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八一七共識思索八一七公報

過去一年,台灣經歷「草包型中國式韓風民粹」的襲擊、中國空海軍武演習不斷的威脅及其強力滲透民主秩序的「病毒式」的攻擊。值得慶幸的是,二○二○年一月十一日台灣人民意志所形成「八一七共識」,不只讓蔡英文連任、民進黨國會過半,更是面對中共及走向世界的強韌新民意。從長歷史視角看,從「八一七共識」思索《八一七公報》脈絡下的台美中關係,或許是建構新時代台灣主體性與地緣政治關係的契機。

2020總統大選仍在開票中,根據目前開票進度,爭取連任的總統蔡英文已突破800萬票,遙遙領先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創下1996年總統直選後的記錄。(台北市記者聯誼會提供)

爭取連任的總統蔡英文獲得817萬票,遙遙領先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創下1996年總統直選後的記錄。(台北市記者聯誼會提供)

 

對台灣人生存、生命及安全的威脅,外為中國共產黨,內有遭受「中國因素」在歷史、政治與意識上所建構的混迷與困境。因此,「八一七共識」更是台灣人自我理解及建立場所自覺體系,超克「中國因素」壓制「台灣主體性」混迷與困境的起點。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開始,美國基於「聯中抗蘇」的戰略目標,開啟中美關係正常化,而毛澤東也趁勢「拉美反蘇」。因此,亞洲地緣政治結構,在「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和「台灣關係法及六項保證」戰略模糊的平衡下,解決了國共蔣毛爭奪「中國代表權」的問題,也形構台美中間,關於一個中國政策、原則及台灣地位問題的三方矛盾。一九八二年八月十七日簽署的《八一七公報》,全稱為《中美就解決美國向台出售武器問題的公告》,其目的在於補實《上海公報》和《建交公報》中未有效解決的政治問題。

然而中國自習近平掌權後,不僅從「韜光養晦」走向「有所作為」的大國崛起及擴張,更經常單方挑起關於《八一七公報》的爭議。然而,在川普非正式宣告「中國是敵人」及對中國失望的情境下,不但增加對台軍售,更提升台美關係的緊密性。

因此,從歷史變遷的性質上,這是美國首次明顯且有意調整「一個中國政策、原則及台灣地位問題」的結構性之徵兆。所以,台灣人民所展現的「八一七共識」,不應被狹義標誌為「蔡英文障礙」,而應該被認定為:是台灣人向自身與世界宣告追求自由民主與守護台灣主權的普遍意志;是台灣青年為清除不合於台灣本質的東西,開啟一個重新掌握自我命運及重估價值認同的行動。

(作者為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