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亂的歷史感!清治大砲vs中國觀光客

台灣人抗議,向來很愛演,但亂演的也很多。4月29日,電視台記者高八度聲調播報著,高雄西子灣的社團、居民與中山大學教授學生,聯合抗議中國觀光客遊覽車事件。

鏡頭裡,特別聚焦的,是抗議活動裡,安排扮演清官沈葆禎推出清治大砲(因為清治雄鎮北門砲台就在西子灣境內),抗議喊口號加放大砲,真的是熱鬧滾滾,很有看頭。

清治

抗議中國觀光客  要靠沈葆禎+大砲?

電視標題、抗議標語以及新聞報導裡,出現許多高雄人才懂的名詞,例如,打狗文史再興會社、哈瑪星願景聯盟、雄鎮北門砲台。

但浮上腦海的,卻是一個極具荒謬歷史喜劇的悲涼感。有人從台灣四百年外來殖民政權頻繁的歷史,感受到這些文字背後的意義嗎?

同樣是原住民稱呼這塊土地的發音「Ta-kao」,「打狗(Ta-kau)」是中國閩南發音漢字;「高雄(Taka-o)」是日語發音的日文漢字。哈瑪星,是日語漢字「濱線(Hamasen)」的發音,如今,已轉成閩南發音的漢字。

於是,當前被稱「哈瑪星居民」的人,搬出清治大砲,抗議來自中國觀光客的鏡頭,就抗議活動的詮釋來說,就變成了「搬出來自中國滿清的漢人大官與大砲,抗議來自中國的觀光客」。

未曾建立台灣主體性  國格分裂+歷史錯亂

仔細想想,台灣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四百年來,就是外來殖民政權更迭頻繁的地方。是的,就是地方!因為歷史上,台灣從未曾建立以台灣為主體的國家。

請不要跟我說,台灣歷史上,還是有提鄭成功的「東寧」;朱一貴的「大明」;唐景崧的「台灣民主國」。因為,不成氣候還其次,根本就是玩假的。

台灣人不只對過去四百年沒有歷史感,更從未建立以台灣為主體的歷史感,於是,許多錯亂與人格分裂,也就不為奇。

例如,過去半個世紀,台灣人接受國民黨教育,非常堅定相信自已是中國人,但是,卻從未質疑「既然我們是中國人,為什麼最大的敵國又是中國」?數十年來,從不曾感到矛盾。

不矛盾?「中國人」最大敵國是中國!

過去半世紀,是國民黨教育我們,中國共產黨無惡不作加罪大惡極;如今,也是國民黨政權要我們相信,依賴、討好中國共產黨,是台灣生存發展的唯一出路。

共匪

從「誓死反攻大陸,消滅萬惡共匪」,變成「三不政策(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也就算了,如今,180度大轉彎的「恐共媚共」,國民黨難道不須要給過去被處以「通匪」「資匪」罪名的受難者與家屬,一個道歉跟交待嗎?

再回到靠清製大砲,抗議中國觀光客這件事。有沒有人想過,台灣外來殖民政權之中,以清治212年最久,但是,為何說到建設,絕大多數都是日治的重大交通建設或工業建設?

清治的重要古蹟或建設,非常之少。唯一例外,就是砲台超多。例如,台南的「億載金城」,在台北的「淡水(滬尾)砲台」;在基隆的「白米甕砲台」…,一直到高雄西子灣的「雄鎮北門砲台」,還有鳳山的六個砲台。

簡單一句話,「台灣,東南外海一隅、化外之地」,如果不是施琅為了報復鄭成功,強力以「海防意義重大」,打動滿清攻台,滿清根本沒把台灣看在眼裡。即使拿下台灣,唯一的建設,也只是為了「海防」,沿海到處建砲台而已。

唯砲台矣!媚中馬吹捧清治超無恥

再仔細想想,馬英九從當上台北市長,再到當選總統,唯一會重視的台灣歷史與古蹟維護,就只想突顯清治。馬任台北市長時,市府大廳高掛施琅、劉銘傳、沈葆禎、劉永福等歷任「治台清官」的巨幅照片,置身其中,真是陰森至極。

但是,馬英九努力了這麼多年,除了極盡誇大之能事,鬼扯劉銘傳的鐵路、自來水建設之外,真正能夠具體看到「台灣巡撫」留名落款的,就只剩從北到南的砲台。

可悲的是,網路上查了一下這些砲台的資料,還不乏是留用西班牙人的(例如淡水滬尾砲台),或荷蘭人的(例如白米甕砲台),外加請英國或法國工程師設計擴建,就變成劉銘傳的、沈葆禎的….。

< 資料來源:台灣憲法學會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