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泰俐相關文章

假新聞嚴重影響縣市長選舉結果 民主危機現在進行式

假新聞嚴重影響縣市長選舉結果 民主危機現在進行式

此 次選舉對選民影響最大的假新聞是「蔡總統八月赴中南部勘災乘坐裝甲車,不但沒有親自下水,還令裝甲兵荷槍實彈,高規格保護她」。圖為那姓男子涉嫌在粉絲專頁張貼兩張LINE截圖,散佈不實消息。 (資料照,翻攝臉書) 王泰俐/台大新研所教授 選後一波波檢討執政黨為何潰敗的聲浪洶湧而至。行政院長賴清德在十二月七日提出檢討報告,指出敗選原因之一是選舉期間充斥各種假新聞,但執政團隊不但第一時間無法遏止,也掌握不了數位時代民眾需求的傳播方式。 事實上,今年縣市長選舉假新聞之肆虐,挾網路快速的病毒式傳播,再加上電視新聞二手且全天候放送,應已創下台灣選舉史上最闇黑的紀錄。許多國際知名媒體選前都不斷示警,但台灣各方輿論對此看法卻仍非常分歧。有憂心假新聞危害民主選舉者,但也有人認為此議題只是執政黨想要藉機立法管制新聞自由的假議題而已。 既然各方看法如此歧異,就讓研究數據忠實呈現假新聞究竟是否影響縣市長選舉結果(註)。筆者在選後立即進行有關此議題第一次的全國性調查研究(總樣本數一○六八),初步分析結果顯示,此次選舉對選民影響最大的假新聞是「蔡總統八月赴中南部勘災乘坐裝甲車,不但沒有親自下水,還令裝甲兵荷槍實彈,高規格保護她」;有將近八成五的民眾知道這則新聞,但是在選舉當天知道事實真相的選民卻僅有五成。另五成在不知新聞真相的情況下投票的,主要為政治傾向偏綠以及中性選民。 影響選民判斷的第二號假新聞,是十月份日本關西機場假新聞。假新聞謠傳「關西機場遭水患關閉,中國派專車接送中國旅客,但台灣駐日辦事處則對台灣旅客不聞不問」。選前知道這則新聞的選民七成八,但是在選舉當天能夠判斷真假的選民也僅五成左右。換句話說,有一半左右的選民(而且多數是綠色及中性選民)在「總統勘災態度傲慢,未能體會災民痛苦」以及「外交單位對台灣旅客漠不關心」的認知下,投下了手中神聖的一票。 所以,一半選民對假新聞無法判斷究竟對選舉結果產生什麼影響?初步分析結果顯示,越無法判斷假新聞真偽的選民,越容易投票給國民黨籍的候選人,而且這個傾向在綠色以及中性選民間尤其明顯。 那麼,選民相信有「境外網軍」支持特定候選人,攻擊不同陣營的候選人嗎?有四成八選民相信,不相信或無法判斷的高達五成二。至於是否相信有中國資金介入此次選舉,相信的比率更低,僅有四成,六成左右則是不相信或無法判斷。 筆者的研究也調查了選民如何因應此次選舉中的假新聞。選民最常查證新聞真假的方式是「比對不同政治立場的報導」,但也僅有兩成五的比率。有接近兩成選民是去比對不同網路意見領袖的意見。至於新近成立的各種新聞查核機構,五成七的民眾完全沒聽過。使用率最低的是行政院網站的「即時新聞澄清」,高達六成以上的民眾從來沒聽過或從沒使用過行政院網站查核新聞真假。 因此,就實證研究結果而言,假新聞確實對此次縣市長選舉造成顯著的影響。而筆者也證實了此次最有影響力的新聞媒體是電視新聞,而非多數人認知的網路新聞,但是假新聞的擴散速度和程度確實從網路外溢到電視新聞媒體,產生了加成的巨大威力。 執政黨亡羊補牢,據聞行政院要在十二月十三日針對假新聞提出多項修法。筆者的研究也顯示有高達六成四的選民支持立法要求新聞媒體查核假新聞,否則處以罰責。然而規範假新聞的議題,一如選前,仍會引發社會高度的關注和對立。執政團隊這次如何及時使用「積極而有效」的網路時代溝通方式,迅速跟全民說明假新聞對選舉和民主的危害,以及如何在不傷害新聞自由的前提下規範假新聞,是執政黨潰敗後再出發,民眾目前最關注的焦點之一。 (註)此研究的假新聞總共六則,選擇標準是根據今年九月到十一月選舉前台灣四大報的報導量、網路聲量以及外媒報導焦點。限於篇幅,本文僅列出前兩則影響最大的假新聞。
王泰俐 2018-12-10
網路假新聞與「大盜選舉」

網路假新聞與「大盜選舉」

  早在十八年前美國二○○○年總統大選後,著名學者道格拉斯.凱爾納(Douglas Kellner)就出版一本「媒體奇觀與民主危機」,檢視二○○○年美國大選如何利用影像政治,把布希包裝成一個風格先生(Mr. Personality):粗鄙的言論、經常性失言,以及反智主義,將布希塑造成一個跟一般人一樣的「普通先生」,卻刻意忽略他充滿爭議的家族事業、州長任內的可疑紀錄以及人格缺陷等,最後成就了一場「超級盜選」,不但竊取了選舉結果,更創造了媒體史上的媒介奇觀。 Kellner當時寄望於網路新媒體,希望網路媒體務必挽救民主,終止一面倒的保守傳統媒體奇觀。 十八年過去了,場景換到二○一八年台灣的縣市長選舉,甚至倒帶回兩年前的美國總統大選或英國脫歐公投,網路新媒體真的帶動進步力量,矯正了扭曲的媒體奇觀了嗎? 非常遺憾地,答案恰恰相反。網路新媒體不但未能扭轉傳統媒體帶來的民主危機,反而因為網路人口遽增,而假新聞、假帳號以及假輿論的操縱成本低廉,更輕易能將選舉的極端民粹以及「盜選」結果極大化,因而釀成更險峻的民主危機。 在這次縣市長選舉中,各縣市主要候選人在新舊媒體的形象模糊、政策論述欠缺,唯一的話題似乎只剩下所謂的「網路聲量」。有候選人隱藏過去鮮明且威權的政治立場,自我包裝成政治素人,以「陪睡」、「摩天輪摩鐵」、「宮刑」、「梅毒」等粗鄙言論,並結合大量不明網軍的點閱率和留言,創造出在不同政治立場的新舊媒體均巨幅領先對手的所謂「網路聲量」,瞬間成為整場選戰的鎂光燈焦點。 許多媒體要求記者肩負新聞點閱率的責任,造成新聞不論真假都要大量報導有關此候選人的消息,以衝高點閱率為終極目標。而當然無需贅言的是其中很多網路媒體的母媒體(報紙或電視)長久以來毫不掩飾的鮮明政治立場,如今再透過網路電子報、社群媒體以及入口網站的多平台擴散效應,扭曲「網路輿論」和「網路聲量」的力道更加強勁,眼看馬上要釀成一場網路時代的「大盜選舉」了。 已有媒體報導,此次縣市長選舉,有境外勢力介入,並鎖定特定的兩家平面媒體以及一家電視台,大規模透過網路、社群媒體以及不實民調企圖影響民意,而相關單位已經著手調查中。這是攸關台灣國安問題的全新形態資訊戰,有關單位如有確實的偵辦進度,應該及時公布給國人知道,以確保選民在選舉前知的權利。 而選民該如何自保,不讓自己手中寶貴的一票成為假輿論下被盜取的祭品? 臉書曾於日前(十月廿二日)在各大媒體刊登廣告,教導民眾如何辨識假新聞十招。這十招中許多招式事實上也適用於辨識假輿論製造出來的「大盜型候選人」。例如「檢查證據」,檢視各候選人從政資歷以來的各項言論主張是否前後不一。例如「調查新聞來源」,要特別留意某些假新聞中未清楚標示就魚目混珠盜用的圖片和影片,尤其要注意被冒用資訊的當事人事後的澄清,因為錯誤報導的媒體經常根本不加以澄清。而「部分有心人士會刻意製造不實報導」,這部分選民很難有資源去一一求證,但是對明顯有違常識的報導或標題,確實需要提高警覺。例如一個立法委員會因為批評某一候選人的言論,其臉書在一夕之間遭數十萬(一度高達六十萬)留言洗版。這甚至已經超過美國總統言論的影響力,常識就可以判斷其真假。而許多網路新聞底下的留言也都是假留言,目的就在引領網路輿論風向,讓持不同意見的人們不敢表態或心生畏懼。 如今在台灣,確實當新聞閱聽人或當選民都很累,連看個選舉新聞都要運用各種招式來一一破解真假。但是,相信沒有選民想讓「大盜選舉」在台灣上演。珍惜手中寶貴的一票,請從杜絕網路時代的假選舉新聞開始。 (作者為台大新聞所教授)
王泰俐 2018-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