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蘭尼相關文章

中國損人利己的歷史謊言

中國損人利己的歷史謊言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聯社檔案照)   ◎謝蘭尼(Brahma Chellaney) 當北京聲稱「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稱之為「無可爭辯的法律和歷史事實」時,它宣揚的是一種完全沒有國際法或歷史依據的主張。然而,由於中國多年來一再咄咄逼人地重申前述論調,世界上還真的有許多人相信這種虛構的謊言,尤其是在居於主導地位的西方媒體不願意挑戰中方論述的情況下。確實,若干國際出版品現在提到北京對台灣的目標時,都會不加引號地使用「統一」(reunify)一詞。 台灣在歷史上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事實上,台灣在其歷史上的大部分時間裡,與中國沒有任何關係,而且自一八九五年以來的一二九年裡,台灣一直完全處於中國的控制之外。一八九五年,在第一次中日戰爭(甲午戰爭)中落敗後,中國的滿清政府簽署《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 按照國際法,領土要求必須以對完整相關領土持續且和平地行使主權為基礎。可是,台灣在歷史上從來就不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曾經控制過整個台灣的外來勢力,就只有日本。雖然台灣在一九四五年之前一直處於日本的殖民統治之下,但日本在一九五一年的《舊金山和平條約》中只是正式放棄對台灣的主權,卻沒有指明讓與的對象。 共產黨領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對台灣行使過領土主權,因此缺乏對這個民主島國聲索主權的法律地位。事實上,成立於一九二一年的中國共產黨,長期以來一直將台灣視為外國領土,直到一九四九年在北京成立政權的幾個月前,才首次提出「解放」台灣的目標。 同樣地,北京也啟人疑竇地宣稱,目前由日本管轄的尖閣諸島(釣魚台列嶼)一直是中國的一部分。毫無疑問,沒有確鑿的證據表明,中國曾經有效控制過這些島嶼。 事實上,直到聯合國機構在一九六九年提出一份報告,指出東中國海可能蘊藏大量石油之後,中國才開始宣稱對尖閣諸島擁有主權。直到一九七○年代初期,中國的文書才開始將尖閣諸島稱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宣稱這些島嶼是中國的一部分。 中共將聲索領土的名稱中國化 將聲索領土的名稱中國化,是中共的一貫伎倆,也搬用於與印度、不丹和尼泊爾接壤的喜馬拉雅山脈邊境地區。這種手法旨在為中國的主張提供可信度,讓外界以為其覬覦的地區一直是中國的一部分。 例如,在二○一七年到二○二三年的三段不同期間,北京將印度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阿魯納查邦(Arunachal Pradesh)許多地方重新命名。阿魯納查邦的面積幾乎是台灣的三倍大。當印度提出抗議時,北京態度強硬,聲稱阿魯納查邦是自己的「領土」, 將這些地名中國化是「中國的主權權利」。 先聲奪人策略破壞領土現狀 這種先聲奪人的策略,包括聲稱一個由另一個國家控制的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有助於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被國際社會廣泛認定相關領土存在爭議。這就鼓勵了中國透過秘密行動或侵佔手段,來破壞領土現狀。 中國與印度在喜馬拉雅山區將近四年之久的軍事對峙,源於二○二○年四月中國對印度最北端領土拉達克(Ladakh)關鍵邊境地區的秘密侵佔,拉達克距離阿魯納查邦約二○○○公里。印度挑戰中國的威勢和能力,在喜馬拉雅山區部署遠超過中國的兵力,並且明確表示,除非北京同意恢復原狀,否則僵局將會持續下去。 更廣泛地說,中國在國家主席習近平領導下,利用一種陰險狡猾的手法,即「我們的就是我們的,而你們的是可以談判的」,不斷在亞洲地區聲索擴張性的領土主權。 這就是說,從東中國海、南中國海到台灣海峽和喜馬拉雅山,中國的這些領土主張不是依據國際法,而是基於修正主義的歷史觀。二○一六年海牙常設仲裁法院裁定,中國在南中國海的主權聲索無效,便印證了中國在法理上站不住腳。 然而,北京根本視國際法為無物,以至於罔顧海牙的裁決,加速在南中國海的擴張行動,將其七個人造島嶼變成前進軍事基地,並逐漸對這條介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關鍵通道,掌握愈來愈大的控制權。中國的「九段線」主張涵蓋南中國海的大部分地區,這就是北京利用所謂的歷史,來追求侵略性擴張主義的例證。 北京利用歷史對內灌輸悲情 而且,北京對歷史的操弄,還不只是誇大領土主張的範圍。它還利用歷史向中國人民灌輸一種無法釋懷的悲情,即中國在共產黨掌權之前,吞忍了長達一一○年的國恥。 北京絕對不會錯過任何藉由歷史羞辱日本的機會,但是中國的教科書也凸顯了選擇性的歷史記憶,這些教科書避而不談中國在一九五○年代初入侵和併吞西藏,以及對印度(一九六二年)和越南(一九七九年)發動的戰爭。 事實上,做為神話中的中央王國(Middle Kingdom),中國聲稱自己是孕育所有文明的母體,將傳說與史實混為一談,主張自己擁有雙重歷史權利—收復「失土」,並且成為首屈一指的世界強權。這有助於合理化北京強硬的外交政策,目的就是要讓推動中共修正主義歷史的傳說—中國在世界上的中心地位—成為現實。 就像毛澤東當年佔領處於自治狀態且資源豐富的西藏一樣,習近平似乎已決定利用「統一」的民族大義,達到併吞台灣的目標。中國對台灣的侵略,將構成一整個世代對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脅。 台灣人身分認同與中國不同 因此,對於北京的荒誕虛構—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絕對有必要加以駁斥。 台灣擁有一個強健獨立國家的所有條件,大多數台灣人都希望維持這種現狀。畢竟,台灣人怎麼會願意放棄自己的自由,被世界上最大的專制政權所兼併呢?而且,中國還是一個由科技帶動的歐威爾式監控國家(Orwellian surveillance state)。事實上,台灣人民已經發展出一種與中國人截然不同的身分認同。 (作者謝蘭尼為新德里智庫「政策研究中心」戰略研究教授,擁有得獎作品《水:亞洲的新戰場》等九本著作。國際新聞中心陳泓達譯)
謝蘭尼 2024-02-25
兩場惡戰方酣 第三場蓄勢待發

兩場惡戰方酣 第三場蓄勢待發

  以色列與哈瑪斯陷入戰火之中,加薩走廊城鎮頻遭空襲。(法新社) ◎謝蘭尼(Brahma Chellaney)   台灣位於國際社會抵禦威權主義擴張的最前線。然而,在美國總統拜登提出的新援助計畫中,六一四億美元提供烏克蘭對抗俄羅斯入侵,一四三億美元用於協助以色列打擊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Hamas),印度─太平洋地區的盟邦和夥伴卻只分配到廿億美元的安全援助。 烏克蘭和以色列正在進行中的戰爭,不應該掩蓋台灣面對中國攻擊的脆弱性。 中國公開展示武力奪取台灣意願 事實上,保衛台灣必須被認定為對國際安全更重要,因為連續三屆美國政府都未能令人信服地阻止中國在南海的擴張,南海的地緣政治版圖已經被北京徹底改變。在併吞香港之後,中國可能迫不及待地想要染指台灣,完成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實現兩岸統一的所謂「歷史任務」。藉由演練兩棲登陸和空襲行動,中國已經公開展示以武力奪取台灣的意願。 由於美國當前將注意力集中於烏克蘭和以色列的戰場,習近平可能正在等待適當時機對台灣採取行動。習近平勢必會觀察,拜登向以色列轉移關鍵軍械彈藥如何消耗美國的庫存。由於美國向烏克蘭運送了二○○多萬枚砲彈和其他彈藥,美國的庫存已經消耗大半。習近平可能會選擇等待美國的彈藥儲備進一步耗盡,才會對台灣動手。 一旦中國對台發動攻擊,美國可能不會單獨派兵馳援,而是結合志同道合的國家組成聯盟,爭取東亞地區的兩個主要盟友日本和南韓出手相助。從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亞到烏克蘭,美國已經在多場戰爭中領導過這種「志願聯盟」(coalitions of the willing)。 美將組志願聯盟展開護台行動 事實上,中國任何切斷台灣與外界聯繫的行動,都可能會入侵日本的領空,將日本捲入衝突。去年中國在台灣周邊舉行實彈演習,實質模擬對台實施空中和海上封鎖時,有五枚彈道飛彈墜入日本的專屬經濟區(EEZ),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然而,南韓可能難以直接參與美國領導的軍事行動,協助台灣擊退中國來犯。筆者最近在首爾的討論中便指出,由於南韓的最高優先要務是遏阻北韓的攻擊,首爾可能不願意捲入台灣海峽的衝突,以免給予北韓發動侵略的可趁之機,或者至少是軍事挑釁。 無論如何,南韓的軍事力量是以地面部隊為核心,不是海軍和空軍,而後者才是台灣抵禦中國進攻的關鍵。 事實上,如果南韓直接幫助台灣抵禦來自中國的攻擊,很可能會遭到中國嚴厲報復,甚至可能慫恿北韓開闢進攻南韓的戰線。 更糟糕的是,俄羅斯似乎也在炮製一張對付南韓的北韓牌。南韓透過美國間接向烏克蘭提供關鍵彈藥,可能是俄羅斯上個月接待北韓領袖金正恩來訪的原因之一。俄羅斯總統普廷(Vladimir Putin)已經警告,如果南韓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將會面臨後果。 自去年年底以來,南韓已經向美國運送了至少數十萬枚砲彈,讓美國得以繼續向烏克蘭提供這類彈藥,反擊俄羅斯的侵略。在更廣泛的層面上,烏克蘭戰爭也幫助南韓成為一個主要的武器出口國,對外輸出坦克、飛彈、榴彈砲、裝甲車和戰機。 北京可能鼓動北韓牽制南韓 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現在似乎有意對南韓打出這張北韓牌,包括威脅向平壤轉讓敏感技術。今年八月,北韓二度嘗試將一枚間諜衛星送入軌道,但以失敗告終,因此正在尋求俄羅斯提供技術協助,條件則可能是為烏克蘭戰場上的俄軍提供砲彈和火箭。 而在與中國的關係上,首爾面臨的風險是,即使在兩岸開戰的情況下沒有直接援助台灣,但在北京看來,南韓還是向美國領導的護台行動提供間接協助,包括後勤和武器支援等。因此,北京可能會鼓動北韓設法牽制南韓。 烏克蘭和以色列已陷入戰火之中,美國正戮力履行為其提供足夠武器彈藥的承諾,因此一旦亞洲出現兩場戰爭,即台灣海峽和朝鮮半島同時爆發衝突,對美國而言,將是地緣政治和軍事上的夢魘。 從這個角度來看,阻止中國對台灣發動攻擊,應該在美國的政策方案中佔有更優先的地位。絕對不能讓台灣成為下一個烏克蘭或香港。 征服台灣將大幅推進中國在亞洲稱霸的野心,顛覆印太地區的權力平衡,尤其是讓中國得以突破所謂的第一島鏈。 台灣能否保有自主的未來,美國的角色至關重要。如果美國無法阻止台灣淪陷,國際社會將普遍認定,美國沒有能力或意願保護其他盟友,包括比其他任何國家駐紮更多美軍部隊的日本,進而可能導致美國在亞洲的聯盟體系瓦解。 (作者謝蘭尼為新德里智庫「政策研究中心」戰略研究教授,擁有得獎作品《水:亞洲的新戰場》等九本著作。國際新聞中心陳泓達譯)
謝蘭尼 2023-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