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一地震反思至今

18年前的921,我們搜救能量完全是零,沒有專業的搜救人員,沒有專業的搜救器材。現今,我們的消防署訓練中心,可以與其他國家交流,並且訓練其他國家的救難人員。這18年間,不管國內或國際間,只要是有災難發生,我們的搜救隊就會盡可能爭取執行人道救援任務的機會。這顯示我們台灣的搜救能力大幅提升,但能力在怎麼強,國際間還是有一定的規則要遵守。

去年南台地震重創台南,救難人員努力在災區救援,給受難家屬一絲希望。(資料照,記者王文麟攝)

 

聯合國底下組織「國際搜索與救援諮詢團」(INSARAG)(INTERNATIONAL SEARCH AND RESCUE ADVISORY GROUP)有一套認證制度。認證後,才有資格在國際間執行任務。可惜的是中國因為政治因素,一直阻擾台灣申請這組織的認證,我認為我們應該極力爭取認證,人道救援不該以政治來考量,這認證也可證明台灣是國際的一分子。

另外,921後,台灣因災害管理,受到重視後,衍生出許多專業的防災技術,像是監視系統、風險顧問公司、量測技術、工程技法、民生物品研發、財務保險等,這些整合起來成為一種產業,可稱為防災產業。

在日本,政府重視防災,透過公權力的力量,整合許多與防災有關的民間單位,並且透過政府的規劃,帶著這些公司至國外參展,輸出產品,賺取大量外匯。反之,台灣也可參照這作法,政府集結民間的力量,一起推動防災事務,提升全民防災意識,並將這些成果,成為行銷的例子,向國際爭取外匯收入。又可借助民間單位的力量,讓防災成為日常,使民眾不在冷漠。

(台北市議員、台灣首都圈議員防災問政聯盟召集人)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開講〉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