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成癮與疫情恐慌

這陣子很多人都很忙、很累,不論是中央防疫指揮官陳時中部長、需要應變的政府各相關部會、各級醫護防疫人員、生產口罩的工廠員工、物流業者、接棒超商藥妝店員工的藥局藥師,還有發稿發不完的媒體記者等等。當然一般民眾也很累,得到處找地方排隊買口罩,得設法安排停課的孩子,得緊追著層出不窮的各種疫情有關新聞。

聽到武漢肺炎確診與死亡人數每天不斷攀高固然可怕,但很多人可能都已經過度恐慌了,否則不會看到那麼多集體的非理性行為,甚至人與人間的撕裂與衝突。所以我們才看到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推出「防疫心理話」衛教文宣,更建議民眾「定時定量」獲取疫情資訊就好。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恐怕不簡單!

 

除了電視之外,網路恐怕是許多關心疫情資訊者最依賴的管道。而對一些本來就高度依賴手機以及網路訊息的人來說,要在這個時候冷靜地思考每一則疫情新聞、將收到與冠狀病毒或口罩如何重複使用的訊息忍住不傳,不容易。因為許多人的數位行為早已被制約了。

幾乎所有遊戲業者都會運用包括免費、回饋、獎賞、升級、懸念、赴約等機制讓人成癮;社群網路則運用觸發、行為、獎賞與投入的循環模式讓大家刷個不停;原始的即時通訊也透過貼圖、提醒與不斷擴增的資訊與功能想套牢每個人;就連共享經濟平台都會在佣金制度上做特別設計,確保消費者隨時在附近叫得到車、有人能接單外送。

在這個時代裡,除非選擇不用智慧型手機,或是有極強的自制力,否則多數人都得面對資訊爆炸與可能的資訊焦慮。

有一些人樂於接受各種推播訊息轟炸,不去檢視自己時間是否因被嚴重切割,而造成工作效率或生活品質大減;有些人不能忍受螢幕中任何一個App圖示上出現紅點(代表有新訊息),而想要趕快進入看看是什麼;也有很多人在看到自己通訊軟體中的訊息量破表根本不可能看完時,仍捨不得退出甚至還持續加入新的。

上述這些人中可能有很高的比例,屬於面對疫情資訊無法定時定量,而是「暴飲暴食」者。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終究會因各方的努力,而有降溫的一天;但人們想抗拒來自網路的「勾癮效應」,讓自己成為手機的主人而非科技的奴隸,則非靠個人的自覺不可。

(作者為聽界科技創辦人)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