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李筱峰《快讀228》

 
【專文】序李筱峰《快讀228》
在2016蔡英文當選記者會「一譯成名」的趙怡翔,由於讀了李筱峰的文章,意外打開一個他所不知道的世界。(取自趙怡翔臉書)

2016年1月16日台灣大選投開票揭曉當晚,蔡英文舉行記者會時擔任翻譯的年輕人趙怡翔(民進黨國際事務部副主任)表現稱職,引人注目。隨後媒體追蹤報導,提到他就讀加拿大約克大學期間,由於結識一位台籍女友,對方父親要求他暑假期間每天要讀台灣史學者李筱峰的專欄,早餐時向他報告心得…加上他參加蓬萊文教基金會的經驗,趙怡翔說:「以我的外省家庭背景,全家又移民國外,按理說是不可能接觸到這段歷史的。」「那段時間的啟蒙,就像是一個本來不知道的世界,突然被我發現了。」筱峰兄撰寫專欄的時間久遠、聲名遠播,影響力從上述的例子可見一斑。

有關1947年台灣二二八事件的學術研究,乃是到解除戒嚴以後、尤其是1990年代官方檔案開放,越來越多的口述歷史出版以後,才比較上軌道。而筱峰兄出版《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1990)、《島嶼新胎記:從終戰到二二八》(1993)、《林茂生、陳炘和他們的時代》(1996)都是具有先驅性、代表性的學術著作。這段期間正好是本土勢力日漸茁壯,台灣民主化、國家化加快腳步的時期。二二八真相的揭露,讓台灣社會更清楚自己的身世,必然與此一政治發展趨勢互為表裡。知識分子筆桿之為用大矣哉!筱峰兄的作品可以為證。

事實上這本《短論集》所蒐集的文章,橫跨1989年《自立早報》的〈天安門事件中的二二八模式〉以至2011年的〈從「狗去豬來」到三隻小豬〉,就是不斷和社會時局對話的過程。當政治人物要人們「走出悲情」,筱峰兄有感於基本的公義是非仍然混沌不清,反而呼籲年輕人「走入悲情」。此外,關於二二八的死亡人數、責任歸屬,是否為「大屠殺」等等觀念,筱峰兄與我本人、陳翠蓮以及故去的張炎憲看法相同,我們事實上也都是《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2006)的共同作者。

二二八的學術研究其實還有很多空間,例如2008年中研院台史所購得的保密局二二八史料,是事件當時佈建台灣各地的情治人員與台灣站主管之間的密報。我們有十幾個來自院內外各學術單位的研究者,在許雪姬教授的主持之下,迄今每個月利用一個下午針對這批史料進行解讀,成果之一是去年6月已經出版的《保密局台灣站:二二八史料彙編》(一),其中對於高雄台南台中嘉義新竹台北乃至花東的二二八實況,都有一些令人驚訝的訊息。看檔案是很辛苦的事,我和筱峰兄都已經年逾花甲,相信他的心情和我一樣 : 呼喚更多的年輕人來投入二二八研究!

恭喜筱峰兄剛好選在2016年初――中國國民黨確定將徹底下台的此時,出版他的二二八短論集;承蒙他的看重,要我寫序,以上是我的讀後感,希望不辱使命。

(2016年1月20日,陳儀深寫於南港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