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讀愈窮 哪門子教育?

 

教育部高教司統計,九十八學年度至一○二學年度的五年間,私立大專院校申請就學貸款人數每年約廿五.四萬到廿八.一萬人,是公立大專院校(每年六.三萬到七.一萬人)的四倍,平均每年超過卅萬名學生申請學貸,金額從十萬到上百萬都有。

而美國八月份最新的研究報告出爐,僅有十三%的美國成年人認為,下一代將比自己在事業頂峰時更加富有,原因之一就是下一代年輕人背負更沉重的助學貸款。紐約聯儲數據顯示,助學貸款違約者的數量在二○一二年達一二○萬人,這一個數字在十年前僅為每年五十萬人。也因為如此,美國越來越多的父母為孩子長大後的財務狀況操心做準備,並且提供實際支援。但跟台灣一樣,有大多數的美國父母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世代貧窮」的無情現象已逐漸發生在美國家庭身上,父母的收入能力會遺傳。

台灣近年來助學貸款的人數急遽攀升,正好反映出台灣現在每個人都可以唸大學的浮濫現象。過去台灣有廿三所大學,升學窄門讓教育的初衷變調,廣設大學有其必要性。但一窩蜂地五專改制成科大或成立新大學,使得台灣現在有一百六十多所的大專院校。不管有錢沒錢、不論自身到底適不適合進入高等教育求學,每個人都要當大學生,大學學費的固定支出成為許多家庭沉重的負荷。惡性循環下,一技之長的技職教育沒人要唸,大學高等教育的素質不斷地滑落,台灣整體競爭力向下沉淪。

期盼政府正視高等教育質量失衡的亂象,在少子化的年代,用更積極的手段介入大學退場機制的運作。不但可以維繫高等教育的競爭力,更可以讓人才有效分流,彌補過去十幾年來技職現場人才的空洞。千萬別讓學生在每個人都可以念大學的美好假象下,一畢業就揹了一身債!

(作者為教師)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