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甄,是這樣玩的

萬芳高中教師甄選經該校教師在臉書爆料弊端後,教育局調查亦發現諸多缺失;筆者曾經參與教師遴選,也曾為應試人員,一點也不覺得意外。雖說民國八十六年通過的高中以下教評會辦法,有效限制校長獨攬教師聘用權力,但部分學校以教師委員為主導的教評會,儼然成為另一隻巨獸。

台北市立萬芳高中教師甄選惹議,台北市教育局今天公布調查結果,發現教務處未收取口試委員個人評分表、口試委員與試教委員雙方有接觸等6大缺失。(資料照)

台北市立萬芳高中教師甄選惹議,台北市教育局今天公布調查結果,發現教務處未收取口試委員個人評分表、口試委員與試教委員雙方有接觸等6大缺失。(資料照)

 

這種情況,在以系所科把持甄聘主控權的大學及職業學校尤為明顯。由於都是自己人,因此容易形成篩選新聘教師的共識,例如量身訂作嚴苛的遴選門檻。曾經有一所國立大學的通識中心甄選哲學類教授,指明必須是研究某個朝代的思想領域,結果錄取者正是該校一位博士論文撰寫相關內容的專案人員,當場打趴所有國內外頂尖大學的哲學博士。

另一種現象是肥水不落外人田。有某所職校教師為了把職缺留給科內同事的子女,硬是七、八年不開缺,直至屬意人員大學畢業後才舉辦教師甄試。該員只要第一階段筆試通過,第二階段即是「自家人」出題的實作題,試教不要表現太差(有時甚至連試教會抽中哪一個單元都能預先得知,可事先反覆演練),高分過關意料中事。

誠如陳校長投書「教師甄試何妨比照高考」所言,教評會淪為取代校長的一股新興勢力,校長有任期制,老師卻可萬年掌控教評會,同一科系所的教師在自家領域影響力根深柢固,同事相互幫襯、近親繁殖的情況屢見不鮮,萬芳或許只是冰山一角,還有更多礙於同事情面,不好擋人子女就職路,而未被舉發的黑幕呢!

(作者為大學師培中心教師)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