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不應自稱外科醫師

柯文哲經常在公開場合自稱「外科醫師」,似頗引以為傲。但是媒體早就披露,柯是個不開刀的醫生。

二○一○年九月十九日,自由時報記者王昶閔專訪五十一歲的柯文哲時,提到柯在台大醫院是不看門診、不開刀的醫生。二○一四年十一月十七日,民報記者蘇元和報導,連勝文遭槍擊事件時,柯文哲承認他是創傷醫學部主任,在台大醫院是不開刀的醫生。

國際知名的葉克膜專家柯文哲。(記者王昶閔攝)

葉克膜專家柯文哲。(記者王昶閔攝)

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外科醫師是執行開刀的醫師。至於開刀,是指專業人員透過器械(刀子或剪刀)劃開皮膚,進入人體組織,以排除病變、改變構造或植入外來物的處理過程。

柯文哲專責葉克膜治療,而葉克膜是將體內的靜脈血引出體外,經過人工心肺進行處理後注入病人動脈或靜脈系統,以暫時取代心肺功能。基本上,它的處置過程主要是血液導管的插入和擺置,並沒有在體內執行「摘除」或「植入」的動作,不符合上述「開刀」的定義。

因此,柯文哲確定是沒有在執行「開刀」的醫生,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當然也就不能被稱為「外科醫師」。

沒錯,柯是台大心臟外科的成員,但這並不代表他是執刀醫師。至於柯是自願不上手術台,或因其他因素被排除在手術台外,筆者沒興趣知道。只是熟悉外科文化的筆者認為,外科體系的優質醫師成員通常會擠破頭去站上手術房舞台,鮮少會甘於只在手術房外照顧病人。

除了不會開刀,筆者認為柯也不具備外科醫師的特質。外科醫師經常是低調保守又木訥無趣。相對於柯文哲的口無遮攔,甚至抓頭搞笑,根本是不同族類。

也許柯文哲內心深處一直存在著對執刀醫師的羨慕之情,因此甘冒被質疑的風險,不時標榜自己是「外科醫師」,以撫慰他生涯中的最大遺憾。但筆者還是建議他應該自稱「重症醫師」或「創傷專家」,因為那更符合他的專業和人們對他的印象。

資訊發達的時代,一個政治人物的學經歷是無法逃過選民嚴格檢驗。真的假不了,同樣的,若有誤導或謊報情事,也很容易被起底而遭譏笑,甚至被貼上「欺世盜名」的標籤。

(作者為成大醫院神經外科特聘教授)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