯台灣,至少不會在一、兩年內發生,因為中國不太可能在二○二七年前具備對台灣發動兩棲登陸行動並佔領台灣的能力。但顧立雄並未說明共軍具體上會在何時發動襲擊,僅強調台灣將透過加強防禦能力,繼續延後共軍的入侵時間表,包括使用反艦飛彈、「海馬斯」(HIMARS)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無人機和「標槍」反坦克飛彈等機動性武器,讓中國的入侵行動舉步維艱。
孫宇青 2023-11-15
裸退7個月 68歲李克強猝逝

裸退7個月 68歲李克強猝逝

中國中央電視台27日早上公布李克強因心臟病發驟逝的訊息。(路透) 中國前總理游泳時突發心臟病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前中國國務院總理兼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李克強,廿七日凌晨零時十分驟逝,享年六十八歲。根據中國官方說法,李克強近日在上海休養,廿六日因「突發心臟病」倒下,經搶救無效而離世。然而,鑑於中共官場近來人事動盪,李克強生前健康並無異狀,加上逝世消息提前在中國網路上傳開,都令中國社會和國際輿論在錯愕之餘,也質疑死因不單純。 生前健康無異狀 死因遭疑 央視及新華社在廿七日上午八時許公布李克強死訊,但報導非常簡短,未交代送醫搶救的過程,也未提及夫人程虹等家屬是否在場,甚至未同時發出定調其豐功偉業的官方訃告,也沒有在其前職銜之前加上任何讚揚字句。相較於二○一九年逝世的前總理李鵬、二二年逝世的前國家主席江澤民等「正國級」領袖,官方第一時間公布死訊的方式,顯得較為低調。 官媒第一時間報導異常簡短 在約十個半小時後,中共中央委員會、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及政協會議全國委員會才聯合發布訃聞,指李克強的逝世是黨和國家重大損失,末段不忘強調今後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後按慣例以「李克強同志永垂不朽!」做為結語。 日本駐中大使館在官媒上午公布死訊的一小時後即在社群平台「微博」發文悼念,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稱讚李克強在日中關係中發揮重要作用。南韓外交部稱李是「南韓的好朋友」。美國國務院表示,國務卿布林肯在接待到訪的中國外長王毅時,已對李逝世表達哀悼。 中強力維穩 禁止聚集悼念 根據現居美國的中國問題評論員鄧聿文披露,李克強廿六日上午十一時在游泳時身體發生狀況,經警衛搶救,再緊急送到車程約十三分鐘的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中央雖指示全力搶救,不過沒有搶救過來。據了解,鳳凰網、新京報、北京青年報等中媒自廿六日晚間七時起,就提前發出李克強離世消息,內容與翌日一早的官媒說法完全一致。 李克強去世後,中共當局展開強力維穩,嚴防出現抗議言行。許多大學收到命令禁止聚集悼念,網路上非官方內容全部消失,美日等使館的悼念文內容均遭屏蔽。晚間僅有部分民眾到李克強在安徽合肥的故居獻花致哀,中國其他地方未傳出聚集悼念活動。 共青團「團派」正式被團滅 李克強擁有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曾被視為前總書記兼國家主席胡錦濤的接班人選之一,最終被習擠下。儘管李克強起初仍被寄予改革經濟結構的厚望,但隨著習近平集權於一身,李克強等其他領導班子幾乎沒有影響力。李克強在去年十月中共廿大退出政治局常委,新常委名單全為習近平人馬,以胡錦濤為首、包括李克強在內的共青團「團派」,正式被「團滅」。他今年三月卸下總理,離開中共政治權力核心圈僅七個月,人生驟然謝幕。  
孫宇青 2023-10-28
哈瑪斯突襲以色列 加薩走廊開戰

哈瑪斯突襲以色列 加薩走廊開戰

加薩走廊衝突位置圖   以100死779傷 納坦雅胡要哈瑪斯付出代價 〔編譯孫宇青、記者鄭瑋奇/綜合報導〕控制加薩走廊的伊斯蘭激進組織哈瑪斯(Hamas)七日清晨向以色列發動史無前例的多線突襲,五千多枚火箭朝以國發射,數十名哈瑪斯戰士循陸海空滲透到以國多個邊境,讓正逢猶太人「歡慶妥拉節」的以國措手不及,至今在以國造成至少一百人死亡、七七九人輕重傷,為以國多年來最致命的攻擊事件。以國總理納坦雅胡隨後向哈瑪斯宣戰,派數十架戰機空襲加薩走廊,矢言以前所未有的火力讓哈瑪斯付出代價。 哈瑪斯是在七日清晨六時半左右發動攻擊,旗下武裝團體艾茲丁.卡薩姆旅的指揮官戴夫宣布對以色列展開「阿克薩風暴行動」,呼籲從東耶路撒冷到以國北部等地的巴勒斯坦人加入戰鬥,另「今天,人民正重新啟動革命,最偉大的戰役將終結地球上最後一場佔領」。他還宣稱,哈瑪斯在行動開始的廿分鐘就發射五千多枚火箭。據了解,火箭最北射至八十公里外的特拉維夫和耶路撒冷。 十月六日也是一九七三年「贖罪日戰爭」爆發五十週年紀念日,當時埃及與敘利亞聯手攻擊以色列要奪回領土。一般認為,哈瑪斯選在這天突襲具有特別象徵意義。 影片顯示,哈瑪斯戰士公開在以國邊境城市斯德洛特(Sderot)街上駕車巡邏。以國證實,邊境多處交戰點有多位平民與士兵失蹤、遭到殺害與被俘虜。卡薩姆旅一名指揮官宣稱,已抓到夠多的俘虜,足以逼迫以色列釋放巴人囚犯。 重演贖罪日戰爭 陸海空襲擊 巴198死1610傷 以國總理納坦雅胡發布視訊聲明表示,「我們正處在戰爭之中」,下令召集後備部隊,「以前所未有的強度讓敵人付出前所未有的代價」。以軍發言人表示,哈瑪斯是在黎明前發動聯合攻擊,數小時內發射二千二百多枚火箭,並派人員使用滑翔翼從空中入侵以國,另有人從陸地和海上潛入,目前以軍在以國南部六、七個地點與敵人作戰,包含主要軍事總部所在地,「不留任何恐怖份子活口」。 以軍旋即展開名為「鋼鐵之劍」的反擊行動,對加薩走廊的多個目標發動空襲。加薩走廊衛生官員說,目前巴勒斯坦人已有一九八人死亡、一六一○人受傷。以國國防部長葛朗特直指哈瑪斯犯下嚴重錯誤,「以色列將贏得這場戰爭」。納坦雅胡則說,尚不清楚有多少村莊受到攻擊,以及哈瑪斯是否已掌握控制權,要求民眾為應對更多衝突做好準備。 外界對哈瑪斯此次行動的動機仍不甚了解,但流亡的哈瑪斯領袖哈尼耶認為,哈瑪斯的主要目的是捍衛耶路撒冷的阿克薩清真寺的主導權,並逼迫以國釋放被關押的數千名巴勒斯坦囚犯。 台灣5旅行團124人在當地 一切平安 我國交通部觀光署表示,已掌握台灣旅行團的狀況,雄獅旅行社、旅天下國際旅行社、永信旅行社各有一團,巨匠旅行社有二團,總計一二四人在當地,旅客一切平安。 以色列南部城市亞實基倫遭到哈瑪斯火箭攻擊後,多輛汽車與建築物受損。(法新社) 以軍對加薩走廊展開猛烈空襲反擊,多地冒出濃濃黑煙。(法新社)
孫宇青 2023-10-08
近期第4位 中國防長失蹤近3週

近期第4位 中國防長失蹤近3週

今年三月,第十四屆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由秦剛(左)任外交部長,以及李尚福任國防部長(右),但秦剛七月突遭免職後,如今李尚福也傳出被解職並面臨調查。(法新社檔案照)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將近三週未露面後,英國金融時報十五日引述三名美國官員和兩名知情人士指出,美國政府認定李尚福已被解除防長職務,並接受北京當局調查,成為繼外交部長秦剛和兩名火箭軍高階將領後,近期第四位被摘掉官帽的北京高官,顯示北京外交和軍事菁英階層出現動盪。 未訪越南 也未會見星海軍總長 報導指出,美方認定李尚福已被解除防長職務,並接受調查,但尚不清楚如何得出此一結論,白宮也未公開回應。中國外交部稱不了解情況,駐美大使館拒絕評論。此事最初受到注意,是源於美國駐日大使易曼紐在社群平台公開表示,李已近三週杳無音信,未如期訪問越南,也缺席與星國海軍總長的預定會面,很可能已被軟禁。 傳與採購案有關 還有8官被查 路透十五日引述熟知內情的消息人士指出,針對李尚福的調查與他之前擔任中央軍事委員會裝備發展部部長任內的採購案有關,同期間的裝備發展部八名高官也遭到調查。路透稍早引述越南官員說法表示,李是因「健康問題」突然取消預定會議。 約兩個月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才免去火箭軍司令李玉超等兩名高階將領,及外長秦剛職務,這些人都在免職前不久就未公開露面,而中國外交部當時也聲稱,秦剛缺席與健康問題有關。 共軍陳年弊病 大到習解決不了 前美國中情局共軍專家韋德寧說,如果中國防長和火箭軍高層被免職是因為習對軍隊展開的反貪腐行動,表明習選任官員的程序有重大瑕疵;儘管習已「打貪」十年,但貪腐在共軍體制內根深蒂固,其中裝備部的貪腐最為嚴重。一名美國官員也告訴華爾街日報,共軍某些陳年弊病可能「大到習解決不了」,而且已真正影響到共軍展現習要求他們達到的能力。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莊嘉穎表示,接連四位高層被撤職的原因皆不透明,加劇外界對中共政府「政策連續性」的擔憂,並導致其他與北京合作的外國政府和實體不安。前五角大廈官員唐安竹則說,中國政治風險升高,可能會造成政治體制中的「恐懼、不確定性和自我懷疑」,從而導致決策癱瘓。
孫宇青 2023-09-16
拜登訪越南 美越升級「全面戰略夥伴」

拜登訪越南 美越升級「全面戰略夥伴」

美國總統拜登10日訪問越南,與越南共產黨總書記阮富仲在越共中央黨部舉行會談。拜登此行將使美越兩國關係從「全面夥伴」,提升至最高層級的「全面戰略夥伴」。(美聯社)     藉深化合作 增加抗衡中俄有力盟友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美國總統拜登十日結束廿國集團(G20)峰會後,隨即從印度轉往越南訪問,與河內當局簽署協定,將兩國外交關係從「全面夥伴」,提升至最高層級的「全面戰略夥伴」,與越南和中國、俄羅斯、印度和南韓的外交關係同一等級,藉由深化美越合作,使美國在抗衡中俄上增加一個有力盟友。 拜登十日下午抵達河內後,與越南最高領袖、越南共產黨總書記阮富仲會談,翌日還將與國家主席武文賞和總理范明正會晤。這是拜登自二○二一年就任總統以來首次訪問越南,此行正值越美建立「全面夥伴」關係十週年。拜登此行順利推動曾是宿敵的美越兩國,在外交關係上取得重大突破,以增加美國籌碼,對抗北京與日俱增的外交影響力,同時確保從友好國家取得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資源。 據報導,越南過去一直不願賦予美國最高等級外交關係,以避免引發北京反彈,但越南如今和美國一樣,都對中國在南海等問題上日益武斷的做法感到擔憂。 白宮首席副國家安全顧問范納(Jon Finer)表示,兩國預計宣布在半導體領域展開新的合作,還將針對用於製造智慧型手機和電動汽車電池等高科技設備的稀土礦物供應問題進行商談。隨著美國尋求降低對中國稀土的依賴,越南擁有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二大稀土蘊藏量,將發揮關鍵作用。據了解,Google、英特爾(Intel)、波音等美企高層十一日將會見越南科技業高層,凸顯越企成為「友岸外包」夥伴的重要性正日益增強。 新關係將允許河內改從美國採購軍備 范納另提到,華府認知到越南與俄羅斯擁有數十年的軍事關係,但「越南人對這種關係愈發感到不安」,而美越新夥伴關係將允許河內改從美國及其盟國採購軍備,從而協助河內「實現多元化」。
孫宇青 2023-09-11
從顧慮中國到抗衡中國 印度大步前進東南亞

從顧慮中國到抗衡中國 印度大步前進東南亞

印度國防部長辛赫(Rajnath Singh,左)6月19日在新德里會見來訪的越南國防部長潘文江(Phan Van Giang,右),談論加強兩國防務合作。(歐新社)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美國財經媒體《CNBC》14日報導,印度逐漸改變對東南亞地區的戰略考量,正大步擴大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將有助於東南亞國家對抗中國的主導地位。 據報導,印度智庫「觀察家研究基金會」(ORF)副會長潘特(Harsh V. Pant)表示,印度在東南亞確實愈發雄心勃勃,與該地區的關係也從過去的「猶豫不決、沉默寡言」,變得「更有力、更坦率」。 印度與中國日益激烈的競爭關係,是促使新德里當局從戰略上加強自身影響力的原因,因為新德里現在認為,他們在東南亞的謹慎態度,並未換來中國在拉達克邊界問題上的「讓步」。在印中關係達到「某種意義的正常狀態」之前,新德里別無選擇,只能加強與中國周邊國家的關係。 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研究員長尾賢表示,印度6月將國造飛彈護衛艦「克爾潘號」(INS Kirpan)贈送給越南,並協助培訓越南戰機飛行員和地勤人員,印度海軍艦艇也不斷訪問越南,就是兩國防務關係不斷加強的跡象。此外,越南現在也計畫向印度採購高超音速飛彈和地對空飛彈。 另一智庫「蘭德公司」資深防衛分析師葛羅斯曼(Derek Grossman)則說,印度「向東看」政策始於1991年,遠比中國日益自信的態度在東南亞地區帶來問題還要早,而莫迪2014年開始採行「向東行動」政策時,明顯就是為了應對逐漸尋求對外展現權勢的習近平治下的中國。
孫宇青 2023-08-15
24個中高收入國家 對台灣有好感

24個中高收入國家 對台灣有好感

台灣在全球廿四個中、高收入國家中,獲得四十八%成年民眾正面觀感,而最「看好」台灣的前三名分別是日本、南韓及澳洲。(路透)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在賴清德副總統準備出訪巴拉圭並過境美國之際,美國民調與智庫機構「皮優研究中心」十一日發布「春季全球態度調查」結果,指台灣在全球廿四個中、高收入國家中,獲得四十八%成年民眾正面觀感,而最「看好」台灣的前三名分別是日本、南韓及澳洲。 美國之音報導,皮優中心的調查結果顯示,以中位數來看,廿四個中、高收入國家有四十八%民眾對台灣抱持好感,廿八%抱持負面觀感,另有廿五%未表示意見。日本有八十二%民眾對台灣有好感,其中更有廿四%為「非常」有好感;南韓和澳洲則分別有七十五%及七十%對台灣有好感;以色列為六十六%排第四,美國為六十五%排第五。 在阿根廷、巴西、希臘、匈牙利和西班牙,對台灣持正面和負面看法的人數旗鼓相當。至於印度和南非民眾則對台灣持負面看法多於正面。此外,阿根廷和匈牙利都有超過半數民眾未提供對台灣的看法。 印度南非對台較多負面看法 皮優中心表示,一些民眾會將對台灣的看法與對中國的看法連結在一起,尤其在九個高收入國家中,對台灣和中國的看法明顯具有「零和」性,多數受訪者對台灣持有正面看法,對中國則有負面看法,日本、南韓、澳洲、美國、加拿大、瑞典、英國、德國和法國皆是如此。 比較特殊的是,墨西哥約卅六%民眾都是正面看待台灣和中國,至於印度則有卅五%的人對台灣和中國都抱持負面觀感。另外,在受調查的廿四國中,沒有一國有大量民眾偏愛中國而不喜歡台灣,僅非洲的奈及利亞、南非和肯亞有相對較多比例的人熱愛中國勝過台灣。
孫宇青 2023-08-13
提供台灣即戰力 白宮宣布軍援108億

提供台灣即戰力 白宮宣布軍援108億

美國白宮廿八日宣布,將向台灣提供三.四五億美元(約一○八億台幣)的軍事援助。白宮國家安全會議戰略溝通協調官柯比表示,美方非常、非常認真承擔對台灣的責任,也非常認真提升台灣自我防衛的能力。(美聯社檔案照)   拜登首度對台行使「總統撥款權」 〔編譯孫宇青、記者吳書緯、蘇永耀/綜合報導〕美國白宮廿八日宣布,將向台灣提供三.四五億美元(約一○八億台幣)的軍事援助,為拜登政府首度動用國會賦予的「總統撥款權」(PDA),利用自身庫存為台灣提供國防設備、服務和培訓,以在中國擴大武力恫嚇台灣之際,迅速協助台灣增強防禦實力。 府:持續深化安全夥伴關係 我國防部與外交部昨均表示,感謝美方對台灣堅定的安全承諾,「總統撥款權」是對台軍售外,另一支持台灣自我防衛的重要工具。總統府發言人林聿禪也說,台美雙方將持續深化緊密的安全夥伴關係,共同捍衛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促進台海及印太區域的和平、穩定與現狀。 美方未提供清單或抵台時間 白宮國家安全會議戰略溝通協調官柯比表示,美方非常、非常認真承擔對台灣的責任,也非常認真提升台灣自我防衛的能力,這項立場不變,美方也會持續尋找實現此一目標的方式。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廿九日訪問澳洲時也表示,美方致力於幫助台灣獲得自衛所需的能力。國防部發言人梅納斯中校則說,軍援台灣的計畫包含「關鍵的防衛儲備物資、多領域意識、反裝甲和防空能力」等,但未提供武器清單或抵台時間。他另強調,軍援不代表台灣遭遇任何新興威脅,而且與軍援烏克蘭不同,毋須宣布緊急狀態。 兩名美國官員則透露,美方將供台可攜式防空系統(MANPADS)、情報和監視能力、槍砲和飛彈等。 白宮是透過「總統撥款權」將現有的武器和支援設備交予台灣,這是國會在二○二三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NDAA)中賦予總統的權力,每年可供台的防衛物資或服務總值以十億美元為限。白宮藉由直接軍援台灣,避開漫長的合約簽署和武器產製過程,台灣可以不必等待即取得武器。美方近年批准售台近一九○億美元F-16戰機及其他主要武器系統,皆因疫情和烏俄戰爭造成的供應鏈問題而延宕,引起美國國會不滿。 國會促拜登繼續提供軍備 聯邦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的民主黨首席議員克利什納穆希表示,拜登政府的決定對致力於加強印太地區穩定與安全的人是好消息。眾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麥考爾等共和黨人也對此表示歡迎,但批評拜登動作不夠快、不夠堅實有力,美方必須繼續提供台灣必要的防禦設備,使台灣保持嚇阻和自衛能力。 中國駐美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則表示,中方堅決反對美國與台灣的軍事關係,以及對台灣出售武器,呼籲美方停止製造可能導致台海緊張的新因素。
孫宇青 2023-07-30
美參院通過「國防授權法」 促全面培訓台軍

美參院通過「國防授權法」 促全面培訓台軍

美國聯邦參議院通過二○二四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內容涵蓋多項台灣相關條款,包括為台灣軍隊提供全面培訓。圖為漢光軍演假想敵部隊海軍陸戰隊六六旅步三營。(記者塗建榮攝)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美國聯邦參議院廿七日以壓倒性比數通過參院版二○二四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NDAA),這項總計美金八八六○億元(約新台幣廿八兆元)的法案獲得民主、共和兩黨參議員高度認同,內容涵蓋多項台灣相關條款,包括為台灣軍隊提供全面培訓、諮詢和機構能力建設等,但女性及跨性別軍人相關條款,與聯邦眾議院版本存在諸多差異,接下來的兩院協商恐怕衝突難免。 要求助台推動後備軍力改革 參院在審議九百多項修正案,並通過其中一二一項後,最終以八十六票贊成、十一票反對,通過明年度NDAA。根據參院軍事委員會先前通過的法案草案,法案要求美國國防部為台灣軍隊制定全面的培訓、諮詢和機構能力建設計畫,使台軍能掌握不對稱作戰戰略等分層防衛,並加強美台軍隊的互相可操作性與訊息交流,同時協助台灣推動後備軍力改革。 籲美台進行軍事網路安全合作 法案還呼籲美台進行軍事網路安全合作,由五角大廈協調美國網路司令部、印太司令部和台灣對等官員接觸,以保護雙方軍事網路、基礎設施與系統,對抗惡意網路活動,並利用美國商業與軍事網路安全技術和服務進行強化、防禦,同時展開網路安全聯合培訓活動與演練。此外,美國國防部長和國務卿應遞交關於台軍吸收能力的評估報告,例如台軍的操作、維護、部署等初始作戰能力。 促分析中國對台軍事封鎖風險 法案另要求防長、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和國家情報首長等軍事三巨頭遞交報告,全面分析中國持續對台灣進行軍事封鎖的風險與影響,評估中國可能的行動、鎖台效果和時間表,以及其他潛在的脅迫行動。報告中需解釋這些行動對台美的威脅,以及美軍應該進行的調整、美國夥伴和盟友的作用等。參院版NDAA完整內容預計數日內公布。 雖然參院軍委會對接下來與眾院的協商懷抱希望,相信兩院會討論出能夠提升美國嚇阻能力的法案,但共和黨控制的眾院所通過的法案中,涵蓋取消女性軍人墮胎補助、削減跨性別軍人醫療服務資金等多項保守強硬政策,預料協商過程將與民主黨控制的參院起衝突。一旦兩院未能推出雙方認可的版本,將創下美國逾六十年來先例。即使兩院妥協版本出爐,總統拜登也可能予以否決。
孫宇青 2023-07-29
美未否認台軍赴美受訓 強調履行承諾

美未否認台軍赴美受訓 強調履行承諾

美國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瑞特納廿日出席眾議院中國政策聽證會,稱不便公開談論台灣軍隊赴美受訓。(法新社檔案照)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美國聯邦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廿日召開美國對中國政策聽證會,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瑞特納表示,將透過軍援等方式儘快補足台灣軍備取得的需求,並稱不便公開談論台灣軍隊赴美受訓,似間接證明屬實。   康達:對中政策前提 台海和平   國務院亞太助理國務卿康達則說,國務卿布林肯日前訪中並未提出有關台灣問題的新說法,並強調美台關係至關重要,任何對中政策和做法都以維繫台海和平為前提。   瑞特納:擬計畫彌補台灣軍備   國防部實際執行對中政策的瑞特納,在回答對台軍售交付延宕問題時表示,這是美國國防產業產速放緩的系統性問題,不只台灣碰到,美方現在除了透過外國軍事銷售制度履行「台灣關係法」下的軍售承諾外,也正研擬透過總統撥款權(PDA)、潛在外國軍事融資(FMF)等計畫彌補台灣軍備取得的需求。PDA已納入今年度國防授權法,授權拜登每年從國防部庫存挪用至多十億美元防衛物資或服務給台灣。 瑞特納提到,美國已大大強化在印太地區的軍力部署,現在軍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大;美國不僅支持日本強化軍事打擊,加強與印度的安全合作,力挺亞洲多國發展不對稱戰力,當然也支持台灣強化自衛能力。針對台灣部隊在密西根州與國民警衛隊合作訓練,瑞特納稱不宜公開討論,願意提供議員機密簡報,疑間接證實確有其事。 此外,布林肯曾指台灣問題和平解決是美國認定的美中關係重要基礎,但他先前訪中後,北京指責布林肯的說法改變美國對中承諾,引起議員追問詳情。康達回覆道,美國奉行基於台灣關係法、對台六項保證及美中三個聯合公報的一中政策,布林肯訪中是重申此一政策,並未提出新的說法,美國將履行台灣關係法的所有對台承諾。他也不諱言,對台海構成威脅、試圖改變現狀的實際上是中國。
孫宇青 2023-07-22
證實賴清德將過境 布林肯籲北京勿藉故挑釁   

證實賴清德將過境 布林肯籲北京勿藉故挑釁   

副總統賴清德將在8月中旬出訪南美洲友邦巴拉圭,往返都將過境美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7日證實此事,並強調「中國沒有理由藉故挑釁」。(歐新社)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副總統賴清德將在八月中旬出訪南美洲友邦巴拉圭,參加巴國總統當選人貝尼亞的就職典禮,預計往返都將過境美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十七日證實此事,並強調相關作法是依循台美往來慣例,「中國沒有理由藉故挑釁」。 台美往來慣例 安全、尊嚴原則辦理 布林肯表示,考量到飛行距離,台灣高層官員出訪過境美國是依循慣例的作法,尤其過去數十年間,台灣副總統已過境美國十次,賴清德此次是第十一次,也是他個人的第二次,「中國沒有理由藉故採取挑釁行動」。布林肯重申,美國致力維護台海和平與穩定,這攸關區域乃至全球安全與繁榮。他也多次告訴中方,華府無意改變台海現狀,美國政策沒有改變。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向「國會山莊報」及「中央社」表示,賴清德過境美國符合美台關係非官方性質與美國的「一中政策」;過境是台灣方面依據出訪行程所做的決定,美方會以安全、舒適、便利、尊嚴等原則辦理,台灣會在適宜時機公布更多行程細節。此外,雖然賴清德同時身為下任台灣總統候選人,但過境將比照副總統過境前例辦理。美方不會偏袒任何候選人或政黨,將致力確保每位候選人獲得公平待遇。 中國外交部則表示,堅決反對台獨分裂份子以任何名義、任何理由「竄美」,將採取堅決有力的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華爾街日報」另引述一名美國官員指出,賴清德將低調過境美國,不會停留華府,但未透露美方是否曾與中國官員溝通此事,僅強調保持對話很重要,以免競爭演變成衝突。
孫宇青 2023-07-19
美日韓合作 首要理由挺台灣

美日韓合作 首要理由挺台灣

(美聯社)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七日抵達南韓,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這是岸田對尹錫悅三月訪日的回訪,象徵兩國睽違十二年的「穿梭外交」步上軌道。分析指出,美國多年力促日韓「破冰」終於看見初步成果,對於美日韓三方共同應對北韓核武威脅和中國崛起等挑戰大有助益,但能否延續,兩國民意是關鍵。 紐時︰台海和平 三國共同利益 「彭博」分析,日韓領袖互訪堪稱美國拜登政府的勝利,因為美方一直試圖聯合日韓應對北韓挑釁及削弱中國威脅,包括全面防堵中國取得先進晶片設備。前南韓駐日大使申珏秀直言,韓日長期處於關係緊張的惡性循環中,將是「雙輸局面」,兩國實際上應是戰略夥伴。前南韓總統府國安會官員全相勛(Cheon Seong Whun,譯音)則不諱言,美日韓三方合作首要理由正是「力挺台灣」,各方有這層認知非常重要。 「紐約時報」進一步解析,推動日韓和解的因素不勝枚舉,除了北韓威嚇、全球供應鏈弱化、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的軍事化時代、中國亟欲打造美國式微下的世界秩序外,美日韓對台灣處境的擔憂也是其一。事實上,美日韓三方在維護台海和平穩定上有無法忽視的共同利益,一旦中國侵略台灣,北韓就可能趁機進攻南韓,以實現自身的國家目標,屆時美軍恐將蠟燭兩頭燒,對南韓有弊無利。 再者,日韓是在美國的軍事保護下,才實現經濟蓬勃發展,現在美方自然希望日韓對區域安全做出更多貢獻。不僅如此,美方也加強與澳洲、印度、菲律賓等國的軍事關係,以便在區域抗衡中國,並提升捍衛台灣的能力。    
孫宇青 2023-05-08
北京文字獄 關押作家數4連冠

北京文字獄 關押作家數4連冠

澳洲作家楊恆均被控間諜案,由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審理。據「美國筆會」發布的最新全球寫作自由度報告,中國文字獄情況持續惡化,連續四年寫作者關押人數居全球之冠。(路透檔案照)   目前共90名寫作者入獄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美國非營利組織「美國筆會」(PEN America)廿七日發布最新全球寫作自由度報告,指中國政府去年新增關押六名寫作者,目前共有九十名寫作者入獄,人數之多已連續第四年冠絕全球,顯示中國文字獄情況還在惡化。 中國伊朗對言論自由最不友善 報告指出,全球卅六國去年新增八十四名作家、學術人員或知識份子,因寫作、學術工作或言論自由相關倡議而被拘留或監禁,使整體被囚禁人數來到三一一人,雖與去年一樣,但相較二○一九年的二六三人和二○年的二八六人,仍呈現上升趨勢。中國和伊朗是對言論自由最不友善的兩國,目前分別囚禁九十人及五十七人。其中,中國去年新增六人,囚禁人數已連四年掄元;伊朗去年則大增卅九人,與「女性、生命、自由」示威活動有關。此外,全球共有四十二名女性寫作者遭監禁,伊朗佔十六人,中國則是十一人。 整體來看,全球前十名囚禁最多寫作者的國家與去年相同,僅排名有變動,中國、伊朗、沙烏地阿拉伯為前三名,且這三國的囚禁人數就佔了五十四%。白俄羅斯、緬甸和越南並列第四,各囚禁十六人,土耳其囚十五人排第五,埃及、印度和厄利垂亞則是第八至第十名。 流亡也面臨境外威脅 報告特別指出,中國幾乎所有層面的文化產出都受到國家控制,進行獨立創造伴隨重大風險。在習近平二○一二年掌權後,持續對中國言論自由進行系統性壓迫。少數族群、宗教族群和香港、西藏、新疆等自治區人民,在北京強推文化同化下,言論自由持續受壓。中國寫作者經常面臨騷擾、恫嚇及全面監控,至於流亡的異議人士也同樣面臨境外威脅。 報告建議美國政府,透過「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對侵犯中國、香港寫作者人權的人士進行制裁,並訂立「跨國鎮壓政策法」對抗中國政府的海外脅迫,同時確保逃離人權壓迫的中國寫作者有入境美國、取得難民資格的管道。
孫宇青 2023-04-30
《新聞週刊》最新民調:逾半美國人 挺美協防台灣   

《新聞週刊》最新民調:逾半美國人 挺美協防台灣   

美國《新聞週刊》報導,最新民調顯示,有超過半數美國民眾表示,一旦中國對台灣發動武力攻擊,支持美國協防台灣。圖為美軍第七艦隊驅逐艦。(圖:取自美軍第七艦隊臉書)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報導,最新民調顯示,有超過半數美國民眾表示,一旦中國對台灣發動武力攻擊,支持美國協防台灣,比去年八月增加九%;另有四成民眾認為,中國是美國最大威脅。調查結果顯示,美國民眾對台灣支持度上升,台灣議題更是美國民主、共和兩黨都極為關切的事項。 四成民眾認為 中國是美國最大威脅 全球民調機構Redfield & Wilson Strategies四日針對一千五百名具投票資格的美國成年人進行調查,發現美國民眾對於美國直接介入台海危機的支持度,從去年八月中旬的四十七%,上升至五十六%,其中有卅一%表示支持,廿五%表示強烈支持,僅十二%反對直接介入。 此外,四十一%受訪者認為,中國是美國利益的「最大威脅」,高於俄羅斯(卅五%)、北韓(七%)及伊朗(三%)。美國民眾多半對中國政府持負面觀感,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信任度也很低。值得注意的是,五十%受訪者認為,美國保衛台灣免受中國攻擊是基於「條約承諾」,其中四十八%為共和黨人、五十八%為民主黨人。 「台灣議題」 美兩大政黨都極關切 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台灣議題專家祁凱立(Kharis Templeman)指出,美方闡明在台灣問題上的實際立場,重申美國認為台灣國際地位未定,以及台灣地位的最終決定需要海峽兩岸達成和平及自願的協議等,將使美國受惠。雖然美國沒有防衛台灣的正式承諾,但仍須強調,台灣突發事件將危及美國國家利益。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台灣政策計畫主任郭泓均表示,這份民調反映出美國政治領袖愈來愈常討論台灣議題,「台灣是少數美國政壇兩大黨都極為關注的議題,民間一直潛藏著對台灣的支持,外界可以看到美國輿論對台灣從『不知道』和『不』,轉變為『是』」。
孫宇青 2023-04-17
中國非開發中國家 美眾院通過

中國非開發中國家 美眾院通過

美國聯邦眾議院廿七日無異議通過由共和黨籍眾議員金映玉(見圖)及民主黨籍眾議員康諾里共同發起的「中國不是開發中國家法」。(法新社檔案照)   包含制止強制摘取器官法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美國聯邦眾議院廿七日以壓倒性比數通過兩項中國相關法案,分別為「中國不是開發中國家法」及「制止強制摘取器官法」,前者旨在遏阻中國利用開發中國家身分,在國際組織內享有特殊待遇,進而操弄制度;後者則是希望打擊中國盛行多年的非人道「慘」業,並對主事者究責。 秦剛:中美關係處歷史低點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秦剛廿七日出席一場論壇時指出,「中美關係正處於兩國建交以來的歷史低點」,根源是美國視中國為「最主要戰略競爭對手和最重大地緣政治挑戰」,對中國「大搞經濟脫鉤、科技圍堵」,並指美方是為了維護霸權私利、挑動意識形態對立,甚至要復活冷戰、分裂世界,「阻斷別人的路,也會讓自己無路可走」。 取消開發中國家特殊待遇 美國媒體報導,由共和黨籍聯邦眾議員金映玉及民主黨籍眾議員康諾里共同發起的「中國不是開發中國家法」,在眾院以四一五票贊成、零票反對無異議通過,要求美國國務卿在美國和中國都加入的國際組織、條約或協議內,尋求摘除中國的「開發中國家」標籤,重新歸類為高收入、中高收入或已開發國家,並確保中國不得在國際組織內享有「開發中國家」的特殊待遇或協助。 中國推卸應承擔國際責任 金映玉表示,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內生產毛額(GDP)佔全球約十八.六%,經濟規模僅次於美國,既然美國被視為已開發國家,中國理應比照辦理。 她也批評,中國現在利用開發中國家身分,申請世界銀行的國際金融公司(IFC)等國際組織的發展援助和貸款,同時又將數兆美元投入開發中國家的基礎建設,做為其「一帶一路」計畫的一環,讓各國陷入債務陷阱,如此操弄制度,已剝奪真正需要幫助國家的資源。 民主黨籍眾議員魏德也指中國利用開發中國家身分,推卸應該承擔的國際責任,包括溫室氣體排放。該法案會否在參院通過仍是未知數,但共和黨籍參議員羅尼和民主黨籍參議員范霍倫也曾提出「終止中國開發中國家地位法」,顯見該議題具有兩院共識。 對涉入強摘器官人士究責 另一方面,眾院同日也以四一三票贊成、兩票反對,通過共和黨籍眾議員史密斯提出的「制止強制摘取器官法」,要求美國政府打擊以摘取器官為目的的人口販賣,推動建立自願捐贈制度,並透過雙邊外交會談和國際衛生論壇建立有效的執行機制,同時也對中國共產黨成員在內等涉嫌強摘器官及進行人口販賣的人士究責。 身兼美國國會及行政部門中國問題委員會(CECC)主席的史密斯長期關切中國人權,也因而被中國制裁。他強調,「每年,在習(近平)總書記及中共治下,平均年齡廿八歲的六萬到十萬年輕受害者遭到冷血謀殺,包括維吾爾族和法輪功學員」。他又透露,美方透過公開來源媒體了解到,中國年邁高官會在解放軍三○一醫院接受器官移植,器官正是來自被他們壓迫的人。 美國聯邦眾議院廿七日無異議通過由共和黨籍眾議員金映玉及民主黨籍眾議員康諾里共同發起的「中國不是開發中國家法」,要求美國國務卿在美國和中國都加入的國際組織、條約或協議內,確保中國不得享有「開發中國家」的特殊待遇或協助。(取自金映玉推特)
孫宇青 2023-03-29
防病毒傳播 摩洛哥禁中國客入境

防病毒傳播 摩洛哥禁中國客入境

中國開國門 各國因應措施   加拿大、澳洲要求出示陰性證明 〔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中國境內武漢肺炎確診及死亡人數飆升,而且即將在本月八日開放國門,官方對外公布的疫情訊息卻不夠詳盡,令各國對可能遭新變異病毒株入侵憂心忡忡,紛紛對中國旅客採取防範措施。加拿大、澳洲分別在去年十二月卅一日及本月一日宣布,將要求中國旅客出示病毒採檢陰性證明,摩洛哥更直接禁止所有中國旅客入境。 加國並檢測國際航班廢水 加拿大政府表示,考量到中國確診病例急速上升,且與這些病例相關的流行病學與病毒基因定序資料十分匱乏,將要求來自中國的旅客,在入境時出示四十八小時內的病毒採檢陰性證明,同時也將檢測所有降落在多倫多或溫哥華的國際航班廢水,以監控新變異株。不過,入境的中國旅客若在起飛前十天確診並已康復,則可提供康復證明文件,替代陰性採檢結果。五日起生效。 澳洲政府也宣布,儘管澳洲超過九十七%的成年人已至少接種一劑疫苗,但因北京當局並未適當分享確診病例數或目前傳播的變異株細節,為了保護國民免受潛在新變異株侵襲,同時掌握中國疫情迅速發展情勢,將要求來自中國的旅客在抵達前出示病毒採檢陰性證明,規定自五日起生效。 北非國家摩洛哥外交部則發布聲明指出,鑑於中國確診病例激增,決定禁止所有來自中國的旅客入境,無論其國籍為何,藉此避免病毒傳播。這是目前對中國旅客最嚴厲的規定。 歐盟將開會擬共同對策 儘管各國祭出程度不一的防範措施,但歐盟至今仍採觀望態度,引起義、法、西等多國關切。對此,元旦起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的瑞典表示,歐盟理事會將在四日召開危機管理機制「綜合政治危機應對機制」(IPCR)會議,「在關於採取可能的入境限制方面,瑞典正尋求歐盟制定一個共同政策。我們迅速採取必要措施,這是很重要的。」 美國東北大學人工智慧與生命科學主任史卡皮諾向「彭博」指出,中國因接種疫苗或自然染疫而獲得免疫力的人數還相對稀少,因此還不到變異株突破人體免疫的時機,但隨著感染人數日益增加,加上欠缺遏制病毒傳播的措施,新變異株可能很快就會帶來麻煩,「一個月或兩個月後,我們就得密切注意此變化。」 一名中國旅客一日抵達法國巴黎戴高樂機場後,前往指定地點接受病毒檢測。(美聯社)
孫宇青 2023-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