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龍相關文章

反智的選舉更需媒體識讀的公民素養

反智的選舉更需媒體識讀的公民素養

媒體是毒,更需「媒體識讀」的公民素養。聳動的標題、譁眾取寵的宣稱,邏輯謬誤、事理不分,為議題而議題、為打擊而打擊、偽裝正義的負面攻訐,特定政黨或候選人(基於想勝選)與媒體(基於收視率)利益,共謀地「製造話題」,幾成了臺灣政治文化的常態。 尤其,主流媒體報導好似整個臺灣只有台北市、新竹市各3位候選人在選,其他縣市與參選人多數「被消失」了。更遑論各候選人政策主張的政見,宛若只在選舉公報才有;更看不到聽不到政見,究竟如何落實的具體作法。 以近日「被製造」的新竹市關埔國小建築工程新聞,聳動標題如:預算增6倍、6年蓋不完!? 新竹關埔國小「停車場當操場、跑樓梯當練體能」?「鑲金的關埔國小」造價上看16億 孩子最愛的操場被大批人工造景取代?「一坪造價10.78萬」不只預算奢華 關埔國小城市規劃竟仿照鄉村?預算從2億暴增至16億,比蓋豪宅用大理石磚還貴?……   我非新竹市民,也與該市市政人員、任一政黨候選人或設計、營造單位素無關聯,無需替他們釐清任何數據或設計施工說明。但,只要稍有思辨能力、資訊查證的人,很容易就理解「兩億元」連該校周邊高樓的一整層樓都買不起,並應思辨:如非該校太優,何以一堆新建案要打著「馬路對面就是關埔」的廣告? 揚棄反智主義的輿論盲從 作為長期關注教育實踐的知識人,以教育行動介入政策變革與教學現場的創新實踐,看到這些來自於政黨政客為議題而議題、名嘴博聲量的政論節目,更讓我驚覺自許為自覺的公眾與世界公民,若對這類「反智」的論調保持緘默,等同於墮入「噤聲即是默許」的負面輿論共謀結構,只會對諸多在惡劣環境中仍堅持夢想實踐的人,帶來「反挫」的副作用。 這些媒體議題的「反智」論調,都如Grimes在他《反智》書中指出的:屬於常見的推理謬誤、邏輯缺陷、數字迷思、偏見和陰謀論。例如:「預算從2億暴增至16億,預算增6倍,6年蓋不完。」這有如典型「人都會死,蘇格拉底也會死,所以蘇格拉底是人。(你可把人置換為狗)」這類三段論述的邏輯謬誤。這些媒體論述自己都知「預算2.2億」只是第一期工程,怎會計算出「預算增6倍」這種謬論?(而且有人信) 而傳統學校課室內乏味,又不能亂跑,孩子才會期待「下課有操場」可以宣洩。那些不懂得兒童心理學的反教育論者,自然無法理解為何「沒有操場」的學校,連該校家長都驚訝地以為孩子的智慧型手錶「計步器」故障,否則怎會放學後顯示一天走一萬多步?原來,這所切合「新校園運動」的理念學校,校園裡每個角落多可自由奔跑,遠比「跑操場」好玩多了!這樣的學校,也不會教出「只會跑操場、人行道卻跌倒,然後要告國賠」的小孩。 媒體識讀需要查證思辨 若google一下,不難發現這所學校這些年在教育與建築專業圈,都高度肯定的報導。例如:「連結改變教育的力量」為創始初衷的「翻轉教育」網站,以〈「這真的是公立國小嗎?」新竹關埔小學,一所108課綱精神打造的學校〉(2019)專題報導;《親子天下》雜誌第105期(2019)的108新課綱系列,專文報導〈關埔國小:把校園變成創造力課本〉;《師友雙月刊》Volue 624(2020)封面故事專文報導此一〈素養導向的學校建築新思維〉。 而《La Vie》雜誌 2022/4月號「給下一代的設計」專題,以關埔等校園建築個案報導「美感空間創造多元環境感知力」,提及「2018年,新竹市關埔國小正式招生,當時這所新成立的學校只完成了第一期工程,卻是未開學先轟動,原定招收260位一年級新生,最後登記入學的學生數卻高達390位,迫使新竹市教育處向教育部申請,讓每班學生數調高為35位。」「何以致此?因為關埔關小的誕生備受期待,且充滿了理想性。」「空間不僅是種容器,也能成為一種介質,讓師生發揮創造力,展開一個彼此對話與互相認識的過程。」 天下獨立評論的中小學教育專題,也有以關埔為論的〈校舍就是建築課:一所打開教室、打開視野的國小〉專文(2019),指出:「在訪問的這天,觀察一年級8個教室的教學,不管上課還是下課時間,孩子的臉上總是掛著笑容。他們喜歡課堂上的討論,也喜歡下課後的遊戲探索,新課綱的精神,正翻轉關埔國小的教學現場。」 事實上,關埔國小從籌劃到創建,在各種不利的社會條件下,可能是國內迄今最具開創性的教育建築,才會只有第一期工程完工,便獲「2020臺灣建築獎」首獎、「2021年國家卓越建設獎」綜合成就獎,國內外「三年得五獎」的殊榮;甚至吸引日本知名的建築師與學者,都前來參訪交流。政治人物、媒體與名嘴若肯認真查證,就不會不斷複製不實論據。 素養是實境感受與思辨的學習 面對政治,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早用「邪惡的平庸性」提醒世人,應避免因為「不思考」地盲從於權威,淪為參與迫害人性與正義罪刑的共謀者。而《反智》一書也提醒大家:「社群媒體上被分享的文章,有六成是沒仔細讀過內容的人轉傳的。許多人只因為標題很吸睛,就按讚、按分享!或是因為標題令人憤怒,就在鍵盤上充滿熱血、展現義憤!」「政客使用統計學,就和喝醉酒的人使用燈柱一樣,是為了支撐,而非為了照明。」 你可以不喜歡某些人而「反智」(名字有智的一些人),但不應淪為「反智(anti-intellectualism)」;你可以不喜歡某些人而「反柯」(不論哪一個柯姓人物),卻不應「反科(科學探究與實作的精神)」。 回歸教育,更應知曉「教育是創造未來的希望工程!」十二年國教108課綱的教育變革,從九年一貫課程的「能力導向」深化為「素養導向」課程,讓「素養導向的教學」成為學校與教師的挑戰。在「自發、互動、共好」的理念下,108課綱希望孩子具備「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的核心素養,而「探究與實作」則是關鍵要素。 探究與實作教學往往「從好奇心開始、從經驗出發」,在「探索、體驗」的實作歷程中,深化問題意識,發現必須「深入探究」才能「解決問題」。教學設計課程方案如同「實作」經驗,重新閱讀、討論則是「反思」歷程,背後具有高層次抽象思維的「探究」精神。 當關埔國小學校與建築團隊每天為下一代教育創造「更美好的學習空間」戮力,利用建築空間進行創新教學,把「整個世界」當成教室,帶學生從校園建築到上山、進市場認識自然與文化,甚至在社會學習領域帶學生找出各候選人政見,不帶立場與評價地引導學生思辨,讓學生歸納、論證哪些候選人的政策對兒童較佳且可行,教導理性分析選舉的公民素養。這些,都是醜陋的成人世界,該自嘆不如、感到羞愧而應躬身自省的。 當然,與其苛求成人政治與選舉文化的醜陋,我更祝福諸多為未來創造「希望的政治」的教育人,即便只是微弱的明燈,卻足以照亮前路,散播光和愛,秉持良知與專業,藉著更好的教育創新,持續引領孩子們「成為更好的公民」,為世界創造正向的改變! (作者為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副教授)
陳永龍 202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