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榮祥相關文章

侯侯選總統?雙腳踏雙船又令人憂慮的國際生手

侯侯選總統?雙腳踏雙船又令人憂慮的國際生手

  不出眾人意料,新北市市長侯友宜最終還是被國民黨徵召提名成為總統候選人。侯市長在其參選宣言中指出,現階段我們的國家在國際情勢兵凶戰危,國內衝突對立、百廢待舉,讓年輕人看不到未來,我們必須大破大立,再一次讓政黨輪替,才能夠救台灣。姑且不論國民黨為其選袍加身的荒謬過程,光這段出師表就大有邏輯上的問題。 首先,侯友宜市長認為國際情勢兵兇戰危的原因是民進黨執政,因此需要政黨輪替才能救台灣。但事實上台灣所面臨的兵兇戰危是自中華民國政府「播遷」來台後一直存在的。中共所發動的第一次台海危機(1954年九三砲戰、1955年一江山戰役和大陳島撤退)和第二次台海危機(1958年八二三砲戰)、第三次台海危機(1995年、1996年飛彈危機)都發生在國民黨執政時期。只有第四次台海危機(2022年8月)是發生在民進黨執政時期。侯友宜總統候選人不譴責發動兵兇戰危的中國,反而苛責受到軍事威逼的台灣,好像警察指責受害者必須對整個事件負責,不去追究加害者所應負全部罪責之荒謬言論。 新北市市長侯友宜被國民黨徵召提名成為總統候選人。(資料照) 其次,侯市長認為國內的衝突對立嚴重。不過,政治事務因涉及價值和權力的分配,競爭或衝突是常態,但民主國家最重要的應該是「非暴力的抗爭」。今年5月3日,國民黨黨團總召曾銘宗與國民黨立委多人突襲闖入獨立機關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開會審議的地點,甚至有些立委與大樓管理員爆發肢體衝突和拉扯。整起事件凸顯反對黨的非理性行動造成衝突對立的升高。國會議員應該以質詢監督的方式來究責,而不是把行政機關當成國會殿堂來進行抗爭。暴力的衝突對立是國民黨單方先挑起的。 侯友宜市長指出民進黨執政是百廢待舉,這其實與國民黨黨中央在日前召開陳建仁行政院長執政一百日的記者會中提到陳內閣的治理成績是零分的觀點如出一轍。然而,目前全台22個縣市,國民黨有15 個縣市執政,這不表示國民黨也擁有至少一半百廢待舉之責任。民進黨的中央政府執政一定會有缺失,也應該接受人民和各界的批評,但是絕對不可能治理成績是零分,如果治理成績是零分的話,施政滿意度應該也是零分才對,然而,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 2022年5 月16日的調查,陳建仁內閣的施政滿意度是48.3 %。完全貶抑中央的施政和作為,再來誓言輪到國民黨或是侯總統參選人執政時大家團結或是合作,這是徹頭徹尾的雙重標準,也是民粹式的煽動。 既然已決定參選,侯市長勢必將面對是否辭職參選的課題。只是只有在兩種特定的情況下,侯市長才有考慮辭職參選:第一、民調大幅領先,勝利在望;第二、民調接近,背水一戰。然而,第一種情況在三腳督的選戰中較難出現,而第二種情況的風險非常高,也可能會出現最後兩頭落空的結果,也因此帶職參選將會是侯友宜最理性的選擇。雖然帶職參選沒有違反目前的法律規定,但不管是下班後或是請假的帶職參選都將成為選戰的沉重包袱。而帶職參選總統勢必將產生兩種正當性問題: 第一、從現在到十月,不請假,而是下班後全台去競選總統。這樣看碗內吃碗外的行為被許多人批評是落跑,但更精確的說法是如台語俗諺所云:雙腳踏雙船,心頭亂紛紛。白天處理新北市政時要想著晚上和假日的總統競選活動,全台跑總統競選行程時要期待新北市沒有發生重大事件或活動需要市長親自回新北市坐鎮指揮和處理。 第二、十月之後侯市長請假全心參選總統,則新北市政必須由副市長代理,副市長並非民選產生,重大事件的決策必須請示侯市長,最終落跑市長還是需要負擔所有新北市施政的政治責任。新北市長侯友宜選擇帶職參選的思維是選贏了可以更上一層樓擔任總統,選輸了還是可以繼續擔任新北市市長的雙保險策略。但這樣的策略很容易被認為是兩邊下注和沒有破釜沉舟的決心,甚至選輸了,還可能要面對被罷免的挑戰如高雄市長韓國瑜的例子。 不僅如此,民眾可能更關心的是這位國民黨總統提名人到底做好準備了沒? 在之前新北市議會總質詢答詢時,侯市長被議員問到;何謂美國的一中政策(一法、三公報、六項保證)、G7(七大工業國)等有關國際關係的議題時,表現出完全丈二金剛摸不著腦袋的落漆狀況。其實,這些相關的國際和外交事務,其實是每天看看報紙或是滑滑網路新聞就可能得到的知識,連受過公民教育的中學學生或是關注國際發展的台灣鄉民都能略知一二,侯市長既使無法全部背出美國一中政策的內涵,對於一法的台灣關係法應該是不加思索就可以回答的簡單問題。這顯示侯在國際和外交方面的議題完全沒有準備,甚至是白紙一張的生手。當國民黨總統參選人對於國際、外交的議題完全不熟稔時或是無法自行判斷時,很容易囫圇吞棗或是像鸚鵡學話背誦出與主流民意和國際現實悖離的觀點和論述。也因此,比起是否帶職參選,在目前臺灣的國際地位和連結近年來大幅提升之際,將這樣重要的任務交給一個完全沒有經驗的生手,將是可怕且無法想像的災難。況且,台灣民眾應該不敢想像,當國際知名政治領袖訪台時,我們台灣總統只能回應「侯侯做待誌」的尷尬畫面嗎! 蔡榮祥/國立中正大學政治系教授
蔡榮祥 2023-05-21
台灣政策法與美中台三角關係

台灣政策法與美中台三角關係

美參院外委會通過《台灣政策法》。(路透) 蔡榮祥/中正大學政治系教授 二○二二年九月十四日,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在民主黨籍外交委員會主席梅南德茲(Bob Menendez)與共和黨藉參議員葛瑞姆(Lindsey Graham)領銜提案下,以十七比五壓倒性票數通過《二○二二台灣政策法》。台灣政策法是繼一九七九年台灣關係法通過以來修正範圍最大的台美關係法案。台灣政策法凸顯幾項重大的意義。 首先,台灣政策法具體實踐延伸性嚇阻的概念。所謂的延伸性嚇阻是指當一個國家的盟國(被保護國)遭受攻擊國的武力威脅時,則防衛國認為可以藉由對於攻擊國的報復威脅來保護其盟國。台灣政策法的section 二一一條文規定,美國政府應採取全方位的嚇阻措施來回應中國的武力攻台。成功執行延伸性嚇阻的條件繫於防衛國嚇阻攻擊國的可信度以及防衛國對於被保護國的堅定承諾。當美國對於中國執行嚇阻策略以及美國信守支持台灣的承諾時,會讓中國在考量所可能付出的昂貴成本和失敗風險後,不敢輕舉妄動或是魯莽行動。 台灣政策法提議美國政府在二○二七年以前,對台提供六十五億美元無償的軍事援助,等於是美國直接撥款讓台灣免費獲取防衛所需的軍事武器。國內有論者指出,該法案等同宣布美國不會出兵援台。這樣的推論完全是過度推論或是有直接跳到結論的問題。當台灣有能力防衛中國侵台時,美國並不需要出兵。當中國尚未動武侵台前,美國協助台灣增加軍備來嚇阻中國的成本遠低於美國參加台海戰爭的成本。美國慷慨贈送台灣軍事武器,雖然不是直接派兵到台灣,但是讓台灣自己操作美國製造的精良武器,會比美國在台海戰事發生後的馳援來得好。最後,台灣政策法案內容中並沒有提到美國不會出兵。美國不會出兵是所謂的戰略棄守,等同放棄美國長期信奉的戰略模糊策略(如果中國侵略台灣的話,美國可能會介入)。 其次,台灣政策法建議美國政府應將台灣駐美代表處從原本的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改名為台灣代表處。國、內外有些評論者認為這樣的作法會激怒中共,破壞兩岸關係的穩定。這樣的看法完全是似是而非。 事實上,不管台灣駐美代表處叫什麼名稱,都會激怒中共,對於中共來講,中華民國或台灣在美國就是不能有代表處。一九三一年毛澤東成立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時,應該沒有考量是否會激怒蔣介石的南京政府,破壞國共之間穩定的問題。換言之,只要美國有中華民國或台灣的代表處,都會激怒中國。中國認為美國提升台灣地位,名稱變成台灣代表處是破壞現狀和激怒中國。那麼中國發動對台軍演,破壞台海現狀,有擔憂過或是考量過激怒美國嗎? 最後,台灣政策法提升台美關係,矯正美國過去對中國過度傾斜的天平,部分是拜中國對台灣長期的窮兵黷武所賜。
蔡榮祥 2022-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