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幣鈔票的人像該換圖了!

 

最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民幣以孫文圖像發行硬幣,有人擔心會和我們同樣有孫文圖像的台幣硬幣混亂。這讓我想起,我們錢幣紙鈔的蔣介石、孫文的人像應該更換了吧?

錢幣鈔票上的圖像,表現該國的意象,也可以做為國民認同的指標。孫文來過台灣真正停留的時間不會超過兩個月,他與台灣關係極淺,他的人像卻出現在我們台幣;至於蔣介石已是家喻戶曉的大獨裁者,二二八及白色恐怖的大屠殺者,還要在鈔票上面讓人民念念不忘,匪夷所思。所以是不是該換下了!這是免本錢,也無礙經濟的改革。

日本的錢幣可供參考:日本到現在還有天皇,但是日本的鈔票已經看不到天皇的影子,代之而起的是他們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生物學家…。例如數年前的一千円的像是用著名小說家夏目漱石;從一九八四年到二○○四年發行的五千円的圖像是農學家、教育家新渡戶稻造;現在的一千円鈔票圖像是用生物學家、細菌學家野口英世(他對細菌學有深入的研究,並為了研究黃熱病而前往西非的迦納生活,最後更身染黃熱病而離世);五千円鈔票則是明治初期的女性小說家樋口一葉。從鈔票我們看到日本重視文化、學術、教育之一斑,已不以政治掛帥。

再舉紐西蘭為例:紐西蘭雖然還有英國伊莉莎白女王的圖像(因為屬大英國協),但是十元紐幣的圖像用的是一位女性,紐西蘭傑出的女權運動家Kate Sheppard;五十元鈔則用一位毛利人像,他是著名律師、曾任國會議員,為毛利文化和語言極盡心力的Apirana Ngata。女性及少數的毛利人能在白人為多數的紐西蘭錢幣上如此受到重視,足堪我們取法。

其他國家,如一九九四年兩百法郎鈔票有孟德斯鳩的像。篇幅所限不再列舉。

 

我們台幣的人像,為何不能從台灣的歷史文化人物去取材呢?我們除了用過蔣渭水、莫那魯道的人像(宜應繼續使用)之外,還有許多人物可考慮,例如「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醫師、「台灣議會之父」林獻堂、第一位為台灣獨立從容就義的陳智雄,還有諸多的美術家、音樂家、藝術家…不勝枚舉。

再者,可以表現台灣意象的,也不一定用人物,我們還可以有很多圖像可考慮,包括台灣南島民族各族的歌舞、雕刻藝術、圖騰,以及台灣著名的美術、雕刻作品,或是著名古蹟景點,都可印入鈔票,進而印入台灣民心。不必要一直在「老孫」、「老蔣」的陰影下用錢。

小英上台喊著要改革,又因優先重視功利、擔心北京反彈、擔心過去反動勢力不高興,因而多所躊躇,不敢放手。但是這項貨幣圖像的更換,既無礙經濟又輕而易舉,就看妳有心無心。

(作者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

< 資料來源:《自由廣場》〈李筱峰專欄〉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李筱峰

李筱峰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名譽教授、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董事。曾任《八十年代》雜誌執行主編,報社記者、編輯、主筆;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教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