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紀念展與日本軍歌

作者質疑,所謂的「抗日紀念展」一定是要「日軍燒殺擄掠」、「國軍英勇抗日」嗎?

作者:陳文松(成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根據報載:「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政府規畫官方紀念活動,台灣歷史博物館卻將日據時代在台灣宣傳侵華戰爭的許多日本軍歌,收錄在台灣音聲一百年的官方網頁上,這些宣傳侵略戰爭的軍歌,包括軍艦進行曲、愛國進行曲、滿洲進行曲。」有意角逐明年總統大選的立委洪秀柱更據此批判,「台史博是中華民國的台史博,不是日本的台史博,收錄日本軍歌是對台灣人民的污辱,對中華民國歷史的扭曲,對得起當年為抗日而犧牲的先人嗎?」
   
但主辦單位台史博在前一天的活動新聞中,明明已經清楚交代這是一個長期蒐集的成果,並且曾與成功大學文學院合作,作為研究臺灣史極度珍貴的「音聲史料」。此次透過現代網路科技,主辦單位希望將這些年代久遠、搜羅不易的台灣社會流行文化成果,能夠原音重現,包括晚報記者所稱的所謂「宣傳侵略戰爭的軍歌」,都能「提供社會大眾參考」。
   
作為一位臺灣史研究工作者,從研究的角度而言,原音重現這些「音聲史料」絕對是最高原則,不因它是所謂的「宣傳侵略戰爭的軍歌」而迴避,甚至加以掩飾。這已是二十世紀歷史研究與博物館收藏的不二法則。就如同,今日蔣中正日記完整公開讓學界研究一樣,若有讓人覺得「掩飾」或扭曲之處,必將讓人質疑相關結論的公信度,對當事人未必是件好事。我們今日況且不為蔣中正諱,又何須為這些日治時期「宣傳侵略戰爭的軍歌」諱?何況其中,大多數日治時期的台灣人菁英與流行歌手共同譜出的台灣歌謠史的百年發展歷程。除了眾所週知的江文也、鄧雨賢之外,還有陳映真生父陳炎興於1938年參加臺灣總督府文教局仿效日本本國「愛國行進曲」模式募集所創作的「臺灣行進曲」等。
   
在主辦單位如此費心搜羅、整理,然後與大家共享如此完整的「音聲史料」時,並且在資訊如此流通多元的網路世界中,我想社會大眾以及研究者早已具備足以判讀這些「音聲史料」背後所承載的歷史意義的能力,更不會為此而「扭曲中華民國歷史」,當然更不會對不起「當年為抗日而犧牲的先人」。一生奉獻於文史研究的學者張良澤,在其為《吳新榮日記全集》所寫的序中,有著如下相當經典的一段話:「日記的最高價值在於『真』,如果我在『局部』動了手腳,恐怕影響『全部』的可信度。」日記等文字史料如此,缺乏文字或僅有歌詞等的「音聲史料」亦是如此。
   
難道為了紀念中華民國的抗日七十週年,非得要以獵巫式的污衊之語,來毀掉台史博「台灣音聲一百年」的另類(透過「音聲史料」而非「文字史料」)瞭解台灣歷史的努力和苦心嗎?難道所謂的「抗日紀念展」一定是要「日軍燒殺擄掠」、「國軍英勇抗日」嗎?那麼當台灣被割讓給日本時,中華民國在哪裡?當台灣被日本殖民統治時,國軍又在哪裡?更別提中華民國來台後的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和戒嚴了。況且,所謂的「建國百年」系列紀念活動才於2011年留下不少「弊案」後悄悄離去,今年適逢所謂「抗日七十週年」當然不免又有一系列的「抗日紀念」活動,更別提這陣子教育部蠻橫應幹的「課綱微調」,說穿了,就是要強化教科書中「紀念」中華民國「抗日」的篇幅罷了。
  
只是不妨靜下來想一想,台灣早從1949年中華民國撤退來台以來,「日產」變黨產不用說了,連生活中大大小小的街道,也一夕之間變成「民族路」、「民權路」、「民生路」、「三民路」,以及更多的「中正路」、「中山路」,當然還有各式各樣所謂抗日英雄的路名。當然不只有路名,包括紀念孫文有國父紀念館,紀念蔣中正有中正紀念堂,太多了,太多了。現在的台灣,早已是最完整、展期最長的「中華民國抗日紀念展場」了。
   
試問未來即將角逐台灣總統大位敬愛的諸位「大人」們,您們究竟還要繼續無視台灣的歷史多久,而仍能依然故我地繼續做您們的總統大夢呢?

<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