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建銘相關文章

面對第三勢力,民進黨須展現準執政氣勢

面對第三勢力,民進黨須展現準執政氣勢

2015年04月30日16:29     作者:柯建銘(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                                                    九合一大選一舉重挫馬政府,也打破2008後國民黨新保守主義復辟,威權政體班師回朝,杭廷頓「第三波」所稱的新興民主國家「回潮現象」。亦即在民主化過程中,新生的民主化政權往往在短暫執政後,由於期間的政黨惡鬥與民主亂象卻導致保守主義回籠,反而讓人民對有效率的前威權政體產生「威權懷舊症」,例如西班牙民主化後出現了對佛朗哥獨裁政權的懷念,2008的馬英九現象反應了民主化後對蔣經國的懷舊,所以當時人民給予馬總統絕對過半的授權(mandate),但如就監督制衡的角度來看,這其實是民主的「反挫」而非民主的「前進」,馬總統的執政經驗也證明威權懷舊症的苦澀及其後果。     如果九合一大選的結果代表著台灣民主化歷程上的二次民主復興,那當面對令人興奮期待的2016大選及第三度政黨輪替,民進黨與泛稱第三勢力如台聯、時代力量、社民黨及其他政團之間的關係究竟為何?民進黨如何在再度準執政的浪潮中維持自身的主體性,又與第三勢力之間保持對抗國民黨的聯盟關係?     民進黨曾經執政過,深刻感受過身為執政者所必須具備的承擔何在,從2008迄今,歷任黨主席也一再以曾經執政的在野黨自許,並誓言重返執政,這就是與作為純粹在野監督的其他第三勢力政團間的主要區隔所在。在野期間做為主要政治承擔者的民進黨國會黨團必須以理性質詢監督、尊重朝野協商為主軸,而占據主席台、夜宿議場等抗爭手段其實只是策略;這樣的交叉運用手段見諸過去幾年來的反美牛、反核四詐騙公投、反服貿等抗爭,我們與台聯及親民黨甚至王院長之間也有效組成對抗馬政府的在野聯盟戰線,這是一種既合作亦維持分歧的關係。     事實上,在我所主導操作的國會在野聯盟歷史經驗上,一直不乏出現民進黨與台聯之間的競合關係,在2012年反美牛抗爭時,台聯為搶主導權往往激進化,缺乏議事鬥爭策略,例如主張將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修法逕付二讀,如此其實是窄化戰場,或一再對總質詢進行肢體杯葛,淪為為抗爭而抗爭,還需勞動我們以朝野協商為其解套。最近為兌現太陽花學運期間「先立法、後審查」的政治承諾,以及為2016執政考慮,我們也必須讓延宕已久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交付委員會審查,這是作為一個準執政政黨無可迴避的課題,但是台聯還是一再為其激化選票策略而一再杯葛,面對此,領導者應展現準執政胸懷,大無畏為己身政策辯護,否則也難以與其形成市場區隔。      民進黨過去八年執政期間,受困於朝小野大的國會現實,無法形成以執政黨為主導的國會多數聯盟成為施政一再被掣肘的關鍵。面對即將到來的後2016國會版圖變化,可能形成的各黨不過半,以及如何面對為求生存而行動更為激進化的各個小黨,勢必將嚴峻考驗未來的執政者,作為準執政者的我們,能不未雨綢繆思考因應策略?
柯建銘 201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