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政策不改 老百姓努力節電有用嗎?

產業政策不改、工業電價不敢漲,老百姓拼命節電或是再蓋一堆核電廠都無助於解決台灣的缺電問題。(資料圖片)

每一年到了夏天,台灣就要為限電問題吵上一回,事件發展已經模式化。先是某個高溫的日子裡,台電對外放話「備載容量」快不夠了,再不解決電廠問題,未來可能要限電。

限電消息出來之後,接著就是該否使用核電廠的問題。台電裡面一定會出現,「沒有核電廠,台灣一定會缺電、一定得限電,或電價一定得調漲」的聲音,而社會上的反核派就跳出來反駁台電,擁核派則是嘲諷的指責反核派「你們不然不要用電」。

每一年的限電與電價調漲爭議中,也一定會跟著出現的是請人民百姓節約用電的呼籲,彷彿好像民生用電集體節省,就能度過缺電與限電危機一樣。很多人都相信民生節電有用論,過去連馬英九總統都再三提倡。

很多人並不知道,「工業用電」才是用電大戶,用電比重高達六到七成,其他的才是商業與民生用電(民生用電量占總體用電不到兩成)。很多人不知道,某一年台灣曾經舉辦民生用電節電競賽(只要用電數低於上個月就能打折),結果全台灣節省下來的電量,還不夠一家台積電一年使用的發電量。

說這個是甚麼意思?

意思是,台灣的用電問題,關鍵並不在民生用電是否能夠徹底節電,而是工業用電能否不要繼續成長,甚至可以反轉向下,除非工業用電能夠有效壓制其使用量,否則再怎麼呼籲民生節電都無法解決問題。而工業用電的部分需要產業政策的調整來配合。

舉個例子,兩三年前Google說要來台灣的彰濱工業區設置資料廠房,這座廠房單純只看上台灣的便宜水電,連人員聘用都只有幾十位保全,根本不能替台灣創造多少產值,卻耗費水電量龐大,然而馬英九總統卻甚表歡迎,導致後來連臉書都說想來台灣設資料廠。

我想說的是,如果政府玩兩面手法,一方面積極鼓吹民生節電,另一方面卻引進耗能而無收益的產業,那麼台電喊缺電卻要人民百姓以節電來概括承受,否則好像台灣限電缺電都是我們老百姓浪費電(夏天吹太多冷氣),真的是非常惡劣的操作議題。

台灣想解決缺電問題,關鍵在於解決工業用電電價偏低,還有修正產業政策,不再積極鼓吹耗能產業設廠,而不是現在檯面上在談的民生節電或重啟核電廠。

台電以工業用電是大戶所以應該比較便宜的說法,說服人民接受工業用電比民生用電價格低廉也是荒謬的事情。電力供應在台灣並非完全自由市場,而是牽扯到複雜的政治角力與國家補貼,台電的低價供應工業用電是變相助長工業部門不需投資節能省電設施,是對民生節電論的自打嘴巴。如果真心希望節省電力解決缺電危機,台電跟政府部門該做的是祭出各種方案讓工業部門願意提升用電效率。漲電費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日本的工業用電效能比台灣高出三倍,電價也必台灣高出三倍。

縱然政府不敢貿然調漲工業部門電價(怕慣老闆們又鬧著要出走),也不該把解決電力問題的責任轉嫁到人民百姓身上,這是徹底的轉移焦點,無助解決問題還對不懂用電結構的人民百姓施以道德壓力,把責任全都丟給不是肇事者承擔的惡劣行為。

缺電問題的根本是台灣縱容太多耗能產業繼續存在,政府部門不敢整頓工業部門的用電狀況,只好把矛頭轉向增加發電量以及民生節電這兩種其實無助於解決真正問題,但卻可以轉移議題焦點的方法上。

偏偏還很多人相信了,說來可笑也可悲,台灣社會因為普遍看不見結構性的問題,習慣由個人來承擔結構問題,結果就是在節電問題上被政府和財團操弄了議題探討的方向,不要求政府解決工業電價偏低或產業政策鼓勵耗能產業繼續發展,被自願的承擔起不是自己造成的問題,卻讓真正的元兇隱匿躲藏起來不需負責任。

產業政策不改、工業電價不敢漲,老百姓拼命節電或是再蓋一堆核電廠都無助於解決台灣的缺電問題。

< 資料來源:大員通訊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王乾任

王乾任
曾居敦南,現住安坑。 是職業作家/時事評論員,同時也是出版顧問、讀思寫文字溝通表達力的專業講師、網路部落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