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讓AI無法取代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最新研究報告《2023年就業前景(The Future of Jobs Report 2023)》指出,因為經濟成長趨緩、高通貨膨脹、數位轉型、人工智慧(AI)等影響,勞動力市場產生巨變,預估未來五年全球會有8,300萬個工作職位被淘汰,且新興產業將創造6,900萬個新的職缺;簡言之,有1,400萬個工作職位消失,其中,紀錄人員、銀行出納員、文書或行政相關工作,將遭受到最大的衝擊,然而,資訊安全及數據分析師、綠能工程師及科學家、永續發展專家等工作,預計將會增長三成。

隨著新興科技發展、自動化技術、全球化與數位轉型的浪潮,導致勞動力需求降低,再加上生成式AI的崛起,讓許多人擔心被AI取代。(路透社)

 

IBM執行長克里希納(Arvind Krishna)在接受彭博(Bloomberg)訪問時表示,估計IBM在未來五年內約有7,800個內勤工作會被AI取代,因此將暫停招聘AI可取代的人力。甚至,跨國投資集團高盛(Goldman Sachs)最新報告也指出,新一波的生成式AI(Generative AI)浪潮,可能會影響約3億個工作機會,即使是律師或行政人員都可能面臨被AI取代的危機,但同時也會帶動全球GDP成長。

不過,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則不那麼悲觀,認為AI在增進生產力、提升醫療保健品質、促進教育平等、改善工作場所等方面,仍是功不可沒;而且,人們應將AI視為個人的數位助理,來協助工作效率的提升,所以,AI不僅不會取代人力,尤其是教師工作難以替代,更能為文書作業帶來顛覆性的變革。

隨著新興科技發展、自動化技術、全球化與數位轉型的浪潮,導致勞動力需求降低,再加上生成式AI的崛起,讓許多人擔心被AI取代。其實,只要懂得善用AI技術作為輔助工具,不僅不用憂慮被替代,更能借力使力,創造更多利基,舉凡數據統計或分析、財務規劃、風險預測、作業管理、運輸及物流、資訊安全、醫療與護理、詐騙防範、修圖或擬稿等,都能藉此來降低勞動成本、提高效率、優化資源,亦有助於決策者能精準研判相關資訊。

當然,AI運用也存在著風險,像是技術上的偏誤、設計不良或受侷限,或人為不當利用所衍生的偽造、變造、假照片、假影音、假資訊、假文字、詐騙、隱私、侵權等各類法律與倫理爭議。另外,AI帶來時間與空間上的便利性,卻也因此可能導致人與人互動的質與量降低,彼此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疏遠。

要如何讓AI無法取代?

筆者認為,關鍵在於我們身為人的「價值」,例如:人與人之間有溫度的溝通、愛的交流與情感的表達、經驗的累積與傳承、創新與創意的發想、跨域整合與共享的思維、決策與解決問題的態度、藝術的美感與文化的底蘊等,由生命所呈現的多樣性,是我們身為人最獨特也最美好的價值;其次,人的「能力」更是無邊無際,可以藉由學習、歷練、成長、生活體驗、教育等方式來逐漸加強並深化,這一些都是AI無法輕易取代的。

進一步來說,在社會變遷及科技發展迅速的時代,為人的智慧、處事的靈活度、同理心、獨立思考與分析,以及人與人的交流、合作、信任與共享,在職場上都愈來愈顯得重要,而這些也是機器無法做到的事。

我們必須要持續提升自己的競爭力,除了專業與技術能力的養成之外,也要再多增加:學習力、數位力、溝通力、協作力、閱讀力、理解力、思辨力、創造力、社交力、創新力、應變力、服務力、領導力、社會影響力等各種關鍵能力,積極讓自己不斷加值,提升「不可取代性」,以掌握並創造更多機會,努力讓未來夢想實現。

(作者是大學講師、前立法院院長秘書)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開講〉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