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正義應溯及郭冠英們

 

2016大選,綠色陣營在行政與立法兩方面皆吿大捷,是二戰後70年的首次。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已表示要成立「真相和解委員會」來進行一切政治人權事件處理,落實民眾引頸盼望的轉型正義。但轉型正義何其廣泛深邃,二二八事件丶白色恐怖丶不當黨產丶黑名單⋯⋯七十年來累積何止成千上萬,應只有「罄竹難書」可以形容。吾人在此不敢班門弄斧,撲天蓋地丶夸夸其談,只想談談冰山一角,探討一下轉型正義要不要研究一下「郭冠英現象」,如何妥善處理?或是放任自由,大家來搞「撕裂族群」和「種族歧視」?

或説「郭冠英現象」只是他個人的行為表現,不足以代表一個群體的思想作為,冠以撕裂族群和種族歧視太沈重。不,不!見微知著,郭冠英不只是一個個人,而是「郭冠英們」!直白廣泛地説,還有「馬英九們」丶「王曉波們」丶「夏灜洲們」丶「白狼們」丶「黃安們」⋯⋯族繁不及備載。

或以為舉郭冠英為問題代表,就是要討論郭某在外交官任內及退任後大談特談的「台灣是鬼島」丶「台巴子」丶「高級外省人」丶「低級本省人」丶「軍人是笨蛋」⋯⋯是的,沒有錯,還有觸類旁通如馬英九說會把原住民「當人看」丶電影《大尾鱸鰻2》把原住民歧視為小丑,還有人把台灣人形容為中國人X出來的雜種⋯⋯實不忍卒舉。

有人主張「要往前看」丶「汗水代替淚水」丶「要和解不要追究」丶「過去有過去的時代背景」⋯⋯夠了!遁詞太多,也太鄉愿和稀泥。這些話當作「無力者」阿Q式的自我安慰可以,然若是有正當性和合理性的當政者,為了個人或小集團私利,而以此假寛容丶假慈悲地和稀泥,那是歷史的罪人,而不是什麼「以德報怨」的「聖王」!

郭冠英到目前為止,並没犯下刑法的「殺人罪」,甚至連刑法的「傷害罪」也沒有。但在抽象的意識下,他殺了很多人,只是殺人不見血;也凌辱傷害了許多人,只是不見被害者痛苦的呼號和眼淚。郭某凌辱廣大族群,傷害斑斑可見,但由於他不是針對特定個人而是群體,我們現行的法律卻對他無可奈何,更大大助長了他的氣焰。偏偏他的背後還有一撮極右急統集團在暗中支持。

我們目前的刑法,只就「個人」所受的妨害名譽丶誹謗丶公然侮辱情形,對被告進行處罰,就「多數」或「群體」所受的相關情形,則無罰則,形成只要不針對可具體指辨的人的侮辱丶歧視,都是法律所許可或不罰的。所以,郭冠英屢屢大放厥辭,事實上已造成許多非具象的傷害,但無人能循法律途徑來制裁他。那麽,「司法是正義最後一道防線」的原則,頓然成空。原來法律還是存在許多陰暗的死角,充斥污穢腥髒,至今沒有什麼清掃工具可以清潔之。

當今社會還有一種論調,謂「言論自由」是天賦人權,至高無上。錯丶錯丶錯!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是可以絕對不受限制的,除非是「形而上」的冥想遐思。「言論」是具體的,有聲音、有文字,更不可能「無限上綱」。就舉美國為例,該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禁止國會訂定任何法律確立國教丶妨礙宗教自由丶剝奪言論和出版自由等,但並不表示言論自由毫無界限。經過大法官的解釋,焚燒國旗包括在言論自由範圍內,然惡意誹謗就不在保護之列。在美國駡「黑鬼」,可能沒有法律明文處罰;但在現實上,「種族歧視」是很嚴重的犯行,往往吃不了兜著走。

再舉德國為例,那就更清晰了。納粹已經滅亡,但還不能忘記。納粹的標章丶言行丶禮讚丶同情丶掩飾等等,都要受到刑罰處分,毫不寛貸。納粹的「日耳曼高級論」和「低級猶太論」也都是干犯法紀的,難道德國是專制獨裁國家?非也,記取慘痛教訓,滴水不漏;務必讓國人對於納粹的瘋狂罪行,不能再有絲毫同意或同情。

今年剛過第69個二二八周年,在郭冠英等人的腦袋裡應該還存在「台巴子活該」丶「鬼島剛好」丶「老兵笨蛋」丶「低級本省人」等「高級外省人」的傲慢;也有不少中國來的參加二二八屠殺或後來搞白色恐怖的人,及其職務接替等加害人,至今仍視廣大被害人為「暴徒」丶「匪諜」,但真的是這樣嗎?多少受難者終其一生,都沒有受到平反,遑論盼到「轉型正義」?那我們社會還要忍受郭冠英們的「台巴子」丶「鬼島」或其他「皇民」丶「漢奸」丶「雜種」的種族歧視嗎?已故台籍政治名人「郭大砲」郭國基所講名言「乞丐趕廟公」,正是郭冠英們的作為,乞丐趕走廟公,還往廟公臉上灑尿!

「轉型正義」不是只有研究歷史真相、賠償受害者;更要建立防範機制、追究加害者。我們不容郭冠英們丶退將們丶白狼們丶黃安們,吃台灣米、花台灣人的錢,卻幹盡對台灣的黑心勾當。我們是法治國家,人民有權要求行政丶立法及司法機關,體認國民在精神上受到欺凌,應在法律面及教育面做出適當的糾正措施;否則「台巴子」難保哪一天忍無可忍,會重拾不雅的「外省X」駡回去。政府如此鄉愿,人民只好自力救濟,社會將無寧日矣!

明年就是二二八70周年,我們希望轉型正義已經有好的、正確的開始。二二八、白色恐怖和威權時代無數的不公不義,其真相都應被發掘與妥善處理。在此正告郭冠英們、認中國為祖國的退將們、和傾中的某些政黨高層們,既然心在中國,何不「棄台投中」,何苦留在視為「客棧」的台灣,汲汲營營,想要腳踏兩條船?大小通吃的好時機已經過去了,不再復返,望自省自重,以免招來天道報應。

< 資料來源:民報社論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王伯仁

王伯仁
資深退休記者。主跑省議會及省政新聞20餘年,著有「看千帆過盡~一位省政記者的憶往」一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