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浩相關文章

管中閔案看似大學自治 實是國安問題!

管中閔案看似大學自治 實是國安問題!

     管中閔獲廈門大學推薦為「2017年長江學者講座教授」,論者指出,此計劃本身就是一個「人才掠奪計劃」,若管順利當選台大校長,恐讓台大的學術成果藉此關係成為中國的學術成果,管是否適任台大校長已經上升為國安問題。資料照片 魏國浩/智庫研究員 上周的台大校務會議,果不其然變成「挺管」與「反管」兩派的戰場,然而整體來看,校方與舊有國民黨體系的教授們,還是掌握了台大在整個事件上面的走向,至於反對管中閔上任的一派,除了利用道德上的議題做為反對管中閔成為台大校長的立論基礎外,似乎別無他法。 而國立大學的主管機關教育部,因為受限於大學法內法條尊重大學自治的規範,教育部也幾乎沒有施力點,故而這件事情最有可能的走向,就是教育部只能尊重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的結論,讓管中閔正式上任。 但這並不是整件事情的結束,相反的,這才是爭議的開始。依照目前浮上檯面的各種訊息,我們可以歸納出,管中閔教授在過去十年間,除了有到廈門大學兼職,違反教育部規定,大學教授不得在外兼職的疑慮,同時由於管中閔教授曾在2014年至2015年擔任國發會主委,故而在卸任後三年,均受到《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第九條規範,欲前往中國大陸,需由內政部會同國家安全局、法務部及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組成之審查會審查許可。 而管中閔教授到底有沒有違反這些規範,目前來看,除了北檢已經分案調查之外,管及台大方面,均無對外公開拿出證據澄清,導致整件事情淪為一起政治事件,但根據最新公布的訊息,管中閔教授獲得廈門大學推薦為「2017年長江學者講座教授」,而這一點,便非常有可能成為日後將「管校長」停職的關鍵。 長江學者是中國大陸為了厚植國內高等教育實力的一個計劃,1998年8月,中國大陸教育部和李嘉誠基金會共同啟動實施了「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其目標為:「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延攬海內外中青年學界精英,培養造就高水平學科帶頭人,帶動國家重點建設學科趕超或保持國際先進水平」。 然而細究其獎勵辦法,第三條明定:「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支持高校聘任講座教授、特聘教授」;第四條也明白的寫著:「長江學者實行崗位聘任制。高等學校設置講座教授、特聘教授崗位,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經教育部組織專家評審通過後,由高等學校聘任後,實行合同管理」,換句話說,如果廈門大學要推薦管中閔教授為「長江學者」,其後續必然成為廈門大學的「講座教授」或是「特聘教授」,光就這一點,就已經徹底將台大人事處所稱「管中閔教授沒有違法兼職」的說詞給駁倒。 就算廈門大學後來發布聲明表示,管中閔教授在廈門大學不支薪,只授課,然而,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中的第五章,清楚的寫著:「特聘教授每年獎金20萬人民幣,講座教授每人每月獎金3萬元人民幣。特聘教授獎金可做為年薪的一部分」,這也讓管中閔教授不支薪的說法,不攻自破。 但無論管中閔到底最後是「管教授」,還是「管校長」,最令人害怕的是,長江學者計劃基本上就是一個人才掠奪計劃,其獎勵計劃的第二十五條為:「長江學者在崗工作期間的科研成果按照國家有關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雖然對中國大陸而言非常合理,但對台灣可就不妙了,如果管中閔教授最後順利成為台大校長,則由於他還有「長江學者」的身分,因此台灣第一學府的學術成果,很有可能藉由這樣的關係,變成了中國大陸的學術成果,這對於兩岸間目前發展失衡的狀況,更是雪上加霜。 故而管中閔案,看起來是大學自治的問題,實際上卻是台灣的國安問題,如果不將這些事實一一釐清,則最後台灣將徹底淪為中國大陸的學術附庸,有關單位實在不可不慎,而做為當事人的台灣大學,也不該一味的採取姑息的態度,廣大人民每日辛勤工作上繳的稅金,花在台大上面不知凡幾,而教育部與檢調也應該對此事詳細調查,勿枉勿縱,至於某些政黨跟風用政治語言企圖把此事抹成藍綠對決,則是十分不道德的舉措,實在令人搖頭嘆息。 最後,綜上來看,管中閔教授變成台大有史以來最短命的校長,這個機率恐怕不小,而台大人下一次的選擇是什麼,社會大眾都在看著,因為你們,是台灣社會整體的價值觀的領航者。
魏國浩 2018-03-27
民調有許多面向 過度解讀反而失去意義

民調有許多面向 過度解讀反而失去意義

  近日台灣民意基金會發表最新民調,其中關於總統蔡英文、閣揆賴清德的支持度消長,以及台灣人支持台獨與否的結果,引發討論。資料照片 魏國浩/智庫研究員 近日台灣民意基金會又發表了最新的民意調查結果,總的來看,在這份民調內,重點集中在兩個,分別為蔡英文總統與賴清德院長,民調支持度的差異,以及台灣人對於統獨的支持度變化。 而針對這兩個議題,以蔡英文總統與賴清德院長的民調變化來說,蔡總統的民意支持度依舊維持在三成左右,相對的,賴院長則有超過五成;另外,在支持台灣獨立的議題上,有大約四成左右的人表態支持台灣獨立,對照兩年前同樣的民調數據,下滑了一成。 以這樣的結果來說,台灣民意基金會給出的解釋是,蔡總統正陷入所謂的「二次執政」困境,很有可能會讓蔡總統的低檔民調變成一個慣性,相對來看,賴院長雖然自去年九月上任至今,民調曾受到《勞基法》修正的衝擊而下跌,然現在看來,賴院長已經從爭議中走出來,展現他的執政魄力。 不過這樣的解讀,從另一個角度來解讀,不得不說蔡總統當初讓賴院長北上組閣,還是一個相當正確的決定,怎麼說呢?蔡總統與賴院長,兩者的領導風格與經歷背景皆大不相同,而在政策的擬定,需要縝密的思考與計劃,但在政務的推行上,強勢的領導風格是必需的,這剛好反應出了蔡總統與賴院長,在特質上的互補。 因此,如果說民意調查的結果為真,則在現象的解讀上,不如說是蔡總統在決定賴院長組閣時,就早已預料到的。而一個執政團隊,總是需要海納百川,有各種不同特質的人才,但總歸來說,執政的結果,是整個團隊需要承擔,故而蔡賴之間的民調差異,也確實不必太過放大解讀。 再看另一個關於台灣人支持台灣獨立與否的問題,台灣民意基金會對於表態支持台灣獨立的支持度,在標榜台灣獨立的民進黨執政下,兩年內下滑了近一成的解讀,表示這是一個「巨大且離奇的轉變」。說「巨大」,是因為下滑的程度,代表著2、300萬人的支持移轉;說「離奇」,是因為主張台獨的民進黨執政期間發生了這樣一個巨大的現象。 然而,關於這樣的結果,台灣民意基金會的解讀,其實是沒有考量到,在台灣,支持獨立與否,以及對外表態與否,長期來看,與政黨偏好,甚至是外在事件,都有密切的關係,兩年前適逢民進黨剛剛勝選,支持者的熱情尚處於高點,自然是很熱衷於表達自己支持獨立的立場,而現在近四成的表態率,其實只是回歸到正常狀態而已。 如果參考在本次民調中,認為台灣未來是獨立、統一、維持現狀,何者較好的調查,也可以發現,認為台灣未來獨立較好的支持度,也是接近四成,不難看出,現在只不過是熱情消退後的正常反應罷了。 至於支持台灣獨立的人,到底移轉到了那裡,恐怕也只是躲了起來,否則,對於維持現狀與兩岸統一的支持度,應該有顯著的變化,但依照台灣民意基金會給出的數據,兩個選項,在這兩年間都還是維持一樣的水平,由此可見,針對這個議題,其實也不必過度擔憂,畢竟,假設這樣的結果為真,習近平應該非常開心,只要讓民進黨長期執政,台灣人支持獨立的比例終有一天會歸零,這豈非一大樂事? 事實上,數據是死的,解釋卻是活的,然而任何的調查,無非是希望徹底反應現實,並據此修正執政的方向,而執政團隊本就榮辱與共,比較誰的支持度高或低,其實意義也不大,另外,雖然中國大陸又推出了種種「惠台措施」,然而經過馬政府八年,台灣獨立早已是主流民意,否則,馬前總統「台獨總召」的稱號也不是叫假的,若有誰還認為兩岸統一在台灣還有市場,不是傻了就是別有用心。最後,無論民調的結果如何,還是讓我們捐棄成見,一起讓台灣這塊土地往正向前進吧!
魏國浩 2018-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