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日親善,是因為日本殖民統治嗎?

台灣人有沒感念日本殖民? 因為沒有統計數據,每個人只能從自身與家族記憶來評斷此事,還有書本上記載的他人記憶。

我自己,是沒有感覺到父母(分別於1929與1937年出生)對於日本殖民有何感念的。他們會講日文,讀日本小說,聽日文歌,看日本電影,交日本朋友,也認定國民黨很多方面不如日本,但我不認為他們對殖民宗主國有何感念,想再重來一遍。他們知道台灣人在自己土地身為二等國民,還被帶入戰爭,是一件不幸的事。

至於我1905年出生的外公,明明日本留學,日文也很好,但非常不愛講日文,根本不看日本書刊與電影。他雖然討厭國民黨,覺得國民黨不如日本,愛看的卻是京劇,愛讀的是美國雜誌。他欣賞的台灣士紳,都是會寫漢詩的。

我認為我家族並不奇特。我讀林莊生《懷樹與懷人》獲得印象也是如此。經歷過二二八的台灣人對於國民黨統治雖然失望,但沒忘記被日本統治的羞辱。

至於日治時期台灣文學,描述被殖民者不幸的,就更多了。李登輝"台灣人的悲哀",當然也包括被日本殖民的悲哀。

我認為安倍晉三受到台灣人的悼念,主要是因為他真為台灣做了很多事。當然他做的事情,是在台日親善的基礎上面。那台日親善,是因為日本殖民統治嗎?

我認為二者有因果關係,但不是直接,而是間接。

日本統治帶來了台灣人與日本人之間的接觸,所以人跟人產生了感情。但這跟台灣人對於統治政權有了感念之情,是差很多的。

因為人和人有了感情,所以殖民者離開後,民間繼續頻繁交流,這時雙方關係不再是宗主國與殖民地,變平等了,所以感情反而比殖民時期更深厚。這是我對台日親善的解讀。

舉例,我們知道彭明敏最後一本書《絕筆集》是獻給薩孟武。林莊生《懷樹與懷人》也刻畫他們父子兩代跟徐復觀之間的感情。我最近讀李筱峰回憶錄《小瘋人生》,他也紀錄了好幾位讓他感念的外省籍老師。這些,並不代表他們感念國民黨統治,不是嗎?

< 資料來源:顏擇雅facebook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作者 顏擇雅

顏擇雅
雅言文化創辦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