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從國民黨批「綠色警總」談起

 

警備總部的前身是1945年在中國重慶成立的「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除負責當時的日本投降之台灣接收業務外,還主責「支前安後」,用以剷除當時的反蔣(中正)勢力與遏阻共產黨滲透。由於當時的國府對疑似共產黨份子採取「寧可錯殺一百」的撲殺,因此警總反成為國府打擊異己、鎮壓台灣民主運動的最佳工具。

警總也被稱為「匪諜製造工廠」、「政治犯批發中心」;在它獨攬大權的近50年歲月裡,到底製造了多少政治案件?殘害了多少人?因為沒有任何有系統的公開研究與追訴,沒有人說得清楚。

轉型正義不是追殺

有人根據目前陸續出土的政治受難者概略推算,戒嚴時期警總以軍法處理的政治案件高達3萬到6萬件,受難人數多達14到20萬;其中大約有3000到4000人遭到處決。 

當台灣的立法院終於政黨輪替,打算以《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作為面對處理這段歷史的法制起始工程時,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的國民黨黨鞭林德福就痛批這條例是讓「綠色警總復辟」,是「綠色恐怖」。這也顯見,前天圍在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發言的12名國民黨立委,大概都知道當年國府的警備總部幹了多少壞事,讓台灣人心迄今都還有「小警總」的陰影。既然如此,為什麼國民黨還反對《促轉條例》呢? 

類似矛盾從沒少過,例如,我們有一位每逢228和平紀念日就在228受難者家屬面前認錯道歉的總統;不過,隔了1個多月之後,這位總統又會到桃園慈湖,在當年極可能是228事件元兇的蔣中正「陵寢」落淚追思。從民國初年的國共鬥爭與內戰開始,到來台之後的戒嚴統治,蔣介石透過屠戮威嚇用以鞏固統治地位的手法不知凡幾,但我們的歷史教育對此不存不論,蔣不僅有個全國最大的紀念堂,各鄉鎮市永遠有條「中正路」來紀念他。 

凡此種種,都凸顯了台灣處理轉型正義的迫切:因為沒有面對過去的不義,台灣人永遠不會有共同的正義的未來;轉型正義不是政治追殺,而是希望藉由共同回望的歷史,達到社會的理解乃至於和解。 

「對民意毫無所感」

《促轉條例》作為台灣轉型正義的框架立法,它勢必面臨與許多現行法律的競合,從維護法治精神與保障人權的角度出發,這立法工程當然必須審慎。不過從國民黨立委在立法院的胡言亂語來看(亂扯劉邦友案件也須轉型正義、悍拒清理黨產、就連現任行政院秘書長都說追究加害者是「扯不完」),顯見這政黨對於選民透過連續兩次大選所釋放的政治訊息毫無所感,執意負隅頑抗,這也預告往後的轉型正義工程將平添困局。 

<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