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統的國際素養很重要

選舉是民主政治的根本,總統直選、國會改選或全國性公投,都是向國際社會展現自己是民主國家並擁有主權的儀式。

台灣因戰後軍事佔領,又受中國內戰與國際冷戰局勢影響,使社會長期處於威權統治,這樣的結果除造成內部黨國體制以外,連帶在國際人格與國家地位也受到挑戰與質疑。在完成內部民主轉型後,台灣在國際上並沒有獲得應有的主權國家地位,甚至連準國家或類國家的觀察員地位,都因中國的打壓而不可得。

中國外交政策核心,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過去是省,未來是特區);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而是國內關係(一國兩制),而且還是中央(北京)與地方(台灣)的上下關係。

我們要破除北京打壓,就必須積極與各國往來,這是維護台灣主權的必要手段。而民選總統因具有主權象徵性,她/他在國際的一小步,往往是全體國民的一大步。所以總統的國際素養,更要高於人民的平均水準;除了運用權力的政治能力之外,總統也需要值得尊敬的人文素養。

目前角逐二○二四總統大位的候選人中,不管外語能力、學經歷或政治歷練,只有賴清德具有較好的國際素養。他當過副總統與行政院長,早在台南市長任內就推廣台灣農產品銷日,也去過中國交流,在中共面前,對自己的台獨認同不亢不卑,不為利益放棄理念。

 

台南市長賴清德(左)昨與上海復旦大學師生座談,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右)親自接待。座談會上,中國學者談到台獨相關議題,賴清德強調不論是台獨黨綱或台灣前途決議文,都是歷史發展的軌跡。(台南市政府提供)2014/06/08 

 

至於侯友宜,外語能力並非他最大的問題,而是他幾乎沒有國際事務經驗,也不曾為擔任總統的需要而認真準備。他能提的國際經驗只有刑事警察局長任內的刑事犯罪資訊交流,技術層級的經驗,非政治層級的歷練。擔任台灣第一大直轄市的首長後,國際交流落後其他縣市,地方外交因此荒廢。選固步自封的人當總統,就等於限縮台灣的國際空間。

柯文哲雖擔任過首都市長,但行為粗鄙,發言反覆,「望之不似人君」。人權記者葛特曼稱他是「騙子」,智庫學者葛來儀說他「不誠實」,李登輝前總統也曾說他「怪怪的,變來變去」。民無信不立,國家無信在國際也不能立;選一個沒誠信的人當總統,就等於自毀國家形象,不利拓展國際空間。

台灣經濟發展依賴國際貿易,台灣政治安定需要國際支持。面對中國的威逼,台灣的總統比任何國家的領袖更需要國際素養。選總統,絕不是選里長,更不是選小丑!

(作者為台灣教授協會會長)

<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引用網址 >
分享文章:

最新文章: