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跟長輩聊政治?心理師教你四撇步

論者認為,在過去這段大選,發現台灣許多人對於民主的思考很容易受到影響,讓有心人士了可趁之機。示意圖。資料照片

在過去這段大選,發現台灣許多人對於民主的思考很容易受到影響,讓有心人士了可趁之機。示意圖。資料照片 

陳劭旻/諮商心理師
 
「台灣沒救了就是爛」、「不管做什麼都沒有用」、「政治人物讓人噁心」,你有沒有發現這個氛圍充斥在過去幾年的台灣社會?也許這個社會確實不夠理想,但是你有沒有思考過這個想法是怎麼來的?
 
在過去這段大選,我們很遺憾的發現台灣的許多人民對於民主的思考很容易受到影響,讓有心人士了可趁之機。身在民主的台灣,我們當然是歡迎各種討論的,但是許多圖片利用了心理學的機制,讓人民不是出於理智,而是在沒有意識下被塑造了想法卻不自知,而這些想法的目的就是讓人對政治絕望,而且用簡單的邏輯思考好壞,更容易被不合理的想法說服。
 
其中之一的機制是制約理論,把噁心、骯髒的圖片與政治人物放再一起,久了你就會覺得他也很噁心。就像是把蟑螂跟蛋糕放再一起,天天讓你看,久了你看到蛋糕就想到蟑螂,自然就有了噁心的感受。這種方式的惡劣在於他無關對錯,是單純的情緒反映,但是人就在不知不覺中被圖片影響。
 
另外一種方式,就是用把事情二分化。這種方式可以簡單的講:一個人殺了一個人(壞),而另一個人沒穿褲子(壞),因為都幹了壞事所以一樣壞;而最近發生的事情就是韓國瑜跟中聯辦碰面,就有人回應「民進黨的人也有去中國」,簡化邏輯為「去中國=與中聯辦碰面」,所以民進黨自打臉。但去中國跟中聯辦碰面是同一個等級嗎?
 
這兩種機制的思考,都是不斷的讓人落入以情感與直覺判斷,而不是理智。但問題是,當我們的選擇關乎著未來時,怎麼會是以情感而不是以理智當成判斷標準呢?因為一個人常常笑,看起來很溫和就投給他,跟他可以做好事情是兩件事;一個人說著我可以讓大家賺大錢,聽到很開心所以投他,卻不去問他到底要怎麼做。用情感與簡單的邏輯做決定,最後的結果一定是被騙與後悔,這種時候根本不是因為台灣的民主沒有用,而是自己沒有做出好的選擇啊!
 
無奈,這樣的圖片一然充斥在許多長輩的LINE群組中。如果你對這樣的狀況憂慮,可以這樣做:
 
1. 請勇敢的問他們:「請解釋這張圖片的意思是什麼?」
 
請不要批評這些長輩,也不要嘗試說服他們。批評只會讓他們生氣,而且開始怪你否定他們,心中的想法是不會改變的。所以對話不是為了改變長輩,而是訓練他們的思考能力,把他們的理智思考喚回來,特別對於習慣接受資訊的人而言,這就是一個契機讓他們真正的消化資訊。
 
2.拉回主題「請問你怎麼看這件事?」
 
許多長輩面對質疑,會習慣用責罵的方式回應,而且習慣用「別人多糟糕」來避談自己的想法。像是詢問對中國的看法,他們就會開始批評支持台獨的人很爛,但這並沒有回答到問題。這時候可以回頭問他們:「我想知道的是你對中國的看法,不是對於獨立的。所以你的看法是什麼?」
 
3.聚焦主題「那是什麼意思,可以麻煩解釋一下嗎?」
 
許多長輩在陳述事情,會有一些很空泛的言論。像是「民不聊生」、「民進黨想要消滅軍公教」。這時候就可以問的更清楚:「請問你說民進黨想要消滅軍公教,請問這是什麼意思?哪些行為是消滅?為什麼說這樣是消滅呢?那你怎麼看年金破產的事呢?」
 
許多長輩說得很生氣,其實並不是自己的想法,只是複製別人的想法而已。透過這樣對話的練習,可以讓長輩開始思考自己怎麼得到某些想法,從單純的接收到開始一點點思考。
 
4.「謝謝你告訴我你的想法,我希望可以聽到更多。」
 
對於長期接收別人想法的人而言,他們已經很不習慣自己思考,所以遇到問題可能會無法回答,於是因為困窘而生氣。但只要他們願意思考,我們就應該給他們鼓勵,讓他們更願意去做下一次的思考,而不是因為表達而受到懲罰。
 
也許,一些長輩的思考方向我們並不同意,也許我們也會為自由而擔憂,但是在這個以民主為名的社會,我們應該做的是尊重並喚起更多的對話。不要害怕衝突,不要恐懼,當充滿仇恨與憤怒的言論在社會蔓延,我們的沉默只是讓仇恨有更多溫床。也許你無法改變整個世界,但這個世界就是就從你身邊的人開始,改變他們就開始改變世界。
 
對話吧,為了民主,為了自由,為了台灣。

<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論壇〉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