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視資歷與現實的教育體系

在五月十三日一場與高中學生的座談會中,透過網路投票,被最多學生選出想問總統的問題是,關於在校學習的知識與就業間的落差,也因此,總統宣布教育部將推出相關計畫,鼓勵學生於高中職畢業後,先進入職場實習學習經驗。

這樣的計畫其實早該推動,但除了保守的製造與低階服務業界,可能會認為這又是剝削新鮮肝臟的好機會,比較令人擔憂的是,更加保守的教育界對這樣的政策會如何應對。

長久以來,台灣的教育界重視理論與傳統,輕視實作、經歷與創新,所以我們多得是沒有相關業界經驗、卻有許多論文的教授們,或是長於教授三角函數雞兔同籠傳統古文,卻不知如何教學生在生活中實用數學,或是寫篇通順的申請函;而這樣的清談治國傳統,其實一路從科舉時代延續至今,影響的不只是教育體制,還有我們的公務員體系:在公務員考試中,任何工作經歷或生活歷練,都不會給你帶來任何加分,成績完全只憑猜題與背誦的本事。所以我們有恐龍法官,所以我們有不食人間煙火、與現實脫節的公務員及老師們,一切都是因為這個教育體系,本身就是仇視實作,拒絕正視現實。

也因此,我們的大學體系一向輕視夜間部,希望所有學生都是專職,完全無視現代社會,越來越多人必須一邊工作養活自己,一邊持續學習的需求。所謂EMBA或是更進一步的IMBA課程,成為有錢人交流建立人脈的場所,而非讓真正有學習需求的人們可以求得知識;當然,那些希望勞工加班到最好沒有自己生活的慣老闆們,也對知識經濟時代下,這種所有勞工必須不斷精進的生活型態轉變非常不利。

當政府天天說著要拚經濟、要產業轉型時,其實這樣長久以來的重學歷勝於經歷,只看畢業學校不看實作成績的思想,才是最應該被改革的。也只有這樣,才能解放年輕學生所有的潛能,面對這個新時代。

(作者為文教工作者,台南市民)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