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與馬英九

關於馬習會,想起一個歷史故事。

公元九三七年,中國後晉君主石敬瑭,因一己之私借契丹之力滅了後唐,事後石敬瑭依私下和契丹所訂的約定,將中原要地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致使中原失去北方屏障和緩衝的機會,自毀長城、自掀底牌,打下了後世遼、金、蒙古順利進攻中原的基礎,並埋下宋朝積弱亡國的遠因。石敬瑭為表效忠,還認比自己小十歲的契丹可汗耶律德光為「父皇帝」,並自稱「兒皇帝」,一時譁然。

石敬瑭一生反反覆覆,說過的話常常不算數。中國北宋薛居正所著的《梁唐晉漢周書》裡面,描述早期的石敬瑭「旰食宵衣,禮賢從諫」、「以絁為衣,以麻為履」,意即石敬瑭在百姓面前是個很謙虛節儉的君子,穿的用的都不是最好的,待人也很客氣。但這個謙虛節儉的人,卻親手葬送中原政權覆亡。

公元九三七年的石敬瑭和公元二○一五年的馬英九,節儉、謙虛、客氣,不是似曾相識嗎?一個代表台灣兩千三百萬人的總統,在全球各國媒體面前,脫稿說出「兩岸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就『一個中國(One China)』原則達成的共識,就是九二共識」,原先保有台海政策彈性空間的「各自表述」不見了;馬還不斷強調台灣人同屬虛構的中華民族、炎黃子孫(Chinese),透過全球媒體的放送,配合北京唱雙簧。他把個人的私願,以總統的身分強行加諸在台灣人民身上,把台灣人民未來可能的任何國家前途選擇刪到只剩單一選項,還以此沾沾自喜。

他或許認為「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但這句話到底是講給誰聽的?國際上的「China」,指的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這還有任何的疑問嗎?看見有人對馬習會的點評是「我們,你們,六十年」,覺得完全不能接受。對不起,對台灣人民來說,不是「我們、你們」,是「你們,你們」。

台灣人民為何要承擔國共內戰的歷史恩怨?又為何要被馬的一人之私願,徹底緊縮在一個中國的框架之下?又為何這座美麗島國,距離天光時分,還如此遙遠?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生)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