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一中百年風華校慶 5月1日大團圓

 
 
台中一中百年風華校慶 5月1日大團圓

「吾台人初無中學,有則自本校始」,這是中一中創校紀念碑開首辭。創立於1915年的國立台中一中,將於今年5月1日擴大慶祝建校百周年紀念日,這不但是中一中的榮光慶典,也是台人無以倫比的文化歷史傳承再現。

日治時代,總督府對日人和台人子弟設置不同名稱學制之基礎教育學校,日人子弟學校謂之「小學校」,台人子弟則唸「公學校」。畢業後,日人子弟有中學可繼續升學,台人子弟則無中學可銜接。若要升學,不是要花鉅資前往日本或中國,否則只有極稀少的機會可進日人中學就讀。

斯時,台人文化協會、櫟社等文化團體仕紳,眼見台人子弟受此不平等之教育待遇,深覺不利台灣民族文化傳承及學識之進修,乃於20I3年向台灣總督府申請,翌年獲核准設立「台灣公立台中中學校」,台人第一所中學於焉誕生。乃開始積極籌募建校,於2015年招收第一期兩班共100名學生,於5月1日開學,故訂該日為校慶日。

建校過程,台中州霧峰林家林烈堂昆仲等捐輸最力,林烈堂除捐校地1萬5千坪(合今市值約200億元)外,並捐款二萬圓,辜顯榮三萬圓、林熊徵二萬圓、林獻堂一萬五千圓、蔡蓮舫一萬圓。此五位熱忱奔走及出錢出力,對籌建中一中貢獻最大,故被尊奉為創校「五賢人」。其他尚有鄭拱北等199人,合計204人,共捐贈24萬8千8百20圓共襄盛事,負擔全部校舍建設費用外,尚餘3萬餘圓,做為建碑及充實圖書設備之用。

中一中建校之校舍,以紅磚加原木建造二層樓凵字型乙棟為主,正面一樓為行政辦公室,二樓為教室,兩側翼則兩層樓全為學生教室,因以紅磚建造,故稱「紅樓」,與目前台北巿建中之紅樓相似。可惜在1970年被當時校長段茂廷,以改建教室為名欲拆除,許多校友聞訊大表反對力阻,但段茂廷居然求助於當時任省議會議長之校友謝東閔(原名謝進喜),經其代為說項,省府應允拆紅樓而改建西式鋼筋混凝土大樓乙棟,謂莊敬樓,毫無特色,但已拆掉數萬中一中師生之共同記憶與懷念,段茂廷因而在校友圈引發流傳相當大爭議,至今未息。相較於建中相似之紅樓,除於二戰時被美軍炸彈炸中,但戰後修復,而1970年代,台北市政府有意拆除建中紅樓改建之議,經當時校長黃建斌力阻而打消。在1998年,經台北市政府以其特殊性與歷史性,指定為巿定古蹟,並於2005年整修完成。兩相比較,中一中紅樓命運太不幸,亦顯示名校亦有許多蠢蛋存在。

中一中百年校慶將於5月1日假母校擧行,學校及校友特組成擴大校慶籌備會,廣邀全台及旅居世界各地的校友,返回母校共慶百年誕辰,預估有畢業校友數千名踴躍參加,有「萬人大合唱」等聲勢浩大的慶祝節目,會後還有百桌千人大會餐,假潮港城國際美食舘舉行。

中一中地址為台中市北區育才街2號,電話:(04)22226081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王伯仁

王伯仁
資深退休記者。主跑省議會及省政新聞20餘年,著有「看千帆過盡~一位省政記者的憶往」一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