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生回家》的虛構與真實

 

據報載:《灣生回家》作者陳宣儒承認捏造「田中實加」之名及「灣生」後代的身分,導致輿論譁然,撻伐聲不斷。

毫無疑問的,不論任何人,如果以捏造或虛構、來試圖博取聲名與金錢,都應該受到極為嚴厲的譴責。因此,陳宣儒應該為她造假的行為,付出應有的代價。

只不過,面對此一事件,長年研究日治時期台日人關係的筆者,卻不禁想:《灣生回家》所反映的「灣生」生命史與台日人關係的真實面,倘若因為陳宣儒的造假,而受到全盤的否定;那麼,此一事件對重建日治時期台灣史所產生的不利影響,才是真正讓人憂心之處。

從《灣生回家》書籍出版與影片放映以來,其所表達的內容,原本就得到正反兩極意見的不同評價。這些評價各有立場,也應予以尊重。只不過,在日本統治台灣的五十年當中,台日人之間的關係,乃呈現出極為複雜的樣貌;在在受到時序、世代、階級、族群、場域、地區……等因素的影響,難以一概而論。但不論如何,《灣生回家》中所反映之台日人關係的部分事實,雖然幽微,卻仍然真實。倘若將這些真實誇大為全面、普遍的事實,或是將這些事實全然抹殺、視而不見,都不啻背離歷史學的基本原則,不足為取。適切的做法,應該是儘量讓這些事實呈現出來,並與其他的事實,相參併觀;然後進行歸納、比較、綜合、分析,從而釐清細節並得出整體的輪廓,如此一來,或許我們才有可能給予那個時代的台日人關係,一個真正公允的評價。

因此,歷史的轉型正義,絕非僅止於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的平反;日治時期的台日人關係,在戰後國民黨政權為了「去日本化」以及「中國化」的政治目的、所進行的虛構與捏造之下,充斥了各種謊言與神話,甚至成為許多台灣人的「常識」。如何克服這些虛構與捏造所創造的謊言與神話,進而重建真相,既是歷史轉型正義極為重要的一環;更是為了避免「皇民說」之類的奇談怪論,在下一次選舉時漫天飛舞,成為台灣追求成為正常化國家的負面因素!

(作者為私立天主教輔仁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陳君愷

陳君愷
輔仁大學歷史系教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