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只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

 

從閃米語系分布圖來看,希伯來語和阿拉伯語都系出同源,也就是所謂的「同文」。圖/Wiki Public Domain
從閃米語系分布圖來看,希伯來語和阿拉伯語都系出同源,也就是所謂的「同文」。圖/Wiki Public Domain

 

日前,李筱峰教授發表題為〈游錫堃吟唐詩的專欄文章,主張台灣獨立的意義,是政治上的,意即台灣不願意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下的一省或特區,而不是在文化上要完全排斥「中華文化」。

旨哉!斯言。我們台獨陣營中,確實有人主張台海兩國應該劃清界線,甚至有人主張另製新文字,與中國文化徹底斷絕。其實不太可能,工程太浩大、太擾民,也沒有必要!揆諸史實,不要說擁有共同「文化元素」或「文化深層結構」的兩國之間可能對立,就是擁有血緣關係、擁有共同語文及宗教信仰的國家之間,也可能水火不容,兵戎相見,這個客觀的事實顯而易見。

互為敵國,不代表文化上,也「必然」或「必須」不一樣,楚河漢界才夠清楚。眾所皆知,同為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國家,也照樣爆發戰爭;文化宗教關係與政治軍事上的敵對,兩回事。

穆斯林與以色列人勢同水火,卻信仰同一個上帝

反過來看,不同宗教信仰的敵對國家之間,若從歷史角度深入觀察,就會發現,表面上看起來互不相容的宗教信仰,其實不但關係密切,而且系出同源。

譬如二戰後,全世界「政軍敵對」最烈者,莫過於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國家與信仰猶太教的以色列。但推究血緣關係,雙方在遺傳學上均屬閃米人(Semites);語言上,均屬閃米語系。更關鍵的是宗教上,他們信奉的其實是同一個上帝!只是尊奉的「神名」不一樣。以中文譯名來說,對於宇宙唯一真神,猶太教依其傳統,上帝至聖至高,不隨便讀寫神的名諱,通常以「主」代替;廣義基督教則尊稱為「天主雅威」或「上帝耶和華」,伊斯蘭教則尊稱為「阿拉」或「真主」。

猶太教,是猶太教、廣義基督教及伊斯蘭教的共同源頭。第一次分歧,是因為有關耶穌的「信仰位格」之爭議。

先說何謂「廣義基督教」:最老牌的基督教,中文翻譯為天主教。天主教,獲得羅馬帝國合法地位之後逐漸擴大,發展成比擬政府規模的龐大組織。他們模仿羅馬帝國行政組織,中央建立教廷,地方則跟隨「羅馬帝國行政組織」建立層級分明的多層次教會組織,透過這個龐大組織,得以長期壟斷教義解釋權。

耶穌是不是彌賽亞?認定分歧,形成三大宗教

歐洲活版印刷術發明之後,印刷成本降低,聖經得以大量印行,取得聖經相對容易,而得以直接閱讀聖經。信徒逐漸發現,教會長期壟斷教義解釋權,諸多不合理,且事實造成教會腐化。這股逐漸普遍化的社會集體情緒,終於促成1517年的「宗教革命」。此後,凡是反對「羅馬教廷教會體系」壟斷教義解釋權,而主張跳過羅馬教廷教會組織、跳過上帝與信徒間的任何「中介」,直接透過聖經「直通」上帝,所產生的所有不同教派,在漢字文化社群,曾被稱為「誓反教」,後來逐漸統一名稱,被統稱為「基督教」;若再加上原本的天主教及東正教,就是廣義基督教。

廣義基督教承認耶穌就是猶太教希伯來聖經(即基督教舊約聖經)預言的彌賽亞。「彌賽亞」是希伯來語,即希臘語的「基督」,意譯就是「救世主」的意思。猶太教則不承認耶穌就是彌賽亞,猶太教認為彌賽亞尚未降臨,還在等待;猶太人每逢民族災難,常會期待彌賽亞適時降臨。

源自猶太教的第二次分歧,則產生伊斯蘭教。伊斯蘭教也不承認耶穌是猶太教希伯來聖經(即基督教舊約聖經)所預言的「彌賽亞」,但承認耶穌是先知,而穆罕默德則是最後一位先知;並認為真主(上帝)給人類的「啟示」大多失傳失真,唯有穆罕默德獲得的上帝啟示(古蘭經)最為準確;同時,他們也接受猶太教希伯來聖經(基督教舊約)的律法書、詩篇及新約聖經的福音。總之,三大宗教信仰同一個上帝,也信奉共同的聖經或聖經篇章。

新世代獨立建國集體意志,堅若磐石

足見,勢同水火的國家之間,信仰的上帝都可以是同一個「唯一真神」,台海兩國在語言文化上,有來自歷史淵源的相同或共通之處,有何不妥?何況,中國文化只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無須多慮。

或許,還是會有獨派朋友不放心,擔心文化淵源的連結太多,可能造成台灣國民的統獨抉擇陷入混淆。這點,在兩蔣扭曲變態的歷史教育下,相對有所顧慮;但文化教育環境早已變革,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已經給了明確答案:新世代生於斯,長於斯,不必多說,也不必刻意,生活中已然自然體驗:台灣與中國是「你我」關係,而非「我們」關係。總之,新世代所表現的獨立建國集體意志,普遍堅若磐石,可以放心!

< 資料來源:民報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范姜提昂

范姜提昂
資深電子媒體工作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