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忠烈祠?

 
 
 
【專文】誰的忠烈祠?
台灣絕大多數的忠烈祠,都是國民政府來台後拆掉日本神社改建的,裡面供奉的是和台灣毫不相干的人的神位,反倒是台灣人在近百餘年來為保衛自己家園而死的無數英靈,政府至今任其漂泊異域,我們對得起這些先人嗎?(圖取自網路)

 

近日媒體及網路瘋傳台北忠烈祠的一個故事:一位老人家特地由中國前來找在內戰中戰死父親的牌位,果真被他找到了,文中還描述忠烈祠特別備好儀兵、祭品,並單獨把他父親的牌位請下來,讓很多人感動不已。

 這卻讓很多台灣人感傷不已;更讓人忍不住想起賴和兩進忠烈祠的故事。

 1951年,國民政府要各縣市政府查報日治時期抗日烈士,賴和、王敏川等十幾位均獲查報,依「褒揚抗戰忠烈條例」規定,入祀忠烈祠。

 1958年,有人密報賴和是台共,經查證是「反日思想激烈」、「屬於左派」而撤出忠烈祠,經多位文化界人士如李南衡、李篤恭等大反彈並多方奔走,而於1984年經台灣省政府予以恢復入祀忠烈祠。

 這是對當事人家屬莫大的傷害,更是對台灣人情感上的重擊。幾十年後他已故兒子賴洝在接受訪問時,談到這一段,還是忍不住憤憤難平。

現在慢慢有人知道了,原來台灣各地的忠烈祠,多半是原日本神社拆除後改建的。算是一個新的外來統治者,把原先的外來統治者視為最神聖的地方,拆掉改建作為供奉「忠烈」的所在。

 問題是「忠烈」的定義是什麼?

 根據內政部訂頒的「忠烈祠祀辦法」規定,可以入祀忠烈祠的,大略分為殉職官兵有忠烈行為;殉職警察、義勇警察、民防人員、義勇消防人員或其他依法令從事於公務之人員有冒險犯難執行職務,或其他忠烈事蹟;以及殉難人民有忠貞事蹟者等三類,條文中都有明白規定。

例如殉職官兵的部分包括:身先士卒衝鋒陷陣者;殺敵致果建立殊勳者;守土盡力忠勇特著者;臨難不屈或臨陣負傷不治者;其他忠烈行為足資矜式者。

 你若有機會去看一下各地忠烈祠的牌位,最中間是黃帝軒轅的神位,接著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牌位,接著是中國內戰戰死將士的牌位。

 不覺得奇怪嗎?曾經為保衛台灣這塊土地而喪失生命的先人呢?總共只有賴和等十幾個人嗎?甲午戰爭被中國割讓給日本後孤軍奮戰的台灣義勇軍哪裡去了?日治時期武裝抗日的游擊隊哪裡去了?

 再說到二次大戰期間,那就更傷感情,台灣人被日本徵召當軍伕或當兵的人數超過二十萬人,戰死或病死的超過三萬人,加上失踪一萬多人,加起來超過五萬人,這些人不是為了保衛我們的家鄉而戰的嗎?這些人現在卻只有戰病死的30304人被奉祀在日本的靖國神社;失踪的人早已不知所終,無人理會。

 更令人不解的是,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之後,1945年起便在台灣以登報紙廣告及在各地張貼告示等不同方式召募士兵,條件是不離開本島,又可以學「國語」,並可以取得中學學歷等,讓很多褪下日本軍服返鄉找不到工作的台灣兵,紛紛前往應徵。

 由於國軍的軍紀和日本相去太遠,吃空缺的情況嚴重,很多台灣兵前往應徵的,軍方卻給他另一個名字;說好不離開本島的,卻半夜把船開往中國戰場,很多台灣兵驚覺不對,紛紛跳海,全被射死;估計至少有一萬五千名台灣兵就這樣被莫名其妙被送往中國戰場,絕大多數人死在中國,至今無人聞問,又因為當年的毫無軍紀,國防部根本沒有資料。

 這事經過許昭榮的積極奔走,遭受到無數的困難,終於在他以自焚死諫後,在高雄的旗津成立一處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有一個小小的紀念館,如此而已,這些為保衛鄉土被迫為殖民者及占領者征戰的無數台灣人,魂斷他鄉七十多年,我們還是任其四處漂泊。他們果真是異鄉人、異國人、是敵人嗎?

 有人說,為什麼不把他們入祀忠烈祠?台籍老兵們說,那個時候我們是敵對雙方啊。

 國民黨政權不可能讓他們入祀忠烈祠,那是毫無疑問的。現在蔡英文說要在總統府成立轉型正義委員會,請問,新政府要如何處理這個問題?還要繼續讓日本人祭拜我們的祖先,我們再來拜當年打我們的敵人嗎?台灣在二戰期間受到那麼大的傷害,卻是全世界唯一沒有成立二戰紀念碑或紀念館的地方,反倒是替共匪祭祀他們的先人,不覺得很荒謬嗎?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